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怀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腔外胃楔形切除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腹腔镜胃腔外胃楔形切除术患者18例设为观察组.另选择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开腹胃腔外胃楔形切除术患者13例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110.2±20.3)min、术中出血量(58.6±10.2)ml、术后排气时间(1.9±0.5)d、进流质饮食时间(3.2±0.6)d、术后住院时间(7.9±2.0)d;对照组手术时间(135.2±22.5)min、术中出血量(158.6±42.0)ml、术后排气时间(2.9±0.7)d、进流质饮食时间(5.9±1.1)d、术后住院时间(17.8±5.2)d.观察组手术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1.1%,对照组复发率为15.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胃腔外胃楔形切除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宏伟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比较颌间牵引钉牵引和牙弓夹板结扎颌间牵引在颌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6例颌骨骨折患者纳入研究范围,手术采用颌骨骨折切开复位钛钉钛板坚固内固定并颌间牵引,其中30例采用颌间牵引钉牵引并纳入观察组,36例采用牙弓夹板结扎颌间牵引并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种牵引方式所耗时间、两种不同牵引方式对患者口腔情况及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牵引所耗时间9~13 min,平均(11.34±0.24)min,对照组牵引所耗时间57~63 min,平均(61.03±2.14)min,两组牵引所耗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牵引前,两组患者软垢指数(DI)、牙龈指数(G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牵引后,两组患者DI、GI指数均上升,且观察组上升幅度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拆除牵引后,两组DI、GI指数较牵引后均有明显下降(P<0.05),其中观察组DI、GI指数均回落至牵引前水平,与牵引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DI、GI指数较牵引后虽有下降,但明显高于牵引前(P<0.05).两组患者咬合关系均恢复正常,无不良咬合现象.结论 颌间牵引钉牵引较传统牙弓夹板结扎颌间牵引操作简便,安全性更佳,对口腔的不良影响少,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谢奕文;林玉娇;林嘉旭;王友山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发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68例COPD伴发高血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为76.4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对照组为26.47%,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COPD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小,相比其他方案而言,更具有推广的价值.
作者:黄杰辉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健脾益肺活血法对于改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功能的效果.方法 74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的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匹多莫德治疗,观察组应用健脾益肺活血法治疗.比较两组的T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免疫功能相关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及复发次数.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CD3+、CD4+和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gG、IgA和Ig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中,观察组复发次数为(2.4±0.7)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8±1.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益肺活血法可明显改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免疫功能,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文亮;李红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体位训练联合热庵包热敷在预防甲状腺外科体位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根据患者术前及术后处理措施不同分为A组(对照组,30例)、B组(研究组,35例)和C组(研究组,35例).A组未进行任何干预性治疗措施,B组仅进行术前干预,即体位训练法,C组患者术前进行体位训练,术后颈部用热庵包热敷治疗.比较三组患者头痛、呕吐、耳鸣和颈部放射痛体位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 B组和C组患者头痛、呕吐、耳鸣和颈部放射痛体位综合征发生率均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患者头痛、呕吐、耳鸣和颈部放射痛体位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17.1%、14.3%、8.6%、8.6%,均低于B组的31.4%、34.3%、20.0%、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外科体位综合征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引起的,在术前进行体位训练,术后采用热庵包热敷法进行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体位综合征的发生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健东;梁务容;陈宇宁;胡启荣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大承气汤联合奥曲肽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 68例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奥曲肽治疗,实验组给予大承气汤联合奥曲肽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临床症状(腹痛、腹胀)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53%,显著低于实验组的9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肛门排气时间、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采取大承气汤联合奥曲肽治疗,能显著缩短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卢嘉勇;吕保阶;李佩侃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克氏针置入修复与微型钢板修复掌骨复杂性骨折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掌骨复杂性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A组(克氏针置入修复,25例)和B组(微型钢板修复,35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手功能恢复情况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长于B组(P<0.05).B组患者手功能恢复总有效率(97.14%)显著高于A组(7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感染、骨不连及骨折愈合延迟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型钢板修复掌骨复杂性骨折相对克氏针置入修复能提高患者手功能恢复效果,具有更为显著临床疗效.
