学术投稿

人工关节置换和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探讨

朱一元

关键词:人工关节置换, PFNA内固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和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收治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52例,按照固定治疗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对照组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预后功能。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2.1%,对照组优良率89.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和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有各自的优点。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从而获得好的预后。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哮喘患病情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黔江区儿童哮喘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儿童哮喘发病情况,总结相关因素,并予以复方异丙托溴铵氧气雾化联合多索茶碱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2013年收治哮喘患儿214例,2014年收治225例,2015年收治247例,儿童哮喘发作的相关因素主要有喘息发作次数、咳嗽持续时间、上呼吸道感染及胸闷、湿疹、过敏及家族史等,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相关因素的阳性率也逐渐增加。经过治疗后,所有患儿均得到改善,且3年之间,治疗效果逐渐提升。结论:黔江区2013-2015年儿童哮喘发病情况呈逐年增长趋势,但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有所下降,不仅减轻患儿痛苦,同时也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作者:姜慧;蒲向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整体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的整体护理方式。方法:收治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55例,均予以整体护理干预,观察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后,3例出现皮下红肿,2例出现低血压,对症处理后均康复出院。护理后,焦虑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护理前(P<0.05)。结论:整理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保证患者治疗安全。

    作者:庹必灿;范红;黄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血浆容量变化与血压的关系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血浆容量变化与血压的关系。方法:收治维持性透析患者40例,根据其透析前的血压情况分为正常组与高血压组。结果:高血压组透析后的收缩压明显高于透析前(P<0.05);两组患者透析前后的收缩压和透析前的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血浆容量的变化不会对患者透析前后的血压产生明显的影响;患者透析前后体重下降不能有效反映患者血浆容量的变化,且作为评判患者透析前后血压变化的指标具有局限性。

    作者:陈亮;阚子凤;赵云;贾红敏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腹腔镜手术不同麻醉方法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患者的麻醉方法和效果。方法:收治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静吸全身麻醉,试验组给予硬膜外阻滞+静吸全身麻醉。观察麻醉效果,比较心率、血压指标变化和苏醒时间。结果:试验组、对照组麻醉优良率分别为100%、94%。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建立气腹后、术毕的心率和血压指标低于对照组,自主呼吸、苏醒、拔管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腹腔镜手术患者,硬膜外阻滞复合静吸全身麻醉效果更佳,呼吸循环稳定、苏醒快、不良反应少。

    作者:丁兆永;秦彦芹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CTU诊断输尿管小结石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CTU诊断输尿管小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输尿管小结石患者30例,均行超声检查、腹部平片(KUB)及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CT平扫及增强。结果:CTU显示输尿管小结石29例;CT平扫显示输尿管小结石22例;超声显示输尿管小结石12例;KUB+IVU显示输尿管小结石14例。结论:CTU可以更直观、准确地显示结石的形态大小和解剖关系、位置及梗阻以上输尿管及肾盂肾盏扩张程度,也能客观评价肾脏分泌功能及准确了解肾脏动静脉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的影像资料。

    作者:谢勇;彭婧;钟志国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外伤性肝破裂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收治外伤性肝破裂患者5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50例痊愈,治愈率90.91%,5例死亡,死亡率9.09%,7例患者发生并发症。结论:对于外伤性肝破裂患者,及时诊断至关重要,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正确评估,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佳的治疗方式,从而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作者:银庆刚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收治慢性牙周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牙周基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及牙周指数。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牙龈沟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在慢性牙周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能够缓解患者的牙周炎症,还能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作者:程风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手术方法探讨

    目的:总结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手术治疗妇科疾病的经验和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传统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生活质量、性生活质量。结果:两组间隙分离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及性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手术治疗子宫疾病出血较少、创伤较小,对患者生活质量和性生活质量影响不大。

    作者:张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中药灌肠治疗小儿感冒发热52例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灌肠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感冒发热患儿1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均在一般常规治疗上,治疗组用自拟中药灌肠退热,对照组用布洛芬悬混液退热,观察两组患儿的体温下降情况及住院天数。结果:治疗组的患儿退热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灌肠是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有效方法。

