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兵
目的:探讨CT影像及X线平片诊断脊柱爆裂型骨折的效果和价值。方法:收治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60例,对其均行 X 线平片及 CT 影像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CT 扫描检出率94.1%,高于 X 线的58.8%,CT扫描检查时间较长,检出率与检查时间与X线平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X线平片为检查基础,结合CT影像诊断脊柱爆裂型骨折可对骨折细节及椎管受累情况进行准确判断。
作者:周亚兴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主诉存在生殖道感染的女性对于卫生服务的使用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择取年龄22~55岁的女性1000例,其中部分为主诉存在生殖道感染的患者,对其展开问卷调查。结果:主诉存在大于一种生殖道感染的症状的占50%,存在症状且积极就医的占15%,严格依照医嘱接受治疗的占60%,对于生殖道感染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占30%,对于这些知识的获取来源主要包括广播电视媒体(21%)、报纸杂志(2%)、计生宣传人员(73%)、医护人员的健康宣传(4%)等。结论:在县乡地区,人们对于生殖道感染的知识比较缺乏,就医意识也比较差,遵守医嘱接受治疗的积极性也较低,需要采用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并加强宣传,鼓励育龄女性注意自身健康,尽早进行治疗,降低生殖道感染的发病概率。
作者:尹佳苓;宋文侠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治疗对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患者护理工作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0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在起搏器植入手术后护理期间,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干预组除了一般护理之外同时给予健康教育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结果:干预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气胸、尿潴留、腹胀、局部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后健康教育的方法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李坚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APRT)缺陷患者骨与电解质代谢的改变。方法:收治APRT缺陷患儿(患病组)5例,检测其骨密度(BMD)、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钙(Ca)及血清磷(P)的水平,并且与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PRT 缺陷患儿 BMD 及血清 Ca 明显低于正常儿童(P<0.05),血清 PTH、ALP及P明显高于正常儿童(P<0.05)。结论:APRT缺陷患儿骨与电解质代谢明显紊乱,呈高代谢性骨病样改变。因此在治疗时,不仅要保护肾功能,同时应纠正电解质紊乱,调节骨转换率,纠正骨质疏松。
作者:吴志良;欧军;贺利湘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收治外伤性肝破裂患者5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50例痊愈,治愈率90.91%,5例死亡,死亡率9.09%,7例患者发生并发症。结论:对于外伤性肝破裂患者,及时诊断至关重要,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正确评估,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佳的治疗方式,从而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作者:银庆刚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成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急性期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收治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急性期组患者30例,稳定期组患者31例及正常对照组人群30例,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对其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急性期组患者CD4+细胞、CD4+/CD8+百分率明显降低,CD8+细胞的百分率明显增高(P<0.01)。急性期组与稳定期组比较,CD4+细胞的百分率稍低于稳定期组(P<0.05),CD8+细胞的百分率明显高于稳定期组(P<0.01),CD4+/CD8+明显低于稳定期组(P<0.01)。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检测,对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急性期病情判断、临床治疗和观察是有一定价值的参考指标。
作者:王旭光;付嵘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阿普唑仑与右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失眠患者10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甲组采用右佐匹克隆治疗,乙组采用阿普唑仑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6.00%,和乙组治疗总有效率的78.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TESS评分低于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0%,显著低于乙组的24.00%(P<0.05)。结论:阿普唑仑和右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疗效相当,但右佐匹克隆不良反应较少,安全、可靠性更高。
作者:朴影;李宁;白海涛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未足月胎膜早破成因及临床治疗。方法:收治妊娠晚期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3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胎膜早破主要由感染、子宫发育、子宫颈功能、宫腔内压等因素造成,阴道分泌物pH值测定检查均存在阴道排液情况。结论:妊娠晚期未足月胎膜早破是多种因素造成的,破膜后必须及时分娩,确保母婴健康。
作者:熊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住院药房常见的用药差错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将90例用药差错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的差错类型进行分类,总结差错发生原因,依此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结果:90例用药差错事件主要包括药品发错(44.44%)、数量发错(24.44%)、混淆病区(15.56%)、遗漏差错(13.33%)、质量差错(2.22%),发生原因包括药品、药师、流程、配送、环境5大因素。结论:导致住院药房出现用药差错的原因较多,明确这些因素并采用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能够提高用药安全性、准确性。
