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治疗分析

罗正江

关键词:老年急性胆囊炎, 手术治疗, 心脑血管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收治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80例,分析临床资料。结果: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多数隐藏其他疾病,病症多样,增加了临床医疗的难度。所有患者通过手术治疗之后均取得了显著效果,治愈70例,好转8例,死亡2例,死亡当中有1例由糖尿病引发肺部感染致死,1例由伤口感染致死。结论:老年急性胆囊炎采取合适的时机和手术方法治疗,效果良好。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对细菌性感染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对细菌性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以63例细菌性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63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血清降钙素原(PCT)、C 反应蛋白(CRP)以及白细胞计数(WBC),比较3种指标用于细菌性感染疾病诊断敏感性。结果:观察组PCT、CRP以及WB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PCT对于细菌性感染诊断敏感性显著高于CRP和WBC(P<0.05)。结论:PCT、CRP以及WBC均可作为细菌性感染临床诊断的重要观察指标,并且PCT诊断敏感性更高。

    作者:周李兰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两种麻醉方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对照观察

    目的: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行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比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治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参照组行硬膜外麻醉,观察组行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而观察组的麻醉效果优良率100.00%,高于参照组的85.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应用过程中,对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不仅麻醉起效快,而且麻醉效果显著,可以为患者的手术治疗创造良好环境。

    作者:周玉军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保妇康栓联合微波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保妇康栓联合微波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的效果。方法:收治宫颈糜烂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微波治疗,观察组给予保妇康联合微波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5%,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脱痂出血发生率及阴道排液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妇康栓联合微波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较好,能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作者:林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有静脉注射海洛因病史患者30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体会

    目的:探讨有静脉注射海洛因病史的患者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方法。方法:对30例有静脉注射海洛因病史的患者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结果:30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均成功,其中1次穿刺成功23例,更换部位后穿刺成功7例。穿刺部位:右侧锁骨下19例,右侧颈内8例,左侧颈内3例。结论:静脉注射海洛因患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较困难,通过积累经验,充分准备,熟练操作,才能提高对该类患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

    作者:何吉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心电图心功能的影响对比研究

    目的:探究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心电图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收治Ⅱ度Ⅱ型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性起搏器治疗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心尖部(RVA)起搏,试验组采用右心室间隔部(RVS)起搏,比较两组心功能。结果:试验组治疗后1个月的LVE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LVPWT、LVED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心室间隔部(RVS)起搏治疗房室传导阻滞对心功能的影响较小,更有利于保持心肌电活动和机械收缩的同步性。

    作者:孙小军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高血压社区管理模式的探索--高血压的共同参与型管理模式

    目的:探讨高血压的社区管理模式。方法:收治社区高血压患者2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高血压三级管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建立共同参与模式。结果:2年后,观察组血压下降情况、问卷调查结果、自行测量血压的人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共同参与型管理模式能够更加有效地帮助社区高血压患者掌握更多的高血压防治知识和自我管理技能,更加有效地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

    作者:张玖文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评估

    目的:探讨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并加用脑活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脑苷肌肽,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和新生儿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蔡春琼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及经阴道分娩安全性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及经阴道分娩的安全性。方法:收治瘢痕子宫产妇364例,分为阴道试产组与剖宫产组,比较两组效果。结果:80例产妇实施阴道试产,成功72例,成功率90%,其余292例产妇实施剖宫产术。阴道试产组平均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剖宫产组(P<0.05)。结论:在明确评估和掌握产妇阴道分娩指征基础上,全面监测产妇阴道分娩过程,能够提升阴道分娩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作者:凌萍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口腔颌面损伤中应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口腔颌面损伤中的效果。方法:收治口腔颌面损伤患者136例,根据护理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伤口及口腔功能恢复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伤口及口腔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口腔颌面损伤中效果显著,有利于促进口腔颌面伤口愈合,改善患者口腔功能,还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陆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脓肿的效果研究

