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芮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主要症状及二甲双胍片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老年糖尿病患者50例,分析患者的主要症状,所有患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老年糖尿病以血糖过高为主要标准,伴有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乏力、肥胖等,且患者常伴有2种或2种以上的病症。经二甲双胍治疗,患者血糖趋于正常,且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控制。结论:二甲双胍片治疗老年糖尿病效果显著。
作者:杨曼 刊期: 2016年第23期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查房将医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目前医院的教学查房存在许多不足,需要医院、各科教师和学生共同做好临床实习教育工作。本文总结了教学查房不足与原因,提出提高教学查房质量的应对策略。
作者:王静波;肖文苑;周松杰;孙瑜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直肠癌的近期疗效。方法:收治直肠癌患者54例,随机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比较两组近期疗效。结果:在腹腔镜组,各项观察指标与开腹组比较,差异都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是治疗直肠癌的佳选择。
作者:薛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主诉存在生殖道感染的女性对于卫生服务的使用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择取年龄22~55岁的女性1000例,其中部分为主诉存在生殖道感染的患者,对其展开问卷调查。结果:主诉存在大于一种生殖道感染的症状的占50%,存在症状且积极就医的占15%,严格依照医嘱接受治疗的占60%,对于生殖道感染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占30%,对于这些知识的获取来源主要包括广播电视媒体(21%)、报纸杂志(2%)、计生宣传人员(73%)、医护人员的健康宣传(4%)等。结论:在县乡地区,人们对于生殖道感染的知识比较缺乏,就医意识也比较差,遵守医嘱接受治疗的积极性也较低,需要采用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并加强宣传,鼓励育龄女性注意自身健康,尽早进行治疗,降低生殖道感染的发病概率。
作者:尹佳苓;宋文侠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甲硝唑和地塞米松治疗牙根尖周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牙根尖周病患者80例,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甲硝唑和地塞米松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2.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硝唑和地塞米松治疗牙根尖周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情。
作者:李煜;姚悦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收治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80例,分析临床资料。结果: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多数隐藏其他疾病,病症多样,增加了临床医疗的难度。所有患者通过手术治疗之后均取得了显著效果,治愈70例,好转8例,死亡2例,死亡当中有1例由糖尿病引发肺部感染致死,1例由伤口感染致死。结论:老年急性胆囊炎采取合适的时机和手术方法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罗正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分析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收治慢性牙周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牙周基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及牙周指数。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牙龈沟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在慢性牙周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能够缓解患者的牙周炎症,还能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作者:程风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丹红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显著。
作者:余玲 刊期: 2016年第23期
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无处不在,它给人类带来很多益处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害处。当今传染病仍是引起人类死亡的主要因素,因此对微生物的研究,特别是对病原微生物的研究至关重要。本文重点讲述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实验室质量控制。
作者:黄顺贤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未足月胎膜早破成因及临床治疗。方法:收治妊娠晚期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3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胎膜早破主要由感染、子宫发育、子宫颈功能、宫腔内压等因素造成,阴道分泌物pH值测定检查均存在阴道排液情况。结论:妊娠晚期未足月胎膜早破是多种因素造成的,破膜后必须及时分娩,确保母婴健康。
作者:熊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内科胸腔镜在老年人不明原因胸腔积液和包裹性胸腔积液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老年人胸腔积液患者62例,评价内科电子胸腔镜在老年人不明原因胸腔积液和包裹性胸腔积液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胸水、胸膜组织和胸腔粘连带结核菌培养阳性情况。结果:62例老年患者中不明原因胸腔积液30例,经内科电子胸腔镜检查确诊28例;包裹性胸腔积液32例,经内科胸腔镜检查确诊24例。结论:内科电子胸腔镜是一种比较安全、诊断率高、操作简单、创伤小的诊疗技术。
作者:徐光艳;赵建军;李正付;陈玲;张建勇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病因及发病部位,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对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发病位置、常见症状等进行总结;及时采取止血治疗方案,于2个月后回访调查,对比治疗前后症状差异性。结果: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因复杂多样,如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损害、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癌等;临床对患者实施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3种方案,有效76例,总有效率95%;患者对止血治疗效果比较满意。结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复杂多样,及时确诊病因可提高治疗的针对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指导。
作者:邓群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收治胃食反流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雷尼替丁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尼替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效果明显,疗效稳定。
作者:郭淑丽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气胸的临床原因、诊治方法和效果。方法:收治新生儿气胸患儿6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分析两组患儿的发病原因,分别给予常规综合联合胸腔穿刺闭式引流治疗和胸腔穿刺闭式引流辅助呼吸机治疗,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诊疗效果。结果:发病原因中,窒息25例(40.98%),肺透明膜病16例(26.23%),肺炎11例(18.03%),湿肺6例(9.84%),自发性气胸3例(4.92%)。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气胸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积极改进相应治疗措施,预后良好。
作者:郭颖 刊期: 2016年第23期
慢性肠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遵循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运用中医药进行治疗。本文对5种治疗方法和相应疗效进行总结、分析。
作者:施亚芹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的整体护理方式。方法:收治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55例,均予以整体护理干预,观察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后,3例出现皮下红肿,2例出现低血压,对症处理后均康复出院。护理后,焦虑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护理前(P<0.05)。结论:整理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保证患者治疗安全。
作者:庹必灿;范红;黄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法洛四联症手术后对患者施以心脏重症监护的效果。方法:收治行法洛四联症手术患者36例,根据其入院时间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18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系统性心脏重症监护。结果: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显著低于参照组,且其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法洛四联症手术后对患者施以系统性心脏重症监护,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促进预后。
作者:陈丹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研究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与常规磁共振成像(MRI)用于脊髓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治脊髓损伤患者30例,对患者均进行磁敏感加权成像与常规磁共振成像检查。观察两种影像学方法对于脊髓损伤的诊断情况,对比两种方法的出血灶阳性检出率。结果:脊髓损伤主要分为脊髓出血、脊髓水肿、脊髓受压、脊髓挫伤及脊髓断裂;SWI的出血灶阳性检出率优于常规MRI(P<0.05)。结论:在诊断出血性脊髓损伤的病变中磁敏感加权成像较常规MRI更加敏感,SWI在出血性脊髓损伤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令狐玲珍;张磊;商利明;耿瑞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APRT)缺陷患者骨与电解质代谢的改变。方法:收治APRT缺陷患儿(患病组)5例,检测其骨密度(BMD)、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钙(Ca)及血清磷(P)的水平,并且与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PRT 缺陷患儿 BMD 及血清 Ca 明显低于正常儿童(P<0.05),血清 PTH、ALP及P明显高于正常儿童(P<0.05)。结论:APRT缺陷患儿骨与电解质代谢明显紊乱,呈高代谢性骨病样改变。因此在治疗时,不仅要保护肾功能,同时应纠正电解质紊乱,调节骨转换率,纠正骨质疏松。
作者:吴志良;欧军;贺利湘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全髋置换术后镇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收治全髋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治疗,观察组给予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清醒即刻、3 h、6 h、12 h、24 h、48 h的静息状态下和运动状态下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静息状态下与活动时术后不同时点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整体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全髋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确切,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低。
作者:丁孝东 刊期: 2016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