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式炉;邹受东
目的观察经皮心内介入导管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根据心内插管目的分为甲、乙、丙3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甲1、甲2两组,根据患者年龄分为A、B两组,术后是否使用抗生素分为C、D两组,观察术后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甲、乙组,甲、丙组之间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甲1与甲2组、A与B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C与D组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心内插管造影是可靠的、安全的、插管后的感染发生与心脏原发病的轻重、患者年龄至关重要,与抗生素的使用关系不大.
作者:黄春喜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大量胸腔积液病因甚多,患者多以胸部闷胀、呼吸困难为表现,临床上以减轻症状,查明病因,对因治疗为诊治手段.近来我科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并与传统的胸腔穿刺术进行临床比较,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张力燕;王华;郝青林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辩证论治肝癌疗效.方法选取中西结合辩证论治肝癌28例并与常规西医药治疗同期同类10例做对照.结果治疗组中显效1 3例(46.42%),好转8例(28.5%),无效7例(25%);对照组中显效3例(30%),好转4例(40%),无效3例(30%),两组比较有一定差异.结论表明中西医结合辩证论治肝癌有一定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吴振新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医院档案是医院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产生于医院的各项具体工作,是医院各项工作的真实记录,也是检验医院各项工作的一个具体指标.同时它服务于医院各项工作的需要,对医院各项工作起到一个指导作用,因而在医院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小型医院规模小,档案管理观念陈旧,档案管理人才匮乏,与大型医院相比,存在着一定硬件和软件上的差距,在现今医疗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显得非常被动.因此,如何改革旧的档案管理方法,不断探索档案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适应新形势下医院对档案管理的新要求,显得十分重要.
作者:饶志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近十几年来尽管在肿瘤化疗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但大量的随机试验表明静脉化疗对提高生存率收效甚微分析治愈性肿瘤切除后复发的病例,发现肿瘤局部和腹腔内复发对生存率有很大的影响.约占50%的患者前述肿瘤部位是首发的唯一部位,甚至到死亡时肿瘤也局限在腹腔内[1],肿瘤复发在目前来说占的比例仍然较高,处理起来仍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尤其是残余的腹腔微小病灶终形成肿块,术后行腹腔灌注化疗是近几年根据Speyer所提出的腹腔解剖学特点设计的一种新的选择性区域化疗措施,期望在腹腔内直接提供高浓度抗肿瘤药物,提高病灶局部细胞毒作用,减少全身副作用的方法,以改善生存率.1997-2004年以来作者对腹腔肿瘤挑选部分病例应用上述方法进行了一些尝试,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炫仲;伍辉民;蒋河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隆起性糜烂胃炎,又称为痘疹样胃炎及疣状胃炎,是一种具有特殊形态的慢性胃炎.研究表明其病因与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关系密切.现将我院2003年6月至2005年9月接受胃镜检查的4560例患者中,检出的296例隆起糜烂胃炎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黄普;郭遂成;曾庆松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本文采用甘露醇、速尿与多巴胺联合静脉滴注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1 3例.结果显效10例(76.9%);有效2例(15.4%);无效1例(7.7%);总有效率92.3%.提示该复合液是一种迅速缓解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有效方法.
作者:梁继学;吕仕银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我院近几年来,对病案管理工作十分重视,病案资料在临床、科研以及司法部门、保险事业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作者:刘晓刚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对应用大剂量白蛋白治疗重症颅脑病变的方法、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6月-2004年3月应用大剂量白蛋白治疗原发性脑干出血、高血压脑出血和颅脑损伤有脑干功能障碍的病人80例.本组男56例,女24例,年龄:21-80岁,平均46岁.原发性脑千出血46例,中脑出血6例,桥脑出血24例,中脑累及桥脑出血1 3例,桥脑累及延髓出血3例,高血压脑出血20例,其中伴有脑室出血的8例,颅脑损伤14例,其中合并胸、腹及四肢复合伤6例,对高血压脑出血、颅脑损伤中有手术适应症病人行手术30例,原发性脑干出血及其余无手术适应症病人行保守疗法.大剂量白蛋白治疗,一开始就大剂量应用白蛋白:20%人血白蛋白100-150毫升,每日静滴两次,持续用药时间据病情而定,脑干出血量较少者(6-9毫升左右),一般在应用1-2周左右、意识障碍恢复、脑干功能障碍明显好转、生命体症平稳时,可减半剂量为白蛋白50毫升,每日两次静滴,对中等量脑干出血(10-14毫升左右)、症状较重者,应大剂量持续应用白蛋白至病人生命体症平稳时,一般3-4周左右,再根据具体情况减少白蛋白剂量持续应用.对大量脑干出血(15毫升以上)、症状很重者,大剂量应用白蛋白的时间持续延长.结果对本组出现昏谜、脑干功能障碍等症状的病人取得了有效稳定生命体症、减少合并症及死亡率的效果.结论脑干出血、高血压脑出血和颅脑损伤有脑干功能障碍的病人有较高的合并症及死亡率,治疗难度大.应用大剂量白蛋白治疗重症颅脑病变是值得重视和进一步研究的方法.
