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蕾蕾
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取器困难宫腔镜下取出节育器的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宫腔镜下成功取出IUD的取器困难患者60例,分析临床资料。结果:60例患者在我院行宫腔镜下取环均成功,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宫腔镜下取环有明显优势,对临床上节育环嵌顿有一定价值。
作者:齐义元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消渴丸和格列本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2012年7-12月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用格列本脲和拜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用消渴丸和拜阿司匹林治疗,检测末梢血糖、尿糖、尿酮体、尿蛋白和血象。结果:治疗组中糖尿病症状明显改善28例,有效率56%;对照组改善41例,有效率82%。结论:中西药有机结合的药物消渴丸治疗2型糖尿病比单纯使用西药格列本脲安全性更好,更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稳固,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施向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究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应用反馈式健康宣教的效果。方法: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分娩产妇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采用反馈式健康宣教,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加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自理能力显著提高,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对新生儿的护理情况及出院指导的掌握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馈式健康宣教能够提高产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效提高了产妇的自理能力,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应用。
作者:沈春涛;张灵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治经验。方法:对313例患者首先进行药物治疗,包括液体复苏、血管加压素及其类似物、生长抑素类似物、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等,无效者置三腔两囊管,因基层医院无内镜、肝移植、介入等诊疗条件,置三腔两囊管无效者行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结果:药物治疗获止血285例,保守治疗止血效果不佳28例。其中合并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病史各1例,因病情危重很快死亡。放置三腔二囊管治疗出血停止20例。急诊行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6例,术后肝昏迷死亡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腹水加重3例,新发腹水5例。肾功能不全加重1例。转氨酶较前升高7例。低血糖短暂昏迷1例。结论:药物治疗是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首选治疗手段,但需注意止血与合并症之间的治疗矛盾、注意维护肝功能、防治低血糖、提升血压至适当水平。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可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作为其他治疗前的过渡。药物联合内镜治疗是目前治疗急性静脉曲张出血的主要方法之一,可提高止血成功率,但在基层医院不具备内镜治疗的条件下,使得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例被迫选择了急诊外科手术,术后较多的并发症严重影响疾病的转归。
作者:王丽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干预研究,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方法:2010年12月-2014年11月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92例,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以疾病为中心的糖尿病教育,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治疗。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SAS、SDS评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存质量上表现出多个方面均受损;社会支持低。药物治疗、心理护理和中医治疗是主要的心理干预技术。
作者:时晓莉;牟清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管理中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试验组接受精细化护理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临床护理总满意度和手术安全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患者接受精细化管理,有助于患者手术满意度的提高,保证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作者:路桂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的类型、妊娠结局。方法:收治前置胎盘患者136例。按照前置胎盘的类型,将其分为中央性前置胎盘组(n=53)、部分性前置胎盘组(n=16)、边缘性前置胎盘组(n=36)和低置胎盘(n=31)。结果:中央性前置胎盘产前出血量、产后出血量、胎盘植入发生率、子宫切除发生率、早产儿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转儿科率均高于其余3种类型前置胎盘。部分性前置胎盘剖宫产率高,中央性前置胎盘次之。结论:前置胎盘的妊娠结局与类型密切相关,低置、边缘性前置胎盘可经阴道试产,部分性及中央性前置需行剖宫产。前置胎盘对母婴的危害以中央性、部分性前置胎盘严重。
作者:郑霖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30例糖尿病患者运用中医药调理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糖尿病患者30例,设为观察组,采用中医药调理方法;另选取同期3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93.3%)显著高于对照组(63.3%),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可知,运用中医药调理糖尿病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陈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2010年1月-2014年5月收治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4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死亡2例,其余患者经过治疗,胸痛消失,呼吸困难缓解,各项检查指标明显改善。结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误诊率和病死率高,临床医师应熟练掌握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作者:王卫华;董桂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效果。方法: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急性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记录临床观察护理的临床疗效。结果:80例患者中意识障碍42例(52.50%),其中重度昏迷33例(78.57%);体温升高36例(45.00%);血压高31例(38.75%);周围血象升高46例(57.50%);脑疝形成29例(36.25%)。80例患者在接受护理后,消化道出血状况发生了明显了改善,患者意识障碍、体温、高血压以及脑疝形成比明显降低。结论:临床上在护理急性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时,通过有效的临床观察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护理效果,提高预后质量,获得非常理想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王丽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通过观察1例糖尿病感染鼻腔毛霉菌患者患病过程,得知由于糖尿病发病率呈逐渐升高趋势,侵袭性真菌病的发病率增加,且疾病发展快,病死率高,故对此病保持高度警惕,以便及时做出正确诊断和治疗。