作者:魏南兴 刊期: 2017年第13期
三七具有保肝利胆、抗血栓、抗炎镇痛、补血以及止血等功效,对泌尿生殖、中枢神经、循环以及消化等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确切,在临床应用中,可通过性状观察和理化方法进行鉴别,确保三七的疗效和用药安全.本文阐述三七的药理作用,并总结如何辨别三七的真伪,为临床中三七的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秦海波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血塞通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丁苯酞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血塞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丙二醛(MDA)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BI)评分、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SOD、MDA水平及NIHSS、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OD、MDA水平及NIHSS、BI评分均优于本组干预前,且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选择血塞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治疗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林岭海;陈莹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布拉氏酵母菌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10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退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以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比较两组新生儿治疗不同阶段胆红素水平的变化情况、胆红素水平日均下降值以及黄疸消退时间.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儿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以及肉眼所见黄疸消退时观察组患儿的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胆红素水平日均下降值为(40.8±17.3)μmol/L,高于对照组的(21.5±12.8)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为(5.1±1.9)d,短于对照组的(7.0±2.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加以布拉氏酵母菌辅助治疗,能进一步保障治疗效果,缩短患儿治疗的时间,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志宏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对本地区婴幼儿髋关节进行早期筛查,促进本地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 8200例婴幼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DDH婴幼儿采取体格检查及B超筛查,观察骨性髋臼和股骨头的发育情况.结果 8200例婴幼儿中,Graf分型Ⅰ型7845例,Ⅱa型288例,Ⅱb型52例,Ⅲ型10例、Ⅳ型5例,经保守治疗后除2例Ⅳ型病例因髋臼发育欠佳后期行手术治疗外,其他均获得良好的对位,髋臼发育良好.结论 采取早期筛查的形式,及时发现DDH婴幼儿髋关节脱位情况并及时对症治疗,有利于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实践推广.
作者:游超;韩镜明;吴德超;于洪奎;王建胜 刊期: 2017年第13期
回顾分析临床药师参与1例肺泡灌洗液培养出马尔尼菲青霉菌(PM)患者的治疗工作,从其病原学特点、传播途径、微生物学及组织培养结果解释多方面考虑患者是否为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并从感染后患者的病情评估、治疗方案、药品不良反应多方面分析,建议临床选择两性霉素B静脉滴注,因该患者治疗期间出现持续性的肌酐升高,临床药师建议减量,病情稳定改为口服序贯治疗,全程进行药学监护.经治疗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临床症状逐渐消失,影像学检查提示病灶吸收.患者感染的确立、感染后病情评估、治疗方案的评价及药学监护是临床药师考虑的重点.临床药师提供药学服务,及时进行药学监护,可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作者:陈婷;吴艳华;陈小龙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手术对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微生态制剂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的效果.方法 74例结直肠癌择期手术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进行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三联活菌制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肠道菌群情况和肠道屏障功能情况.结果 ①观察组术前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B/E)分别为(9.3±0.6)、(9.1±0.7)、(8.2±0.4)、(8.1±0.6)copies/g和(1.4±0.2),术后10 d分别为(8.4±0.5)、(7.9±0.6)、(9.4±0.7)、(9.3±0.8)copies/g和(0.8±0.2),术后60 d分别为(9.1±0.6)、(8.9±0.7)、(8.7±0.5)、(8.3±0.5)copies/g和(1.3±0.2);对照组术前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和B/E值分别为(9.3±0.6)、(9.0±0.8)、(8.1±0.5)、(8.1±0.7)copies/g和(1.4±0.3),术后10 d分别为(8.0±0.4)、(4.3±0.6)、(9.9±0.8)、(9.6±0.8)copies/g和(0.6±0.1),术后60 d分别为(8.4±0.6)、(6.9±0.5)、(9.2±0.7)、(9.1±0.5)copies/g和(0.9±0.2).两组术前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和B/E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0 d与术前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0、60 d与术前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同时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术前D-乳酸和尿乳果糖/甘露醇值(L/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述指标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相同时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道内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等益生菌数量明显降低,而大肠杆菌以及粪肠球菌数量明显上升,肠道菌群呈现失调状态,患者肠道屏障功能出现异常;给予患者使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可有效改善肠道菌群失调状况,维护肠道屏障功能情况.
