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敏
目的:观察妇科养荣胶囊对于产后子宫复旧、宫底下降高度的影响.方法:160例足月妊娠阴道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80例.治疗组常规于第三产程肌内注射催产素10 U 1次同时加服妇科养荣胶囊3 d.对照组仅于第三产程肌内注射催产素10 U 1次.结果:治疗组即妇科养荣胶囊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分别为:产后出血量(89.2±23.3)ml和(98.6±34.2)ml,官底下降高度(2.34±1.80)cm和(3.58±2.21)cm阴道血性恶露持续时间(2.9±0.7)d和(3.3±0.9)d,宫缩痛持续时间(2.0±0.8)d和(2.4±1.1)d.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妇科养荣胶囊可明显缩短产后子宫复旧时间、减少恶露排出,该药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薛国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麻醉方法.方法:采用硬膜外穿刺置管技术,选择L1~2或L2~3,置管4 cm.穿刺置管成功后,先给予实验剂量2~3 ml,确证无全脊麻征象及局麻药不良反应.根据麻醉阻滞平面与全身情况,采用小剂量、多次追加麻药.结果:在硬膜外麻醉下能维持良好的生命体征平稳.结论:妥善的麻醉选择是提高老年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故以椎管内麻醉为首选.
作者:徐长荣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对糖尿病末梢神经病的疗效.方法:对照组给予O.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弥可保500 U静脉滴注,1次/d,持续2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O.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舒血宁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1次/d,持续2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舒血宁注射液对糖尿病性末梢神经炎治疗有明显疗效.
作者:王浩廷;王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先天性疟疾的临床特征,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先天性疟疾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06例先天性疟疾患儿症状极不典型.临床表现多样化,抗疟药物青蒿琥酯、奎林马斯均能快速地杀死红细胞内期疟原虫,疗效均佳.结论:对疑有疟疾的新生儿常规行母、子血涂片查找疟原虫,以确保早期诊断、早治疗.
作者:黄纯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昏迷患者肺感染的疗效.方法:对42例昏迷伴肺部感染患者,用纤维支气管镜插至病变肺叶支气管,进行清理支气管堵塞物及灌洗,同时取痰培养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在灌洗治疗后SaO2由74.4%升高为96%,PaO2由65.6 mm Hg.升高为86.8 mm Hg .治愈27例,治愈率84.4%;好转5例,占15.4%,4例肺不张患者病灶消失.结论:昏迷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并结合常规基础治疗能加快肺部感染的控制,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郭少华;郭俭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亚低温脑保护在神经外科微创术后的临床护理意义.方法:总结15例微创手术患者的术后除常规护理外,同时使用亚低温脑保护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均无并发症及再出血出现.结论:亚低温脑保护可减少神经外科微创血肿清除术后患者颅内再次出血的发生.
作者:张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对我院腹膜后黏液样软骨肉瘤1例病理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46岁.因发现右下腹无痛性包块半个月于2009-08-02入院.X线示:右下腹见一约12 cm×10cm肿物,界限不清,可见钙化斑.于2009-08-05行手术切除术,术中所见:右腹膜后见一12 cm×10 cm×6cm肿物,界限不清,呈浸润性生长,累及骨盆,与周围组织粘连较重,术后送病理检查.大体:碎块状组织一堆,总体积10 cm×8 cm×6 cm,组织切面灰白色、灰褐色,质地中等,可见胶冻样黏液样物及囊性变,部分区域切质硬,有沙砾感.
作者:于晓霞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医院门诊药房的调剂工作是第一线,调剂人员与患者面对面打交道,因此,调剂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患者而引发矛盾,随着患者健康意识的增强,患者对服务有了高期望值,也是矛盾易突出.
作者:宁红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中耳炎的一种治疗方法.方法:对63例小儿急性中耳炎患者采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辅助治疗,3 d后观察疗效.结果:3 d后,有效率为95.2%.结论:采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黎忠;吴黎琼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喉痉挛是呼吸道保护性反射-声门闭合反射过度亢进的表现,是麻醉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可伴有高调的吸气性哮鸣音.喉痉挛发生时往往情况紧急,处理不当会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而儿童是高发人群.我院外科ICU2006-07以来收治的口腔科、心外科及普外科全麻插管术后患儿共307例,其中口腔科患者193例,心外科45例,普外科69例.其中共有8例拔管后24 h内出现喉痉挛,分析如下.
