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孙炤;程亚君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 健康教育, 降压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收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健康教育;对照组单纯给予药物治疗,评定药物治疗前后血压控制情况与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结果:观察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对高血压健康知识知晓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给予降压药物治疗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患者健康知识认知水平,有利于患者治疗与康复。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检验科不合格血液标本类型及其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检验前血液不合格标本的类型和原因,更好地控制临床检验分析前的标本质量。方法:对2010年2月-2014年6月所记录的临床检验血液不合格标本类型进行分析,并作原因分析。结果:2010年2月-2014年6月有不合格标本1315例,其中标本量的原因408例(31.00%),溶血368例(28.00%),血液凝固316例(24.00%),容器错误171例(13.00%),标本与申请单不符52例(4.00%)。结论:所有不合格血液标本类型中以标本量的原因、血液溶血、血液凝固、容器错误为主要类型,分析原因在于临床护士检验知识的不足,如果责任心不强,容易导致不合格血液标本,从而使检验前质量控制得不到保证,损害患者利益。

    作者:李小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手足口病患儿241例外周血T细胞亚群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T细胞亚群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2011年6月-2013年7月收治手足口病患儿241例,分为重症组74例和轻症组167例;重症患儿中分为EV71阳性组(47例)与EB71阴性组(27例)。以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CD3+、CD4+、CD8+)百分率,并计算CD4+/CD8+比值,与同龄儿正常值进行对比。结果:轻症组167例患儿急性期T细胞亚群百分率与同龄儿正常参考水平一致。轻症组与重症组在CD3+、CD4+、CD8+及CD4+/CD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患儿中EV71阳性组与EV71阴性组在CD3+、CD4+、CD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重症组和EV71阳性组尤其明显,T细胞亚群测定可作为判断手足口病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作者:刘辛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氧疗对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的影响

    目的:总结氧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的影响情况。方法:2013年4月-2014年11月收治稳定期COPD患者7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氧疗,氧气流量控制在2 L/min,连续氧疗10 h,每天坚持氧疗1次。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MMEF 和 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PaO2和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控制12例,显效21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1%;对照组临床控制4例,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增加氧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动脉血气,提高血氧饱和度,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淑梅;徐喜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对褥疮护理的认识

    褥疮是长期卧床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它的防治及护理技术十分复杂,对发生褥疮的观点及预防的重点存在一定差异,本文通过对褥疮护理方面的认识、预防及护理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只有以患者为中心,一切从患者的实际出发,客观地承认褥疮危险因素,而且充分认识其危害,并努力研究,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作者:徐晓利;赵梅;姜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特征和疗效。方法: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MP感染诱发哮喘患儿42例作观察组,另选同期收治非MP感染诱发哮喘患儿38例作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的发热、咳嗽、喘息控制、肺部炎症,以及支气管扩张剂的治疗效果和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在发热、咳嗽、喘息控制、肺部炎症以及支气管扩张剂的治疗效果和住院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普通小儿哮喘比较,MP感染诱发哮喘的临床特征具有显著差异,采用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以及大环类酯类抗生素联合吸入治疗可提高对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疗效。

    作者:俞国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2月-2014年10月收治输尿管结石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开腹治疗,观察组采用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手术所需的时间、手术全程出血量、手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1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谷傲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探讨

    目的:探讨胃肠外科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总结和分析2013年2月-2014年胃肠外科治疗的220例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硝基咪唑类200例,使用率90.9%,使用率第1位。第三代头孢菌素类163例,使用率74.1%,使用率第2位。第二代头孢菌素类88例,使用率40.0%,使用率第3位。第一代头孢菌素类36例,使用率16.4%,使用率第4位。氨基糖苷类34例,使用率15.5%,使用率第5位。喹诺酮类27例,使用率12.3%,使用率第6位。第四代头孢菌素类11例,使用率5.0%,使用率第7位。青霉素类8例,使用率3.6%,使用率第8位。Ⅰ类切口单一用药10例(58.8%),二联用药6例(35.3%),三联及以上用药1例(5.9%)。Ⅱ类切口单一用药64例(32.3%),二联用药120例(60.0%),三联及以上用药16例(8.0%)。Ⅲ类切口二联用药1例(33.3%),三联及以上用药2例(66.7%)。结论:胃肠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合理,少数用药指征把握不严,需要及时更改。

    作者:阿尔成·苏理旦别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经阴道子宫切除与经腹子宫切除术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切除术与经腹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子宫良性病变行子宫切除术患者80例,经阴道子宫切除术44例,经腹子宫切除术36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组的平均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经腹子宫切除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子宫切除术手术时间短、术后肛门排气早、恢复快的,具有微创手术的特点。

    作者:卢玉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激光穴位疗法配合丹栀逍遥散治疗胃痛96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激光穴位疗法配合丹栀逍遥散治疗胃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胃痛患者96例,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激光穴位疗法配合丹栀逍遥散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8%(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8.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9%(P<0.05)。结论:采用激光穴位疗法配合丹栀逍遥散治疗胃痛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华锋;于亚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黄芪通脉汤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黄芪通脉汤在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64例,分为两组。1组进行常规治疗,2组同时配伍黄芪通脉汤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1组患者痊愈7例(21.88%),治疗显著15例(46.87%),治疗有效8例(25%),治疗无效2例(6.25%)。2组患者治疗痊愈16例(50%),治疗显著13例(40.63%),治疗有效3例(9.37%),无治疗无效的患者。1组患者出现胃溃疡4例(12.5%),皮肤瘙痒患者1例(3.13%),无肝肾功能损害患者。2组无并发症患者。结论:黄芪通脉汤在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中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式。

