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美容;陈丽珍;朱彩容
目的 探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程中使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的治疗效果.方法 9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比组患者选择沙美特罗联合氟替卡松方案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在对比组基础上加用噻托溴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各项肺功能指标.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8%(46/49),明显高于对比组的71.43%(35/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肺功能均明显高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和氟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较为突出,且可以改善患者肺部功能.
作者:于萍;王艳铭;王海英;张闻燕;赵春凤;王秀英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评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应用洋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6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血管活性药、止血药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洋托拉唑,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洋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止血时间、住院时间、输血量、再出血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止血时间为(25.5±14.6)h,住院时间为(7.5±2.5)d,输血量为(3.1±1.6)U;对照组止血时间为(38.5±16.1)h,住院时间为(10.9±2.1)d,输血量为(5.4±4.2)U;研究组各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再出血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应用洋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方案治疗止血时间短,能够减少输血量和住院治疗时间,效果确切可靠.
作者:乔俏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究食管曲张静脉出血硬化剂注射治疗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情况.方法 50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序贯硬化组和套扎组,各2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序贯硬化组患者加用聚桂醇-凝血酶-聚桂醇序贯硬化治疗,套扎组患者加用密集结扎法进行套扎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静脉曲张完全消失率、有效率、再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经过半年的随访发现,序贯硬化组患者复发率为4.00%(1/25)明显小于套扎组24.00%(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套扎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00%,序贯硬化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4.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死亡现象.结论 序贯硬化治疗对食管曲张静脉出血的治疗方法有效,复发率较低,安全性较强.
作者:赵永辉;罗文静;赖官斌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核酸检验与酶联免疫检测血液病毒的应用及检验准确率.方法 25087份无偿献血者标本,有24383份标本做完酶联免疫检测后又进行核酸检验.比较两种检验准确率.结果 24383份标本,其中酶联免疫检测阳性130份,准确率为0.53%,核酸检验阳性32份,准确率为0.13%,两种检验方法准确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核酸检验对血液病毒进行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灵敏度,能大大减少误检、漏检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虢娟;邓凯航;林雪珍;赖艳娥;李尚烽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究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外来务工人员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响.方法 200例幽门螺杆菌的外来务工人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采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胶体酒石酸铋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胶体酒石酸铋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的症状积分.结果 两组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症状积分优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的症状积分分别为(2.25±0.42)、(1.06±0.32)分,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的(3.87±0.63)、(2.58±0.5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外来务工人员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取得了良好地效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应在临床实践中大力推广.
作者:周琼;彭华明;王晓凤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硫酸镁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效果研究.方法 52例妊高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6例.对照组为剖宫产术前使用硫酸镁治疗,实验组为剖宫产术前术后均使用硫酸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血压下降的趋势.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术后12 h收缩压为(128.73±11.52)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为(78.61±9.46)mm Hg低于对照组的(137.38±11.22)、(84.15±8.59)mm Hg;实验组术后24 h收缩压为(125.70±10.18)mm Hg,舒张压为(77.92±7.09)mm Hg低于对照组的(132.69±8.38)、(83.38±7.71)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酸镁在治疗妊高症的过程中效果明显,使用方法简单,安全有效,有良好的解痉作用再配合降压药的配合,能够安全有效的降低孕产的血压,可以作为治疗妊高症的首选药.
作者:邢霞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手术对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微生态制剂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的效果.方法 74例结直肠癌择期手术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进行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三联活菌制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肠道菌群情况和肠道屏障功能情况.结果 ①观察组术前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B/E)分别为(9.3±0.6)、(9.1±0.7)、(8.2±0.4)、(8.1±0.6)copies/g和(1.4±0.2),术后10 d分别为(8.4±0.5)、(7.9±0.6)、(9.4±0.7)、(9.3±0.8)copies/g和(0.8±0.2),术后60 d分别为(9.1±0.6)、(8.9±0.7)、(8.7±0.5)、(8.3±0.5)copies/g和(1.3±0.2);对照组术前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和B/E值分别为(9.3±0.6)、(9.0±0.8)、(8.1±0.5)、(8.1±0.7)copies/g和(1.4±0.3),术后10 d分别为(8.0±0.4)、(4.3±0.6)、(9.9±0.8)、(9.6±0.8)copies/g和(0.6±0.1),术后60 d分别为(8.4±0.6)、(6.9±0.5)、(9.2±0.7)、(9.1±0.5)copies/g和(0.9±0.2).两组术前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和B/E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0 d与术前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0、60 d与术前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同时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术前D-乳酸和尿乳果糖/甘露醇值(L/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述指标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相同时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道内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等益生菌数量明显降低,而大肠杆菌以及粪肠球菌数量明显上升,肠道菌群呈现失调状态,患者肠道屏障功能出现异常;给予患者使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可有效改善肠道菌群失调状况,维护肠道屏障功能情况.
