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素红
目的:分析盆腔肿块误诊原因及鉴别诊断。方法:收治女性盆腔肿块患者误诊病例51例,对其临床表现、B超检查结果及终诊断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陈旧性宫外孕、盆腔腹膜结核、阔韧带肿瘤、盆腔脓肿、阑尾周围脓肿在辅助检查及入院临床表现中均存在一定误诊率。结论:对少见病认识不够,症状不典型,病史询问不详细,诊断思路受限,临床表现类似等原因造成盆腔肿块误诊,应有所加强以不断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作者:徐晓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T细胞亚群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2011年6月-2013年7月收治手足口病患儿241例,分为重症组74例和轻症组167例;重症患儿中分为EV71阳性组(47例)与EB71阴性组(27例)。以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CD3+、CD4+、CD8+)百分率,并计算CD4+/CD8+比值,与同龄儿正常值进行对比。结果:轻症组167例患儿急性期T细胞亚群百分率与同龄儿正常参考水平一致。轻症组与重症组在CD3+、CD4+、CD8+及CD4+/CD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患儿中EV71阳性组与EV71阴性组在CD3+、CD4+、CD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重症组和EV71阳性组尤其明显,T细胞亚群测定可作为判断手足口病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作者:刘辛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肝阳上亢型眩晕的中医整体护理效果。方法:2011年10月-2012年9月收治肝阳上亢型眩晕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中医整体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阳上亢型眩晕的中医整体护理效果是显著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邢亚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指患者并存两种或两种类型以上需要治疗的心血管病变或畸形。不少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因其心血管的复杂畸形或肺充血严重而处于高度危重状态,多数需在婴幼儿期及时手术且术后护理具有特殊性,为提高术后监护质量和减少并发症,对2013年1-10月收治24例婴幼儿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护理进行总结。
作者:雪宁;张燕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在降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呼吸窘迫综合征需要高频振荡通气支持治疗的患者100例。结果:NPM 患儿的 Pose(30.5±3.4)cmH2O、MAP(14.9±3.4)cmH2O、Ti(0.75±0.1)s 均明显比 PM 组 Pose(26.7±1.7)cmH2O、MAP(11.9±2.0)cmH2O、Ti(0.45±0.1)s 高(P<0.05)。NPM组患者的PaCO2(40±10)mmHg明显比PM组(48±6)mmHg低,NPM组OI(19±13)明显对PM组(14±8)高(P<0.05)。NPM 组和 PM 组患儿的 VALI 发生率分别为32%和12%,NPM 组患儿的 VALI 发生率明显比 PM 组高(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在降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中的作用良好。
作者:毕雷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治经验。方法:对313例患者首先进行药物治疗,包括液体复苏、血管加压素及其类似物、生长抑素类似物、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等,无效者置三腔两囊管,因基层医院无内镜、肝移植、介入等诊疗条件,置三腔两囊管无效者行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结果:药物治疗获止血285例,保守治疗止血效果不佳28例。其中合并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病史各1例,因病情危重很快死亡。放置三腔二囊管治疗出血停止20例。急诊行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6例,术后肝昏迷死亡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腹水加重3例,新发腹水5例。肾功能不全加重1例。转氨酶较前升高7例。低血糖短暂昏迷1例。结论:药物治疗是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首选治疗手段,但需注意止血与合并症之间的治疗矛盾、注意维护肝功能、防治低血糖、提升血压至适当水平。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可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作为其他治疗前的过渡。药物联合内镜治疗是目前治疗急性静脉曲张出血的主要方法之一,可提高止血成功率,但在基层医院不具备内镜治疗的条件下,使得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例被迫选择了急诊外科手术,术后较多的并发症严重影响疾病的转归。
作者:王丽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人群脉压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方法:2010-2012年体检人员,排除急性炎症、感染、创伤及应用激素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入选755例,以65岁为界,老年组413例,中青年组342例,观察两组脉压;脉压差大于40mmHg 且排除急性炎症、感染、创伤及应用激素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入选脉压增大观察对象,共391例,以65岁为界分为老年组187例和中青年组204例,观察各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结果:老年组脉压增大发生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1)。结论:老年人群脉压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显著大于中青年人群。
作者:汤泽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大肠癌的临床价值及优越性。方法:收治大肠癌患者48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肠管切除长度及淋巴结清扫数目等相关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近远期生存时间和术后复发率。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小于开腹手术组。肠管切除长度及淋巴结清扫数目等相关情况,近、远期生存率及术后复发率与开腹手术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对大肠癌采用腹腔镜手术相比传统手术具有创伤小、愈合快等优点,且腹腔镜根治术治疗大肠癌近期疗效优势明显,远期疗效相当。
作者:罗志荣;谢楠;李春满;唐波;朱磊;王军;李启忠;付必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4年3月收治脑卒中后抑郁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神经系统药物抗抑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帕罗西汀20 mg/d治疗,4周1个疗程。治疗前后行HAMD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后,治疗组缓解抑郁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HAMD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结果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帕罗西汀应用于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在促进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不良反应少,是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理想药物。
