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芹
目的:探讨关节镜技术配合微创处理治疗膝关节创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膝关节创伤患者124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关节镜技术配合微创处理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Neer评分优良率分别为69.4%、67.8%,观察组分别为88.7%、96.8%,对照组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关节头坏死、脱位、异位骨化、关节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技术配合微创处理治疗膝关节创伤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李毛召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彩超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病程分期在鉴别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2011年4月-2014年4月收治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88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查方式,对患者治疗进行动态的观察与分析。结果:按照88例患者的声像图变化,可以把病程分成3期来研究,分别是急性、中期与恢复期,分析了不同病程时期的声像图变化。结论:应用彩超检查既能为亚急性甲状腺炎进行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还可以按照患者不同声像图作出不同病程的分期,指导患者及时进行临床治疗和终止治疗,避免患者病情的反复发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何孝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干预研究,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方法:2010年12月-2014年11月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92例,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以疾病为中心的糖尿病教育,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治疗。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SAS、SDS评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存质量上表现出多个方面均受损;社会支持低。药物治疗、心理护理和中医治疗是主要的心理干预技术。
作者:时晓莉;牟清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总结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患者的急性期护理经验,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2013年8月-2014年9月收治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患者90例,男58例,女32例,年龄46~79岁,平均63.3岁,所有患者均给予稳定血压,改善脑循环、抗自由基等治疗。在治疗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加强常规护理、加强护理观察、及时书写护理记录、制定详细的宣教及康复方案等。结果:本组90例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治愈33例,治愈率36.7%,显著进步27例(30.0%),进步27例(30.0%),无效2例(2.2%),死亡1例(1.1%),总有效率96.7%。结论:加强心理护理、加强常规护理、加强护理观察、及时书写护理记录、制定详细的宣教及康复方案可明显提高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杨学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效果。方法: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9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对照组4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42%,低于对照组38.30%;研究组 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冠心病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苏金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润肺化痰膏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氨溴索口服,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润肺化痰膏外用。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25例,好转5例,有效20例,无效5例;对照组临床治愈15例,好转6例,有效30例,无效9例。治疗组治疗后症状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CRP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润肺化痰膏治疗慢性咳嗽是临床较好的方法,值得进一步应用。
作者:张昊;谢永曼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联用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静息心电图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减少心绞痛发作、发作持续时间、改善异常心电图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并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张会利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与文拉法辛治疗首发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6月-2014年7月收治首发抑郁症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口服治疗,起始剂量10 mg/d,然后于1周内增加至30 mg/d。观察组给予文拉法辛治疗,起始治疗剂量75 mg/d,然后于1周内增加至225 mg/d,两组均治疗6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和SDSS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4、6周观察组明显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21例(痊愈率70.0%),显效3例,好转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对照组痊愈12例(痊愈率40.0%),显效9例,好转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与文拉法辛均为治疗首发抑郁症的有效药物,但是文拉法辛治疗首发抑郁症的疗效更好、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建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急性卒中相关性肺炎治疗方面的效果。方法: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急性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5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列入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25例)。对照组使用头孢他啶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实施临床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急性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显著地提高治疗有效率,优化预后质量,同时该疗法下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祝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年8月-2013年8月收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60例,采用高频超声多切面扫查肠系膜淋巴结的图像,进行肿大淋巴结部位、直径、纵横比、数目及淋巴结内血流信号测定。