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俊生
目的探讨人脑恶性胶质瘤个体化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者行开颅显微手术全切除,术中于瘤腔内安置化疗囊,并行化疗药物体外敏感性及放疗增敏作用检测,术后第2、4、8、12周和6个月同步分别行经皮穿刺注入敏感化疗药物及全脑增敏放疗,2Gy/次,5次/疗程,总量50Gy.手术后及化放疗间歇期内输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2×109,进行免疫治疗.结果 31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1年生存26例(86%)、2年生存21例(67%)、3年生存19例(61%);全部患者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显微手术力争全切除,术后敏感药物间质化疗联合增敏放疗,序贯自体免疫治疗,是一种个体化综合治疗人脑恶性胶质瘤的安全有效手段.
作者:步星耀;赵跃武;韩倩;赵红卫;张永福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评估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治疗女性不明原因不孕的效果.方法分析自2000/11-20002/10,在我中心因不明原因性不孕症首次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1VF-ET)的患者38例,其中有31位患者共有82周期的夫精人工受精(AIH)失败史;其中22例行常规体外受精(IVF),12例行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CSI)受精,4例患者的卵母细胞采用一半行IVF,一半行ICSI受精,即IVF+ICSI法.同期因输卵管不通,继发性不孕行IVF-ET治疗的患者59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均采取常规I V F受精.结果不明原因的不孕患者行常规IVF的卵细胞完全不受精周期出现率为26.9 2%,明显高于单纯输卵管不通的患者(p=0.001),但周期取卵率、受精后的卵裂率、胚胎种植率、及每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无显著差异(P=0.547);结论 VF-ET技术可作为不明原因性不孕患者的治疗手段.部分患者在常规体外受精时存在卵细胞受精障碍,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对受精障碍的患者是有效的.
作者:李国强;田莉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头位难产的认识及防治措施和处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02年至今发生的150例头位难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0例头位难产中产后出血12例,会阴切口撕裂10例,宫颈裂伤2例.结论头位难产要严密监护观察产程进展,终确定由阴道分娩或剖宫产.
作者:朴成文 刊期: 2006年第07期
驻在国卫生领域费用支出情况1.佛得角佛得角由于长期的葡萄牙殖民主义统治和大量移民的影响,佛国在政治、文化教育、医药卫生乃至生活方式等各方面受发达国家影响较深,有比较明显的欧化现象.
作者:胡有龄 刊期: 2006年第07期
通常来说,沃尔玛人气旺的就是食品区,新的沃尔玛店把药店设在了食品部的附近,以使这个区域更加醒目,也更方便.来采购食物的母亲们可以顺便为自己选购一些化妆品,或为孩子们购买一些非处方药,而除了调整位置之外,沃尔玛还重新设计了药店的整体格局.
作者:车常铭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重度脑室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3例重度脑室出血的病例行双侧脑室外引流及腰池持续引流治疗.结果:存活率80.5%(29/36),死亡率19.5%(7/36),CT显示三、四脑室内血肿清除时间3~6天,平均4.3天.结论:及早疏通脑室系统梗阻是脑室出血的治疗关键,双侧脑室外引流及腰池引流治疗重度脑室出血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红林;周玉璞;陈小兵;丁丙谦;段国庆;高明;李玉杰;范绍康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优越性方法将2003年6月-2005年8月我院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13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行输卵管切除术7 3例,输卵管开窗取胚术42例,妊娠囊挤出术12例,胚囊清除术6例,卵巢部分切除术3例.其中,失血性休克5例,出血量1500~2100ml,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同时行盆腔粘连松解术61例,子宫肌留剔除术3例,卵巢畸胎瘤剔除术4例,卵巢单纯性囊肿剥除术5例,对侧输卵管绝育术27例,手术时间20-90min,平均48min,术后6-12小时拔尿管,术后6小时鼓励进流食及下床活动,6-12小时肛门自然排气,住院2-4天结论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诊断率高,手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玉锋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抚触与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的关系,从而能更好地护理新生儿.方法将160例足月自然分娩的正常新生儿按1:1配对分成抚触组(n=80例)和对照组(n=80例),抚触组在出生满24h后进行抚触,并测量体重;对照组不做抚触.观察两组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的恢复情况.结果抚触组的新生儿在出生第3天至第7天体重恢复明显快于对照组,两组体重增减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抚触对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有明显促进作用.
