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王桂英
对我院成人麻疹误诊2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例1:女,30岁.因头痛咳嗽、流涕、咽痛、疲乏无力而入院.查体:T 38 C,意识清楚,精神欠佳,自主体位,身体无出血点,手掌、足底可见少许淡红色斑疹,头面、四肢、躯干无皮疹,口腔黏膜未见柯氏斑,由于缺乏麻疹特异皮疹及口腔内柯氏斑,且按患者年龄分析应该有麻疹疫苗接种史,故未考虑麻疹的诊断,而诊断为流行性感冒.
作者:孙建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心内科为心血管专科病房,收治心衰以及心律失常合并低血压的患者较多,抢救中使用多巴胺的频率较高,特别是抢救休克患者用量大,而多巴胺具有强收缩血管的作用,对血管的刺激作用大,且均用5%葡萄糖液100 ml加多巴胺200 mg静脉泵入,常致静脉炎发生,若处理不及时可导致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若处理及时效果好.下面就临床工作中急诊处理小诀窍总结如下.
作者:张正芹;李秀丽;陈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01/2008-12剖宫产术中32例难治性产后出血临床资料,探讨其防治方法.
作者:欧小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长托宁对喘息型支气管的平喘效果.方法:对确诊为喘息型支气管炎的86例住院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93.48%(43/46),好转4.35%(2/46),无效2.17%(1/46),有效率97.83%;对照组显效42.50%(17/40),好转25.0%(10/40),无效32.50%(13/40),有效率67.50%.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长托宁治疗喘息型支气管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民;王朝松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73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均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情况及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和生后28 d各进行NBNA评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59%和72.22%(X2=6.65,P<0.01);两组患儿治疗1个疗程后NBNA评分分别为36.38±1.32和34.43±2.15.P<0.05;生后28 d的NBNA评分分别为38.47±2.13和35.36±1.92,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治疗HIE有明显疗效.
作者:张红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1 病历摘要男,65岁.患糖尿病15 a,入院前在家自行注射70/30优泌林,早24 U,晚18 U.因乏力、血糖不稳定于2008-12-16T09:00入院治疗.入院后测随机血糖12.1 mmol/L,BP 150/90mm Hg,患者一般状态较差,精神不振,四肢及腹壁明显水肿,活动无耐力.
作者:王建青;崔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方法:A组米非司酮100 mg,1次/d口服,连用3d;B组单次注射甲氨蝶呤50 mg/m2.定期监测血β-HCG,监测包块情况直至正常.结果:治愈率A组82.1%,B组81.2%.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较好,具有一定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
作者:王芳;王桂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脑肿瘤的患者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切除肿瘤,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方法:对32例累及中央沟部位的脑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手术操作、切口设计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累及中央前回的13例,累及中央后回的12例,骑跨中央沟的7例.肿瘤全切的28例,大部切除的4例.术后脑功能较好的15例,略有加重,短期内恢复至术前状态的12例,5例症状加重,出院时略有恢复.结论:手术入路的设计应体现个性化,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性质、患者的年龄和对生存质量的要求,设计手术方案,大限度地保护脑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朱景华;韩成;贺玉宝;王秉尧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临床典型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近来,我们接诊了3例以头晕为首发表现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淑梅;王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技术操作占有很重要比重,几乎贯穿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科学规范的护理操作能高效、安全地完成日常护理工作 [1].
作者:石剑英;王素玲;王海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消渴病亦即现代医学之糖尿病(DM),是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的糖、脂肪等代谢紊乱为表现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即祖国医学的消渴、三消等病的范畴,中医学对本病及其并发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运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改善症状,防止并发症,已是我国糖尿病防治工作的一大特色和优势 [1].本文是基于益气清热滋阴之法通过对糖尿病的用药观察,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分析三黄同用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为今后运用中医治疗消渴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于海燕;王义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围心搏骤停期心肺复苏的意义,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我院急诊科2005-10/2009-01抢救的围心搏骤停期患者120例,院前50例,院内70例,根据临床表现及病因适时采用电除颤或气管插管术.结果:复苏成功43例,院内患者86.21%处于急诊监护中,复苏成功率41.43%,高于院前复苏成功率28%,P<0.05.结论:加强对危重患者的监护,及时发现围心搏骤停期的早期信号,适时电除颤或气管插管,可能避免心搏骤停的发生,提高复苏成功率.
