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频超声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价值

黄李燕

关键词:高频超声, 肠系膜淋巴结炎, 淋巴结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年8月-2013年8月收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60例,采用高频超声多切面扫查肠系膜淋巴结的图像,进行肿大淋巴结部位、直径、纵横比、数目及淋巴结内血流信号测定。结果: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脐周、右下腹可探椭圆形肿大淋巴结且均有血流信号。结论:采用高频超声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准确性较高,对临床治疗具显著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流产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00例施行人工流产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00例患者中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38例(3.8%)。初孕妇相比经孕妇发生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人工流产术相比无痛人工流产术发生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无痛人工流产术、加强对患者心理疏导,术中操作轻柔均能减少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

    作者:马莉;童德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人性化理念在糖尿病护理中的渗透

    目的:探讨人性化理念在糖尿病护理中的渗透。贯彻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全面提高整体护理服务质量水平。方法:120例糖尿病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试验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糖尿病护理中渗透人性化理念有利于临床疗效的发挥,深受患者及其家属欢迎,并有效地促进了护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作者:杨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COPD患者抑郁状况的调查与护理

    目的:调查分析老年COPD患者的抑郁状况,探讨合理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近2年来60岁以上住院老年 COPD 患者240例,应用 Williamwk Zung 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自制问卷进行调查评估。结果:52例患者抑郁,其发生率21.67%。结论:采取心身护理措施可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魏继武;马艳华;冯蕊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慢性乙肝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的效果。方法: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慢性乙肝患者11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行拉米夫定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HBV DNA水平、ALT以及HBeAg等相关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沙依努尔塔依尔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室护理干预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有效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法和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40例,对所有患者的手术室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术前随访、器械准备、器械护士配合和巡回护士的配合等。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术中无不良事件发生,术后仅1例患者发生吻合口瘘并发症,对症处理后痊愈,患者总体满意度达95.0%。结论:加强对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配合,对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确保手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丽娟;王燕;霍然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急性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效果。方法: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急性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记录临床观察护理的临床疗效。结果:80例患者中意识障碍42例(52.50%),其中重度昏迷33例(78.57%);体温升高36例(45.00%);血压高31例(38.75%);周围血象升高46例(57.50%);脑疝形成29例(36.25%)。80例患者在接受护理后,消化道出血状况发生了明显了改善,患者意识障碍、体温、高血压以及脑疝形成比明显降低。结论:临床上在护理急性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时,通过有效的临床观察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护理效果,提高预后质量,获得非常理想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王丽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长春西汀与奥扎格雷钠注射液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眩晕的疗效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与奥扎格雷注射液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眩晕疗效。方法:入选患者70例,经TCD证实均为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患者,治疗组35例常规治疗给予长春西汀20 mg与奥扎格雷注射液40 mg分别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和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血栓通注射液30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均10 d。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8.57%,显效率68.5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西汀与奥扎格雷注射液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眩晕疗效好,起效快,值得推广。

    作者:丁文东;丁晓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宫腔镜处理节育环嵌顿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取器困难宫腔镜下取出节育器的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宫腔镜下成功取出IUD的取器困难患者60例,分析临床资料。结果:60例患者在我院行宫腔镜下取环均成功,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宫腔镜下取环有明显优势,对临床上节育环嵌顿有一定价值。

    作者:齐义元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雾霾天没太阳怎么补钙

    补钙离不开维生素D,这是因为维生素D在人体内可以促进小肠对食物中钙的吸收,同时可以促进骨骼中钙盐的沉积。如果仅仅补充钙剂而忽略了维生素D,那么体内的钙大多由于不能吸收和有效利用而对骨骼起不了作用。而获取维生素D,好的方法就是适当多晒太阳。因此,确实是只有多晒太阳才能更好地补钙。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帕罗西汀与文拉法辛治疗首发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与文拉法辛治疗首发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6月-2014年7月收治首发抑郁症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口服治疗,起始剂量10 mg/d,然后于1周内增加至30 mg/d。观察组给予文拉法辛治疗,起始治疗剂量75 mg/d,然后于1周内增加至225 mg/d,两组均治疗6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和SDSS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4、6周观察组明显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21例(痊愈率70.0%),显效3例,好转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对照组痊愈12例(痊愈率40.0%),显效9例,好转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与文拉法辛均为治疗首发抑郁症的有效药物,但是文拉法辛治疗首发抑郁症的疗效更好、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建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手足口病患儿241例外周血T细胞亚群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T细胞亚群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2011年6月-2013年7月收治手足口病患儿241例,分为重症组74例和轻症组167例;重症患儿中分为EV71阳性组(47例)与EB71阴性组(27例)。以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CD3+、CD4+、CD8+)百分率,并计算CD4+/CD8+比值,与同龄儿正常值进行对比。结果:轻症组167例患儿急性期T细胞亚群百分率与同龄儿正常参考水平一致。轻症组与重症组在CD3+、CD4+、CD8+及CD4+/CD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患儿中EV71阳性组与EV71阴性组在CD3+、CD4+、CD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重症组和EV71阳性组尤其明显,T细胞亚群测定可作为判断手足口病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作者:刘辛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对肝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对肝功能的影响,以提高人们对老年人群高脂血症危害性的认识,为临床有效的干预提供数据。方法:从2013年进行健康体检的60岁以上老年人中,随机抽取167例高脂血症患者和100例健康人群,对其血清谷丙转氨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甘油三酯(TG)组、高胆固醇(TC)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均较健康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 TG 合并高 TC 组的 ALT 高于高 TG 组、高T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TG组与高TC组的ALT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群高脂血症与肝功能受损密切相关。