作者:金回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本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高血压病判别标准,简要叙述了高血压病的概况,着重对抗高血压药物进行详细的分类,并列举出常用的降血压药,从药理作用、机理、应用和不良反应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和对比,后提出了抗高血压药物的选用原则,给高血压患者用药予指导性建议.
作者:汪连香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病理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目前由于生物化学、酶学、分子生物学、染色体、基因、流式细胞仪等高新技术不断问世,一些人错误的认为,脱落细胞仅可在疾病晚期阶段才能脱落下来,故对疾病早期诊断价值不大,因此,国内许多单位检验人员及临床医生惯用高新技术和用显微镜直接分类检验,代替传统脱落细胞病理染色及分类检验方法,给临床常造成漏诊、误诊、错诊,屡见不鲜,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灾难.我院经过数十年临床第一线的观察研究,坚持不断创新,改进了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查方法,从标本采集、细胞浓集、涂片、染色到细胞形态结构检验诊断,总结了一套有关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的诊断方法,由脱落细胞病理学所致的诊断符合率高达98.6%,明显优于其他方法,创国内外一流水平,使许多疾病较快的得到准确诊断和治疗.
作者:王颖;王永才;王忠利;王维平;孙丽红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索脑动脉溶栓用药新途径,加速大脑功能康复速度.材料与方法插管成功后,抽取患者动脉血少许,100-200毫升,加肝素抗凝后,注入适量尿激酶,置于38-40度恒温水浴箱内,模拟人体内环境,使尿激酶在体外激活纤溶酶原,变成纤溶酶.结果当导管尖端到达理想部位后,注入纤溶酶血.使病变部位有高浓度的药物滞留,血栓迅速溶解.结论脑血栓的介入治疗,因局部药物浓度高,用药量小,治疗时间短,而被广泛应用,疗效是确切的,本文所述是改变了原来的用药主法,把药物在体内的反应过程在体外完成,避免了药物与血液反应的同时既随血流远理病灶的现象,因为回注的血液已经是纤溶酶(血)了,病变局部在原有高浓度药物的前提下,药物浓度又有了一个新的提升,使血栓溶解更快,效果更好.
作者:高庆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全球七大主要药品市场(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统计数据表明,在上市新药的引擎下,市场销售总增长率超过了13%,大大超过国际医药市场7%~8%的年度增长率.在2004年全球畅销药物500强中,抗肿瘤新药已占了不少席位,从而使24家跨国制药业的50个抗肿瘤品牌药物有了长足迈进,其市场份额达到了25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4.73%.
作者:赵红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中医药学是我国的原创性医学;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成熟的理论医学,成熟的中国科学,是我国第一大发明;而且代表了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
作者:贾谦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淋巴结针吸细胞病理学对淋巴结核早期诊断的研究,提高淋巴结核诊断准确率.方法根据显微镜下淋巴结核不同时期的针吸细胞病理学特点及特征性结构改变,结合抗酸染色和结核抗体检测做出分型诊断.结果在1090例结核性淋巴腺炎中,男360例,占33.0%,女730例,占67.0%,年龄1~78岁,平均28.3岁.结核初期-炎性增殖期60例占5.5%;结核早期-淋巴结节期130例占11.9%;结核中期-结核性结节期有590例,占54.1%;结核晚期-干酪样脓样坏死期有280例占25.7%;结核恢复期-纤维素增殖期30例占2.8%.炎性增殖反应期非特异性形态学变化,需要结合结核抗体阳性和腺苷脱氨酶明显增高有助于诊断,结核结节期主要可有较多类上皮样细胞及郎罕氏细胞;而干酪样脓样坏死主要见大量坏死组织及碎屑、少数残碎不全类上皮样细胞,此期主要能查到抗酸菌为特点;纤维增殖期,抽出物难取,仅见少数纤维组织、纤维细胞和粘液间质为其特征,提示结核恢复、疤痕形成所致.结论应用淋巴结针吸细胞病理学分型诊断,而且为淋巴结核早期诊断、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供重要方法.
