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军
目的 研究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32例住院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116例.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室中实行一般护理,护理组患者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实行舒适护理.术后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以及舒适程度进行科学合理对比分析.结果 护理组患者护理舒适率(88.79%)明显优于对照组(56.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满意度(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6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手术室护理中实行舒适护理对提高舒适度及护理满意程度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作者:梁海英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改良护理模式对经脐单孔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方法 110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于围手术期实施常规护理模式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改良护理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精子密度(104.6±12.9)×106/ml、有效精子数(45.7±11.6)×106/m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84.7±11.3)×106/ml、(38.9±13.5)×10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护理模式对经脐单孔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围手术期患者具有显著护理效果,可明显改善手术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叶惠连;黄万鹏;刘秀丽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处理对策.方法 30例健康体检人员于空腹采血,将每例研究对象血液标本均分为2份,分别作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份.对照组标本自然凝固后行离心处理,实验组采用人工搅拌溶血后提取血清,对比两组标本检测结果 .结果两组血清尿酸(UA)、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三酰甘油(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9、0.431、0.178、0.352,P>0.05);实验组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更低,肌酸激酶(CK)、血清总蛋白(TP)、谷丙转氨酶(ALT)、总胆固醇(CHO)更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476、4.692、2.451、2.650、2.926、2.023,P<0.05).结论 标本溶血会影响生化检验指标的准确性,对检验结果造成干扰,可通过正确采集静脉血标本、严格遵循检验科工作规范、妥善保存标本、严格选用试管和注射器等措施进行预防,临床检验应注意进行控制.
作者:杨永怀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索产后随访专科服务对提高产后复查依从性的作用.方法 300例健康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产妇产后给予常规随访,观察组产妇给予产后随访专科服务,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复查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产妇在产后42 d和3个月复查依从性分别为94.67%、9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的76.00%、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随访专科服务在产后保健护理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产妇产后复查的依从性,利于提高产妇的健康认知水平,主动做好自我保健护理.
作者:黄美容;陈丽珍;朱彩容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无缝隙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控制及预后效果.方法 60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无缝隙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心绞痛发作、活动受限、疾病认知及心绞痛稳定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缝隙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和预后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张晶晶;袁菲阳;孙萌萌;谢丹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咪唑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88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单一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各44例.单一治疗组采用咪唑斯汀口服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咪唑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患者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和瘙痒评分、风团数量的差异.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73%,显著高于单一治疗组的84.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IL-4、IFN-γ和瘙痒评分、风团数量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2%,单一治疗组为4.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咪唑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效果优于单一咪唑斯汀治疗,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可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水平,对于瘙痒严重患者早期联合其他抗组胺药,可以提高疗效.
作者:黄文清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分析丘脑出血急性期血肿定量以及临床症状.方法 60例丘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用CT技术检查患者的血肿定量,对血肿CT的具体表现与患者的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具有合并脑室出血症状的患者发生头痛症状的几率66.7%高于无合并脑室出血症状的患者3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06,P<0.05).血肿体积≥10.0 ml的患者发生失语的几率78.6%高于血肿体积<10.0 ml的患者3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436,P<0.05).结论 丘脑出血急性期合并脑室出血患者发生头痛的几率较高,血肿体积≥10.0 ml的患者发生失语的几率较高.
作者:童兴剑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脑梗死偏瘫应用运动想象疗法联合偏瘫体操的临床意义.方法 7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偏瘫体操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运动想象疗法进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能力评分为(64.45±3.29)分,高于对照组的(50.71±4.2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偏瘫体操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应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治疗中,效果较佳.
作者:邓卫玲;黄玉彩;邓瑞妍 刊期: 2017年第13期
为探讨和分析大黄的药理及其在肾脏病中的运用.本文研究总结大黄药理和在肾脏疾病治疗中的运用方法.发现大黄存在抗菌、泻下、抗肿瘤、降压、消炎镇痛、排毒以及减肥降脂等功效,对精神病、肾功能不全、胰腺炎以及肝胆疾病的治疗效果确切.对于肾脏病来说,大黄的治疗作用是依据大黄存在多种生理活性,大黄存在调节免疫、抗菌消炎、利尿消肿、活血解毒以及调节代谢等作用,对受损肾组织起到保护和修复,对系膜细胞的DNA合成也存在抑制作用,利于蛋白质代谢,黄嘌呤氧化酶活性被抑制,废物毒素排泄加快.
作者:宋侠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分析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室性心律失常(VA)患者给予参松养心胶囊和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63例CHF合并V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实验组(31例).对照组服用胺碘酮治疗,实验组服用参松养心胶囊+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总有疗效为90.32%明显高于对照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率为12.90%,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9.3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CHF合并VA患者联合应用参松养心胶囊和胺碘酮治疗效果明显,且安全性高,值得推荐应用.
作者:赵彦丽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认知干预和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效果影响.方法 8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认知干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为(76.38±9.74)分,高于对照组的(60.25±10.3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干预和康复护理能够明显缓解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不良心理状态,优化其生活质量.
