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锦宇
目的:观察云南白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根据《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法》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入院后在常规对症处理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云南白药联合凝血酶治疗,观察组给予云南白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有效率分别为93.3%和8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独应用云南白药与应用凝血酶联合云南白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无显著差异。
作者:赵丽静;张媛;付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子宫切口方式和出血量之间的关系。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前置胎盘剖宫产孕妇52例,比较不同子宫切口与相应的出血量。结果:直接切开胎盘组出血量多,切开胎盘组与推开胎盘组和避开胎盘组比较,出血量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前应做B超检查明确胎盘位置,采用避开胎盘的子宫切口以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母婴并发症。
作者:王蕾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朱砂安神汤联合氟伏沙明治疗心脏神经症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联合组用朱砂安神汤配合氟伏沙明,对照组仅服用氟伏沙明治疗。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4.28%,对照组总有效率77.14%。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朱砂安神汤联合氟伏沙明比单使用氟伏沙明治疗心脏神经症疗效显著,且明显改善患者口干、口苦症状。
作者:孙国朝;常俊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褥疮是长期卧床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它的防治及护理技术十分复杂,对发生褥疮的观点及预防的重点存在一定差异,本文通过对褥疮护理方面的认识、预防及护理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只有以患者为中心,一切从患者的实际出发,客观地承认褥疮危险因素,而且充分认识其危害,并努力研究,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作者:徐晓利;赵梅;姜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有效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法和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40例,对所有患者的手术室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术前随访、器械准备、器械护士配合和巡回护士的配合等。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术中无不良事件发生,术后仅1例患者发生吻合口瘘并发症,对症处理后痊愈,患者总体满意度达95.0%。结论:加强对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配合,对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确保手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丽娟;王燕;霍然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检验前血液不合格标本的类型和原因,更好地控制临床检验分析前的标本质量。方法:对2010年2月-2014年6月所记录的临床检验血液不合格标本类型进行分析,并作原因分析。结果:2010年2月-2014年6月有不合格标本1315例,其中标本量的原因408例(31.00%),溶血368例(28.00%),血液凝固316例(24.00%),容器错误171例(13.00%),标本与申请单不符52例(4.00%)。结论:所有不合格血液标本类型中以标本量的原因、血液溶血、血液凝固、容器错误为主要类型,分析原因在于临床护士检验知识的不足,如果责任心不强,容易导致不合格血液标本,从而使检验前质量控制得不到保证,损害患者利益。
作者:李小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妇科护理过程中对患者隐私保护的情况。方法: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妇科患者108例,将其以1:1比例随机性分成两组,对照组54例未进行隐私保护;研究组54例加强隐私保护。结果:研究组发生隐私泄露、医疗纠纷的概率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隐私的保护意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妇科护理工作加强患者隐私的保护,能够使患者的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有助于医患和谐,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作者:张素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消渴丸和格列本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2012年7-12月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用格列本脲和拜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用消渴丸和拜阿司匹林治疗,检测末梢血糖、尿糖、尿酮体、尿蛋白和血象。结果:治疗组中糖尿病症状明显改善28例,有效率56%;对照组改善41例,有效率82%。结论:中西药有机结合的药物消渴丸治疗2型糖尿病比单纯使用西药格列本脲安全性更好,更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稳固,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施向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理念在糖尿病护理中的渗透。贯彻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全面提高整体护理服务质量水平。方法:120例糖尿病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试验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糖尿病护理中渗透人性化理念有利于临床疗效的发挥,深受患者及其家属欢迎,并有效地促进了护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作者:杨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4年3月收治脑卒中后抑郁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神经系统药物抗抑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帕罗西汀20 mg/d治疗,4周1个疗程。治疗前后行HAMD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后,治疗组缓解抑郁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HAMD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结果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帕罗西汀应用于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在促进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不良反应少,是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理想药物。
作者:韩永凯;李斯娜;张萍;王旭生;费鹏鸽;张帆;宋景贵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干预研究,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方法:2010年12月-2014年11月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92例,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以疾病为中心的糖尿病教育,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治疗。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SAS、SDS评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存质量上表现出多个方面均受损;社会支持低。药物治疗、心理护理和中医治疗是主要的心理干预技术。
