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艳
目的:评价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与HBV-DNA联检对乙型肝炎的诊断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480例乙肝患者的血清标志物,同时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FQ-PCR)检测血清 HBV-DNA 含量。结果:120例HBsAg、HBeAg、HBcAb阳性标本,HBV-DNA的阳性率98.3%(118/120),平均HBV-DNA含量(786 E+07 IU/mL);220例 HBsAg、HBeAb、HBcAb 阳性标本,HBV-DNA 阳性率96.4%(212/220),平均 HBV-DNA 含量(1.18 E+05IU/mL);140例HBsAg、HBcAb单项或多项阳性的标本,HBV-DNA阳性率85.7%(120/140),平均HBV-DNA含量(3.16 E+04 IU/ml);150例HBV血清标志物全阴性的标本中HBV-DNA阳性率2%(3/150)。结论:HBV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均是诊断乙型肝炎的较好指标,两者联检可使诊断更准确,治疗更合理。
作者:朱琳;赵爱淑;郝俊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将其分为两组各34例,第1组进行常规治疗,第2组采取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第1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11例(32.4%),治疗有效14例(41.1%),治疗无效9例(26.5%)。第2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19例(55.9%),治疗有效14例(41.2%),治疗无效1例(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作者:王永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管腔内介入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方法: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06例,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研究组采用管腔内介入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采用管腔内介入联合常规抗凝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无明显变化(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下降幅度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的累计通畅率86.79%比对照组67.92%高(P<0.05)。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管腔内介入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脂,并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下肢动脉通畅率。
作者:何锦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时机对一氧化碳中毒预后的影响。方法:2011年3月-2014年2月收治一氧化碳中毒患者180例,根据患者实际治疗时间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中毒后12 h内接受高压氧治疗组(A组),中毒后12 h后接受高压氧治疗组(B组),每组90例。分别在患者中毒后12 h之内和12 h后给予A组、B组患者高压氧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迟发性脑病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压氧治疗第1个疗程后A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7.8%(88/90)明显比B组66.7%(60/90)高(P<0.05);A组的住院时间均明显比B组短(P<0.05),迟发性脑病发生率0,明显比B组4.4%(4/90)低(P<0.05),但两组患者的死亡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毒后12 h之内给予其高压氧治疗比12 h后效果好,说明一氧化碳中毒后越早做高压氧治疗对其患者的预后越好。
作者:陈静清;周练兴;易天江;李宁;陆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出血性膀胱炎患者中BK病毒的阳性率。方法: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出血性膀胱炎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30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运用 PCR 检测技术检测尿中的 BK 病毒 DNA。结果:观察组26例检测出BK病毒DNA,病毒尿持续阳性中位时间7周(2~14周),对照组均未检出BK病毒。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出血性膀胱炎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这些患者中病毒尿的发生率明显增高,BK病毒可能参与出血性膀胱炎的发病过程。
作者:周佳子;董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进一步验证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分级标准,对T2DM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7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T2DM患者612例;依据FPG、HbA1c和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3组,并探讨各组与其治疗方案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FPG、HbA1c和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分级均与治疗方案之间有关联性(P<0.005);而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分级(γ=0.494)优于FPG(γ=0.293)和HbA1c(γ=0.299)。结论: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分级标准对T2DM治疗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郑金亮;杨正国;陈德芳;王霜;杨波;贾伟;徐磊;蔡新利;王宾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本文探讨成人麻疹的临床护理及预防措施。通过对成人麻疹患者20例开展临床护理及健康宣教,全部治愈出院,未发生并发症及造成医源性的麻疹感染和流行。因此,加强预防接种是控制麻疹发病率的基本措施,做好麻疹患者的护理和管理也是预防麻疹发病率的关键。
作者:林桂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采用人性化护理的病例资料。结果:25例中度宫颈糜烂复查妇检宫颈外观正常,5例重度宫颈糜烂复查妇检宫颈外观正常3例,2例呈轻度宫颈糜烂表现。结论:人性化护理明显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增进护患关系。
作者:程燕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比不同给药方案对转移性结肠癌(mCRC)的疗效。方法:收治mCRC患者87例,依据用药方案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被给予 Capox 方案治疗,观察组被给予 Capox 方案联合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 OR 分别为48.8%与54.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 DCR 分别为67.4%与88.6%,组间统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年期存活率分别为55.8%与79.5%,3年期存活率分别为34.9%与61.4%,组间统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 mCRC患者采用Capox方案联合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可有效增其疗效而不加重不良反应。