作者:孙万凯;程化坤;戴连途;赵洪波;青松文;杨遇春 刊期: 2005年第08期
老年性白内障是眼科常见的一种导致视功能障碍,甚至引起失明的一种疾病,手术治疗是唯一理想的治疗方法.我科从2003年10月-2005年2月共收治78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通过我们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并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使手术顺利进行,效果满意.
作者:李晓坤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简要介绍胸腺肽的临床应用概况.方法收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胸腺肽的临床研究报告.结果胸腺肽对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自体免疫性疾病、肿瘤、感染性疾病、精神分裂症等能提高治愈率或缓解率,改善免疫学指标,提高生活质量(kps).结论胸腺肽对上述各种疾病具有较好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洪庆;仲立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盲肠非特异性溃疡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 0年来作者及其它文献报告盲肠非特异性溃疡病例的诊断和治疗.结果共查到类似报道30例,综合本类病例可表现:反复右下腹隐痛不适,穿孔后疼痛加剧或并发腹膜炎;习惯性便秘;右下腹肿块;便血.气钡双重造影能提高其阳性率,纤维结肠镜可见到病灶并能完成活检.手术方式取决于溃疡的部位、大小有无穿孔及腹膜炎情况,可施行溃疡局部切除、穿孔修补、回盲部切除.结论盲肠非特异性溃疡的病因虽不十分清楚,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体征,充分认识、重视本病,诊治不难,病理诊断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的选择有决定性作用.
作者:吕仕银;张成荣;刘树辉;陈忠三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院前(含急诊科内)心肺复苏(CPR)时早期行气管插管对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对在院前(含急诊科内)发生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98例随机分为3组,A组35例,在常规CPR时行即刻气管内插管术;B组32例,先行胸外按压(CAB方法)5分钟无效时即刻气管内插管;C组31例,行常规CPR或CAB方法5分钟以后无效时,再行气管内插管.结果A组复苏成功23例,成功率65.7%;B组复苏成功12例,成功率37.5%;C组复苏成功4例,成功率12.9%;三组间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院前心肺复苏时,早期气管插管能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陈德俊;陈炳海;陈尊发;李燕芬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本院自2001年1月~2005年3月共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8例,运用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后取得了一定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柴爱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近年来,短程抗菌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DU)在国内外倍受重视.笔者于2000年1月~2004年12月期间观察了以铋剂、克拉霉素、羟氨苄青霉素三联1周短程抗菌并加用法莫替丁4周方案对76例Hp相关性DU的近、远期疗效,其结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陈克礼 刊期: 2005年第08期
2002年4月-2005年4月,我院中医科采用中药煎剂坐浴结合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肛裂58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怀镜;段素萍;洪湖青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肝(段)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肝(段)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61例,根据结石部位和分布情况部位分别行肝(段)叶切除,胆管整形、内引流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手术后全组得到随访半年至23年,平均8年,B超复查残余结石14例,占21.97%,无症状者53例,占86.89%.有轻微症状7例,服中药排石利胆汤症状缓解,1例术后5年再次肝叶切除手术后近10年无症状.结论依据肝内胆管结石病灶选择肝(段)叶切除,解除狭窄和通畅的引流,可以减少降低结石,胆管炎的复发率.
作者:邹式炉;邹受东 刊期: 2005年第08期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通过治疗前准备、体位、灌肠中注意事项及灌肠后的观察等,使患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作者:孙洪;方世兰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对56例铁路旅途中精神障碍患者进行院前分析,为制定有效的院前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本院6年中收住的铁路旅途中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患者及家属进行询问的方式.结果初步得出了病人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状况、经济来源等一般资料,并总了初步护理对策.结论加强患者的心理沟通、亲人的温暖教育、锻炼适应环境能力、减少高峰期间乘车以及获得社会各方面的理解等因素是减少铁路旅途中精神障碍患者发病的有力措施.
作者:赵美荣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无刺激试验(Non Stress Test,NST),是在没有宫缩,也没有其他外界负荷刺激的情况下,对胎儿进行的胎心率宫缩图观察记录,至今为止,公认无刺激试验是测定胎儿胎盘机能状态较为理想的方法.无刺激试验首先兴起于欧洲Hammacher等人于60年代后期发表论文,认为伴随胎动胎心率加快,表示胎儿健康,70年代美国人Lee等注意到伴随胎动发生胎心率加快,可确定胎儿预后,法国人Rochard第一个用Non Stress Test这个术语,并将其判断标准分为反应型、无反应型、混合型,及正弦型[1].我院近几年NST已是正常孕妇的重要检查项目,因为此试验着眼于有无伴随胎动的胎心率加快,故也称之为胎心率加速测定试验(FADT),现就NST有关方面的问题说明如下.
作者:孙慧婧;王志信 刊期: 200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