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勇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子宫切口方式和出血量之间的关系。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前置胎盘剖宫产孕妇52例,比较不同子宫切口与相应的出血量。结果:直接切开胎盘组出血量多,切开胎盘组与推开胎盘组和避开胎盘组比较,出血量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前应做B超检查明确胎盘位置,采用避开胎盘的子宫切口以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母婴并发症。
作者:王蕾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3月-2014年9月收治冠心病患者12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和(或)钙拮抗剂、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20 mL+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胸痛消失60例,胸闷消失60例,心悸消失61例,气短消失62例。对照组胸痛消失48例,胸闷消失48例,心悸消失46例,气短消失46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2%,对照组总有效率73.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血流变指标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陈海英;庞莎莎;张延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水平监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意义。方法: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血浆FIB、FDP和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组的血浆FIB、FDP和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稳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组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上升(P<0.01),血浆FIB、FDP轻度上升(P<0.05)。结论:通过监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水平,掌握患者体内的纤溶活性情况,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张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检验科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从而影响到整个医院的诊疗水平的提高。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检验科工作质量。
作者:陈永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制服务在糖尿病前期患者社区管理中的效果。方法:以社区内诊断为糖尿病前期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与家庭医生签约,有家庭医生制服务团队参与进行社区管理和综合干预,对患者干预前后的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性、主要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家庭医生制服务团队参与管理及干预2年,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性及主要临床指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和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TG、LDL)干预前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庭医生制服务团队参与管理和进行综合干预,能提高糖尿病前期患者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和治疗依从性,有助于有效改善血糖、血脂代谢的效果,值得在社区内积极开展与推广。
作者:朱秀国;徐先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褥疮是长期卧床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它的防治及护理技术十分复杂,对发生褥疮的观点及预防的重点存在一定差异,本文通过对褥疮护理方面的认识、预防及护理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只有以患者为中心,一切从患者的实际出发,客观地承认褥疮危险因素,而且充分认识其危害,并努力研究,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作者:徐晓利;赵梅;姜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在降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呼吸窘迫综合征需要高频振荡通气支持治疗的患者100例。结果:NPM 患儿的 Pose(30.5±3.4)cmH2O、MAP(14.9±3.4)cmH2O、Ti(0.75±0.1)s 均明显比 PM 组 Pose(26.7±1.7)cmH2O、MAP(11.9±2.0)cmH2O、Ti(0.45±0.1)s 高(P<0.05)。NPM组患者的PaCO2(40±10)mmHg明显比PM组(48±6)mmHg低,NPM组OI(19±13)明显对PM组(14±8)高(P<0.05)。NPM 组和 PM 组患儿的 VALI 发生率分别为32%和12%,NPM 组患儿的 VALI 发生率明显比 PM 组高(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在降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中的作用良好。
作者:毕雷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联用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静息心电图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减少心绞痛发作、发作持续时间、改善异常心电图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并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张会利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析安宫黄体酮在药物流产致阴道出血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主要采用益母草颗粒治疗,观察组采用安宫黄体酮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愈时间短,出血量少,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2%,明显高于对照组40.0%(P<0.01)。结论:安宫黄体酮在药物流产引起的阴道出血治疗中具有显著作用,其不但简单方便,且起效快、治愈时间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淑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切除术与经腹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子宫良性病变行子宫切除术患者80例,经阴道子宫切除术44例,经腹子宫切除术36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组的平均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经腹子宫切除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子宫切除术手术时间短、术后肛门排气早、恢复快的,具有微创手术的特点。
作者:卢玉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收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健康教育;对照组单纯给予药物治疗,评定药物治疗前后血压控制情况与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结果:观察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对高血压健康知识知晓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给予降压药物治疗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患者健康知识认知水平,有利于患者治疗与康复。
