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婉娥;苏凤英;容小茹
目的 观察奥曲肽联合兰索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10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兰索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奥曲肽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输血量少于对照组,平均止血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曲肽联合兰索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效果较好,止血快,输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兴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对恶性肿瘤患者采取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的效果.方法 58例恶性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29例.参照组仅采取化疗,实验组患者采取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和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生活质量情况优、良、差患者分别为17例(58.62%)、11例(37.93%)、1例(3.45%),改善率为96.55%(28/29);参照组生活质量情况优、良、差患者分别为14例(48.28%)、8例(27.59%)、7例(24.14%),改善率为75.86%(22/29);实验组改善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无效、有效、显效患者分别为2例(6.90%)、10例(34.48%)、17例(58.62%),治疗总有效率为93.10%(27/29);参照组无效、有效、显效患者分别为9例(31.03%)、8例(27.59%)、12例(41.38%),治疗总有效率为68.97%(20/29);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恶性肿瘤患者予以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降低毒副作用,具有扶正固本的功效,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朱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分析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114例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疾病认知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血管疾病认知度为94.7%(54/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7%(46/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理功能评分为(66.37±6.56)分、社会功能评分为(63.49±6.17)分、躯体功能评分为(60.76±6.36)分、物质生活状态评分为(61.34±6.24)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5.72±5.29)、(45.21±5.62)、(46.44±5.65)、(46.81±5.7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提升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效果,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临床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王晶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精神科长期住院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联合安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精神科长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及安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患者家属满意度及安全事故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72.6±2.0)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为(74.5±2.2)分,对照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90.6±3.1)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为(88.6±3.2)分;研究组患者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安全事故发生率为6.7%(4/60),对照组安全事故发生率为23.3%(14/60);研究组安全事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精神科长期住院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安全护理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况,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初产妇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40例接受剖宫产分娩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接受优质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24 h内泌乳率、母乳喂养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24 h内泌乳率分别为87.1%和6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成功率分别为100.0%(70/70)和88.6%(62/7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100.0%(70/70)和78.6%(55/7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应用于实施剖宫产分娩的初产妇中,有利于提高产妇的早期泌乳和母乳喂养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万秋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在行一次性根管治疗急性牙髓炎患者中采取全程护理的临床价值与效果.方法 64例急性牙髓炎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予以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疼痛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88%,高于参照组患者的78.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429,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出现1例重度疼痛,8例中度疼痛,23例轻度疼痛;参照组患者治疗后出现7例重度疼痛,18例中度疼痛,7例轻度疼痛;实验组患者疼痛情况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3.7212,P<0.05).结论 将全程护理干预应用在行一次性根管治疗急性牙髓炎患者中疗效显著,可以提升护理依从性,值得借鉴.
作者:孙晓宁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血管超声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取50例同期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观察比较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内-中膜厚度增加、颈动脉狭窄发生情况及颈总动脉收缩期大血流速度与舒张期小血流速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80.0%(40/50),内-中膜厚度增加发生率为94.0%(47/50),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为44.0%(22/50);对照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10.0%(5/50),内-中膜厚度增加发生率为24.0%(12/50),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为12.0%(6/50);实验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内-中膜厚度增加、颈动脉狭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总动脉收缩期大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舒张期小血流速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采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测,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参考意义.
作者:李雪娇;侯秀昆;王晓蕾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微创技术在骨科创伤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80例骨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846,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19,P<0.05).结论 将微创手术应用于骨科创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应该在今后的骨科创伤治疗中得到更多的应用和推广.
作者:孙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针刺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调整血压、降脂、抗血小板聚集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加以针刺联合吞咽训练,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以吞咽训练.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分别为(3.87±1.15)、(3.88±1.19)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分别为(1.61±0.36)、(2.69±0.68)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效8例,进步8例,显著进步20例,痊愈24例,总有效率为86.67%(52/60);对照组无效18例,进步8例,显著进步16例,痊愈18例,总有效率为70.00%(42/6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梗死后并发吞咽障碍的患者中施以针刺联合吞咽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玉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呼吸训练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利用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训练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训练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及呼吸训练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及远期生活质量.结果 出院6个月后,两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训练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组远期生活质量评分为(71.65±6.61)分,高于对照组的(55.49±8.2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行有针对性的长期呼吸训练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并改善患者远期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作者:王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改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透明角膜的切口方法 .方法84例(84只眼)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20例20眼)、B组(32例32眼)和C组(32例32眼).A组行常规颞侧3.2 mm单平面透明角膜主切口,再做侧切口.B组做颞侧3.2 mm单平面透明角膜主切口,注入粘弹剂,然后完成余下步骤.C组(改良组)做侧切口,注入粘弹剂,再做颞侧双平面透明角膜主切口.术后1 d、1周及1个月观察角膜切口情况.结果 三组术后视力、眼压及角膜切口处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1周及1个月C组角膜切口长度均长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角膜切口角度为(35.81±4.70)°,均小于A组的(42.65±3.96)°和B组的(36.41±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及1周时三组角膜内皮裂隙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三组角膜内皮裂隙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及1周时角膜后弹力层脱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三组角膜后弹力层脱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通过改良制作手术切口的方法可改善透明角膜切口质量.
