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COPD伴发的高血压病疗效观察

黄杰辉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 高血压
摘要:目的 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发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68例COPD伴发高血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为76.4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对照组为26.47%,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COPD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小,相比其他方案而言,更具有推广的价值.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体位训练联合热庵包热敷在预防甲状腺外科体位综合征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体位训练联合热庵包热敷在预防甲状腺外科体位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根据患者术前及术后处理措施不同分为A组(对照组,30例)、B组(研究组,35例)和C组(研究组,35例).A组未进行任何干预性治疗措施,B组仅进行术前干预,即体位训练法,C组患者术前进行体位训练,术后颈部用热庵包热敷治疗.比较三组患者头痛、呕吐、耳鸣和颈部放射痛体位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 B组和C组患者头痛、呕吐、耳鸣和颈部放射痛体位综合征发生率均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患者头痛、呕吐、耳鸣和颈部放射痛体位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17.1%、14.3%、8.6%、8.6%,均低于B组的31.4%、34.3%、20.0%、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外科体位综合征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引起的,在术前进行体位训练,术后采用热庵包热敷法进行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体位综合征的发生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健东;梁务容;陈宇宁;胡启荣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要点.方法 80例严重创伤患者,遵循单盲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程序化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抢救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97.50%高于对照组85.00%,抢救时间(32.48±11.82)min短于对照组(49.85±17.64)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2.50%低于对照组1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严重创伤患者实施程序化急救护理,可有效提高急诊抢救效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孙桂杰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甲钴胺、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

    目的 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甲钴胺、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方法 100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降糖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甲钴胺片与莫沙必利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两组患者均用药21 d,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50例患者中,显效25例,有效2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50例患者中,显效15例,有效2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4.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甲钴胺、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王亚军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探讨经盆底超声分析妊娠、分娩和盆底肌锻炼对盆底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经盆底超声分析妊娠、分娩以及盆底肌锻炼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90例实施分娩的产妇,结合患者分娩方式不同分为剖宫产组(30例)、第二产程剖宫产组(30例)、阴道分娩组(30例),统计三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盆底器官脱垂症状的发生率.另选70例实施阴道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比组给予常规分娩护理,观察组给予盆底肌锻炼,统计两组产妇中压力性尿失禁、盆底器官脱垂症状的发生率.对比两次研究中不同分娩方式、锻炼方式在患者膀胱颈口下移程度(BND)、子宫颈外口移动程度(CD)、直肠壶腹移动程度(RAD)等超声检测结果 上的差异.结果 阴道分娩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30.0%)和第二产程剖宫产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26.7%)明显高于剖宫产组(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娩方式、锻炼方式的产妇均未出现盆底器官脱垂症状.剖宫产组产妇BND、CD、RAD低于阴道分娩组和第二产程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第二产程剖宫产组RAD低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ND、CD均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能有效降低产后尿失禁症状发生率,而阴道分娩、第二产程剖宫产均会对产妇早期盆底损伤造成一定损伤,同时盆底肌锻炼能有效降低产后尿失禁症状发生率,有效修复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盆底损伤症状.

    作者:李一冰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研究进展

    目的 观察脐带中含有的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纯化及培养,并用流式细胞仪监测脐带表面抗原及细胞周期,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及再生医学领域应用的优势.方法 取正常足月新生儿脐带近胎儿端,剔除动静脉,取其中的间质成分,双酶法消化,从而得到原代细胞进行培养和纯化获得贴壁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表达情况.结果 从脐带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呈成纤维状细胞形态,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相关抗原CD105、CD44、CD13、CD29,但不表达造血细胞抗原CD34、CD45,不表达内皮细胞抗原CD31,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型一致.结论 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培养、扩增,具有和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相似的生物形态和抗原表型,为细胞治疗探索出的新的来源.

