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伤性肝破裂诊治体会

银庆刚

关键词:外伤性肝破裂, 手术治疗, 并发症, 诊治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收治外伤性肝破裂患者5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50例痊愈,治愈率90.91%,5例死亡,死亡率9.09%,7例患者发生并发症。结论:对于外伤性肝破裂患者,及时诊断至关重要,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正确评估,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佳的治疗方式,从而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大剂量前列地尔治疗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大剂量前列地尔治疗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07例,分设为对照组47例与研究组60例,对照组予以还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二胺以及茵栀黄常规药物医治,研究组于此基础上增用大剂量前列地尔药物医治,比对两组肝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肝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行还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制剂以及茵栀黄联合前列地尔药物医治可改善肝功能指标,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张亚利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高血压社区管理模式的探索--高血压的共同参与型管理模式

    目的:探讨高血压的社区管理模式。方法:收治社区高血压患者2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高血压三级管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建立共同参与模式。结果:2年后,观察组血压下降情况、问卷调查结果、自行测量血压的人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共同参与型管理模式能够更加有效地帮助社区高血压患者掌握更多的高血压防治知识和自我管理技能,更加有效地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

    作者:张玖文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哌替啶复合甲氧氯普胺在无痛人流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哌替啶复合甲氧氯普胺在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自愿终止妊娠的患者11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丙泊酚麻醉,观察组采用哌替啶复合甲氧氯普胺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麻醉效果相比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呼吸抑制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两组都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其中哌替啶复合甲氧氯普胺用于无痛人流手术操作简单,费用较低,更适合用在基层医院。

    作者:孙桂英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永清县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患病情况及就医行为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探讨主诉存在生殖道感染的女性对于卫生服务的使用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择取年龄22~55岁的女性1000例,其中部分为主诉存在生殖道感染的患者,对其展开问卷调查。结果:主诉存在大于一种生殖道感染的症状的占50%,存在症状且积极就医的占15%,严格依照医嘱接受治疗的占60%,对于生殖道感染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占30%,对于这些知识的获取来源主要包括广播电视媒体(21%)、报纸杂志(2%)、计生宣传人员(73%)、医护人员的健康宣传(4%)等。结论:在县乡地区,人们对于生殖道感染的知识比较缺乏,就医意识也比较差,遵守医嘱接受治疗的积极性也较低,需要采用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并加强宣传,鼓励育龄女性注意自身健康,尽早进行治疗,降低生殖道感染的发病概率。

    作者:尹佳苓;宋文侠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X线平片和CT影像对脊柱爆裂型骨折的诊断运用分析

    目的:探讨CT影像及X线平片诊断脊柱爆裂型骨折的效果和价值。方法:收治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60例,对其均行 X 线平片及 CT 影像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CT 扫描检出率94.1%,高于 X 线的58.8%,CT扫描检查时间较长,检出率与检查时间与X线平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X线平片为检查基础,结合CT影像诊断脊柱爆裂型骨折可对骨折细节及椎管受累情况进行准确判断。

    作者:周亚兴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两种麻醉方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对照观察

    目的: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行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比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治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参照组行硬膜外麻醉,观察组行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而观察组的麻醉效果优良率100.00%,高于参照组的85.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应用过程中,对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不仅麻醉起效快,而且麻醉效果显著,可以为患者的手术治疗创造良好环境。

    作者:周玉军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健康教育在慢性胃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慢性胃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治慢性胃炎患者76例,随机分平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及生活质量等。结果: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生活满意度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胃炎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健康教育干预临床效果良好,能有效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满意度,护理效果满意,改善了护患关系。

    作者:苏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喜炎平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疗效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喜炎平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收治小儿手足口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阿昔洛韦注射液联合喜炎平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IL-2、IL-6、CRP、INF-γ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喜炎平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可显著降低细胞因子 IL-2、IL-6、CRP、INF-γ水平,疗效显著。