    作者:张建民;郭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骨外科防范医疗纠纷发生的体会

    随着目前医疗环境日益恶化,医疗纠纷的发生也变得越来越频繁。本文针对基层医院骨外科医生如何防范医疗纠纷发生进行总结分析。在病史采集、诊断、治疗等方面都需做到认真、仔细、负责,建立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并发现只有工作认真负责,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具备团体协助精神,加强医患沟通,才能使医疗纠纷的发生降到低。

    作者:姚建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引起本病的肠道病毒达20余种,以柯萨奇A16和EV71型常见。本病好发于夏秋季,以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发病为主,能通过空气、唾液、粪便传播疾病,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疱疹,少数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2014年4-10月收治手足口病患儿33例,在抗病毒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和精心护理,患儿全部康复出院。无院内感染及死亡发生,对提高本病的治愈率、预防疫情蔓延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周正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雾霾天没太阳怎么补钙

    补钙离不开维生素D,这是因为维生素D在人体内可以促进小肠对食物中钙的吸收,同时可以促进骨骼中钙盐的沉积。如果仅仅补充钙剂而忽略了维生素D,那么体内的钙大多由于不能吸收和有效利用而对骨骼起不了作用。而获取维生素D,好的方法就是适当多晒太阳。因此,确实是只有多晒太阳才能更好地补钙。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结核性脓胸12例的体会

    目的:分析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12例慢性结核性脓胸及合并症的效果。方法:所有病例均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其中2例合并肺大疱的行胸膜剥脱术并肺大泡结扎术,合并肺内病变的行胸膜剥脱术并病灶或部分肺切除术。2例手术中有部分纤维板和肺部粘连紧密,以“#”形切开松解。结果:疗效良好9例,改善3例,全组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围术期死亡。结论:经积极抗结核药物治疗及充分术前准备,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是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冯彦智;冯英;王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高频超声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年8月-2013年8月收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60例,采用高频超声多切面扫查肠系膜淋巴结的图像,进行肿大淋巴结部位、直径、纵横比、数目及淋巴结内血流信号测定。结果: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脐周、右下腹可探椭圆形肿大淋巴结且均有血流信号。结论:采用高频超声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准确性较高,对临床治疗具显著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李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血浆FIB、FDP和D-二聚体水平监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水平监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意义。方法: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血浆FIB、FDP和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组的血浆FIB、FDP和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稳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组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上升(P<0.01),血浆FIB、FDP轻度上升(P<0.05)。结论:通过监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水平,掌握患者体内的纤溶活性情况,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张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钩藤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研究

    目的:建立测定钩藤总生物碱含量的方法。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钩藤总生物碱提取物中的钩藤总生物碱含量。采用高效色谱法测定钩藤总生物碱提取物中的钩藤碱含量。结果:钩藤碱的进样量0.168~0.840μg,其峰面积与进样量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平均回收率98.98%,RSD=1.31(n=5)。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可用于钩藤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作者:许家洁;于江波;徐军;仲崇琳;杨美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关节镜技术配合微创处理治疗膝关节创伤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关节镜技术配合微创处理治疗膝关节创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膝关节创伤患者124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关节镜技术配合微创处理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Neer评分优良率分别为69.4%、67.8%,观察组分别为88.7%、96.8%,对照组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关节头坏死、脱位、异位骨化、关节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技术配合微创处理治疗膝关节创伤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李毛召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自拟苍耳子散合桑菊饮加减治疗鼻窦炎200例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自拟苍耳子散合桑菊饮加减治疗鼻窦炎临床疗效。方法:2003-2013年收治鼻窦炎患者4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治疗组用自拟苍耳子散合桑菊饮加减治疗鼻窦炎,自拟基本方(桑叶、菊花、二花、连翘、鱼腥草、薏苡仁、桑白皮、杏仁、桔梗、苍耳子、辛夷、白芷、川芎、黄芩、全蝎、藿香、生甘草)。对照组用西药和中药鼻炎康4片,3次/d、维生素C 0.2,3次/d、阿莫西林胶囊0.75 g,3次/d,口服。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9%,对照组总有效率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苍耳子散合桑菊饮加减治疗鼻窦炎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王维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妊娠期贫血380例的血红蛋白测定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贫血的相关因素。方法:2011年1月-2014年8月收治妊娠期贫血孕妇38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收集同期检查的血红蛋白(Hb)>100 g/L的孕妇3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集静脉血液,用全自动五分类细胞计数仪进行测定血红蛋白(Hb)。结果:两组孕妇在月经初潮时间、年龄、家庭经济收入、流产次数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孕呕吐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月经初潮时间、年龄、家庭经济收入、流产次数、文化层次、职业类型是导致妊娠期贫血的主要因素。

    作者:戴春华;刘瑞英;袁亚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