    目的:分析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脓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纵隔脓肿患者12例,采取电视胸腔镜下进行常规右侧胸膜腔纵隔清创引流手术,分析临床手术效果。结果:12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无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采取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脓肿效果显著,可以明显缩短住院时间,且并发症较少,创伤较小。

    作者:张漓;张靖;王渊;谭盼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高龄患者白内障手术中的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针对高龄白内障手术患者手术中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高龄白内障手术患者24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术中护理,观察组实施有针对性的临床术中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3%;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高龄的白内障手术患者应用具有针对性的术中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改善术后恢复情况。

    作者:王珍珍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从学生角度看教学查房的问题与应对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查房将医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目前医院的教学查房存在许多不足,需要医院、各科教师和学生共同做好临床实习教育工作。本文总结了教学查房不足与原因,提出提高教学查房质量的应对策略。

    作者:王静波;肖文苑;周松杰;孙瑜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神经系统疾病合并肺炎的中医辨证治疗经验

    神经系统疾病极易并发感染性疾病,特别是肺炎,而肺炎常常是患者病情加重及死亡的主要原因。合理的运用中药辨证施治的手段,根据不同疾病的病因病机结合目前的症候辨证施药,综合考虑患者的情况而施治,即使是社区机构也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刘畅;郭改会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血浆容量变化与血压的关系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血浆容量变化与血压的关系。方法:收治维持性透析患者40例,根据其透析前的血压情况分为正常组与高血压组。结果:高血压组透析后的收缩压明显高于透析前(P<0.05);两组患者透析前后的收缩压和透析前的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血浆容量的变化不会对患者透析前后的血压产生明显的影响;患者透析前后体重下降不能有效反映患者血浆容量的变化,且作为评判患者透析前后血压变化的指标具有局限性。

    作者:陈亮;阚子凤;赵云;贾红敏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老年糖尿病临床主要症状及二甲双胍片治疗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主要症状及二甲双胍片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老年糖尿病患者50例,分析患者的主要症状,所有患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老年糖尿病以血糖过高为主要标准,伴有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乏力、肥胖等,且患者常伴有2种或2种以上的病症。经二甲双胍治疗,患者血糖趋于正常,且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控制。结论:二甲双胍片治疗老年糖尿病效果显著。

    作者:杨曼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收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降低(P<0.05);观察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显著,临床指标改善明显。

    作者:张兵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期待治疗时间及妊娠结局分析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期待治疗时间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治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17例,根据期待治疗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A组期待治疗时间≤2 d,B组期待治疗时间7~10 d,C组待治疗时间≥14 d,比较3组新生儿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C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新生儿死亡率18.9%,明显高于B组(7.5%)、C组(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期待治疗7~10 d能有效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有效减少孕妇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屈怀琼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多烯磷脂酰胆碱在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保肝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在预防原发性肝癌术后肝损伤的作用。方法:收治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两组术后均给予水化治疗,治疗组在术后当天即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静脉滴注。结果:1周后治疗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及总胆红素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并且较对照组改善明显。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在介入治疗的同时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可有效保护肝功能,可预防TACE导致的肝损伤,提高患者对栓塞化疗反应的耐受性。

    作者:赵亚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持续性与间歇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衰竭的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持续性与间歇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衰竭的疗效。方法: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86例,分两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方式,对照组采用间歇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持续治疗时间、少尿期持续时间、患者的住院时间、低血压发生率以及患者的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与病死率较低(P<0.05)。结论: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更显著。

    作者:郭建慧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中药灌肠治疗小儿感冒发热52例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灌肠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感冒发热患儿1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均在一般常规治疗上,治疗组用自拟中药灌肠退热,对照组用布洛芬悬混液退热,观察两组患儿的体温下降情况及住院天数。结果:治疗组的患儿退热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灌肠是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有效方法。

    作者:齐青青;沈湘妹 刊期: 2016年第23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