作者:时晓莉;牟清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T细胞亚群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2011年6月-2013年7月收治手足口病患儿241例,分为重症组74例和轻症组167例;重症患儿中分为EV71阳性组(47例)与EB71阴性组(27例)。以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CD3+、CD4+、CD8+)百分率,并计算CD4+/CD8+比值,与同龄儿正常值进行对比。结果:轻症组167例患儿急性期T细胞亚群百分率与同龄儿正常参考水平一致。轻症组与重症组在CD3+、CD4+、CD8+及CD4+/CD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患儿中EV71阳性组与EV71阴性组在CD3+、CD4+、CD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重症组和EV71阳性组尤其明显,T细胞亚群测定可作为判断手足口病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作者:刘辛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激光穴位疗法配合丹栀逍遥散治疗胃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胃痛患者96例,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激光穴位疗法配合丹栀逍遥散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8%(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8.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9%(P<0.05)。结论:采用激光穴位疗法配合丹栀逍遥散治疗胃痛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华锋;于亚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急性卒中相关性肺炎治疗方面的效果。方法: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急性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5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列入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25例)。对照组使用头孢他啶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实施临床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急性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显著地提高治疗有效率,优化预后质量,同时该疗法下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祝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彩超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病程分期在鉴别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2011年4月-2014年4月收治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88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查方式,对患者治疗进行动态的观察与分析。结果:按照88例患者的声像图变化,可以把病程分成3期来研究,分别是急性、中期与恢复期,分析了不同病程时期的声像图变化。结论:应用彩超检查既能为亚急性甲状腺炎进行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还可以按照患者不同声像图作出不同病程的分期,指导患者及时进行临床治疗和终止治疗,避免患者病情的反复发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何孝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6月-2014年8月收治易病人群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4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患者明显减少感染复发率,并可明显改善呼吸道感染急性发作时的各种病症,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反复感染患儿较多,匹多莫德是打断反复感染怪圈的有效药物。
作者:杨利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和缬沙坦联合应用在高血压合并高血脂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和缬沙坦治疗,观察组给予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血压和血脂控制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大于对照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脂水平改变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结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卢婉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治经验。方法:对313例患者首先进行药物治疗,包括液体复苏、血管加压素及其类似物、生长抑素类似物、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等,无效者置三腔两囊管,因基层医院无内镜、肝移植、介入等诊疗条件,置三腔两囊管无效者行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结果:药物治疗获止血285例,保守治疗止血效果不佳28例。其中合并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病史各1例,因病情危重很快死亡。放置三腔二囊管治疗出血停止20例。急诊行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6例,术后肝昏迷死亡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腹水加重3例,新发腹水5例。肾功能不全加重1例。转氨酶较前升高7例。低血糖短暂昏迷1例。结论:药物治疗是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首选治疗手段,但需注意止血与合并症之间的治疗矛盾、注意维护肝功能、防治低血糖、提升血压至适当水平。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可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作为其他治疗前的过渡。药物联合内镜治疗是目前治疗急性静脉曲张出血的主要方法之一,可提高止血成功率,但在基层医院不具备内镜治疗的条件下,使得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例被迫选择了急诊外科手术,术后较多的并发症严重影响疾病的转归。
作者:王丽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效果。方法: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9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对照组4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42%,低于对照组38.30%;研究组 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冠心病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苏金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人群脉压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方法:2010-2012年体检人员,排除急性炎症、感染、创伤及应用激素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入选755例,以65岁为界,老年组413例,中青年组342例,观察两组脉压;脉压差大于40mmHg 且排除急性炎症、感染、创伤及应用激素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入选脉压增大观察对象,共391例,以65岁为界分为老年组187例和中青年组204例,观察各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结果:老年组脉压增大发生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1)。结论:老年人群脉压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显著大于中青年人群。
作者:汤泽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