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慧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肠梗阻的效果。方法:收治肠梗阻患者62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62例患者均实现甲级切口愈合,顺利痊愈出院。随访显示,59例(95.16%)术后效果良好,3例(4.84%)术后复发。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肠梗阻的效果显著。
作者:李果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整脊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均采用整脊疗法治疗,通过摆脊解痉、端提摇晃、定位整脊等方法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颈性眩晕症状体症改善情况。结果:60例患者治疗后,即时有效者37例,治愈49例,好转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6.7%。所有患者治疗后眩晕、头痛、耳鸣、恶心和呕吐情况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治疗后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整脊疗法,在纠正关节复位的同时,可调理经脉,从而使疗效更加显著,是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项柏冬;王成研;韩春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查房将医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目前医院的教学查房存在许多不足,需要医院、各科教师和学生共同做好临床实习教育工作。本文总结了教学查房不足与原因,提出提高教学查房质量的应对策略。
作者:王静波;肖文苑;周松杰;孙瑜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近年来,新疆发生了3起由乳制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新疆发生的3起由乳制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案例,总结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探索预防措施。
作者:肖宇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研究重组人α-1b干扰素在治疗CHB过程中的远期疗效。方法:收治慢性乙肝患者600例,试验组采用α-1b基因重组干扰素进行治疗,参照组未使用干扰素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远期疗效。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及各项指标转阴率高于参照组,试验组纤维化发生率低于参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α-1b远期持续对患者产生效应,试验组的HBV转阴率随时间增加而上升。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对CHB患者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抑制肝脏纤维化。
作者:石淑珍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调胃承气汤加减治疗失眠的效果。方法:收治失眠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治疗,观察组采用调胃承气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观察组,有效率9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7%,不良反应发生率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5%(P<0.05)。结论:调胃承气汤加减治疗失眠效果显著。
作者:王淑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现场管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现场管理理论引入护理工作中,构建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持续改进护理工作质量,对患者实施优质化护理服务,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实施现场管理后,医院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都显著提高,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现场管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实施效果显著。
作者:谢君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收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降低(P<0.05);观察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显著,临床指标改善明显。
作者:张兵 刊期: 2016年第23期
本文分析1例有机磷农药中毒胆碱酯酶恢复延迟可能的原因。影响该患者胆碱酯酶恢复延迟的因素主要有:无法彻底清除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农药的种类、大剂量阿托品的使用和患者自身因素等,其中无法彻底清除有机磷农药为主要因素。影响胆碱酯酶恢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影响的主要因素也不一样,在治疗具体患者时,应找到主要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作者:杨雄堡;赵池 刊期: 2016年第23期
慢性肠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遵循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运用中医药进行治疗。本文对5种治疗方法和相应疗效进行总结、分析。
作者:施亚芹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行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比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治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参照组行硬膜外麻醉,观察组行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而观察组的麻醉效果优良率100.00%,高于参照组的85.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应用过程中,对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不仅麻醉起效快,而且麻醉效果显著,可以为患者的手术治疗创造良好环境。
作者:周玉军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哌替啶复合甲氧氯普胺在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自愿终止妊娠的患者11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丙泊酚麻醉,观察组采用哌替啶复合甲氧氯普胺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麻醉效果相比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呼吸抑制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两组都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其中哌替啶复合甲氧氯普胺用于无痛人流手术操作简单,费用较低,更适合用在基层医院。
作者:孙桂英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治颅脑外伤患者74例,采用数字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基本恢复了日常生活,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状态更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患者生活质量有所帮助,能提高患者的幸福感,恢复患者的正常生活。
作者:谢茜宇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心竭宁方治疗冠心病慢性心衰的疗效。方法:收治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10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2),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心竭宁方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室内径、BNP、6MWT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或P<0.01),其中中医证候积分、BNP、6MWT三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心竭宁方治疗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疗效显著。
作者:何跃东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和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收治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52例,按照固定治疗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对照组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预后功能。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2.1%,对照组优良率89.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和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有各自的优点。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从而获得好的预后。
作者:朱一元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内科胸腔镜在老年人不明原因胸腔积液和包裹性胸腔积液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老年人胸腔积液患者62例,评价内科电子胸腔镜在老年人不明原因胸腔积液和包裹性胸腔积液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胸水、胸膜组织和胸腔粘连带结核菌培养阳性情况。结果:62例老年患者中不明原因胸腔积液30例,经内科电子胸腔镜检查确诊28例;包裹性胸腔积液32例,经内科胸腔镜检查确诊24例。结论:内科电子胸腔镜是一种比较安全、诊断率高、操作简单、创伤小的诊疗技术。
作者:徐光艳;赵建军;李正付;陈玲;张建勇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期待治疗时间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治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17例,根据期待治疗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A组期待治疗时间≤2 d,B组期待治疗时间7~10 d,C组待治疗时间≥14 d,比较3组新生儿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C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新生儿死亡率18.9%,明显高于B组(7.5%)、C组(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期待治疗7~10 d能有效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有效减少孕妇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屈怀琼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粉尘螨滴剂治疗粉尘螨阳性过敏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粉尘螨阳性过敏性咳嗽患儿8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过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粉尘螨滴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间症状及夜间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粉尘螨阳性过敏性咳嗽应用粉尘螨滴剂治疗效果满意,可快速缓解病情。
作者:姚家会;唐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脓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纵隔脓肿患者12例,采取电视胸腔镜下进行常规右侧胸膜腔纵隔清创引流手术,分析临床手术效果。结果:12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无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采取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脓肿效果显著,可以明显缩短住院时间,且并发症较少,创伤较小。
作者:张漓;张靖;王渊;谭盼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调查护理管理措施的实施和有效性。方法:收集护理风险事件患者100例,分析护理风险的原因,探讨提高医院护理管理措施的有效性。结果:护理不当78例(78.%),由于护理人员自身责任意识淡薄导致的护理风险事件占44.8%。患者自身原因造成的护理风险事件22例(22.0%)。结论:针对护理工作中常发生的问题采用护理管理措施,只有医院护理管理措施具有针对性,才能提高护理管理工作的质量,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作者:冉星光 刊期: 2016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