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分析

郑明芳

关键词: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分娩镇痛
摘要:目的 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 160例镇痛分娩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80例.A组采用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行连续硬膜外阻滞镇痛分娩,B组采用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行腰硬联合阻滞镇痛分娩.选取同期80例未行镇痛分娩的产妇作为C组.比较三组分娩情况.结果 A组和B组的镇痛15 min、镇痛30 min、宫口全开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C组,B组镇痛15 min、镇痛30 min的VAS评分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镇痛起效时间为(195.44±34.77)s,B组的镇痛起效时间为(43.26±9.72)s,B组镇痛起效时间短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701,P<0.05).三组产妇镇痛后30 min的Bromage评分、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经盆底超声分析妊娠、分娩和盆底肌锻炼对盆底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经盆底超声分析妊娠、分娩以及盆底肌锻炼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90例实施分娩的产妇,结合患者分娩方式不同分为剖宫产组(30例)、第二产程剖宫产组(30例)、阴道分娩组(30例),统计三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盆底器官脱垂症状的发生率.另选70例实施阴道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比组给予常规分娩护理,观察组给予盆底肌锻炼,统计两组产妇中压力性尿失禁、盆底器官脱垂症状的发生率.对比两次研究中不同分娩方式、锻炼方式在患者膀胱颈口下移程度(BND)、子宫颈外口移动程度(CD)、直肠壶腹移动程度(RAD)等超声检测结果 上的差异.结果 阴道分娩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30.0%)和第二产程剖宫产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26.7%)明显高于剖宫产组(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娩方式、锻炼方式的产妇均未出现盆底器官脱垂症状.剖宫产组产妇BND、CD、RAD低于阴道分娩组和第二产程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第二产程剖宫产组RAD低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ND、CD均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能有效降低产后尿失禁症状发生率,而阴道分娩、第二产程剖宫产均会对产妇早期盆底损伤造成一定损伤,同时盆底肌锻炼能有效降低产后尿失禁症状发生率,有效修复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盆底损伤症状.

    作者:李一冰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运动想象疗法联合偏瘫体操治疗脑梗死偏瘫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脑梗死偏瘫应用运动想象疗法联合偏瘫体操的临床意义.方法 7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偏瘫体操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运动想象疗法进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能力评分为(64.45±3.29)分,高于对照组的(50.71±4.2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偏瘫体操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应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治疗中,效果较佳.

    作者:邓卫玲;黄玉彩;邓瑞妍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龙氏正骨结合肌肉拉伸治疗腰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龙氏正骨结合肌肉拉伸治疗腰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腰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肌肉拉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龙氏正骨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直观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 治疗7 d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2、3 d 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腰痛患者在肌肉拉伸治疗基础上联合龙氏正骨治疗效果理想,能减轻患者疼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宽举;刘昕;刘日琳;郭章胜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尤瑞克林和舒血宁治疗急性分水岭脑梗死的效果对比

    目的 通过观察急性分水岭脑梗死(WSI)患者用药后的临床表现,对比尤瑞克林和舒血宁对于急性分水岭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 60例急性分水岭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舒血宁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尤瑞克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清补体末端复合体(TCC)水平.结果 治疗后3、7、14 d,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 d,观察组TC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分水岭脑梗死的治疗,相较于舒血宁,尤瑞克林能够更为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TCC水平,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后期生活质量,疗效更为显著,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陈霄莲;钟高贤;董亚贤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泮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应用洋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6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血管活性药、止血药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洋托拉唑,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洋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止血时间、住院时间、输血量、再出血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止血时间为(25.5±14.6)h,住院时间为(7.5±2.5)d,输血量为(3.1±1.6)U;对照组止血时间为(38.5±16.1)h,住院时间为(10.9±2.1)d,输血量为(5.4±4.2)U;研究组各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再出血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应用洋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方案治疗止血时间短,能够减少输血量和住院治疗时间,效果确切可靠.

