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成人麻疹患者护理及预防措施

林桂梅

关键词:成人麻疹, 护理, 预防措施
摘要:本文探讨成人麻疹的临床护理及预防措施。通过对成人麻疹患者20例开展临床护理及健康宣教,全部治愈出院,未发生并发症及造成医源性的麻疹感染和流行。因此,加强预防接种是控制麻疹发病率的基本措施,做好麻疹患者的护理和管理也是预防麻疹发病率的关键。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尿失禁的疗效。方法:2010年12月-2014年3月接受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锻炼治疗5~30次的女性尿失禁患者109例作为观察对象,评定治疗后的效果。结果:109例女性尿失禁患者治疗5~30次的总有效率81.10%。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10~30次疗效较好;盆底肌肉锻炼42天以上疗效较好。结论:女性尿失禁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10~30次的疗效确切,加上盆底肌肉锻炼42天以上疗效更好。

    作者:冯凤英;宋睿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采用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采用无创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5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止咳化痰、舒张支气管和氧疗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pH值和血气变化、住院时间、住院病死率和插管使用率。结果: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11.1±0.27)d,明显低于对照组(19.3±0.23)d,其治疗组病死率(3.16%)显著低于对照组(11.58%),治疗组气管插管使用率(17.89%)明显低于对照组(45.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治疗后,两组的外周血pH值均回升显著,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治疗组在治疗后的PaO2、PaCO2、SpO2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疗效显著,对患者的创伤小,可有效减少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的时间、降低住院病死率和提高治愈率,值得推广。

    作者:侯绍元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维生素D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

    目的:探讨维生素D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影响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将COPD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联合维生素 D 治疗,分析维生素 D 对 COPD 的影响及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呼吸困难评分(2.33±1.12)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42.38±9.71)分低于观察组(P<0.05)。治疗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54.00±7.33)%、6 min步行试验(336.25±61.57)m,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COPD患者普遍缺乏维生素D,并且维生素D的缺乏和COPD的发生、发展等关系密切,临床上在常规方法治疗基础上联合维生素D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常彩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巨大儿52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近年来我院巨大儿分娩的临床特点及分娩方式,降低母婴并发症,改善巨大儿的预后,保护母婴健康。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巨大儿及52例正常范围内足月儿分娩的资料。结果:巨大儿的发生与母亲孕末期体重、宫高、妊娠糖尿病等因素有关。巨大儿组持续性枕横或枕后位、胎儿窘迫、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宫缩乏力、产道裂伤发生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积极措施,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对巨大儿应积极做好产前诊断,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卜平;汪丽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衰竭94例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究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衰竭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收治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94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4例,给予传统综合治疗,观察组50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没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应用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衰竭能够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荐应用。

    作者:孙树伦;臧琳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培养创新型预防医学人才的实验教学模式探索

    目的:对创新型预防医学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方法:对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在进行社区卫生预防医学教学以及社区卫生服务预防实践教学时,积极有效地引入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对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将理论教学、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科研活动、课外实践教学等方法融合在一起展开教学,探索预防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结果:通过不同教学方法的融合及实践应用,培养出了大批的创新型医学人才,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养成优秀的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论:通过对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了预防医学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有推广的意义。

    作者:邓声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可视喉镜在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应用

