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力
目的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应用效果.方法 94例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对患者采取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对患者采取经皮椎间孔镜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研究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8.56±1.13)分,对照组VSA评分为(8.52±1.17)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VAS评分为(4.22±0.75)分,低于对照组的(5.14±0.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采取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效果可靠,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维;吴青杰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探讨头孢哌酮舒巴坦并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稳定期COPD患者,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并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77.50%,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喘鸣、咳嗽等症状消失时间为(4.2±1.4)d,短于对照组的(7.2±1.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为(5.3±1.2)d,短于对照组的(8.2±1.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并用盐酸氨溴索对治疗COPD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性高,有临床利用价值.
作者:陈水年;陈豪才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经腹超声与经阴道超声检查用于诊断异位妊娠的价值.方法 100例异位妊娠患者分别行经腹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检查及经腹超声检查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统计分析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经腹超声检查的符合率为81%,经阴道超声检查的符合率为92%,联合超声检查的符合率为100%.经阴道超声检查的符合率明显高于经腹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81,P<0.05);而联合超声检查的符合率又明显高于经阴道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333,P<0.05).结论 在异位妊娠的诊断中,经阴道超声检查的诊断正确性比经腹部超声检查正确性高,而两者联合检查的诊断正确性更高,有助于为临床医师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料,便于临床医师制定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柯毅萍;董丽娟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究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82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号法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每组41例.常规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聚集率(PAG)及凝血酶原时间(PT)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APTT、PAG、P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4272、0.0452、0.375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PTT、PT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AG较本组治疗前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APTT、PT高于常规组,PAG低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8.6608、6.6984、5.0742,P<0.05).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给予氯吡格雷治疗临床效果明显优于阿司匹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饶伟梅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血塞通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丁苯酞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血塞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丙二醛(MDA)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BI)评分、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SOD、MDA水平及NIHSS、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OD、MDA水平及NIHSS、BI评分均优于本组干预前,且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选择血塞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治疗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林岭海;陈莹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发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68例COPD伴发高血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为76.4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对照组为26.47%,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COPD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小,相比其他方案而言,更具有推广的价值.
作者:黄杰辉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质量控制(QC)小组活动在减少躁动患者非计划性拔管(UEX)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16例留置导尿的躁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1~6月留置导尿5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5年7~12月留置导尿6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留置导尿期间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成立QC小组,按照PDCA循环法,对躁动患者UEX进行现状调查,分析躁动患者UEX的原因,针对主要原因制定措施,组织实施,实施6个月后对效果进行评价总结.结果 观察组患者UEX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开展QC小组活动不仅降低了躁动患者UEX发生率,还充分调动了护士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娄艳华;邵寒梅;胡惠贤;周用桂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腹直肌前鞘悬吊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盆腔脏器脱垂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腹直肌前鞘悬吊术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57.6±11.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9.46±10.83)ml,平均住院时间(4.9±0.8)d,术后3、6、9、12个月随访,性生活正常.12例患者术后发生轻度阴道前壁膨出,15例患者术后频有尿意感,3个月后症状自然消失,手术完成后3个月有10例患者出现下腹部坠胀牵拉感,手术完成后6个月上述症状全部消失.随访无一例患者出现短期复发.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腹直肌前鞘悬吊术安全易行,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近期临床疗效显著,且损伤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郭红霞;陆瑞;耿悦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强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 82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其入院顺序分为甲组与乙组,每组4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甲组患者加用强化护理.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 甲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43.75±5.82)分,乙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54.67±7.73)分,甲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乙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的SDS评分为(45.11±4.28)分,乙组患者的SDS评分为(56.39±6.27)分,甲组患者的SDS评分优于乙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的SAS评分为(45.08±4.31)分,乙组患者的SAS评分为(56.72±6.38)分,甲组患者的SAS评分优于乙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强化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明显,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并且患者的抑郁、焦虑等情绪也明显得到了改善,值得推广.
作者:王玉军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脐带中含有的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纯化及培养,并用流式细胞仪监测脐带表面抗原及细胞周期,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及再生医学领域应用的优势.方法 取正常足月新生儿脐带近胎儿端,剔除动静脉,取其中的间质成分,双酶法消化,从而得到原代细胞进行培养和纯化获得贴壁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表达情况.结果 从脐带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呈成纤维状细胞形态,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相关抗原CD105、CD44、CD13、CD29,但不表达造血细胞抗原CD34、CD45,不表达内皮细胞抗原CD31,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型一致.结论 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培养、扩增,具有和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相似的生物形态和抗原表型,为细胞治疗探索出的新的来源.
