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地
目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实施康复护理程序,评价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2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康复组,康复组在康复前,康复后60天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痉挛评分比较,数据应用SPSS10软件处理.结果康复后的60天与康复前比较,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所提高.痉挛评分有所下降.结论早期实施康复护理程序,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
作者:潘俊婵;冷亦煊;陈晓芸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本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高血压病判别标准,简要叙述了高血压病的概况,着重对抗高血压药物进行详细的分类,并列举出常用的降血压药,从药理作用、机理、应用和不良反应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和对比,后提出了抗高血压药物的选用原则,给高血压患者用药予指导性建议.
作者:汪连香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氨基胍、葛根素、小檗碱、黄芩苷和甘草酸对D-半乳糖(D-gal)诱导大鼠体内醛糖还原酶(AR)活性、糖耐量和蛋白非酶糖基化反应的作用.方法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大鼠均采用腹腔注射(ip)D-gal 150mg?kg-1,qd×56d致病,D-gal处理大鼠2周后,将大鼠按体重均衡随机分成:模型对照、氨基胍、葛根素、小檗碱、黄芩苷和甘草酸5组,然后继续ip D-gal处理同时灌胃给予不同药物(300mg?kg-1?10ml-1)或蒸馏水,qd×42d;实验结束时,观察5药对D-半乳糖诱导大鼠体内醛糖还原酶(A R)活性、糖耐量和蛋白非酶糖基化反应的作用.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D-gal处理大鼠出现糖耐量减退(IGT)、糖基化产物(包括糖化血红蛋白即HbA1c、果糖胺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增高以及红细胞内A R活性增强(P<0.01);氨基胍、葛根素、小檗碱、黄芩苷与甘草酸均能明显抑制AR活性(P<0.01~0.05);氨基胍、葛根素、小檗碱和黄芩苷均能改善D-gal诱导大鼠IGT(P<0.01~<0.05);氨基胍、葛根素和小檗碱能降低糖基化产物的含量(P<0.01~0.05),而黄芩苷仅降低HbA1c含量(P<0.05);甘草酸对糖基化产物含量未见明显影响(P>0.05).结论氨基胍、葛根素、小檗碱、黄芩苷和甘草酸均能抑制Dgal诱导大鼠体内醛糖还原酶活性,氨基胍、葛根素与小檗碱对D-gal诱致的大鼠糖基化反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黄芩苷对大鼠糖基化反应具有部分抑制作用,甘草酸对大鼠糖基化反应未见抑制作用.
作者:潘竞锵;吕俊华;谭海荣;张世平;肖柳英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减压术的适应症方法针对本组病例术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失误的诊断及没有针对性的应用减压术,致使部分病例效果较差结论术前详查退变性椎间盘病产生症状原因,正确应用减压术式
作者:吴俊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并发症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8月~2005年9月1302例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资料,并对发生各种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术中主要并发症:大出血16例,包膜穿孔52例,尿外渗25例.术后并发症:尿失禁27例,排尿困难3 3例,再出血26例,逆行射精87例,经尿道电切综合征4例,均经处理而恢复.结论 TURP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切除前列腺的重量及出血量有关.预防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和手术适应证,大部分并发症经及时处理,不会出现严重的后果.
作者:赵永军;赵培湘;王选岩;赵磊 刊期: 2006年第07期
驻在国卫生领域费用支出情况1.佛得角佛得角由于长期的葡萄牙殖民主义统治和大量移民的影响,佛国在政治、文化教育、医药卫生乃至生活方式等各方面受发达国家影响较深,有比较明显的欧化现象.
作者:胡有龄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前全球医药产业蓬勃发展,竞争异常激烈.我国医药产业却苦于资金缺口问题,自主研发能力一直较为薄弱.本文着重论述了我国医药行业的特点及风险投资作为医药行业一个新的融资渠道对于我国制药企业提高医药研发的能力的重要性及如何更好的引进风险投资.