作者:廖武;曾广川;贾晓静;易永红;周丽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不同时间介入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后期针灸介入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前期针灸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躯体功能评分及社会生活功能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的69.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躯体功能评分及社会生活功能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躯体功能评分及社会生活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周围性面瘫患者给予前期针灸介入治疗效果显著,不仅能大大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临床症状,更能恢复社会生活功能,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使用.
作者:祝锁斌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疼痛护理干预对乳腺肿瘤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 106例乳腺肿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模式,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疼痛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治疗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疼痛护理干预可以改善乳腺肿瘤术后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减轻患者的不适感,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应用.
作者:水丽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早发型和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差异.方法 76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根据发病时间不同将其分为早发型组(<34周发病者,28例)和晚发型组(>34周发病者,48例).随访并详细记录两组孕妇的年龄、孕周、血压、尿蛋白、肝肾功能等指标,监测、登记孕妇妊娠期间的并发症和胎儿分娩情况,比较早发型和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对孕妇和胎儿的危害差异.结果 晚发型组孕妇肾损伤发生率16.7%、心肌损伤发生率为6.3%、低蛋白血症发生率为25.0%,均低于早发型组的46.4%、32.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损伤、胎盘早剥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发型组出现新生儿窘迫、Apgar评分<6分的胎儿少于早发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儿宫内死亡、围生儿死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较晚发型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更大,严重影响孕妇和胎儿的预后.
作者:李德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析慢性乙型肝炎(HBV)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24/30),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护理相比,临床医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作者:王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均采用经尿道电切术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QOL)、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大尿流量(Qmax).结果 治疗前,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前列腺症状评分及大尿流量分别为(4.35±1.12)分、(23.78±5.21)分、(5.45±3.32)ml/s,治疗后分别为(5.89±1.23)分、(13.86±5.38)分、(7.32±3.46)ml/s;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前列腺症状评分及大尿流量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经尿道电切术进行治疗,减轻了患者的前列腺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水平,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纪晓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观察与护理配合效果.方法 42例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均采取胺碘酮治疗,同时配合护理干预,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干预前,患者心率为(167±18)次/min,收缩压为(114.0±22.1)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为(70.3±11.45)mm Hg;干预后,患者心率为(75±14)次/min,收缩压为(123.0±15.1)mm Hg,舒张压为(74.3±12.8)mm Hg.干预后,患者的心率、收缩压以及舒张压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症治疗后均明显缓解.结论 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效果可靠,同时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使治疗效果得到保证,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谷艳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致呼吸暂停1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患者因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Ⅲ级(CINⅢ)、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宫颈锥形切除术,由右美托咪定镇静导致呼吸暂停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术后精神、睡眠良好,各项生命体征均正常,血压(BP)120/78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HR)80次/min,呼吸频率(RR)18次/min,血氧饱和度(SpO2)100%.复查各项检验结果未见明显异常,术后第3天康复出院.结论 虽然右美托咪定出现呼吸抑制少见,但是当给予右美托咪定镇静时仍需要严密观察患者是否有呼吸抑制的出现,以便及时处理,避免发生不良后果.
作者:刘祥凤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溶栓不同方法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8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给予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不同时间段溶栓冠状动脉(冠脉)疏通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1%(4/44),死亡率为2.3%(1/44);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4.9%(15/43),死亡率为14.0%(6/43),观察组患者溶栓治疗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VEF、CK、CK-MB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患者冠脉疏通率并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同时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吕铁林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应用CT诊断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10例窒息后脑损伤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患儿采用日本东芝公司生产的多排螺旋CT技术进行诊断,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B超进行诊断.观察两组诊断结果 并做好观察记录,分析观察组CT诊断分度与颅内损伤情况之间的关系,比较两组患儿应用相应诊断技术后的病情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经螺旋CT扫描诊断后,按照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分级标准进行评估,其中12例为重度,19例为中度,24例为轻度.观察组患儿病情诊断的准确率为87.27%,对照组患儿病情诊断的准确率为52.73%,观察组患儿病情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多排螺旋CT对患儿进行诊断,能直观、客观、快捷、敏感地反映脑损伤的范围、程度,有利于观察病情的发展,其具有高敏感性、高特异性,可提供良好的预测值,协助患儿诊断治疗,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非常好的临床指导意义,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阿勇;达娃;段绪光;赵金辉;扎西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