    作者:乔俏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要点.方法 80例严重创伤患者,遵循单盲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程序化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抢救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97.50%高于对照组85.00%,抢救时间(32.48±11.82)min短于对照组(49.85±17.64)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2.50%低于对照组1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严重创伤患者实施程序化急救护理,可有效提高急诊抢救效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孙桂杰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 160例镇痛分娩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80例.A组采用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行连续硬膜外阻滞镇痛分娩,B组采用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行腰硬联合阻滞镇痛分娩.选取同期80例未行镇痛分娩的产妇作为C组.比较三组分娩情况.结果 A组和B组的镇痛15 min、镇痛30 min、宫口全开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C组,B组镇痛15 min、镇痛30 min的VAS评分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镇痛起效时间为(195.44±34.77)s,B组的镇痛起效时间为(43.26±9.72)s,B组镇痛起效时间短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701,P<0.05).三组产妇镇痛后30 min的Bromage评分、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郑明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关于丘脑出血急性期血肿定量及临床症状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丘脑出血急性期血肿定量以及临床症状.方法 60例丘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用CT技术检查患者的血肿定量,对血肿CT的具体表现与患者的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具有合并脑室出血症状的患者发生头痛症状的几率66.7%高于无合并脑室出血症状的患者3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06,P<0.05).血肿体积≥10.0 ml的患者发生失语的几率78.6%高于血肿体积<10.0 ml的患者3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436,P<0.05).结论 丘脑出血急性期合并脑室出血患者发生头痛的几率较高,血肿体积≥10.0 ml的患者发生失语的几率较高.

    作者:童兴剑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检测血清胱抑素C和尿酸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C)和尿酸(UA)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135例尿蛋白定性阴性的HDC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妊娠期高血压(A组)66例,轻度子痫前期(B组)38例,重度子痫前期(C组)31例.另选行产前检查的33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分别采血检测四组Cys-C、UA、尿素氮(BUN)和肌酐(Scr)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B、C组患者血清Cys-C和U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四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5.25、60.81,P<0.01);且A、B、C三组间血清Cys-C和UA水平逐渐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四组血清BUN、Scr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2.05、12.34,P<0.01);A组和B组血清BUN、Scr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清BUN、Scr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血清BUN和Sc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组、B组(P<0.01).结论 血清Cys-C、UA水平均为反映HDCP患者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两者水平对评价HDCP患者的早期肾损伤及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

    作者:杨萍;何霞;林俐红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无缝隙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控制及预后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无缝隙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控制及预后效果.方法 60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无缝隙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心绞痛发作、活动受限、疾病认知及心绞痛稳定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缝隙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和预后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张晶晶;袁菲阳;孙萌萌;谢丹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质量控制小组在减少躁动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质量控制(QC)小组活动在减少躁动患者非计划性拔管(UEX)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16例留置导尿的躁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1~6月留置导尿5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5年7~12月留置导尿6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留置导尿期间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成立QC小组,按照PDCA循环法,对躁动患者UEX进行现状调查,分析躁动患者UEX的原因,针对主要原因制定措施,组织实施,实施6个月后对效果进行评价总结.结果 观察组患者UEX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开展QC小组活动不仅降低了躁动患者UEX发生率,还充分调动了护士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娄艳华;邵寒梅;胡惠贤;周用桂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经腹超声以及经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探究

    目的 研究经腹超声与经阴道超声检查用于诊断异位妊娠的价值.方法 100例异位妊娠患者分别行经腹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检查及经腹超声检查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统计分析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经腹超声检查的符合率为81%,经阴道超声检查的符合率为92%,联合超声检查的符合率为100%.经阴道超声检查的符合率明显高于经腹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81,P<0.05);而联合超声检查的符合率又明显高于经阴道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333,P<0.05).结论 在异位妊娠的诊断中,经阴道超声检查的诊断正确性比经腹部超声检查正确性高,而两者联合检查的诊断正确性更高,有助于为临床医师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料,便于临床医师制定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柯毅萍;董丽娟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探讨头孢哌酮舒巴坦并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慢阻肺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探讨头孢哌酮舒巴坦并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稳定期COPD患者,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并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77.50%,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喘鸣、咳嗽等症状消失时间为(4.2±1.4)d,短于对照组的(7.2±1.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为(5.3±1.2)d,短于对照组的(8.2±1.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并用盐酸氨溴索对治疗COPD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性高,有临床利用价值.

