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前交叉韧带撕裂的MRI影像特征分析

宋敏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 膝关节, 撕裂, 磁共振成像
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撕裂的 MRI 影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观察膝关节损伤患者的MRI图像特征50例,对比关节镜所见,分析ACL撕裂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及阴性似然比。结果:MRI诊断ACL撕裂32例,正常18例,灵敏度87.53%,特异度94.44%,阳性似然比15.63,阴性似然比0.132。结论:ACL连续性中断、走行异常及信号异常作为MRI诊断的直接征象,辅以间接征象,能准确地对前交叉韧带的撕裂作出诊断。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长春西汀与奥扎格雷钠注射液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眩晕的疗效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与奥扎格雷注射液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眩晕疗效。方法:入选患者70例,经TCD证实均为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患者,治疗组35例常规治疗给予长春西汀20 mg与奥扎格雷注射液40 mg分别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和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血栓通注射液30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均10 d。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8.57%,显效率68.5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西汀与奥扎格雷注射液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眩晕疗效好,起效快,值得推广。

    作者:丁文东;丁晓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ACS患者不同冠脉入径的PCI术后并发症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采用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入径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操作难易程度、术后并发症及患者的舒适程度。方法:选择诊断为ACS并且符合PCI指征已行PCI患者112例,其中桡动脉组59例,股动脉组53例,比较两组手术入径的穿刺成功率、介入治疗术中操作的难易、PCI完成情况、术后局部血管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的舒适程度。结果:经桡动脉入径的PCI与经股动脉入径的PCI术后患者的舒适程度(失眠、腰酸背痛、肢体疼痛)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入径的PCI患者舒适程度要高于经股动脉入径。虽然两者在穿刺失败率、术中障碍、手术失败率及穿刺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就临床意义而言,经桡动脉入径的PCI的血管穿刺并发症低于经股动脉入径者,桡动脉的穿刺失败、术中障碍及手术失败的发生率均高于股动脉组。结论:经桡动脉入径的PCI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舒适程度,并且可以减少血管并发症、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安全性较股动脉入径高,但是其穿刺失败、术中障碍及PCI失败发生率较高,手术操作难度高于股动脉入径。

    作者:钟慧妮;徐丹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家庭医生制团队参与糖尿病前期患者管理的研究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制服务在糖尿病前期患者社区管理中的效果。方法:以社区内诊断为糖尿病前期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与家庭医生签约,有家庭医生制服务团队参与进行社区管理和综合干预,对患者干预前后的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性、主要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家庭医生制服务团队参与管理及干预2年,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性及主要临床指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和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TG、LDL)干预前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庭医生制服务团队参与管理和进行综合干预,能提高糖尿病前期患者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和治疗依从性,有助于有效改善血糖、血脂代谢的效果,值得在社区内积极开展与推广。

    作者:朱秀国;徐先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阴道后壁改良桥式修补术28例分析

    目的:探讨采用自身膨出的阴道后壁作为桥进行后壁膨出修补术,同时小荷包加固膨出的直肠,并观察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1月-2014年3月收治阴道后壁膨出患者28例,采用改良桥式修补术治疗,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随访情况,客观评价手术效果。结果:28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3.16±5.32)min,手术出血量(8.18±4.16)mL,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BP点均位于(-2.6±0.4)cm,相关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随访1,3,6个月排尿、排便正常,无便秘症状出现,无一例复发。结论:改良桥式修补术治疗阴道后壁膨出安全,有效,简便及经济,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价廉易行、不易复发的优点,值得在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晓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糖尿病足下肢动脉血管成像和血管内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下肢动脉血管的DSA影像特征和血管内治疗的临床效果,为糖尿病足临床介入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7例糖尿病足的下肢动脉行DSA血管造影,证实全部患肢的供血动脉显示血管不同程度的狭窄、闭塞性病变。根据下肢动脉血管狭窄程度依次采用以下介入治疗方法:血管内抗凝溶栓治疗;靶血管内球囊扩张术(PTA);靶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留置造影导管后,经导管注入尿激酶(万 U):肝素钠(mg):NS(mL)为1:1:1的抗凝溶栓溶液,用量2.0 mL/h,用微量泵维持5 d左右。结果:靶血管周围侧枝血管明显增多,占全组病例的100%,狭窄段血管腔较前扩张占70.3%,闭塞段血管重新开通占60.5%。0~Ⅱ级病足溃疡面愈合,Ⅲ~Ⅳ级病足溃疡面干燥、缩小、周围炎症消退。结论:DSA 血管造影可以早期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程度、范围。介入治疗能改善患足的血供,从而预防控制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