作者:张宪芬;李海朝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在临床输液中,笔者观察到当连续输入注射用泮托拉唑与乳酸左氧氟沙星时,输液管中液体呈乳白色.立即夹闭输液,更换输液管并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患者未发现不适症状,对此现象我们进行了实验观察.
作者:伊丽萍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病原微生物培养及细菌耐药性分析,为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合理、可靠依据.方法:对诸城市人民医院975例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主要病原菌,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ITEK32及配套试剂进行细菌鉴别和药敏试验.结果:共检出病原微生物309株,阳性率为31.7%,其中革兰阳性菌40株.为检出菌的12.9%;检出革兰阴性菌205株,为检出菌的66.3%;真菌64株,为检出菌的20.7%.结论:加强病原微生物培养及耐药性监测分析,对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刁金玲;张崇远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应用阴道超声检查更年期妇女,观察子宫内膜增殖症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对104例主诉月经增多、经期延长、停经数月后经量突然增多的经产妇行阴道超声检查.结果:104例患者中,有82例子宫有不同程度的均匀增大,占78.85%.22例子宫大小在正常范围,占21.15%.结论:对考虑为更年期内膜增殖症的病例,进行阴道超声检查,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王佳;李心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反复呼吸暂停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将反复呼吸暂停的30例早产儿为治疗组,应用NCPAP辅助呼吸,并与30例未使用NCPAP的反复呼吸暂停的早产儿进行回顾性临床对照分析.结果:治疗组应用NCPAP后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NCPAP治疗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可改善临床症状和血气指标,缩短氧疗时间和住院天数,降低呼吸衰竭、肺部感染、高胆红素血症及其他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魏蓉美;徐苏东;陈学珍;金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大骨节病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表现相似,均表现为对称发病、关节畸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在非大骨节病流行区,容易误诊.笔者对大骨节病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X线表现及鉴别总结如下.
作者:朴荣日;张彦青;杨艳秋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比较MCuIUD与TCu220IUD的临床避孕效果.方法:2006-03/2008-03采用随机比较的研究方法,分别放置两种IUD各150例,于放置后1、3、6、12个月进行随访.结果:两种IUD 12个月的带器妊娠率、脱落率、因症取出率、续用率分别为:MCuIUD 0.7%、0.7%、1.3%、95.2%;TCu220IUD 1.3%、2.7%、3.3%、86.8%.其中带器妊娠率、脱落率、因症取出率MCuIUD均低于TCu220IUD,有统计学差异(P<0.05).续用率MCuIUD高于TCu220IUD,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MCuIUD具有脱落率低,因症取出率低,续用率高的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郭明晖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和观察步长稳心颗粒治疗糖尿病患者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糖尿病并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口服稳心颗粒,9g/次,3次/d,胺碘酮200 mg/次,3次/d,4周为1个疗程.结果:稳心颗粒组总有效率84.6%,胺碘酮组总有效率为86.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稳心颗粒对治疗糖尿病并室性期前收缩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且使用简单安全.
作者:郭玉珊;黄海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子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女性生殖器官肿瘤中位居首位,其发病率有上升及年轻化的趋势[1].2007-10/2009-10共收治宫颈癌患者56例,住院期间采取多种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丽敏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右心室梗死心电图诊断的敏感性及意义.方法:对53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的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合并右心室梗死的心电图显示:左胸V1~V5 ST段抬高呈递减性,其中V1导联ST段抬高≥1 mm 15例;Ⅰ、avL、V5、V6导联q波消失10例;添加右胸导联,V3R~V4R ST段抬高≥1 mm 18例,V3R~V6R ST段抬高≥1 mm 21例.结论:右胸导联特别是V3R~V6R ST段抬高是诊断右心室梗死的有力证据,当心电图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有V1导联ST段抬高,高侧壁及侧壁导联q波消失,及时加做右胸导联对诊断右心室梗死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芳;崔智飞;孟素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临床特点及B超、实验室检测的价值,提高对子宫腺肌病术前的诊断率.方法:选择5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和62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症状、妇科检查、B超结果及血清CA125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发病年龄和临床症状相近,但子宫腺肌病的痛经症状明显(P<0.01);妇科检查子宫腺肌病的子宫常均匀性增大,且一般增大<12孕周,而宫体压痛明显高于子宫肌瘤(P<0.01);两组B超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1.5%和93.5%,有统计学差异(P<0.01);子宫腺肌病组血清CA125阳性率80.8%,子宫肌瘤组血清CA125阳性率4.8%,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综合分析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妇科检查、B超所见和血清CA125水平有助于提高子宫腺肌病的术前诊断.
作者:黄珍珍 刊期: 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