作者:孙炤;程亚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彩超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病程分期在鉴别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2011年4月-2014年4月收治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88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查方式,对患者治疗进行动态的观察与分析。结果:按照88例患者的声像图变化,可以把病程分成3期来研究,分别是急性、中期与恢复期,分析了不同病程时期的声像图变化。结论:应用彩超检查既能为亚急性甲状腺炎进行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还可以按照患者不同声像图作出不同病程的分期,指导患者及时进行临床治疗和终止治疗,避免患者病情的反复发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何孝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老年高血压患者12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社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及护理前后血压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感觉(89.36±5.37)分、躯体感觉(83.67±6.68)分、睡眠状态(88.45±6.43)分、生活满足感(91.81±5.49)分、认知功能(88.64±5.52)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舒张压(83.28±10.26) mmHg、收缩压(128.89±10.25)mmHg,均优于护理前(t=8.9181、15.1444,P<0.05)及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控制其血压,更能改善其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周丽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对产妇进行产后随访可促进子宫复旧,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有效降低产妇产褥期发病率,防止产后并发症,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文主要介绍了产后访视的具体做法及存在的问题。
作者:丁云燕;刘小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总结氧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的影响情况。方法:2013年4月-2014年11月收治稳定期COPD患者7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氧疗,氧气流量控制在2 L/min,连续氧疗10 h,每天坚持氧疗1次。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MMEF 和 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PaO2和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控制12例,显效21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1%;对照组临床控制4例,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增加氧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动脉血气,提高血氧饱和度,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淑梅;徐喜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以及效果评析。方法:把手术室划分为6个小组,创建以护士长-质量控制员-专科组长为结构的三级质量管理控制体系,从而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比较管理模式应用前后所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和每一项指标的得分。结果: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应用后的不良发生率得到了相应的控制,每一项评价指标和模式应用相比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量控制管理能够促进护理方面的发展,使得护理更加标准化,可以提升管理的效率以及对患者护理的质量,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李蕾蕾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传统推拿手法治疗和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治疗落枕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落枕患者60例,随机分为推拿组、运动组,每组30例。推拿组采用中医传统推拿手法治疗,运动组采用PNF技术进行治疗。结果:推拿组治愈19例(63%),好转2例(7%),未愈9例(30%),总有效率70%。运动组治愈27例(90%),好转2例(7%),未愈1例(3%),总有效率90.0%。运动组治疗效果优于推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NF技术治疗落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雷晓辉;王学良;马奔;李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肾脏囊性占位病变的CT及MR影像表现,并与Bosniak分级对比,比较CT及MR对该病诊断的优缺点,评价对鉴别良恶性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2008年1月-2014年8月收治肾脏囊性占位病变患者116例,均行MSCT及MRI平扫及增强检查。比较CT与MRI对于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能力。结果:肾囊肿96例及囊性肾癌20例。病灶长径0.8~120 cm,平均2.4 cm。呈类圆形85例,类椭圆形15例,类“葡萄状”16例。囊壁见点状或条状钙化23例,无钙化93例。结论:对于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CT 及 MRI 平扫难以诊断其性质,增强扫描意义较大。MRI增强显示病灶细节更清晰,诊断正确率高于CT。
作者:韩超;韩东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直丝弓矫治器由于预置了尖牙托槽的倾斜度,在初期的牙列排齐整平阶段常常出现前牙唇倾而变相导致后牙支抗丢失。为防止这种现象发生,MBT 滑动直丝弓矫治技术提倡在排齐整平阶段应用尖牙向后“8”字结扎即Laceback技术和弓丝末端回弯来预防前牙的唇倾,同时远中移动尖牙尽快解除前牙拥挤。近年来临床上对Laceback的作用与效果进行了一些初步研究,本文就Laceback及其相关研究作如下综述。
作者:李锦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脑钠钛(BNP)在新生儿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新生儿心力衰竭患儿36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收集同期住院的非新生儿心力衰竭患儿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抽取空腹血液,分离出血清,于2 h 内检测 BNP 和 CK-MB 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前 BNP(23940±9725)μ g/L, CK-MB(22.9±12.3)ng/L;治疗后 BNP(2500±1001)μg/L,CK-MB(15.4±7.4)ng/L。对照组治疗前 BNP(2131±1229)μg/L,CK-MB(10.3±3.6)ng/L;治疗后BNP(1832±977)μg/L,CK-MB(9.8±3.4)ng/L。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NP可以作为早期诊断新生儿心力衰竭的重要指标。
作者:章蔚维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