作者:韩永凯;李斯娜;张萍;王旭生;费鹏鸽;张帆;宋景贵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配合持续负压封闭式引流(VSD)对胫骨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成持续负压封闭式引流术组(A组,n=19)和传统对照组(B组, n=16)两组。术后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比对两组患者治愈率、复发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记录其各项治疗指标差异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总治疗费用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住院时间(29.4±3.8)d低于 B 组(41.5±4.8)d,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过程中,A 组均无一例出现引流管阻塞及脱管情况发生,B组发生率则分别为31.3%和18.8%,明显高于A组(P<0.05);治疗后A组治愈19例(100.0%),明显高于B组的10例(62.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为期12个月的随访途中,A 组复发0例,复发率低于 B 组的37.5%(P<0.05)。结论:对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予以病灶清除联合VSD方案,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乐 刊期: 2015年第10期
补钙离不开维生素D,这是因为维生素D在人体内可以促进小肠对食物中钙的吸收,同时可以促进骨骼中钙盐的沉积。如果仅仅补充钙剂而忽略了维生素D,那么体内的钙大多由于不能吸收和有效利用而对骨骼起不了作用。而获取维生素D,好的方法就是适当多晒太阳。因此,确实是只有多晒太阳才能更好地补钙。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尖锐湿疣是一种传播性疾病,应当加强性病的宣传教育,对其发展和蔓延进行控制。治疗过程中本病的护理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23例病例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治疗,患者避免了再次感染疣体,从而减少了疾病传播的几率。
作者:朱衡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的类型、妊娠结局。方法:收治前置胎盘患者136例。按照前置胎盘的类型,将其分为中央性前置胎盘组(n=53)、部分性前置胎盘组(n=16)、边缘性前置胎盘组(n=36)和低置胎盘(n=31)。结果:中央性前置胎盘产前出血量、产后出血量、胎盘植入发生率、子宫切除发生率、早产儿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转儿科率均高于其余3种类型前置胎盘。部分性前置胎盘剖宫产率高,中央性前置胎盘次之。结论:前置胎盘的妊娠结局与类型密切相关,低置、边缘性前置胎盘可经阴道试产,部分性及中央性前置需行剖宫产。前置胎盘对母婴的危害以中央性、部分性前置胎盘严重。
作者:郑霖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析安宫黄体酮在药物流产致阴道出血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主要采用益母草颗粒治疗,观察组采用安宫黄体酮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愈时间短,出血量少,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2%,明显高于对照组40.0%(P<0.01)。结论:安宫黄体酮在药物流产引起的阴道出血治疗中具有显著作用,其不但简单方便,且起效快、治愈时间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淑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消渴丸和格列本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2012年7-12月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用格列本脲和拜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用消渴丸和拜阿司匹林治疗,检测末梢血糖、尿糖、尿酮体、尿蛋白和血象。结果:治疗组中糖尿病症状明显改善28例,有效率56%;对照组改善41例,有效率82%。结论:中西药有机结合的药物消渴丸治疗2型糖尿病比单纯使用西药格列本脲安全性更好,更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稳固,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施向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收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健康教育;对照组单纯给予药物治疗,评定药物治疗前后血压控制情况与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结果:观察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对高血压健康知识知晓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给予降压药物治疗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患者健康知识认知水平,有利于患者治疗与康复。
作者:孙炤;程亚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肾脏囊性占位病变的CT及MR影像表现,并与Bosniak分级对比,比较CT及MR对该病诊断的优缺点,评价对鉴别良恶性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2008年1月-2014年8月收治肾脏囊性占位病变患者116例,均行MSCT及MRI平扫及增强检查。比较CT与MRI对于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能力。结果:肾囊肿96例及囊性肾癌20例。病灶长径0.8~120 cm,平均2.4 cm。呈类圆形85例,类椭圆形15例,类“葡萄状”16例。囊壁见点状或条状钙化23例,无钙化93例。结论:对于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CT 及 MRI 平扫难以诊断其性质,增强扫描意义较大。MRI增强显示病灶细节更清晰,诊断正确率高于CT。
作者:韩超;韩东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检验科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从而影响到整个医院的诊疗水平的提高。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检验科工作质量。
作者:陈永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总结氧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的影响情况。方法:2013年4月-2014年11月收治稳定期COPD患者7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氧疗,氧气流量控制在2 L/min,连续氧疗10 h,每天坚持氧疗1次。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MMEF 和 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PaO2和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控制12例,显效21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1%;对照组临床控制4例,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增加氧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动脉血气,提高血氧饱和度,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淑梅;徐喜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本文通过管理模式、管理措施、管理目标3个方面探讨干休所糖尿病患者的保健管理,将患者的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自我保健能力和疾病控制,大大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
作者:蔡勇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