    作者:倪娜;杨惠元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早期诊断胎盘早剥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诊断应用于胎盘早剥的临床价值。方法:2009年3月-2014年3月收治胎盘早剥患者32例,给予早期诊断,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观察孕妇以及新生儿妊娠结局。结果:75.0%的患者选择剖宫产,12.5%的患者选择阴道分娩,9.4%的患者选择产钳术,3.1%的患者选择臀位助产。32例产妇均无死亡。37.5%发生子宫卒中,9.4%发生DIC,31.3%发生产后出血。21.9%发生新生儿窒息,3.1%发生新生儿死亡,37.5%为死胎。新生儿死亡和死胎均发生于Ⅲ度患者。结论:早期诊断应用于胎盘早剥的临床诊疗中能够及时发现病症,可降低胎盘早剥的发生。一旦发现胎盘早剥应尽快给予相应治疗,孕妇和新生儿的妊娠结局较好。

    作者:曾繁秀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对褥疮护理的认识

    褥疮是长期卧床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它的防治及护理技术十分复杂,对发生褥疮的观点及预防的重点存在一定差异,本文通过对褥疮护理方面的认识、预防及护理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只有以患者为中心,一切从患者的实际出发,客观地承认褥疮危险因素,而且充分认识其危害,并努力研究,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作者:徐晓利;赵梅;姜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检验科不合格血液标本类型及其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检验前血液不合格标本的类型和原因,更好地控制临床检验分析前的标本质量。方法:对2010年2月-2014年6月所记录的临床检验血液不合格标本类型进行分析,并作原因分析。结果:2010年2月-2014年6月有不合格标本1315例,其中标本量的原因408例(31.00%),溶血368例(28.00%),血液凝固316例(24.00%),容器错误171例(13.00%),标本与申请单不符52例(4.00%)。结论:所有不合格血液标本类型中以标本量的原因、血液溶血、血液凝固、容器错误为主要类型,分析原因在于临床护士检验知识的不足,如果责任心不强,容易导致不合格血液标本,从而使检验前质量控制得不到保证,损害患者利益。

    作者:李小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糖尿病足下肢动脉血管成像和血管内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下肢动脉血管的DSA影像特征和血管内治疗的临床效果,为糖尿病足临床介入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7例糖尿病足的下肢动脉行DSA血管造影,证实全部患肢的供血动脉显示血管不同程度的狭窄、闭塞性病变。根据下肢动脉血管狭窄程度依次采用以下介入治疗方法:血管内抗凝溶栓治疗;靶血管内球囊扩张术(PTA);靶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留置造影导管后,经导管注入尿激酶(万 U):肝素钠(mg):NS(mL)为1:1:1的抗凝溶栓溶液,用量2.0 mL/h,用微量泵维持5 d左右。结果:靶血管周围侧枝血管明显增多,占全组病例的100%,狭窄段血管腔较前扩张占70.3%,闭塞段血管重新开通占60.5%。0~Ⅱ级病足溃疡面愈合,Ⅲ~Ⅳ级病足溃疡面干燥、缩小、周围炎症消退。结论:DSA 血管造影可以早期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程度、范围。介入治疗能改善患足的血供,从而预防控制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

    作者:李世兴;娄雪磊;吴焕卿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激光穴位疗法配合丹栀逍遥散治疗胃痛96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激光穴位疗法配合丹栀逍遥散治疗胃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胃痛患者96例,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激光穴位疗法配合丹栀逍遥散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8%(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8.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9%(P<0.05)。结论:采用激光穴位疗法配合丹栀逍遥散治疗胃痛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华锋;于亚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肝阳上亢型眩晕的中医整体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肝阳上亢型眩晕的中医整体护理效果。方法:2011年10月-2012年9月收治肝阳上亢型眩晕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中医整体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阳上亢型眩晕的中医整体护理效果是显著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邢亚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钩藤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研究

    目的:建立测定钩藤总生物碱含量的方法。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钩藤总生物碱提取物中的钩藤总生物碱含量。采用高效色谱法测定钩藤总生物碱提取物中的钩藤碱含量。结果:钩藤碱的进样量0.168~0.840μg,其峰面积与进样量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平均回收率98.98%,RSD=1.31(n=5)。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可用于钩藤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作者:许家洁;于江波;徐军;仲崇琳;杨美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引起本病的肠道病毒达20余种,以柯萨奇A16和EV71型常见。本病好发于夏秋季,以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发病为主,能通过空气、唾液、粪便传播疾病,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疱疹,少数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2014年4-10月收治手足口病患儿33例,在抗病毒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和精心护理,患儿全部康复出院。无院内感染及死亡发生,对提高本病的治愈率、预防疫情蔓延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周正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