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霞
目的:观察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APRT)缺陷患者骨与电解质代谢的改变。方法:收治APRT缺陷患儿(患病组)5例,检测其骨密度(BMD)、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钙(Ca)及血清磷(P)的水平,并且与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PRT 缺陷患儿 BMD 及血清 Ca 明显低于正常儿童(P<0.05),血清 PTH、ALP及P明显高于正常儿童(P<0.05)。结论:APRT缺陷患儿骨与电解质代谢明显紊乱,呈高代谢性骨病样改变。因此在治疗时,不仅要保护肾功能,同时应纠正电解质紊乱,调节骨转换率,纠正骨质疏松。
作者:吴志良;欧军;贺利湘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法结合西药治疗混合痔术后肿痛的疗效。方法:收治痔疮手术治疗后发生肿痛患者129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参照组给予西药治疗,研究组同时联合使用中药熏洗法治疗。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疼痛与水肿平均消失时间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混合痔术后肿痛的治疗中,中药熏洗联合西药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疼痛水肿时间。
作者:李韶银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肾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特点。方法:收治肾内科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患者9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在98例患者中,单一用药33例(33.67%),二联用药65例(6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孢菌素类55例(33.74%),青霉素类39例(23.93%),氟喹诺酮类27例(16.56%),大环内酯类14例(8.59%),磺胺类8例(4.91%),氨基糖苷类5例(3.07%),其他类15例(9.20%)。治疗性应用67例(68.37%),预防性应用31例(3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结合患者疾病特点及病情,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吴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丹红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显著。
作者:余玲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行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比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治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参照组行硬膜外麻醉,观察组行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而观察组的麻醉效果优良率100.00%,高于参照组的85.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应用过程中,对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不仅麻醉起效快,而且麻醉效果显著,可以为患者的手术治疗创造良好环境。
作者:周玉军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内科胸腔镜在老年人不明原因胸腔积液和包裹性胸腔积液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老年人胸腔积液患者62例,评价内科电子胸腔镜在老年人不明原因胸腔积液和包裹性胸腔积液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胸水、胸膜组织和胸腔粘连带结核菌培养阳性情况。结果:62例老年患者中不明原因胸腔积液30例,经内科电子胸腔镜检查确诊28例;包裹性胸腔积液32例,经内科胸腔镜检查确诊24例。结论:内科电子胸腔镜是一种比较安全、诊断率高、操作简单、创伤小的诊疗技术。
作者:徐光艳;赵建军;李正付;陈玲;张建勇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甲硝唑和地塞米松治疗牙根尖周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牙根尖周病患者80例,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甲硝唑和地塞米松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2.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硝唑和地塞米松治疗牙根尖周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情。
作者:李煜;姚悦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CTU诊断输尿管小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输尿管小结石患者30例,均行超声检查、腹部平片(KUB)及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CT平扫及增强。结果:CTU显示输尿管小结石29例;CT平扫显示输尿管小结石22例;超声显示输尿管小结石12例;KUB+IVU显示输尿管小结石14例。结论:CTU可以更直观、准确地显示结石的形态大小和解剖关系、位置及梗阻以上输尿管及肾盂肾盏扩张程度,也能客观评价肾脏分泌功能及准确了解肾脏动静脉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的影像资料。
作者:谢勇;彭婧;钟志国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有静脉注射海洛因病史的患者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方法。方法:对30例有静脉注射海洛因病史的患者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结果:30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均成功,其中1次穿刺成功23例,更换部位后穿刺成功7例。穿刺部位:右侧锁骨下19例,右侧颈内8例,左侧颈内3例。结论:静脉注射海洛因患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较困难,通过积累经验,充分准备,熟练操作,才能提高对该类患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