作者:夏冰清;朱晶宇;阮巍山;高燕萍;叶建明;张秋生;曾志荣 刊期: 2017年第13期
三七具有保肝利胆、抗血栓、抗炎镇痛、补血以及止血等功效,对泌尿生殖、中枢神经、循环以及消化等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确切,在临床应用中,可通过性状观察和理化方法进行鉴别,确保三七的疗效和用药安全.本文阐述三七的药理作用,并总结如何辨别三七的真伪,为临床中三七的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秦海波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提出有效的社区预防对策.方法 800例社区居民,统计高血压病发生率,分析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然后采取有效的对策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干预,观察干预效果.结果 800例社区居民当中,高血压病患者共有80例,发病率为10.00%.高年龄、高体质量指数(BMI)、抽烟、喝酒、高脂高盐饮食以及有高血压病家族史等是高血压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干预后,80例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良好、适量运动、合理膳食、遵守医嘱、定时服药、健康知识掌握所占比例分别为93.75%、92.50%、95.00%、98.75%、98.75%、97.50%,均高于干预前的68.75%、50.00%、62.50%、72.50%、72.50%、62.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年龄、高BMI、抽烟、过量喝酒、高脂高盐饮食以及有家族病史等.明确了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对患者实施针对性健康干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认识程度,值得在社区推广.
作者:陈秋妮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索产后随访专科服务对提高产后复查依从性的作用.方法 300例健康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产妇产后给予常规随访,观察组产妇给予产后随访专科服务,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复查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产妇在产后42 d和3个月复查依从性分别为94.67%、9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的76.00%、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随访专科服务在产后保健护理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产妇产后复查的依从性,利于提高产妇的健康认知水平,主动做好自我保健护理.
作者:黄美容;陈丽珍;朱彩容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究奥硝唑与丁硼漱口液联用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牙周炎患者,在规范牙周基础治疗后,采取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奥硝唑治疗,观察组采取奥硝唑与丁硼漱口液联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牙龈出血指数为(1.48±0.23),菌斑指数为(1.41±0.32),牙周袋深度为(4.26±0.55)mm,牙龈肿痛程度为(0.81±0.29)分,观察组患者牙龈出血指数为(0.88±0.21),菌斑指数为(0.99±0.14),牙周袋深度为(2.64±0.39)mm,牙龈肿痛程度为(0.56±0.15)分,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8.33%高于对照组7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奥硝唑与丁硼漱口液联用治疗牙周炎,能够有效改善临床指标,且安全性较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应用.
