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阚子凤;赵云;贾红敏
目的:探索人性化护理服务在儿科门诊分诊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治儿科门诊就诊患儿10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服务。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护理后的就诊时间、护患纠纷发生率、满意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服务在儿科门诊分诊中效果显著。
作者:石永瑛;田娅敏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调查护理管理措施的实施和有效性。方法:收集护理风险事件患者100例,分析护理风险的原因,探讨提高医院护理管理措施的有效性。结果:护理不当78例(78.%),由于护理人员自身责任意识淡薄导致的护理风险事件占44.8%。患者自身原因造成的护理风险事件22例(22.0%)。结论:针对护理工作中常发生的问题采用护理管理措施,只有医院护理管理措施具有针对性,才能提高护理管理工作的质量,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作者:冉星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三里屯地区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干预的方法和效果。方法:运用SDS、SAS量表,筛选出符合入组条件的精神病患者家属8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试验组进行心理干预,于干预前后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 SDS、SAS、WHOQOL-BREF 测试,对比干预前后的效果,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干预后 SDS、SAS、WHOQOL-BREF测试结果明显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里屯地区精神病患者家属普遍存在心理问题,给予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其心理状态,对提高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作者:张芮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烧伤患者脓毒症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烧伤患者60例,平分为两组,对照组为非烧伤脓毒症患者,试验组为烧伤脓毒症患者。测定所有患者血清降钙元素(PCT)的水平。结果:试验组血清PCT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血清PCT的水平轻度升高或正常。试验组烧伤后8 d与10 d时血清中PCT的水平与烧伤后2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元素在烧伤患者脓毒症诊断中的效果显著,且烧伤后,患者PCT的水平和感染的程度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尹殿胜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患者的麻醉方法和效果。方法:收治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静吸全身麻醉,试验组给予硬膜外阻滞+静吸全身麻醉。观察麻醉效果,比较心率、血压指标变化和苏醒时间。结果:试验组、对照组麻醉优良率分别为100%、94%。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建立气腹后、术毕的心率和血压指标低于对照组,自主呼吸、苏醒、拔管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腹腔镜手术患者,硬膜外阻滞复合静吸全身麻醉效果更佳,呼吸循环稳定、苏醒快、不良反应少。
作者:丁兆永;秦彦芹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CT影像及X线平片诊断脊柱爆裂型骨折的效果和价值。方法:收治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60例,对其均行 X 线平片及 CT 影像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CT 扫描检出率94.1%,高于 X 线的58.8%,CT扫描检查时间较长,检出率与检查时间与X线平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X线平片为检查基础,结合CT影像诊断脊柱爆裂型骨折可对骨折细节及椎管受累情况进行准确判断。
作者:周亚兴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心竭宁方治疗冠心病慢性心衰的疗效。方法:收治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10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2),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心竭宁方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室内径、BNP、6MWT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或P<0.01),其中中医证候积分、BNP、6MWT三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心竭宁方治疗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疗效显著。
作者:何跃东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对比持续性与间歇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衰竭的疗效。方法: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86例,分两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方式,对照组采用间歇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持续治疗时间、少尿期持续时间、患者的住院时间、低血压发生率以及患者的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与病死率较低(P<0.05)。结论: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更显著。
作者:郭建慧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收治外伤性肝破裂患者5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50例痊愈,治愈率90.91%,5例死亡,死亡率9.09%,7例患者发生并发症。结论:对于外伤性肝破裂患者,及时诊断至关重要,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正确评估,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佳的治疗方式,从而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作者:银庆刚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和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收治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52例,按照固定治疗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对照组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预后功能。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2.1%,对照组优良率89.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和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有各自的优点。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从而获得好的预后。
作者:朱一元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冠心泰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正五聚蛋白-3的影响。方法:收治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西药组加用冠心泰丸。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 IMT 厚度及 PTX-3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且治疗组的 IMT 厚度及PTX-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泰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正五聚蛋白-3水平。
作者:曾宪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凝血常规及血常规分析前影响因素。方法:分别检测不同时间段的120例健康成年志愿者的血常规及凝血常规。结果:标本离心前后2 h 的 APTT 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离心前后放置4 h 的TT及APTT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前标本采集方式及标本放置时间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
作者:胡长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的规范化治疗和管理。方法:总结结核病患者的发现、报告、检查、治疗、督导管理等各项工作。结果:收治肺结核患者131例,均进行了规范化治疗和管理。初治涂阳患者治愈率达95%以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结论:尽早发现、报告肺结核患者及加强督导管理可提高肺结核的阴转率。
作者:杨猛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粉尘螨滴剂治疗粉尘螨阳性过敏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粉尘螨阳性过敏性咳嗽患儿8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过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粉尘螨滴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间症状及夜间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粉尘螨阳性过敏性咳嗽应用粉尘螨滴剂治疗效果满意,可快速缓解病情。
作者:姚家会;唐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期待治疗时间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治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17例,根据期待治疗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A组期待治疗时间≤2 d,B组期待治疗时间7~10 d,C组待治疗时间≥14 d,比较3组新生儿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C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新生儿死亡率18.9%,明显高于B组(7.5%)、C组(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期待治疗7~10 d能有效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有效减少孕妇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屈怀琼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方法:收治小儿肺炎患儿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湿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体温降低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显著。
作者:夏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激光光凝治疗高危阈值前和阈值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45例,其中高危阈值前24例,阈值期21例。所有患儿均接受激光光凝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情况,随访2个月,比较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结果:阈值期患儿出现眼结膜下出血、白内障等情况显著高于阈值前患儿(P<0.05)。结论:激光光凝治疗高危阈值前和阈值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效果相当,但阈值期患儿因病情较重,可能需要重复激光光凝治疗,附加冷冻治疗等,且不良反应稍大。
作者:刘斐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方法:收治手足口病患儿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甲组采用干扰素治疗,乙组采用炎琥宁治疗,丙组采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结果:甲组有效率73.33%,乙组有效率70.0%,丙组有效率9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殷丽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整脊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均采用整脊疗法治疗,通过摆脊解痉、端提摇晃、定位整脊等方法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颈性眩晕症状体症改善情况。结果:60例患者治疗后,即时有效者37例,治愈49例,好转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6.7%。所有患者治疗后眩晕、头痛、耳鸣、恶心和呕吐情况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治疗后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整脊疗法,在纠正关节复位的同时,可调理经脉,从而使疗效更加显著,是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项柏冬;王成研;韩春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病区环境整洁度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组织,选定提高病区环境整洁度为主题,拟定活动计划,分析影响病区环境整洁度的原因,制定对策进行整改,并对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的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本次品管圈活动提高了病区环境整洁度。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标准化护理流程的制定,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改善了病区环境,提高了医生、护士、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罗宣;万丽莉;温太平;周瑶;罗丽 刊期: 2016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