结果: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脐周、右下腹可探椭圆形肿大淋巴结且均有血流信号。结论:采用高频超声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准确性较高,对临床治疗具显著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李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2月-2014年10月收治输尿管结石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开腹治疗,观察组采用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手术所需的时间、手术全程出血量、手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1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谷傲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胸部CT对于肺结核诊断的价值。方法:本文收集近5年来经过治疗确诊的患者133例,同时具有确诊及复查的CT照片。结果:CT正确诊断121例,误诊12例,诊断正确率高达90.7%。结论:胸部CT诊断肺结核有很高价值,优势在于确定病变有无、病变范围形态、结核分型、肺部并发症、鉴别诊断及治疗效果观察。对于个别诊断不明确的病例要密切结合病史、实验性治疗、随访观察,争取做到早确诊、早治疗。
作者:张允;高敏;熊鹏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检验前血液不合格标本的类型和原因,更好地控制临床检验分析前的标本质量。方法:对2010年2月-2014年6月所记录的临床检验血液不合格标本类型进行分析,并作原因分析。结果:2010年2月-2014年6月有不合格标本1315例,其中标本量的原因408例(31.00%),溶血368例(28.00%),血液凝固316例(24.00%),容器错误171例(13.00%),标本与申请单不符52例(4.00%)。结论:所有不合格血液标本类型中以标本量的原因、血液溶血、血液凝固、容器错误为主要类型,分析原因在于临床护士检验知识的不足,如果责任心不强,容易导致不合格血液标本,从而使检验前质量控制得不到保证,损害患者利益。
作者:李小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指患者并存两种或两种类型以上需要治疗的心血管病变或畸形。不少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因其心血管的复杂畸形或肺充血严重而处于高度危重状态,多数需在婴幼儿期及时手术且术后护理具有特殊性,为提高术后监护质量和减少并发症,对2013年1-10月收治24例婴幼儿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护理进行总结。
作者:雪宁;张燕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子宫切口方式和出血量之间的关系。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前置胎盘剖宫产孕妇52例,比较不同子宫切口与相应的出血量。结果:直接切开胎盘组出血量多,切开胎盘组与推开胎盘组和避开胎盘组比较,出血量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前应做B超检查明确胎盘位置,采用避开胎盘的子宫切口以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母婴并发症。
作者:王蕾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效果。方法: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急性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记录临床观察护理的临床疗效。结果:80例患者中意识障碍42例(52.50%),其中重度昏迷33例(78.57%);体温升高36例(45.00%);血压高31例(38.75%);周围血象升高46例(57.50%);脑疝形成29例(36.25%)。80例患者在接受护理后,消化道出血状况发生了明显了改善,患者意识障碍、体温、高血压以及脑疝形成比明显降低。结论:临床上在护理急性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时,通过有效的临床观察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护理效果,提高预后质量,获得非常理想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王丽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4年3月收治脑卒中后抑郁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神经系统药物抗抑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帕罗西汀20 mg/d治疗,4周1个疗程。治疗前后行HAMD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后,治疗组缓解抑郁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HAMD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结果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帕罗西汀应用于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在促进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不良反应少,是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理想药物。
作者:韩永凯;李斯娜;张萍;王旭生;费鹏鸽;张帆;宋景贵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T细胞亚群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2011年6月-2013年7月收治手足口病患儿241例,分为重症组74例和轻症组167例;重症患儿中分为EV71阳性组(47例)与EB71阴性组(27例)。以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CD3+、CD4+、CD8+)百分率,并计算CD4+/CD8+比值,与同龄儿正常值进行对比。结果:轻症组167例患儿急性期T细胞亚群百分率与同龄儿正常参考水平一致。轻症组与重症组在CD3+、CD4+、CD8+及CD4+/CD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患儿中EV71阳性组与EV71阴性组在CD3+、CD4+、CD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重症组和EV71阳性组尤其明显,T细胞亚群测定可作为判断手足口病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作者:刘辛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与奥扎格雷注射液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眩晕疗效。方法:入选患者70例,经TCD证实均为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患者,治疗组35例常规治疗给予长春西汀20 mg与奥扎格雷注射液40 mg分别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和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血栓通注射液30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均10 d。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8.57%,显效率68.5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西汀与奥扎格雷注射液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眩晕疗效好,起效快,值得推广。
作者:丁文东;丁晓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传统推拿手法治疗和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治疗落枕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落枕患者60例,随机分为推拿组、运动组,每组30例。推拿组采用中医传统推拿手法治疗,运动组采用PNF技术进行治疗。结果:推拿组治愈19例(63%),好转2例(7%),未愈9例(30%),总有效率70%。运动组治愈27例(90%),好转2例(7%),未愈1例(3%),总有效率90.0%。运动组治疗效果优于推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NF技术治疗落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雷晓辉;王学良;马奔;李艳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