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颈癌筛查中阴道镜检查阳性与宫颈病理诊断关系的探讨

郭方珍;陶柳;王克兵;丁永华;宋前华;昌德;胡克勤;谢桂鸿

关键词:宫颈癌筛查, 宫颈上皮内瘤变, 阴道镜检查, 活组织检查
摘要:目的:探讨阴道镜阳性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中的意义,评价阴道镜图像阳性对CIN的诊断价值。方法:2013年9-12月对贵州省遵义县35~64岁农村妇女行宫颈癌筛查1.5万人,TCT异常者,即检出ASC-US者行阴道镜检查,共200例患者行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检查图像异常130例,以予宫颈活检病理学诊断结果为标准,对阴道镜阳性与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电子阴道镜在CIN诊断中敏感性99.01%,特异性90.90%,阳性预测值90.65%,假阴性率2.78%,假阳性率9.09%。单一醋白上皮出现率高81.75%,从宫颈炎到CIN所有类型中,均有扁平醋白,在高级别CIN中均见到致密厚实醋白上皮;CIN中出现二联征80.00%,CIN Ⅲ中见到三联征和醋白上皮+非典型血管,检测率分别是100%和80.00%。结论:阴道镜是辅助诊断CIN的有效方法,典型的异常阴道镜图像对诊断CIN和宫颈癌有重要价值。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多排螺旋CT在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和研究多排螺旋 CT 技术在急腹症中的临床诊断和应用价值,为治疗急腹症患者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急腹症患者168例,使用多排螺旋CT仪器进行扫描和重建技术,对比临床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急性阑尾炎病理确诊33例,多排螺旋CT诊断31例;急性肠梗阻病理确诊28例,多排螺旋CT诊断26例;泌尿系统结石病理确诊27例,多排螺旋 CT 诊断26例;急性胰腺炎病理确诊31例,多排螺旋 CT 诊断29例;急性胆囊炎病理确诊18例,多排螺旋CT诊断17例;其他(胃肠道穿孔和腹腔血管病变等)病理确诊31例,临床检查准确29例,且均 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排螺旋 CT 技术在诊断急腹症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诊断过程快捷方便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具有临床参考和推广价值。

    作者:于山;李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鼻咽癌确诊前首次提示辅助检查153例分析

    目的:为临床诊断鼻咽癌提供参考。方法:2013年1月-2014年7月收治鼻咽癌患者153例,对其首次提示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VCA-IgA抗体检查10例,磁共振(MRI)检查15例,CT扫描23例,颈淋巴结活检6例,鼻内镜30例,鼻咽镜54例,PET/CT 5例。结论:鼻咽癌的首次提示辅助检查呈多样性,对明确诊断及尽早治疗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作者:上官翰京;蔡成福;刘存山;骆献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GP方案与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与长春瑞滨联合顺铂(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案将85例晚期NSCLC患者分为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1例),观察组接受GP方案治疗,对照组接受NP方案治疗,所有患者化疗周期数均≥2个,分析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减少分级、恶心呕吐分级显著低于对照组,血小板减少分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贫血、脱发、过敏反应、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分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P方案与NP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相当,两方案治疗晚期NSCLC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志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护理

    本研究对187例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成功护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系统、连续地对患者进行良好的术前及术后护理,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帮助患者实现了早日康复。因此,护理工作需要积极、主动、有计划地开展,并且要在关注患者身体状况的同时,对患者心理上也要给予关怀和安慰,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作者:贺秀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血府逐瘀口服液的调节血脂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口服液调节血脂的作用。方法:以高脂饲料建立大鼠高血脂模型,并同时灌胃给予血府逐瘀口服液高、中、低剂量(10 g/kg、5 g/kg、2.5 g/kg),连续4周,检测血清TC、TG、HDL-C、LDL-C、SOD及MDA 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血府逐瘀口服液各剂量组能够明显降低高血脂大鼠及血清中 TC、TG 、LDL-C含量,明显升高血清中 HDL-C含量,可以显著降低高血脂模型大鼠血清中 MDA含量,升高血清中 SOD 含量。结论:血府逐瘀口服液具有良好的调节血脂作用。

    作者:许家洁;于江波;徐军;仲崇琳;杨美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疗效的系统评价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的疗效。方法: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脓毒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APACHE Ⅱ评分、Marsha Ⅱ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 IL-6、TNF-α、Ny-proBNP水平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患者疗效理想,安全可靠,值得普及和应用。

    作者:李永新;李军;尧国胜;黄高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嗜铬细胞瘤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1例分析

    本文就1例嗜铬细胞瘤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进行简单分析,以期望对临床诊断有所帮助。

    作者:刘日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价值

    目的:探讨胎儿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11-2013年收治胎儿先心病及心脏异常病例130例,孕22~36周,将孕妇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做普通筛查,第2组对每位孕妇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第1组检出先心病19例,第2组检出先心病111例。结论:胎儿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先心病的检出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彭学伟;张炳文;刘生贵;郝维廷;佟晓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2011-2013年收治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老年患者8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平喘、解痉、化痰、持续性低流量给氧、常规卧床休息等对症支持性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联合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88.09%,对照组总有效率69.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照组胸痛2例,恶心2例;试验组呕吐1例,腹泻1例,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疗效显著,使用方便,不良反应较少,因而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吴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检验和护理沟通对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