    作者:李世兴;娄雪磊;吴焕卿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安宫黄体酮在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析安宫黄体酮在药物流产致阴道出血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主要采用益母草颗粒治疗,观察组采用安宫黄体酮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愈时间短,出血量少,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2%,明显高于对照组40.0%(P<0.01)。结论:安宫黄体酮在药物流产引起的阴道出血治疗中具有显著作用,其不但简单方便,且起效快、治愈时间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淑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关节镜技术配合微创处理治疗膝关节创伤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关节镜技术配合微创处理治疗膝关节创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膝关节创伤患者124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关节镜技术配合微创处理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Neer评分优良率分别为69.4%、67.8%,观察组分别为88.7%、96.8%,对照组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关节头坏死、脱位、异位骨化、关节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技术配合微创处理治疗膝关节创伤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李毛召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如何提高检验科工作质量

    检验科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从而影响到整个医院的诊疗水平的提高。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检验科工作质量。

    作者:陈永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COPD患者抑郁状况的调查与护理

    目的:调查分析老年COPD患者的抑郁状况,探讨合理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近2年来60岁以上住院老年 COPD 患者240例,应用 Williamwk Zung 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自制问卷进行调查评估。结果:52例患者抑郁,其发生率21.67%。结论:采取心身护理措施可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魏继武;马艳华;冯蕊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干休所糖尿病患者保健管理探讨

    本文通过管理模式、管理措施、管理目标3个方面探讨干休所糖尿病患者的保健管理,将患者的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自我保健能力和疾病控制,大大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

    作者:蔡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手足口病患儿241例外周血T细胞亚群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T细胞亚群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2011年6月-2013年7月收治手足口病患儿241例,分为重症组74例和轻症组167例;重症患儿中分为EV71阳性组(47例)与EB71阴性组(27例)。以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CD3+、CD4+、CD8+)百分率,并计算CD4+/CD8+比值,与同龄儿正常值进行对比。结果:轻症组167例患儿急性期T细胞亚群百分率与同龄儿正常参考水平一致。轻症组与重症组在CD3+、CD4+、CD8+及CD4+/CD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患儿中EV71阳性组与EV71阴性组在CD3+、CD4+、CD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重症组和EV71阳性组尤其明显,T细胞亚群测定可作为判断手足口病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作者:刘辛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2月-2014年10月收治输尿管结石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开腹治疗,观察组采用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手术所需的时间、手术全程出血量、手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1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谷傲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患者的急性期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患者的急性期护理经验,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2013年8月-2014年9月收治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患者90例,男58例,女32例,年龄46~79岁,平均63.3岁,所有患者均给予稳定血压,改善脑循环、抗自由基等治疗。在治疗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加强常规护理、加强护理观察、及时书写护理记录、制定详细的宣教及康复方案等。结果:本组90例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治愈33例,治愈率36.7%,显著进步27例(30.0%),进步27例(30.0%),无效2例(2.2%),死亡1例(1.1%),总有效率96.7%。结论:加强心理护理、加强常规护理、加强护理观察、及时书写护理记录、制定详细的宣教及康复方案可明显提高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杨学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妊娠期贫血380例的血红蛋白测定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贫血的相关因素。方法:2011年1月-2014年8月收治妊娠期贫血孕妇38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收集同期检查的血红蛋白(Hb)>100 g/L的孕妇3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集静脉血液,用全自动五分类细胞计数仪进行测定血红蛋白(Hb)。结果:两组孕妇在月经初潮时间、年龄、家庭经济收入、流产次数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孕呕吐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月经初潮时间、年龄、家庭经济收入、流产次数、文化层次、职业类型是导致妊娠期贫血的主要因素。