作者:何静;赵莉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在中国糖尿病人群中比较基于国际临床化学和实验室医学联盟(IFCC)标准的免疫比浊法与基于国家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纲要(NGSP)标准的HPLC法测定HbA1c的差别.方法:采用Bio-Rad Varient Ⅱ的HPLC方法和Roche Integra 400的免疫比浊法对235份血液标本进行HbA1c测定.结果:HPLC法与免疫比浊法测定值显著强相关(r=0.9882,P<0.001),免疫比浊法得到的结果转换为NGSP标准后与HPLC法测定值的线性回归分拆显示两种方法显著强相关(r=0.9787,P<0.001).结论:应用两种方法对于中国人群的HbA1 c的检测结果的分析有很强的相关性.
作者:王虹;高颖;梁红;翟轶波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全球七大主要药品市场(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统计数据表明,在上市新药的引擎下,市场销售总增长率超过了13%,大大超过国际医药市场7%~8%的年度增长率.在2004年全球畅销药物500强中,抗肿瘤新药已占了不少席位,从而使24家跨国制药业的50个抗肿瘤品牌药物有了长足迈进,其市场份额达到了25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4.73%.
作者:赵红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滴(HDIVIG)并环素A(CSA)对重型ITP的疗效;方法以丙种球蛋注射液(中外合资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剂量0.4g、kg-1、d-1×5d,每瓶50ml含2.5g;同日并用CSA(北京诺华公司产品新山地明片)剂量为5mg、kg-1、d-1分二次口服,按血清中CSA浓度2-3ug/L及肝、肾功能的情况调整剂量,待明显起效后改剂量为0.5-1 mg、kg-1、d-1维持治疗3个月评估疗效,监测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的程度及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结果本组12例,显效5例、良效5例、进步2例,总有效率100%;结论 HDIVIG并CSA治疗重型ITP安全有效,可迅速控制因血小板危险所致患者内脏出血或颅内出血倾向的高危因素.
作者:郭良耀;赵小亭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淋巴结针吸细胞病理学对淋巴结核早期诊断的研究,提高淋巴结核诊断准确率.方法根据显微镜下淋巴结核不同时期的针吸细胞病理学特点及特征性结构改变,结合抗酸染色和结核抗体检测做出分型诊断.结果在1090例结核性淋巴腺炎中,男360例,占33.0%,女730例,占67.0%,年龄1~78岁,平均28.3岁.结核初期-炎性增殖期60例占5.5%;结核早期-淋巴结节期130例占11.9%;结核中期-结核性结节期有590例,占54.1%;结核晚期-干酪样脓样坏死期有280例占25.7%;结核恢复期-纤维素增殖期30例占2.8%.炎性增殖反应期非特异性形态学变化,需要结合结核抗体阳性和腺苷脱氨酶明显增高有助于诊断,结核结节期主要可有较多类上皮样细胞及郎罕氏细胞;而干酪样脓样坏死主要见大量坏死组织及碎屑、少数残碎不全类上皮样细胞,此期主要能查到抗酸菌为特点;纤维增殖期,抽出物难取,仅见少数纤维组织、纤维细胞和粘液间质为其特征,提示结核恢复、疤痕形成所致.结论应用淋巴结针吸细胞病理学分型诊断,而且为淋巴结核早期诊断、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供重要方法.
作者:王颖;王永才;赵成艳;李海东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高校在职教工血脂水平的状况.方法:抽取空腹血测定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脂(TG).体检人数3000人,年龄21-60岁,男教工1737人,女教工1263人,间隔10岁为一组,共分8组(男女分开).结果:在体检的3000名教工中,血脂异常675人,占教工体检总人数的22.50%,其中男教工血脂异常为511人,占体检男教工人数的29.42%,女教工血脂异常为164人,占体检女教工人数的13%.结论:血脂异常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本次体检查出血脂异常的教工,应根据其不同的冠心病危险程度,积极进行血脂水平达标治疗,以防止冠心病的发生和减少冠心病的复发及死亡率.