    目的:探讨检验科与护理人员沟通对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并总结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提高临床标本采集、检验质量。方法:对检验科检验标本及不合格标本进行综合分析,并对不合格标本及标本源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后标本的不合格率及检验质量控制效果。结果:干预前采集标本10169例,不合格标本217例(2.13%);干预后采集标本10053例,不合格标本72例(0.72%),干预前后不合格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验科通过加强与护理人员的沟通,通过入院后进一步再教育及专业技术培训等,同时注重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各个环节的管理,对提高标本送检质量、分析前质量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戴立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探索如何提高妇幼保健护理工作人员的素养

    随着社会对妇幼保健护理工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妇幼保健护理医护人员必须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素养,适应新时期社会对护理工作的需要。本院围绕“三个提高”,即努力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荣誉感、提高技能操作和服务水平、提高团队整体素养,努力提升妇幼保健护理工作人员素养,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文将介绍相关经验。

    作者:程海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包头市九原区300例60岁以上老年人膳食营养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包头市九原区老年人膳食营养状况。方法:在包头市九原区随机抽取300例能行能动、头脑清楚、语言沟通流畅的>60岁的老年人。根据统一制定食物频率调查表来询问老年人食物摄入种类与数量,以获得老年人每天食物和营养素的摄入量。结果:该地区>60岁老年人对于蔬菜、水果、奶类与鱼虾类摄入量分别达推荐量的85.2%、58.9%、69.6%和60.4%;平均热能摄入为推荐量的82.3%;蛋白质摄入量达到推荐标准的95.4%;钙、锌、硒摄入分别达推荐量的49.0%、108.6%和79.1%;维生素 A、维生素 B6、维生素 C 和维生素 E 摄入分别达推荐量的65.2%、16.0%、64.0%和118.5%;早、午、晚3餐供热比分别为25.1%、48.9%和26.0%。结论:该区>60岁老年人的膳食结构不合理,谷物薯类及杂豆、畜禽肉类摄入量偏高,蔬菜水果、奶类、蛋类与鱼虾类摄入量不足。热能分配不合理。维生素A、C摄入不足,维生素B6、D属于严重缺乏,钙、锌、硒摄入量不足。

    作者:王守忠;许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供应室护士特殊的工作性质决定着他们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害因素之中,在操作过程中如不注意自我防护,很容易造成职业性危害,影响其身心健康。为了保证供应室护士的健康安全,本文主要分析了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作者:王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高血压患者情况及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发病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法。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已确诊为高血压患者76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7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肥胖、血脂、日均食盐摄入量,两组在这4方面因素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干预后,研究组SBP、DBP均明显下降,跟干预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肥胖、血脂和食盐摄入量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在临床上,给予患者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和药物干预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陈炯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宫颈癌筛查中阴道镜检查阳性与宫颈病理诊断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阴道镜阳性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中的意义,评价阴道镜图像阳性对CIN的诊断价值。方法:2013年9-12月对贵州省遵义县35~64岁农村妇女行宫颈癌筛查1.5万人,TCT异常者,即检出ASC-US者行阴道镜检查,共200例患者行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检查图像异常130例,以予宫颈活检病理学诊断结果为标准,对阴道镜阳性与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电子阴道镜在CIN诊断中敏感性99.01%,特异性90.90%,阳性预测值90.65%,假阴性率2.78%,假阳性率9.09%。单一醋白上皮出现率高81.75%,从宫颈炎到CIN所有类型中,均有扁平醋白,在高级别CIN中均见到致密厚实醋白上皮;CIN中出现二联征80.00%,CIN Ⅲ中见到三联征和醋白上皮+非典型血管,检测率分别是100%和80.00%。结论:阴道镜是辅助诊断CIN的有效方法,典型的异常阴道镜图像对诊断CIN和宫颈癌有重要价值。

    作者:郭方珍;陶柳;王克兵;丁永华;宋前华;昌德;胡克勤;谢桂鸿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DHS和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DHS与PFNA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DHS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 PFNA 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4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4.29%,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骨折情况,提高患者预后效果,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社区护理对老年人健康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对老年人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进行社区护理,进行健康行为教育活动。结果:社区老人临界高血压的发生率下降27.9%,糖耐量减低患者糖尿病的发生率下降3.9%。结论:社区护理为老年人提供了全面、方便、有效的护理服务,健康行为方式是老年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的主要途径。

    作者:刘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常规化疗基础上联合中医药方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2011年收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化疗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6.0%,显著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0.0%,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常规化疗方案基础上联合中医药方能够更好地控制肿瘤发展速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树立患者接受治疗的信心以及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仲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包皮环切术手术方式新进展

    目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包皮手术效果及外观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总结归纳了11种包皮环切的不同术式,各有不同的特点,为外科医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在实际的临床操作中,可以因地制宜地灵活运用。

    作者:王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门急诊首次静脉穿刺失败65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门急诊首次静脉穿刺失败650例的原因。方法:2010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静脉输液患者75200例,首次穿刺失败650例,对这些穿刺失败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穿刺失败患者中儿童596例(91.7%),老年患者(>60岁)33例(5%),其余21例(3.3%)。因为护士操作技术因素导致失败97例(15%),患者因素390例(60%),其他因素163例(25%)。冬季(10-12月)首次穿刺失败患者254例(39.1%),前3个季度396例(60.9%)。结论:根据不同条件、不同患者、不同季节选择不同的方法,可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极大地提高。

    作者:郭秀娟;刘小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