作者:李燕来;李美琼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水平监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意义。方法: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血浆FIB、FDP和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组的血浆FIB、FDP和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稳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组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上升(P<0.01),血浆FIB、FDP轻度上升(P<0.05)。结论:通过监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水平,掌握患者体内的纤溶活性情况,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张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妇科护理过程中对患者隐私保护的情况。方法: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妇科患者108例,将其以1:1比例随机性分成两组,对照组54例未进行隐私保护;研究组54例加强隐私保护。结果:研究组发生隐私泄露、医疗纠纷的概率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隐私的保护意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妇科护理工作加强患者隐私的保护,能够使患者的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有助于医患和谐,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作者:张素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小儿哮喘的临床观察。方法:收治小儿重症肺炎患者20例和小儿哮喘患者100例,分别进行临床治疗研究。两种疾病患儿研究前均进行各自随机分组。重症肺炎的观察组给予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对照组给予一般对症支持治疗;小儿哮喘的观察组给予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比较不同组别治疗效果。结果:多巴胺联合多巴酚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疗效甚好;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取得很好临床效果,经过统计学分析与各自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用药对临床治疗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都可以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案,疗效好,安全性高,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翠琴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三伏灸治疗哮喘的护理方法。方法:收治哮喘患者150例,三伏灸治疗后给予护理。结果:经过1~2个疗程的治疗后,治愈27例(18%),显效45例(30%),有效75例(50%),总有效率98%。结论:三伏灸治疗哮喘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减轻了该病的临床症状,降低该病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康红;吴希蓉;陈晓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子宫切口方式和出血量之间的关系。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前置胎盘剖宫产孕妇52例,比较不同子宫切口与相应的出血量。结果:直接切开胎盘组出血量多,切开胎盘组与推开胎盘组和避开胎盘组比较,出血量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前应做B超检查明确胎盘位置,采用避开胎盘的子宫切口以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母婴并发症。
作者:王蕾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社区居民为健康教育对象,比较健康教育前后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结果: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形式,积极参加并采取健康生活方式的社区居民,在维护健康、预防疾病、自我诊断方面的能力显著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使社区居民建立了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增强了自我照顾能力,提高了生活和生命质量。
作者:王巧慧;张芳琴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建立测定钩藤总生物碱含量的方法。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钩藤总生物碱提取物中的钩藤总生物碱含量。采用高效色谱法测定钩藤总生物碱提取物中的钩藤碱含量。结果:钩藤碱的进样量0.168~0.840μg,其峰面积与进样量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平均回收率98.98%,RSD=1.31(n=5)。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可用于钩藤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作者:许家洁;于江波;徐军;仲崇琳;杨美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总结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患者的急性期护理经验,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2013年8月-2014年9月收治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患者90例,男58例,女32例,年龄46~79岁,平均63.3岁,所有患者均给予稳定血压,改善脑循环、抗自由基等治疗。在治疗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加强常规护理、加强护理观察、及时书写护理记录、制定详细的宣教及康复方案等。结果:本组90例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治愈33例,治愈率36.7%,显著进步27例(30.0%),进步27例(30.0%),无效2例(2.2%),死亡1例(1.1%),总有效率96.7%。结论:加强心理护理、加强常规护理、加强护理观察、及时书写护理记录、制定详细的宣教及康复方案可明显提高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杨学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补钙离不开维生素D,这是因为维生素D在人体内可以促进小肠对食物中钙的吸收,同时可以促进骨骼中钙盐的沉积。如果仅仅补充钙剂而忽略了维生素D,那么体内的钙大多由于不能吸收和有效利用而对骨骼起不了作用。而获取维生素D,好的方法就是适当多晒太阳。因此,确实是只有多晒太阳才能更好地补钙。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