    作者:甄中锋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探讨

    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可造成心肌超微结构、功能、代谢及电生理方面等一系列不可逆性损害,进而导致患者并发严重的心功能不全或心律失常,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来防止再灌注损伤的产生,探讨其损伤机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杨天睿;苗云波;张彤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外伤性肝破裂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收治外伤性肝破裂患者5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50例痊愈,治愈率90.91%,5例死亡,死亡率9.09%,7例患者发生并发症。结论:对于外伤性肝破裂患者,及时诊断至关重要,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正确评估,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佳的治疗方式,从而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作者:银庆刚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现场管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实施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现场管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现场管理理论引入护理工作中,构建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持续改进护理工作质量,对患者实施优质化护理服务,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实施现场管理后,医院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都显著提高,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现场管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实施效果显著。

    作者:谢君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口腔颌面损伤中应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口腔颌面损伤中的效果。方法:收治口腔颌面损伤患者136例,根据护理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伤口及口腔功能恢复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伤口及口腔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口腔颌面损伤中效果显著,有利于促进口腔颌面伤口愈合,改善患者口腔功能,还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陆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老年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收治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80例,分析临床资料。结果: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多数隐藏其他疾病,病症多样,增加了临床医疗的难度。所有患者通过手术治疗之后均取得了显著效果,治愈70例,好转8例,死亡2例,死亡当中有1例由糖尿病引发肺部感染致死,1例由伤口感染致死。结论:老年急性胆囊炎采取合适的时机和手术方法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罗正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神经系统疾病合并肺炎的中医辨证治疗经验

    神经系统疾病极易并发感染性疾病,特别是肺炎,而肺炎常常是患者病情加重及死亡的主要原因。合理的运用中药辨证施治的手段,根据不同疾病的病因病机结合目前的症候辨证施药,综合考虑患者的情况而施治,即使是社区机构也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刘畅;郭改会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阿普唑仑与右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阿普唑仑与右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失眠患者10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甲组采用右佐匹克隆治疗,乙组采用阿普唑仑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6.00%,和乙组治疗总有效率的78.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TESS评分低于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0%,显著低于乙组的24.00%(P<0.05)。结论:阿普唑仑和右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疗效相当,但右佐匹克隆不良反应较少,安全、可靠性更高。

    作者:朴影;李宁;白海涛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67例哮喘患者变应原检测及SIgE与IL-2血清蛋白表达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变应原分布特点及SIgE与IL-2血清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治哮喘患者67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进行变应原检测,同时检测IL-2、SIgE血清蛋白表达。结果:67例哮喘患者系统变应原过筛总阳性率94%,其中吸入变应原阳性率69.4%,食物变应原阳性率30.6%,艾蒿和树木组合(柳树/杨树/榆树)是主要和强烈的变应原,吸入变应原的致敏性较食物变应原强。哮喘组 IL-2、SIgE 血清蛋白表达与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gE与IL-2血清蛋白呈负相关。结论:在过敏因素中,吸入性变应原是诱发支气管哮喘的主要因素,而艾蒿、树木组合(柳树/杨树/榆树)等又是吸入变应原中的主要变应原,特异性变应原能促进SIgE的分泌,IL-2可能抑制SIgE。

    作者:杨清;姜孝芳;韩继红;马冬均;高丽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后路经椎间隙截骨矫形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合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探讨后路经椎间隙截骨矫形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并后凸畸形患者42例,对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分,对Cobb角术前术后的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对患者治疗3年后进行随访及复查,观察组VAS疼痛评分、腰椎JOA评分及Cobb角的改善情况术后明显优于术前(P<0.05);术后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假关节形成、矫形丢失等并发症。结论:后路经椎间隙截骨矫形对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合并后凸畸形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少。

    作者:彭雄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相关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溶血标本对血生化检验结果的相关影响。方法:采集血液标本200份,统计其中溶血标本的份数,再进行复检,并与非溶血标本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在本次选取的200份血液标本中溶血标本68份,溶血标本检验结果中ALP降低,而ALT、AST、LDH、TP、K+以及CHOL检验结果升高,与非溶血标本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血标本对某些生化指标的检验结果存在严重的影响,继而可能影响临床诊治的结果。

    作者:王汉东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巨大阑尾黏液性囊腺瘤1例

    巨大阑尾黏液性囊腺瘤临床较少见,术前误诊率高。本文对巨大阑尾黏液性囊腺瘤1例的病例资料进行介绍。

    作者:王磊;刘雯雯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丹红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显著。

    作者:余玲 刊期: 2016年第23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