    作者:冯可欣;詹昱;曲佳;巫进明;陈玲珍;杨郁青;谭明珠;陈燕梅;谭雪芳;罗英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效果.方法 8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选择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奥曲肽治疗,观察组采取奥曲肽+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时间以及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结果 观察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APACHEⅡ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合理采取奥曲肽+乌司他丁治疗,可以确保患者的血清淀粉酶等系列症状恢复时间有效缩短,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促进疾病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郎力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三七的药理作用与真伪鉴别

    三七具有保肝利胆、抗血栓、抗炎镇痛、补血以及止血等功效,对泌尿生殖、中枢神经、循环以及消化等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确切,在临床应用中,可通过性状观察和理化方法进行鉴别,确保三七的疗效和用药安全.本文阐述三七的药理作用,并总结如何辨别三七的真伪,为临床中三七的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秦海波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探究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 研究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32例住院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116例.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室中实行一般护理,护理组患者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实行舒适护理.术后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以及舒适程度进行科学合理对比分析.结果 护理组患者护理舒适率(88.79%)明显优于对照组(56.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满意度(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6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手术室护理中实行舒适护理对提高舒适度及护理满意程度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作者:梁海英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PBF生物电反馈结合MTT疗法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效果

    目的 观察PBF生物电反馈结合医学训练疗法(MTT疗法)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 42例腓总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PBF生物电反馈及MTT疗法.治疗前后评定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实验组(74.3±17.6)分高于对照组(54.2±16.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F生物电反馈结合MTT疗法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时琳;裴楠;周春雷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外来务工人员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究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外来务工人员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响.方法 200例幽门螺杆菌的外来务工人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采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胶体酒石酸铋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胶体酒石酸铋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的症状积分.结果 两组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症状积分优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的症状积分分别为(2.25±0.42)、(1.06±0.32)分,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的(3.87±0.63)、(2.58±0.5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外来务工人员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取得了良好地效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应在临床实践中大力推广.

    作者:周琼;彭华明;王晓凤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大黄的药理及其在肾脏病中的运用

    为探讨和分析大黄的药理及其在肾脏病中的运用.本文研究总结大黄药理和在肾脏疾病治疗中的运用方法.发现大黄存在抗菌、泻下、抗肿瘤、降压、消炎镇痛、排毒以及减肥降脂等功效,对精神病、肾功能不全、胰腺炎以及肝胆疾病的治疗效果确切.对于肾脏病来说,大黄的治疗作用是依据大黄存在多种生理活性,大黄存在调节免疫、抗菌消炎、利尿消肿、活血解毒以及调节代谢等作用,对受损肾组织起到保护和修复,对系膜细胞的DNA合成也存在抑制作用,利于蛋白质代谢,黄嘌呤氧化酶活性被抑制,废物毒素排泄加快.

    作者:宋侠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关于丘脑出血急性期血肿定量及临床症状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丘脑出血急性期血肿定量以及临床症状.方法 60例丘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用CT技术检查患者的血肿定量,对血肿CT的具体表现与患者的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具有合并脑室出血症状的患者发生头痛症状的几率66.7%高于无合并脑室出血症状的患者3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06,P<0.05).血肿体积≥10.0 ml的患者发生失语的几率78.6%高于血肿体积<10.0 ml的患者3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436,P<0.05).结论 丘脑出血急性期合并脑室出血患者发生头痛的几率较高,血肿体积≥10.0 ml的患者发生失语的几率较高.

    作者:童兴剑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两种颌间牵引在颌骨骨折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比较颌间牵引钉牵引和牙弓夹板结扎颌间牵引在颌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6例颌骨骨折患者纳入研究范围,手术采用颌骨骨折切开复位钛钉钛板坚固内固定并颌间牵引,其中30例采用颌间牵引钉牵引并纳入观察组,36例采用牙弓夹板结扎颌间牵引并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种牵引方式所耗时间、两种不同牵引方式对患者口腔情况及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牵引所耗时间9~13 min,平均(11.34±0.24)min,对照组牵引所耗时间57~63 min,平均(61.03±2.14)min,两组牵引所耗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牵引前,两组患者软垢指数(DI)、牙龈指数(G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牵引后,两组患者DI、GI指数均上升,且观察组上升幅度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拆除牵引后,两组DI、GI指数较牵引后均有明显下降(P<0.05),其中观察组DI、GI指数均回落至牵引前水平,与牵引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DI、GI指数较牵引后虽有下降,但明显高于牵引前(P<0.05).两组患者咬合关系均恢复正常,无不良咬合现象.结论 颌间牵引钉牵引较传统牙弓夹板结扎颌间牵引操作简便,安全性更佳,对口腔的不良影响少,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谢奕文;林玉娇;林嘉旭;王友山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奥硝唑与丁硼漱口液联用治疗牙周炎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奥硝唑与丁硼漱口液联用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牙周炎患者,在规范牙周基础治疗后,采取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奥硝唑治疗,观察组采取奥硝唑与丁硼漱口液联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牙龈出血指数为(1.48±0.23),菌斑指数为(1.41±0.32),牙周袋深度为(4.26±0.55)mm,牙龈肿痛程度为(0.81±0.29)分,观察组患者牙龈出血指数为(0.88±0.21),菌斑指数为(0.99±0.14),牙周袋深度为(2.64±0.39)mm,牙龈肿痛程度为(0.56±0.15)分,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8.33%高于对照组7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奥硝唑与丁硼漱口液联用治疗牙周炎,能够有效改善临床指标,且安全性较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应用.