作者:蔡庆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C)和尿酸(UA)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135例尿蛋白定性阴性的HDC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妊娠期高血压(A组)66例,轻度子痫前期(B组)38例,重度子痫前期(C组)31例.另选行产前检查的33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分别采血检测四组Cys-C、UA、尿素氮(BUN)和肌酐(Scr)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B、C组患者血清Cys-C和U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四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5.25、60.81,P<0.01);且A、B、C三组间血清Cys-C和UA水平逐渐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四组血清BUN、Scr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2.05、12.34,P<0.01);A组和B组血清BUN、Scr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清BUN、Scr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血清BUN和Sc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组、B组(P<0.01).结论 血清Cys-C、UA水平均为反映HDCP患者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两者水平对评价HDCP患者的早期肾损伤及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
作者:杨萍;何霞;林俐红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宫颈癌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 76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并注入化疗药物.分析患者治疗后肿瘤变化、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 76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45~312 min,平均手术时间(216.0±54.5)min,术中出血量为(306.2±86.8)ml.所有病例均插管成功,76例患者中4例放疗后复发,均为少血供型;其余72例患者均为血供丰富,其中32例单侧为主,40例为双侧血供平均者,双侧子宫动脉发出的血管网之间有吻合支.肿瘤供血子宫动脉主干不同程度增粗,肿瘤新生血管扭曲,肿瘤染色明显.76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1%(70/76),6例患者无明显变化.介入化疗有效且有手术指征的65例患者均在一次介入化疗2~3周进行手术.患者在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恶性、呕吐、白细胞下降、下腹疼痛或坠胀等不良反应,对症处理后患者在3~8 d内出现缓解.分别于术后1、3、6个月进行1次随访,6个月后每6个月随访1次,截止本次研究终点,共计完成67例治疗有效的子宫动脉栓塞术患者随访;5例患者出现盆腔淋巴结转移,给予对应的放射治疗后再评价显示好转;1例患者在治疗1年内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转移;2例患者出现远处转移,分别于手术后11个月与17个月发生死亡;1例患者术后出现宫旁转移复发,其余患者均存活.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宫颈癌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缩小肿瘤体积,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曹海龙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血塞通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丁苯酞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血塞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丙二醛(MDA)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BI)评分、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SOD、MDA水平及NIHSS、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OD、MDA水平及NIHSS、BI评分均优于本组干预前,且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选择血塞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治疗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林岭海;陈莹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究预见性护理干预用于肿瘤化疗患者中对于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堵塞的作用.方法 138例化疗治疗的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给予PICC置管,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导管堵塞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导管堵塞发生率(2.90%)明显低于对照组(13.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5.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干预用于肿瘤化疗的PICC置管患者中有助于预防导管堵塞的发生,延长导管留置时间,缓解紧张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丽香;甘淑贞;林丽婵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究奥硝唑与丁硼漱口液联用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牙周炎患者,在规范牙周基础治疗后,采取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奥硝唑治疗,观察组采取奥硝唑与丁硼漱口液联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牙龈出血指数为(1.48±0.23),菌斑指数为(1.41±0.32),牙周袋深度为(4.26±0.55)mm,牙龈肿痛程度为(0.81±0.29)分,观察组患者牙龈出血指数为(0.88±0.21),菌斑指数为(0.99±0.14),牙周袋深度为(2.64±0.39)mm,牙龈肿痛程度为(0.56±0.15)分,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8.33%高于对照组7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奥硝唑与丁硼漱口液联用治疗牙周炎,能够有效改善临床指标,且安全性较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应用.
作者:杨悦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究药物配合心理疗法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的临床效果.方法 46例多动症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3例.实验组患儿采用药物与心理疗法相互配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仅采用药物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73.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中,应积极采用药物配合心理治疗的方式对多动患儿进行治疗,能够提高多动症患儿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绍燕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克氏针置入修复与微型钢板修复掌骨复杂性骨折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掌骨复杂性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A组(克氏针置入修复,25例)和B组(微型钢板修复,35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手功能恢复情况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长于B组(P<0.05).B组患者手功能恢复总有效率(97.14%)显著高于A组(7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感染、骨不连及骨折愈合延迟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型钢板修复掌骨复杂性骨折相对克氏针置入修复能提高患者手功能恢复效果,具有更为显著临床疗效.
作者:魏南兴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评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应用洋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6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血管活性药、止血药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洋托拉唑,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洋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止血时间、住院时间、输血量、再出血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止血时间为(25.5±14.6)h,住院时间为(7.5±2.5)d,输血量为(3.1±1.6)U;对照组止血时间为(38.5±16.1)h,住院时间为(10.9±2.1)d,输血量为(5.4±4.2)U;研究组各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再出血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应用洋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方案治疗止血时间短,能够减少输血量和住院治疗时间,效果确切可靠.
作者:乔俏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究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82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号法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每组41例.常规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聚集率(PAG)及凝血酶原时间(PT)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APTT、PAG、P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4272、0.0452、0.375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PTT、PT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AG较本组治疗前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APTT、PT高于常规组,PAG低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8.6608、6.6984、5.0742,P<0.05).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给予氯吡格雷治疗临床效果明显优于阿司匹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饶伟梅 刊期: 2017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