作者:杨悦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专项护理措施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防效果.方法 40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专项组和基础组,每组20例.基础组采用基础护理,专项组采用专项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专项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低于基础组(0 VS 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专项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基础组(95.00%VS 6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专项护理措施在下肢骨折患者中实施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柳;周浪;卢见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宫颈癌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 76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并注入化疗药物.分析患者治疗后肿瘤变化、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 76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45~312 min,平均手术时间(216.0±54.5)min,术中出血量为(306.2±86.8)ml.所有病例均插管成功,76例患者中4例放疗后复发,均为少血供型;其余72例患者均为血供丰富,其中32例单侧为主,40例为双侧血供平均者,双侧子宫动脉发出的血管网之间有吻合支.肿瘤供血子宫动脉主干不同程度增粗,肿瘤新生血管扭曲,肿瘤染色明显.76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1%(70/76),6例患者无明显变化.介入化疗有效且有手术指征的65例患者均在一次介入化疗2~3周进行手术.患者在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恶性、呕吐、白细胞下降、下腹疼痛或坠胀等不良反应,对症处理后患者在3~8 d内出现缓解.分别于术后1、3、6个月进行1次随访,6个月后每6个月随访1次,截止本次研究终点,共计完成67例治疗有效的子宫动脉栓塞术患者随访;5例患者出现盆腔淋巴结转移,给予对应的放射治疗后再评价显示好转;1例患者在治疗1年内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转移;2例患者出现远处转移,分别于手术后11个月与17个月发生死亡;1例患者术后出现宫旁转移复发,其余患者均存活.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宫颈癌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缩小肿瘤体积,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曹海龙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体位训练联合热庵包热敷在预防甲状腺外科体位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根据患者术前及术后处理措施不同分为A组(对照组,30例)、B组(研究组,35例)和C组(研究组,35例).A组未进行任何干预性治疗措施,B组仅进行术前干预,即体位训练法,C组患者术前进行体位训练,术后颈部用热庵包热敷治疗.比较三组患者头痛、呕吐、耳鸣和颈部放射痛体位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 B组和C组患者头痛、呕吐、耳鸣和颈部放射痛体位综合征发生率均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患者头痛、呕吐、耳鸣和颈部放射痛体位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17.1%、14.3%、8.6%、8.6%,均低于B组的31.4%、34.3%、20.0%、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外科体位综合征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引起的,在术前进行体位训练,术后采用热庵包热敷法进行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体位综合征的发生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健东;梁务容;陈宇宁;胡启荣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发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68例COPD伴发高血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为76.4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对照组为26.47%,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COPD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小,相比其他方案而言,更具有推广的价值.
作者:黄杰辉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探讨头孢哌酮舒巴坦并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稳定期COPD患者,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并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77.50%,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喘鸣、咳嗽等症状消失时间为(4.2±1.4)d,短于对照组的(7.2±1.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为(5.3±1.2)d,短于对照组的(8.2±1.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并用盐酸氨溴索对治疗COPD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性高,有临床利用价值.
作者:陈水年;陈豪才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龙氏正骨结合肌肉拉伸治疗腰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腰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肌肉拉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龙氏正骨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直观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 治疗7 d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2、3 d 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腰痛患者在肌肉拉伸治疗基础上联合龙氏正骨治疗效果理想,能减轻患者疼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宽举;刘昕;刘日琳;郭章胜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脐带中含有的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纯化及培养,并用流式细胞仪监测脐带表面抗原及细胞周期,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及再生医学领域应用的优势.方法 取正常足月新生儿脐带近胎儿端,剔除动静脉,取其中的间质成分,双酶法消化,从而得到原代细胞进行培养和纯化获得贴壁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表达情况.结果 从脐带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呈成纤维状细胞形态,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相关抗原CD105、CD44、CD13、CD29,但不表达造血细胞抗原CD34、CD45,不表达内皮细胞抗原CD31,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型一致.结论 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培养、扩增,具有和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相似的生物形态和抗原表型,为细胞治疗探索出的新的来源.
作者:冯可欣;詹昱;曲佳;巫进明;陈玲珍;杨郁青;谭明珠;陈燕梅;谭雪芳;罗英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布拉氏酵母菌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10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退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以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比较两组新生儿治疗不同阶段胆红素水平的变化情况、胆红素水平日均下降值以及黄疸消退时间.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儿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以及肉眼所见黄疸消退时观察组患儿的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胆红素水平日均下降值为(40.8±17.3)μmol/L,高于对照组的(21.5±12.8)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为(5.1±1.9)d,短于对照组的(7.0±2.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加以布拉氏酵母菌辅助治疗,能进一步保障治疗效果,缩短患儿治疗的时间,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志宏 刊期: 2017年第13期
回顾分析临床药师参与1例肺泡灌洗液培养出马尔尼菲青霉菌(PM)患者的治疗工作,从其病原学特点、传播途径、微生物学及组织培养结果解释多方面考虑患者是否为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并从感染后患者的病情评估、治疗方案、药品不良反应多方面分析,建议临床选择两性霉素B静脉滴注,因该患者治疗期间出现持续性的肌酐升高,临床药师建议减量,病情稳定改为口服序贯治疗,全程进行药学监护.经治疗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临床症状逐渐消失,影像学检查提示病灶吸收.患者感染的确立、感染后病情评估、治疗方案的评价及药学监护是临床药师考虑的重点.临床药师提供药学服务,及时进行药学监护,可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作者:陈婷;吴艳华;陈小龙 刊期: 2017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