    作者:杨悦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肺泡灌洗液培养出马尔尼菲青霉菌治疗方案分析

    回顾分析临床药师参与1例肺泡灌洗液培养出马尔尼菲青霉菌(PM)患者的治疗工作,从其病原学特点、传播途径、微生物学及组织培养结果解释多方面考虑患者是否为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并从感染后患者的病情评估、治疗方案、药品不良反应多方面分析,建议临床选择两性霉素B静脉滴注,因该患者治疗期间出现持续性的肌酐升高,临床药师建议减量,病情稳定改为口服序贯治疗,全程进行药学监护.经治疗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临床症状逐渐消失,影像学检查提示病灶吸收.患者感染的确立、感染后病情评估、治疗方案的评价及药学监护是临床药师考虑的重点.临床药师提供药学服务,及时进行药学监护,可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作者:陈婷;吴艳华;陈小龙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 160例镇痛分娩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80例.A组采用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行连续硬膜外阻滞镇痛分娩,B组采用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行腰硬联合阻滞镇痛分娩.选取同期80例未行镇痛分娩的产妇作为C组.比较三组分娩情况.结果 A组和B组的镇痛15 min、镇痛30 min、宫口全开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C组,B组镇痛15 min、镇痛30 min的VAS评分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镇痛起效时间为(195.44±34.77)s,B组的镇痛起效时间为(43.26±9.72)s,B组镇痛起效时间短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701,P<0.05).三组产妇镇痛后30 min的Bromage评分、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郑明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磷酸西格列汀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对磷酸西格列汀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14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就诊日期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73例.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磷酸西格列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胰高血糖素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体质量指数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为(5.58±1.21)mmol/L,明显低于参照组的(8.98±2.98)mmol/L;实验组患者餐后2 h血糖水平为(8.87±1.52)mmol/L,明显低于参照组的(13.13±2.77)mmol/L;实验组患者胰高血糖素水平为(40.23±4.32)mU/L,明显低于参照组的(63.36±5.67)mU/L;实验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7.42±1.23)%,明显低于参照组的(8.87±1.88)%;实验组患者体质量指数为(14.47±6.48)kg/m2,明显低于参照组的(26.58±5.84)kg/m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9.03、11.52、27.72、5.51、11.86,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磷酸西格列汀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张鹏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无缝隙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控制及预后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无缝隙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控制及预后效果.方法 60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无缝隙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心绞痛发作、活动受限、疾病认知及心绞痛稳定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缝隙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和预后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张晶晶;袁菲阳;孙萌萌;谢丹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检验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究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 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观察组,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HbA1c、mALB水平并进行对比,计算HbA1c及mALB联合检测诊断糖尿病肾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结果 观察组的mALB为(27.33±5.16)mg/L,HbA1c为(9.23±2.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9±0.26)mg/L、(4.19±1.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及mALB联合联合检测诊断糖尿病肾病患者,诊断≤5年病程的患者,其灵敏度为98%,特异度为96%,准确率为97%;对>5年病程患者进行诊断,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96%,准确率为100%.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应不定期对HbA1c、mALB进行检验,以便监测病情的发展,还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措施,且能够延迟或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发展,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萧飞;黎霞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健脾益肺活血法对于改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免疫功能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健脾益肺活血法对于改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功能的效果.方法 74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的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匹多莫德治疗,观察组应用健脾益肺活血法治疗.比较两组的T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免疫功能相关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及复发次数.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CD3+、CD4+和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gG、IgA和Ig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中,观察组复发次数为(2.4±0.7)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8±1.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益肺活血法可明显改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免疫功能,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文亮;李红 刊期: 2017年第13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