作者:李宏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对于普遍缺乏管理基础的国内企业而言,实行绩效管理,并做好其中的绩效考核工作,是一个持续的实践过程.尽管目前绩效考核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使考核的实施与人们的期望尚存一定的差距,但国内企业毕竟在绩效管理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作者:佘潮福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病理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目前由于生物化学、酶学、分子生物学、染色体、基因、流式细胞仪等高新技术不断问世,一些人错误的认为,脱落细胞仅可在疾病晚期阶段才能脱落下来,故对疾病早期诊断价值不大,因此,国内许多单位检验人员及临床医生惯用高新技术和用显微镜直接分类检验,代替传统脱落细胞病理染色及分类检验方法,给临床常造成漏诊、误诊、错诊,屡见不鲜,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灾难.我院经过数十年临床第一线的观察研究,坚持不断创新,改进了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查方法,从标本采集、细胞浓集、涂片、染色到细胞形态结构检验诊断,总结了一套有关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的诊断方法,由脱落细胞病理学所致的诊断符合率高达98.6%,明显优于其他方法,创国内外一流水平,使许多疾病较快的得到准确诊断和治疗.
作者:王颖;王永才;王忠利;王维平;孙丽红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为了医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新法规.方法:阐述新法规对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使用管理的具体要求和相关知识.结果与结论:新法规加强了管理,但是不能忽视消除疼痛是基本人权.
作者:邢雷;张洁;于晓辉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对氧磷脂酶-1(PON-1)活性及其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检测127例脑梗死患者和128例相匹配的对照组的对氧磷脂酶-1(PON-1)的活性,同时,检测这两组研究对象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清一氧化氮(NO)、血浆颗粒膜蛋白(GMP-14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的变化,并把这些指标与PON-1的活性作相关分析.用PCR检测PON-1192RR与55LL基因型,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组及对照组的基因型与其他危险因素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和对照组的PON-1活性均在国人正常范围内,但脑梗死组血清PON-1活性降低明显(F=10.39,P<0.01).相关分析表明血PON-1活性与血NO呈正相关(r=0.205,P<0.01),与血VWF呈负相关(r=-0.423,P<0.01),与血GMP-140呈负相关(r=-0.383,P<0.01),与血OXLDL呈负相关(r=-0.339,P<0.01).PON-1活性与HDL-C、apoA、apoB无相关性.PCR结果表明PON-1 192基因的多态性在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有明显不同,其中脑梗死组的R R基因型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1.3%:24.6%,P=0.01,χ 2=5.74),而PON-1 55基因的多态性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78.13%:76.78%,P=0.29,χ 2=1.1).分析还表明PON-1 192RR基因型的PON-1活性低于其它PON-1基因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PON-1 192RR基因型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OR=1.8,95%CI 0.16-5.08),高血压也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而PON-1 55LL基因型并不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ON-1基因型与PON-1活性在高血压与非高血压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脑梗死组血清PON-1活性及PON-1192RR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而高血压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钱加强;张志坚;张萍;林经安;李秋兰;吴宝花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中国女性护理用品从上个世纪以来已经经历了两次重大变革.从中国女性开始使用卫生巾到逐渐习惯使用护理液,女性日常护理保健的步伐已经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作者:汪洋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关于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一直以来都是社会上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作者:秦微檬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腰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如河提高疗效的分析方法 106例后路经腰椎间盘摘除术手术病例结果疗效较好结论进行术前全面分析及术中精确适度的减压才能达到定位准损伤小疗效好
作者:吴俊生;王善良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进展期大肠癌淋巴结癌转移情况,为临床大肠癌外科手术及重点部位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2年8月~2004年4月期间我院外科手术治疗的乙状结肠、直肠上段癌30例患者,根治性切除术中经瘤前动脉注射染色剂显示着色区域,着色区域淋巴结清扫并送检,分析淋巴结转移特点.结果乙状结肠癌为一向心性扇形着色区,癌肿两端6~10cm肠段沿系膜至肠系膜下动脉区域;直肠上段癌着色区域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癌肿两端3~6cm肠段以及沿肠系膜下动脉至腹主动脉分枝处,第二部分为盆底腹膜及部分膀胱表面腹膜,第三部分为髂血管区域.乙状结肠、直肠上段癌着色区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2.5%及29.5%.结论进展期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具有分布由近及远,阳性率从高到低的特点.瘤前动脉注射染色剂所着色区域是乙状结肠癌及直肠上段癌需要外科治疗及术后埋置给药的重点区域.
作者:刘华顶;王克飞;张永义;武四化 刊期: 200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