作者:王颖;王永才;赵成艳;李海东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肝、肾功能的改变.方法分别测定44例糖尿病合并感染和58例单纯糖尿病患者血浆空腹血糖(GLU)、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肝功能和肾功能的多项指标,同时作血常规检查.结果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分别为(35.32±3.99)g/L、(0.13±0.09)g/L,显著低于单纯糖尿病患者的(38.64±4.17)g/L和(0.25±0.06)g/L(P<0.001);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尿酸(UA)为(398.07±198.54)umol/L,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患者的(332.57±133.57)umol/L(P<0.05);经相关性分析,hsCRP与ALB、PA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4344和r=-0.7383).结论血浆PA、ALB、UA三项指标的联用对糖尿病合并感染引起的早期肝、肾功能的改变具有敏感的监测作用.
作者:雷秀霞;萧正华;廖军;陈定宇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进展期大肠癌淋巴结癌转移情况,为临床大肠癌外科手术及重点部位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2年8月~2004年4月期间我院外科手术治疗的乙状结肠、直肠上段癌30例患者,根治性切除术中经瘤前动脉注射染色剂显示着色区域,着色区域淋巴结清扫并送检,分析淋巴结转移特点.结果乙状结肠癌为一向心性扇形着色区,癌肿两端6~10cm肠段沿系膜至肠系膜下动脉区域;直肠上段癌着色区域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癌肿两端3~6cm肠段以及沿肠系膜下动脉至腹主动脉分枝处,第二部分为盆底腹膜及部分膀胱表面腹膜,第三部分为髂血管区域.乙状结肠、直肠上段癌着色区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2.5%及29.5%.结论进展期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具有分布由近及远,阳性率从高到低的特点.瘤前动脉注射染色剂所着色区域是乙状结肠癌及直肠上段癌需要外科治疗及术后埋置给药的重点区域.
作者:刘华顶;王克飞;张永义;武四化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在中国糖尿病人群中比较基于国际临床化学和实验室医学联盟(IFCC)标准的免疫比浊法与基于国家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纲要(NGSP)标准的HPLC法测定HbA1c的差别.方法:采用Bio-Rad Varient Ⅱ的HPLC方法和Roche Integra 400的免疫比浊法对235份血液标本进行HbA1c测定.结果:HPLC法与免疫比浊法测定值显著强相关(r=0.9882,P<0.001),免疫比浊法得到的结果转换为NGSP标准后与HPLC法测定值的线性回归分拆显示两种方法显著强相关(r=0.9787,P<0.001).结论:应用两种方法对于中国人群的HbA1 c的检测结果的分析有很强的相关性.
作者:王虹;高颖;梁红;翟轶波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关于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一直以来都是社会上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作者:秦微檬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甘孜高原农牧区高血压和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参加甘孜州1991年高血压抽样调查的一个农牧点共3000人为研究对象,进行高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抽样调查,按随机,年龄组和性别分层抽样方法选择1000人进行随放复查.结果(1)实际调查802人,应答率为82%.(2)确诊高血压206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22人,,高血压患病率25.69%.(3)高血压知晓率16.32%,治疗率10.47%,高血压有效控制率4.24%.结论高血压农牧民群体患病率高,知晓率低,有效治疗率更低,其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甘孜高原农牧区高血压防治问题严重,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
作者:曾秀琼;余长芳;李康琼;王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减压术的适应症方法针对本组病例术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失误的诊断及没有针对性的应用减压术,致使部分病例效果较差结论术前详查退变性椎间盘病产生症状原因,正确应用减压术式
作者:吴俊生 刊期: 200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