    目的:探讨可视喉镜在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气管内插管教学应用与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选择规范化培训临床住院医师40名,均为非麻醉专业,采用可视喉镜实施气管内插管教学,时间2个月(8周);分析两组的独立插管考核及问卷调查情况。结果:可视喉镜组暴露声门及1次插管成功率达到96.25%,而插管即刻并发症(口腔咽黏膜与牙齿损伤)及术后咽痛等并发症发生率仅1.25%,与直接喉镜组的(87.5%、85%、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考核平均得分,可视喉镜组(94.07±1.70),直接喉镜组(91.20±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可视喉镜行气管插管的教学法比较满意,认为可视化对气管插管解剖结构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对操作学习的兴趣、临床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明显,整体评价与传统的直接喉镜教学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可视喉镜运用于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气管内插管教学,能提高临床医师的临床基本技能,值得在麻醉科的临床带教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覃兴龙;杨小立;黄春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5月-2013年7月收治消化性溃疡患者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治疗组予以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8%(2/4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12%(3/49),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7.96%显著优于对照组83.6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彭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妇女乳腺病普查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社区医院每年定期乳腺病筛查,初步发现有或无症状的可疑乳腺恶性病变患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乳腺癌死亡率。方法: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在职女工采用手诊+高频乳腺彩超筛查乳腺病。结果:每年均发现数例经手术病理诊断的乳腺恶性病变,均为早中期,年龄36~53岁,随访预后良好。结论:积极改善工作环境,做好劳动保护,普及乳腺保健知识,定期进行乳腺病筛查,对维护妇女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江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重症胰腺炎消化内科治疗效果

    目的:重点探究重症胰腺炎消化内科的治疗效果。方法:2010年4月-2013年2月收治重症胰腺炎患者110例,将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一般治疗法,观察组采用消化内科综合治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接受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尿淀粉酶、血氧饱和度、体温等指标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观察组的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中总有效率80.0%,观察组总有效率96.4%。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为81.8%,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6.4%。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消化内科综合治疗法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显著,值得在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治疗中推广。

    作者:谢忠学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氢氧化钙氯己定混合液对根管治疗失败病例进行根管消毒的效果

    目的:探讨氢氧化钙氯已定混合液对根管治疗失败的病例进行根管消毒的效果。方法:选取根管治疗失败的患者6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再分为氢氧化钙组和氯己定组,每组23例。观察组使用氢氧化钙氯已定混合液对根管进行消毒处理,对照组两组分别用氢氧化钙和2%氯己定溶液对根管进行消毒处理。3次就诊时取患者根管内的细菌标本进行培养,以了解消毒状况。结果:两组患者第1次就诊时,观察组消毒效果较好,对照组中使用氯己定溶液的效果较使用氢氧化钙溶液好。第2次就诊时,观察组的消毒效果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次就诊时,观察组的细菌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氧化钙氯己定混合液对根管治疗失败病例的根管消毒效果良好,而在其再治疗过程中的应用还需进一步探究。

    作者:但寒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连续硬膜外麻醉在老年疝气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的原理和临床疗效,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连续硬膜外麻醉在老年疝气手术中的使用效果,判断是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老年疝气患者32例,术前小剂量注射含罗哌卡因0.35%和利多卡因1%复合溶剂10 mL,无其他过敏和并发症后,采用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治疗疝气。结果:采用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治疗疝气,手术过程中患者无过敏和特异性反应,生理机制正常;术后进行护理后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0.35%的罗哌卡因复合1%的利多卡因用于连续硬膜外的局部麻醉药剂用于老年疝气手术中效果良好,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作者:祝明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老年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浆D-D、TAT和PAP含量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老年COPD患者的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浆D-D、TAT及PAP含量明显较高,容易导致患者的血栓形成,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导致患者死亡,在临床当中联合检测患者的D-D、TAT及PAP可以有效地掌握患者的临床情况及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主要针对老年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检测,结合文献资料,研究血浆D-D、TAT及PAP在患者病症中的表达,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蒲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手术室批量微创仪器和器械管理与培训

    为了对批量进入微创器械、仪器进行有效管理和人员培训使其短期内同时正常运行使用,根据购进设备仪器与将开展手术情况,提前安排人员外出学习培训微创手术配合与设备使用管理,根据人员情况进行安排实施专科专管、以点带面分批培训,使其在短期内不仅能确保术中器械设备性能良好,还能及时跟进培训科室人员进行使用配合、保养与维护,确保微创中心手术顺利开展。