    作者:齐青青;沈湘妹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喜炎平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疗效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喜炎平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收治小儿手足口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阿昔洛韦注射液联合喜炎平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IL-2、IL-6、CRP、INF-γ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喜炎平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可显著降低细胞因子 IL-2、IL-6、CRP、INF-γ水平,疗效显著。

    作者:甄中锋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健康教育在慢性胃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慢性胃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治慢性胃炎患者76例,随机分平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及生活质量等。结果: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生活满意度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胃炎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健康教育干预临床效果良好,能有效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满意度,护理效果满意,改善了护患关系。

    作者:苏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从学生角度看教学查房的问题与应对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查房将医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目前医院的教学查房存在许多不足,需要医院、各科教师和学生共同做好临床实习教育工作。本文总结了教学查房不足与原因,提出提高教学查房质量的应对策略。

    作者:王静波;肖文苑;周松杰;孙瑜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对细菌性感染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对细菌性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以63例细菌性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63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血清降钙素原(PCT)、C 反应蛋白(CRP)以及白细胞计数(WBC),比较3种指标用于细菌性感染疾病诊断敏感性。结果:观察组PCT、CRP以及WB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PCT对于细菌性感染诊断敏感性显著高于CRP和WBC(P<0.05)。结论:PCT、CRP以及WBC均可作为细菌性感染临床诊断的重要观察指标,并且PCT诊断敏感性更高。

    作者:周李兰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洛索洛芬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炎症、类风湿因子及生活领域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洛索洛芬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炎症、类风湿因子及生活领域质量的影响。方法:收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4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洛索洛芬钠片,治疗后比较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并采用卡氏功能状态评分表(KPS)评价生活质量,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RP、RF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观察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洛索洛芬可降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炎症、类风湿因子水平,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张雨涵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哌替啶复合甲氧氯普胺在无痛人流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哌替啶复合甲氧氯普胺在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自愿终止妊娠的患者11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丙泊酚麻醉,观察组采用哌替啶复合甲氧氯普胺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麻醉效果相比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呼吸抑制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两组都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其中哌替啶复合甲氧氯普胺用于无痛人流手术操作简单,费用较低,更适合用在基层医院。

    作者:孙桂英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硬膜外麻醉辅用咪唑安定和芬太尼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芬太尼辅助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收治硬膜外麻醉手术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给予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进行麻醉,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氟芬合剂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镇静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咪唑安定联合芬太尼具有更好的镇静效果,能够达到更理想的麻醉作用。

    作者:龙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整脊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分析60例

    目的:探讨整脊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均采用整脊疗法治疗,通过摆脊解痉、端提摇晃、定位整脊等方法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颈性眩晕症状体症改善情况。结果:60例患者治疗后,即时有效者37例,治愈49例,好转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6.7%。所有患者治疗后眩晕、头痛、耳鸣、恶心和呕吐情况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治疗后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整脊疗法,在纠正关节复位的同时,可调理经脉,从而使疗效更加显著,是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项柏冬;王成研;韩春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MRI不同序列对脊椎骨挫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 MRI 不同序列在脊椎骨挫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 X 线平片或 CT 阴性、由 MRI 诊断的脊椎骨挫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合并明显骨质疏松症患者10例累及25个椎体骨挫伤, T1WI、T2WI及抑脂序列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92%(23/25)、68%(17/25)、100%(25/25)。不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40例累及55个椎体,T1WI、T2WI 及抑脂序列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78%(43/55)、89%(49/55)、100%(55/55)。结论:MRI 对脊椎骨挫伤诊断的敏感性高。对于合并明显骨质疏松症患者,T1WI 序列诊断价值较高。对于不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T2WI序列诊断价值略高于T1WI序列。

    作者:刘波;丁长青;王文生;孙惠芳;崔继文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丹红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显著。

    作者:余玲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中药治疗慢性肠炎5法

    慢性肠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遵循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运用中医药进行治疗。本文对5种治疗方法和相应疗效进行总结、分析。

    作者:施亚芹 刊期: 2016年第23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