作者:李晓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中小医院在新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的经营策略.方法:通过调查研究,掌握中小医院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摸索新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特点,进行分析,找到中小医院的经营策略.结果:中小医院应认真分析新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精髓,适应当今发展的要求,找准位置,明确发展方向,重新制订发展策略,找到新机遇,求得新发展.结论:中小医院在新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只要抓住机遇,认真研究本医院的具体情况制订好新的经营策略,就获新生并得到发展.
作者:江小青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内科患者多为慢性病,由于疾病的长期困扰较易出现失眠,不利于疾病治疗.根据耳穴经络学说的理论,我们采用耳穴埋豆法治疗失眠,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赵晓丽;马晓艳;张春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对其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通过心理问卷调查和临床观察的方法评估,将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临床治疗及心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临床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心理计分评估.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理干预评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焦虑、恐慌、失眠等症状,临床治疗依从性显著提高.
作者:禹萌;孙立华;赵冬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介入联合中医药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根据不同方法对16例确诊盆腔淤血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组8例,研究组行介入治疗后加用中药治疗,对照组单纯用中药治疗,中药均为3个疗程.盆腔淤血征程度、发病年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统计治疗结果及复发率等情况,并将两组进行对照比较.结果:两组在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及复发率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介入+中药治疗治愈率较对照组高,未愈率及复发率均较对照组低.结论:两组治疗方式中以经卵巢静脉栓塞后加用中药治疗初始疗效肯定,远期效果好,复发率低,是目前较好的治疗手段.对照组纯中药治疗费用低廉,不良反应少,治疗方便,但存在疗程长,易复发等弊端.
作者:何若英;史瑞雪;黄益;陈汉威;刘惠芳;洪敏;黄剑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带状疱疹是潜伏在感觉神经节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经再激活引起的皮肤感染.其特征是沿感觉神经在相应节段引起疱疹,并伴严重疼痛 [1].疾病早期和不典型病例在临床上容易误诊,仅以严重神经痛出现的病例更易被误诊为内外科急症.将我院近年来误诊为非皮肤科疾病的带状疱疹21例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周菊华;刘兰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对输卵管间质部妊娠3个月误诊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26岁,孕3产1.患者因停经3个月余,突发下腹痛3h于2009-02-03T07:30急诊来院,以腹痛待查先兆流产收入院.查体:BP 80/50 mm Hg,P 90次/min,神清,精神状况尚好,痛苦面容,面色苍白,腹软,肝脾肋下未及,肝脾区无压痛,下腹压痛(+),反跳痛(+),右下腹为甚,麦氏点压痛(++),宫底位于脐耻间,轮廓清楚,软,子宫无压痛,多普勒测胎心率130次/min,无阴道出血.
作者:易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参麦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均采用脱水、防治并发症等常规治疗,参麦治疗组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20 d后,参麦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肿吸收和水肿体积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参麦注射液有助于控制和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赵海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据统计迟发型献血反应约占献血反应的3.6% [1],在迟发型献血反应中有极少数献血者会出现迟发型晕厥.迟发型晕厥虽然发生率较低,但其发生往往在献血者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和防护的情况下发生.其反应危险性较大,极易造成外伤甚至发生极其严重的后果 [2],不仅给献血者造成伤害,同时在献血者周围人群中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以至影响献血的宣传、招募.据统计在本中心血站2003-01/2008-12共发生迟发型晕厥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亦弛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