    作者:万晓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水胶体敷料预防外周静脉泵入药物所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水胶体敷料对外周静脉持续微量泵入刺激性药物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效果。方法: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持续静脉微量泵入刺激性药物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试验组采用康惠尔水胶体透明贴固定,对照组用SOFIT舒适3000自黏性薄膜敷料覆盖固定,观察两组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康惠尔水胶体透明贴对持续外周静脉微量泵入刺激性药物所引起的静脉炎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手术器械的运作模式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手术器械的运作模式及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3年8月收集手术室使用过的止血钳、持针钳等手术器械等200件,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于观察组的手术室器械送到供应室进行清洗、消毒、包装、杀菌以及发放等一体化管理,而对于对照组的手术器械在手术结束后由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清洗、消毒、包装,然后送到供应室进行杀菌处理,对比两组手术器械的清洗效果以及灭菌效果。结果:对手术器械处理后,观察组手术器械清洗的合格率达到99%,而对照组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仅8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手术器械灭菌的合格率98%,而对照组手术器械灭菌合格率仅80%,观察组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手术器械采用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手术器械的清洗和灭菌合格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在医院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谭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规范现况调查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技术掌握情况进行调查,了解胰岛素注射技术规范的现况。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胰岛素注射规范现况调查表,对2014年4-7月自我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面对面调查,统计关于胰岛素注射前是否洗手、注射前是否核对剂型和剂量、能否正确安装笔芯、使用预混胰岛素前是否充分混匀、针头是否重复使用、注射前是否对部位进行检查和消毒等注射技术方面的知晓率,并分析原因。结果:参与调查对象102例,完全胰岛素规范操作6例(5.9%),不完全规范操作96例(94.1%)。96例不完全规范操作患者中,对注射胰岛素前洗手操作规范的知晓率43.8%,对每次注射胰岛素前更换针头操作规范的知晓率35.4%;对正确安装笔芯、注射前核对剂型和剂量、使用预混胰岛素前需要充分混匀、注射前检查注射部位及消毒、进针时需要捏皮、注射完毕后需停留10 s、注射完毕后盖上外针帽等操作规范的知晓率分别是85.4%、83.3%、72.9%、85.4%、70.8%、85.4%、56.3%。结论:胰岛素注射技术的不规范操作现象普遍存在,应该开展合理有效的宣教,提高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注射规范的认知水平,使患者掌握规范的胰岛素注射技术,提高胰岛素的降糖效果。

    作者:都玉娜;陈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手三针对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手三针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收治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分为手三针治疗组30例、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对照组30例,并针对临床疗效、安全性进行评定,重点在于规范手法,验证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对照组有效率60%。结论:手三针疗法较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颈性眩晕有着较高的疗效。

    作者:梁一男;张水生;张欢;肖舒文;韩春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星状神经节加神经阻滞综合治疗头面颈肩带状疱疹神经痛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加神经阻滞综合治疗头面颈肩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80例头颈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星状神经节联合神经阻滞等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局部超激光照射治疗。结果:两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治愈35例,缓解4例,无效1例,有效率97.5%。在随访中有1例后遗神经痛。对照组治愈30例,缓解7例,无效3例,有效率90%,后遗神经痛3例。结论:星状神经节结合神经阻滞综合治疗,治愈率高,能迅速缓解头面颈肩带状疱疹神经痛,后遗神经痛少见,更有推广价值。

    作者:李靖;吴成富;于四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联合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测(TCT)联合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130例农村妇女行宫颈癌筛查,筛查出73例检测阳性,检测阳性率0.83%,进行TCT检测并联合阴道镜检查及活组织病理检查,以宫颈活组织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鳞状上皮癌1例,低度病变(CINⅠ)4例,高度病变10例(CINⅡ6例,CINⅢ4例),非典型鳞状上皮内病变(ASC-US)1例,鳞状上皮增生活跃1例。结论:一般妇女进行定期TCT检测对妇女宫颈癌的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重要筛选价值。TCT联合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敏感性好、准确度高,两者可以互补,能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和准确性。

    作者:马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