作者:冯可欣;詹昱;曲佳;巫进明;陈玲珍;杨郁青;谭明珠;陈燕梅;谭雪芳;罗英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宫颈癌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 76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并注入化疗药物.分析患者治疗后肿瘤变化、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 76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45~312 min,平均手术时间(216.0±54.5)min,术中出血量为(306.2±86.8)ml.所有病例均插管成功,76例患者中4例放疗后复发,均为少血供型;其余72例患者均为血供丰富,其中32例单侧为主,40例为双侧血供平均者,双侧子宫动脉发出的血管网之间有吻合支.肿瘤供血子宫动脉主干不同程度增粗,肿瘤新生血管扭曲,肿瘤染色明显.76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1%(70/76),6例患者无明显变化.介入化疗有效且有手术指征的65例患者均在一次介入化疗2~3周进行手术.患者在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恶性、呕吐、白细胞下降、下腹疼痛或坠胀等不良反应,对症处理后患者在3~8 d内出现缓解.分别于术后1、3、6个月进行1次随访,6个月后每6个月随访1次,截止本次研究终点,共计完成67例治疗有效的子宫动脉栓塞术患者随访;5例患者出现盆腔淋巴结转移,给予对应的放射治疗后再评价显示好转;1例患者在治疗1年内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转移;2例患者出现远处转移,分别于手术后11个月与17个月发生死亡;1例患者术后出现宫旁转移复发,其余患者均存活.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宫颈癌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缩小肿瘤体积,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曹海龙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程中使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的治疗效果.方法 9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比组患者选择沙美特罗联合氟替卡松方案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在对比组基础上加用噻托溴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各项肺功能指标.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8%(46/49),明显高于对比组的71.43%(35/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肺功能均明显高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和氟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较为突出,且可以改善患者肺部功能.
作者:于萍;王艳铭;王海英;张闻燕;赵春凤;王秀英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龙氏正骨结合肌肉拉伸治疗腰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腰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肌肉拉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龙氏正骨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直观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 治疗7 d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2、3 d 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腰痛患者在肌肉拉伸治疗基础上联合龙氏正骨治疗效果理想,能减轻患者疼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宽举;刘昕;刘日琳;郭章胜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对本地区婴幼儿髋关节进行早期筛查,促进本地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 8200例婴幼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DDH婴幼儿采取体格检查及B超筛查,观察骨性髋臼和股骨头的发育情况.结果 8200例婴幼儿中,Graf分型Ⅰ型7845例,Ⅱa型288例,Ⅱb型52例,Ⅲ型10例、Ⅳ型5例,经保守治疗后除2例Ⅳ型病例因髋臼发育欠佳后期行手术治疗外,其他均获得良好的对位,髋臼发育良好.结论 采取早期筛查的形式,及时发现DDH婴幼儿髋关节脱位情况并及时对症治疗,有利于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实践推广.
作者:游超;韩镜明;吴德超;于洪奎;王建胜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究预见性护理干预用于肿瘤化疗患者中对于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堵塞的作用.方法 138例化疗治疗的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给予PICC置管,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导管堵塞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导管堵塞发生率(2.90%)明显低于对照组(13.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5.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干预用于肿瘤化疗的PICC置管患者中有助于预防导管堵塞的发生,延长导管留置时间,缓解紧张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丽香;甘淑贞;林丽婵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咪唑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88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单一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各44例.单一治疗组采用咪唑斯汀口服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咪唑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患者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和瘙痒评分、风团数量的差异.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73%,显著高于单一治疗组的84.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IL-4、IFN-γ和瘙痒评分、风团数量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2%,单一治疗组为4.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咪唑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效果优于单一咪唑斯汀治疗,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可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水平,对于瘙痒严重患者早期联合其他抗组胺药,可以提高疗效.
作者:黄文清 刊期: 2017年第13期
为探讨和分析大黄的药理及其在肾脏病中的运用.本文研究总结大黄药理和在肾脏疾病治疗中的运用方法.发现大黄存在抗菌、泻下、抗肿瘤、降压、消炎镇痛、排毒以及减肥降脂等功效,对精神病、肾功能不全、胰腺炎以及肝胆疾病的治疗效果确切.对于肾脏病来说,大黄的治疗作用是依据大黄存在多种生理活性,大黄存在调节免疫、抗菌消炎、利尿消肿、活血解毒以及调节代谢等作用,对受损肾组织起到保护和修复,对系膜细胞的DNA合成也存在抑制作用,利于蛋白质代谢,黄嘌呤氧化酶活性被抑制,废物毒素排泄加快.
作者:宋侠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核酸检验与酶联免疫检测血液病毒的应用及检验准确率.方法 25087份无偿献血者标本,有24383份标本做完酶联免疫检测后又进行核酸检验.比较两种检验准确率.结果 24383份标本,其中酶联免疫检测阳性130份,准确率为0.53%,核酸检验阳性32份,准确率为0.13%,两种检验方法准确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核酸检验对血液病毒进行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灵敏度,能大大减少误检、漏检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虢娟;邓凯航;林雪珍;赖艳娥;李尚烽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究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外来务工人员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响.方法 200例幽门螺杆菌的外来务工人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采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胶体酒石酸铋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胶体酒石酸铋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的症状积分.结果 两组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症状积分优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的症状积分分别为(2.25±0.42)、(1.06±0.32)分,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的(3.87±0.63)、(2.58±0.5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外来务工人员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取得了良好地效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应在临床实践中大力推广.
作者:周琼;彭华明;王晓凤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究奥硝唑与丁硼漱口液联用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牙周炎患者,在规范牙周基础治疗后,采取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奥硝唑治疗,观察组采取奥硝唑与丁硼漱口液联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牙龈出血指数为(1.48±0.23),菌斑指数为(1.41±0.32),牙周袋深度为(4.26±0.55)mm,牙龈肿痛程度为(0.81±0.29)分,观察组患者牙龈出血指数为(0.88±0.21),菌斑指数为(0.99±0.14),牙周袋深度为(2.64±0.39)mm,牙龈肿痛程度为(0.56±0.15)分,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8.33%高于对照组7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奥硝唑与丁硼漱口液联用治疗牙周炎,能够有效改善临床指标,且安全性较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应用.
作者:杨悦 刊期: 2017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