作者:曾芳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围绝经期妇女表现的胸闷、气短、心悸等症状常初诊为“冠心病”,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结合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对患者进行心脏各室壁运动分析,将其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比较有较高的统一性,故此技术在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流变、血脂、纤维蛋白原等各项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10例糖尿病患者和99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流变学、血脂、纤维蛋白原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变形指数及红细胞压积、血脂、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均明显增高。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流变学、血脂、纤维蛋白原的改变表现为高黏血症和高血脂症,而血流黏度、血脂的升高是导致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原因,所以应重视血流变、血脂、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及时治疗。
作者:王小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为了对批量进入微创器械、仪器进行有效管理和人员培训使其短期内同时正常运行使用,根据购进设备仪器与将开展手术情况,提前安排人员外出学习培训微创手术配合与设备使用管理,根据人员情况进行安排实施专科专管、以点带面分批培训,使其在短期内不仅能确保术中器械设备性能良好,还能及时跟进培训科室人员进行使用配合、保养与维护,确保微创中心手术顺利开展。
作者:万晓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3年5月收治子宫肌瘤术后复发患者42例,予以桂枝茯苓胶囊3粒/次,3次/d;米非司酮12.5 mg/次,1次/d;3个月1个疗程。观察治疗后肌瘤大小、血红蛋白水平和临床症状变化。结果:痊愈4例,显效15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8%。结论: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对子宫肌瘤术后复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彭中英;焦亚妮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胆囊炎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方式,创伤小、痛苦小、术后恢复快,临床应用价值优越。
作者:张大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行强化他汀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均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加服阿托伐他汀40 mg/d,对照组加服阿托伐他汀20 mg/d,比较两组疗效和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 Hs-CRP、TC和LDC-C下降幅度是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CK、HDL-C和TG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3.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75%(P<0.05)。结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行强化他汀治疗的疗效较为显著。
作者:赵强;王辉宇;张海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膝关节外伤诊断中的效果,从而分析该诊断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膝关节损伤患者10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比观察多排螺旋CT的诊断和手术证实的诊断结果。结果:多排螺旋 CT 诊断结果显示关节积液、半月板损伤以及骨质损伤的准确率分别为94.4%、91.2%以及93.3%,其诊断结果与手术证实结果比较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301、0.324、0.315,P>0.05)。结论:使用多排螺旋CT对膝关节损伤提前进行诊断,其结果可靠,有利于医生对患者病情及早进行准确的了解,从而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促进患者生命质量的提高。
作者:于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剖宫产全身麻醉对母亲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 ASA Ⅰ~Ⅱ级、孕37~41周择期剖宫产产妇50例,随机分为两组。R组(瑞芬太尼组)采用丙泊酚1~1.5 mg/kg、瑞芬太尼1μ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5 mg/kg全身麻醉诱导。K组(氯胺酮组)采用氯胺酮1~2 mg/kg、丙泊酚1~1.5 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5 mg/kg全身麻醉诱导。比较两组产妇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T1)、手术结束时(T2)的血压、心率;比较两组新生儿1 min、5 min 的 Apgar 评分及新生儿娩出时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R 组产妇血流动力学较 K 组更为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产妇术后苏醒更迅速、更彻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及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剖宫产全身麻醉诱导平稳,不影响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苏醒迅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贾兰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方法: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急性阑尾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传统手术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平均治疗费用、手术切口长度、术后镇痛剂使用率、术后感染发生率、术中出血量。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传统手术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效果好,有手术损伤小、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李卿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农村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方法:对辖区管理的78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门诊教育、上门随访教育、高血压俱乐部教育、发放宣传资料、举办高血压知识讲座等形式的护理干预,追踪随访1年,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患者在生活行为方式、药物治疗依从性、降压疗效方面得到明显改善,干预前后有显著差异。结论:护理干预能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行为方式、治疗率、控制率。
作者:许卫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改善利培酮、舒必利、奥氮平等精神类药物所致体重、泌乳素增加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因服用利培酮、舒必利、奥氮平等精神类药物后引起体重增加及高催乳素血症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维持原抗精神类药物的治疗方案,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组(观察组)30例和安慰剂组(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干预12周后测量患者体质指数(BMI)变化及催乳素(PRI)的水平,同时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 BMI 及PRL 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TESS 评分观察组(5.12±1.12)分,对照组(4.98±1.08)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能有效改善利培酮、舒必利、奥氮平等抗精神病药所致体重、泌乳素增加症状,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卓子禄;王群英;熊英;胡俊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