作者:夏冰清;朱晶宇;阮巍山;高燕萍;叶建明;张秋生;曾志荣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程中使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的治疗效果.方法 9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比组患者选择沙美特罗联合氟替卡松方案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在对比组基础上加用噻托溴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各项肺功能指标.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8%(46/49),明显高于对比组的71.43%(35/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肺功能均明显高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和氟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较为突出,且可以改善患者肺部功能.
作者:于萍;王艳铭;王海英;张闻燕;赵春凤;王秀英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评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应用洋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6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血管活性药、止血药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洋托拉唑,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洋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止血时间、住院时间、输血量、再出血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止血时间为(25.5±14.6)h,住院时间为(7.5±2.5)d,输血量为(3.1±1.6)U;对照组止血时间为(38.5±16.1)h,住院时间为(10.9±2.1)d,输血量为(5.4±4.2)U;研究组各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再出血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应用洋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方案治疗止血时间短,能够减少输血量和住院治疗时间,效果确切可靠.
作者:乔俏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效果.方法 8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选择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奥曲肽治疗,观察组采取奥曲肽+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时间以及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结果 观察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APACHEⅡ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合理采取奥曲肽+乌司他丁治疗,可以确保患者的血清淀粉酶等系列症状恢复时间有效缩短,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促进疾病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郎力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脑梗死偏瘫应用运动想象疗法联合偏瘫体操的临床意义.方法 7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偏瘫体操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运动想象疗法进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能力评分为(64.45±3.29)分,高于对照组的(50.71±4.2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偏瘫体操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应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治疗中,效果较佳.
作者:邓卫玲;黄玉彩;邓瑞妍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究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外来务工人员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响.方法 200例幽门螺杆菌的外来务工人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采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胶体酒石酸铋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胶体酒石酸铋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的症状积分.结果 两组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症状积分优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的症状积分分别为(2.25±0.42)、(1.06±0.32)分,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的(3.87±0.63)、(2.58±0.5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外来务工人员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取得了良好地效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应在临床实践中大力推广.
作者:周琼;彭华明;王晓凤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究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82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号法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每组41例.常规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聚集率(PAG)及凝血酶原时间(PT)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APTT、PAG、P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4272、0.0452、0.375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PTT、PT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AG较本组治疗前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APTT、PT高于常规组,PAG低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8.6608、6.6984、5.0742,P<0.05).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给予氯吡格雷治疗临床效果明显优于阿司匹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饶伟梅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究奥硝唑与丁硼漱口液联用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牙周炎患者,在规范牙周基础治疗后,采取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奥硝唑治疗,观察组采取奥硝唑与丁硼漱口液联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牙龈出血指数为(1.48±0.23),菌斑指数为(1.41±0.32),牙周袋深度为(4.26±0.55)mm,牙龈肿痛程度为(0.81±0.29)分,观察组患者牙龈出血指数为(0.88±0.21),菌斑指数为(0.99±0.14),牙周袋深度为(2.64±0.39)mm,牙龈肿痛程度为(0.56±0.15)分,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8.33%高于对照组7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奥硝唑与丁硼漱口液联用治疗牙周炎,能够有效改善临床指标,且安全性较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应用.
作者:杨悦 刊期: 2017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