作者:何吉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检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输尿管结石患者142例,采用输尿管镜检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一次性碎石成功率83.1%,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碎石成功率41.7%,输尿管中下段碎石成功率79.6%。并发症主要为输尿管穿孔(8例)、输尿管黏膜下损伤(9例)、术后发热(12例)、出血(10例)。结论:输尿管镜检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刘兆勇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调胃承气汤加减治疗失眠的效果。方法:收治失眠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治疗,观察组采用调胃承气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观察组,有效率9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7%,不良反应发生率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5%(P<0.05)。结论:调胃承气汤加减治疗失眠效果显著。
作者:王淑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方法:收治手足口病患儿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甲组采用干扰素治疗,乙组采用炎琥宁治疗,丙组采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结果:甲组有效率73.33%,乙组有效率70.0%,丙组有效率9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殷丽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在泌尿系统梗阻临床诊断中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患者82例,对比静脉肾盂造影、磁共振尿路造影、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成像3种检查方法对诊断泌尿系统梗阻的定位准确情况。结果: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诊断泌尿系统梗阻总定位诊断准确率100%,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检查方法(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可有效提高临床诊断率,全方位了解病变,有利于清晰、有效显示病变。
作者:熊洪国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气胸的临床原因、诊治方法和效果。方法:收治新生儿气胸患儿6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分析两组患儿的发病原因,分别给予常规综合联合胸腔穿刺闭式引流治疗和胸腔穿刺闭式引流辅助呼吸机治疗,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诊疗效果。结果:发病原因中,窒息25例(40.98%),肺透明膜病16例(26.23%),肺炎11例(18.03%),湿肺6例(9.84%),自发性气胸3例(4.92%)。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气胸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积极改进相应治疗措施,预后良好。
作者:郭颖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对细菌性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以63例细菌性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63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血清降钙素原(PCT)、C 反应蛋白(CRP)以及白细胞计数(WBC),比较3种指标用于细菌性感染疾病诊断敏感性。结果:观察组PCT、CRP以及WB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PCT对于细菌性感染诊断敏感性显著高于CRP和WBC(P<0.05)。结论:PCT、CRP以及WBC均可作为细菌性感染临床诊断的重要观察指标,并且PCT诊断敏感性更高。
作者:周李兰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心电散点图在心率变异性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2例动态心电图数据心率变异性分析心电散点图和时域、频域治疗进行对应分析,明确心电散点图指标的特征。结果:心电散点图表达心率变异分析各项指标和时域、频率等指标存在着对应的联系,心电散点图能够直接观察到图像变化的情况,清晰地了解窦性心搏图形与干扰伪差图形之间的区别,窦性心搏图形呈现出针对性与多样性的特点。结论:心电散点图在心率变异性分析中的应用价值较为突出,能够有效辨识出心率变异性分析中的时域、频域等,临床检验正确率较高。
作者:杨桦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收治外伤性肝破裂患者5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50例痊愈,治愈率90.91%,5例死亡,死亡率9.09%,7例患者发生并发症。结论:对于外伤性肝破裂患者,及时诊断至关重要,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正确评估,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佳的治疗方式,从而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作者:银庆刚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烧伤患者脓毒症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烧伤患者60例,平分为两组,对照组为非烧伤脓毒症患者,试验组为烧伤脓毒症患者。测定所有患者血清降钙元素(PCT)的水平。结果:试验组血清PCT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血清PCT的水平轻度升高或正常。试验组烧伤后8 d与10 d时血清中PCT的水平与烧伤后2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元素在烧伤患者脓毒症诊断中的效果显著,且烧伤后,患者PCT的水平和感染的程度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尹殿胜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粉尘螨滴剂治疗粉尘螨阳性过敏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粉尘螨阳性过敏性咳嗽患儿8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过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粉尘螨滴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间症状及夜间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粉尘螨阳性过敏性咳嗽应用粉尘螨滴剂治疗效果满意,可快速缓解病情。
作者:姚家会;唐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收治胃食反流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雷尼替丁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尼替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效果明显,疗效稳定。
作者:郭淑丽 刊期: 2016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