作者:文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血浆容量变化与血压的关系。方法:收治维持性透析患者40例,根据其透析前的血压情况分为正常组与高血压组。结果:高血压组透析后的收缩压明显高于透析前(P<0.05);两组患者透析前后的收缩压和透析前的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血浆容量的变化不会对患者透析前后的血压产生明显的影响;患者透析前后体重下降不能有效反映患者血浆容量的变化,且作为评判患者透析前后血压变化的指标具有局限性。
作者:陈亮;阚子凤;赵云;贾红敏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粉尘螨滴剂治疗粉尘螨阳性过敏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粉尘螨阳性过敏性咳嗽患儿8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过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粉尘螨滴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间症状及夜间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粉尘螨阳性过敏性咳嗽应用粉尘螨滴剂治疗效果满意,可快速缓解病情。
作者:姚家会;唐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病区环境整洁度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组织,选定提高病区环境整洁度为主题,拟定活动计划,分析影响病区环境整洁度的原因,制定对策进行整改,并对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的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本次品管圈活动提高了病区环境整洁度。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标准化护理流程的制定,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改善了病区环境,提高了医生、护士、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罗宣;万丽莉;温太平;周瑶;罗丽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的规范化治疗和管理。方法:总结结核病患者的发现、报告、检查、治疗、督导管理等各项工作。结果:收治肺结核患者131例,均进行了规范化治疗和管理。初治涂阳患者治愈率达95%以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结论:尽早发现、报告肺结核患者及加强督导管理可提高肺结核的阴转率。
作者:杨猛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及经阴道分娩的安全性。方法:收治瘢痕子宫产妇364例,分为阴道试产组与剖宫产组,比较两组效果。结果:80例产妇实施阴道试产,成功72例,成功率90%,其余292例产妇实施剖宫产术。阴道试产组平均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剖宫产组(P<0.05)。结论:在明确评估和掌握产妇阴道分娩指征基础上,全面监测产妇阴道分娩过程,能够提升阴道分娩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作者:凌萍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甲硝唑和地塞米松治疗牙根尖周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牙根尖周病患者80例,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甲硝唑和地塞米松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2.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硝唑和地塞米松治疗牙根尖周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情。
作者:李煜;姚悦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行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比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治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参照组行硬膜外麻醉,观察组行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而观察组的麻醉效果优良率100.00%,高于参照组的85.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应用过程中,对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不仅麻醉起效快,而且麻醉效果显著,可以为患者的手术治疗创造良好环境。
作者:周玉军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方法:收治小儿肺炎患儿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湿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体温降低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显著。
作者:夏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收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降低(P<0.05);观察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显著,临床指标改善明显。
作者:张兵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和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收治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52例,按照固定治疗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对照组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预后功能。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2.1%,对照组优良率89.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和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有各自的优点。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从而获得好的预后。
作者:朱一元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患者的麻醉方法和效果。方法:收治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静吸全身麻醉,试验组给予硬膜外阻滞+静吸全身麻醉。观察麻醉效果,比较心率、血压指标变化和苏醒时间。结果:试验组、对照组麻醉优良率分别为100%、94%。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建立气腹后、术毕的心率和血压指标低于对照组,自主呼吸、苏醒、拔管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腹腔镜手术患者,硬膜外阻滞复合静吸全身麻醉效果更佳,呼吸循环稳定、苏醒快、不良反应少。
作者:丁兆永;秦彦芹 刊期: 2016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