    作者:戴春华;刘瑞英;袁亚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前置胎盘剖宫产5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子宫切口方式和出血量之间的关系。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前置胎盘剖宫产孕妇52例,比较不同子宫切口与相应的出血量。结果:直接切开胎盘组出血量多,切开胎盘组与推开胎盘组和避开胎盘组比较,出血量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前应做B超检查明确胎盘位置,采用避开胎盘的子宫切口以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母婴并发症。

    作者:王蕾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Laceback在MBT矫治技术中的临床疗效

    直丝弓矫治器由于预置了尖牙托槽的倾斜度,在初期的牙列排齐整平阶段常常出现前牙唇倾而变相导致后牙支抗丢失。为防止这种现象发生,MBT 滑动直丝弓矫治技术提倡在排齐整平阶段应用尖牙向后“8”字结扎即Laceback技术和弓丝末端回弯来预防前牙的唇倾,同时远中移动尖牙尽快解除前牙拥挤。近年来临床上对Laceback的作用与效果进行了一些初步研究,本文就Laceback及其相关研究作如下综述。

    作者:李锦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脑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脑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4年7月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主要给予止血、脱水治疗,且给予对症、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局部麻醉下选择YL-1型穿刺针予以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结果:观察组治疗前FMA 评分(27.1±10.1)分,Barthel 指数评分(23.1±20.5)分,治疗后 FMA 评分(64.6±18.5)分,Barthel 指数评分(64.1±18.6)分。对照组治疗前 FMA 评分(27.2±10.2)分,Barthel 指数评分(23.2±20.6)分,治疗后 FMA 评分(35.6±8.8)分, Barthel指数评分(34.2±12.0)分,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明显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静脉血栓、肺部感染、足下垂、足内翻、肩手综合征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科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柱起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临床分析和小儿哮喘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小儿哮喘的临床观察。方法:收治小儿重症肺炎患者20例和小儿哮喘患者100例,分别进行临床治疗研究。两种疾病患儿研究前均进行各自随机分组。重症肺炎的观察组给予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对照组给予一般对症支持治疗;小儿哮喘的观察组给予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比较不同组别治疗效果。结果:多巴胺联合多巴酚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疗效甚好;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取得很好临床效果,经过统计学分析与各自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用药对临床治疗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都可以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案,疗效好,安全性高,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翠琴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大S拉钩在新式剖宫产中助娩胎头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大“S”拉钩助娩胎头在新式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方法:2010年4月-2014年1月收治剖宫产术患者356例。按随机量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189例使用大“S”拉钩辅助胎头娩出,对照组167例徒手牵拉胎头娩出。结果:观察组胎头娩出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较对照组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应用大“S”拉钩助娩胎头,能有效避免子宫切口撕裂,明显缩短胎头娩出时间,减少母婴并发症,简单、方便,值得推广。

    作者:毛秀琴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特征和疗效。方法: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MP感染诱发哮喘患儿42例作观察组,另选同期收治非MP感染诱发哮喘患儿38例作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的发热、咳嗽、喘息控制、肺部炎症,以及支气管扩张剂的治疗效果和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在发热、咳嗽、喘息控制、肺部炎症以及支气管扩张剂的治疗效果和住院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普通小儿哮喘比较,MP感染诱发哮喘的临床特征具有显著差异,采用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以及大环类酯类抗生素联合吸入治疗可提高对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疗效。

    作者:俞国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