    作者:陈水年;陈豪才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两种颌间牵引在颌骨骨折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比较颌间牵引钉牵引和牙弓夹板结扎颌间牵引在颌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6例颌骨骨折患者纳入研究范围,手术采用颌骨骨折切开复位钛钉钛板坚固内固定并颌间牵引,其中30例采用颌间牵引钉牵引并纳入观察组,36例采用牙弓夹板结扎颌间牵引并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种牵引方式所耗时间、两种不同牵引方式对患者口腔情况及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牵引所耗时间9~13 min,平均(11.34±0.24)min,对照组牵引所耗时间57~63 min,平均(61.03±2.14)min,两组牵引所耗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牵引前,两组患者软垢指数(DI)、牙龈指数(G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牵引后,两组患者DI、GI指数均上升,且观察组上升幅度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拆除牵引后,两组DI、GI指数较牵引后均有明显下降(P<0.05),其中观察组DI、GI指数均回落至牵引前水平,与牵引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DI、GI指数较牵引后虽有下降,但明显高于牵引前(P<0.05).两组患者咬合关系均恢复正常,无不良咬合现象.结论 颌间牵引钉牵引较传统牙弓夹板结扎颌间牵引操作简便,安全性更佳,对口腔的不良影响少,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谢奕文;林玉娇;林嘉旭;王友山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大黄的药理及其在肾脏病中的运用

    为探讨和分析大黄的药理及其在肾脏病中的运用.本文研究总结大黄药理和在肾脏疾病治疗中的运用方法.发现大黄存在抗菌、泻下、抗肿瘤、降压、消炎镇痛、排毒以及减肥降脂等功效,对精神病、肾功能不全、胰腺炎以及肝胆疾病的治疗效果确切.对于肾脏病来说,大黄的治疗作用是依据大黄存在多种生理活性,大黄存在调节免疫、抗菌消炎、利尿消肿、活血解毒以及调节代谢等作用,对受损肾组织起到保护和修复,对系膜细胞的DNA合成也存在抑制作用,利于蛋白质代谢,黄嘌呤氧化酶活性被抑制,废物毒素排泄加快.

    作者:宋侠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甲钴胺、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

    目的 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甲钴胺、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方法 100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降糖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甲钴胺片与莫沙必利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两组患者均用药21 d,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50例患者中,显效25例,有效2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50例患者中,显效15例,有效2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4.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甲钴胺、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王亚军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体位训练联合热庵包热敷在预防甲状腺外科体位综合征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体位训练联合热庵包热敷在预防甲状腺外科体位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根据患者术前及术后处理措施不同分为A组(对照组,30例)、B组(研究组,35例)和C组(研究组,35例).A组未进行任何干预性治疗措施,B组仅进行术前干预,即体位训练法,C组患者术前进行体位训练,术后颈部用热庵包热敷治疗.比较三组患者头痛、呕吐、耳鸣和颈部放射痛体位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 B组和C组患者头痛、呕吐、耳鸣和颈部放射痛体位综合征发生率均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患者头痛、呕吐、耳鸣和颈部放射痛体位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17.1%、14.3%、8.6%、8.6%,均低于B组的31.4%、34.3%、20.0%、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外科体位综合征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引起的,在术前进行体位训练,术后采用热庵包热敷法进行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体位综合征的发生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健东;梁务容;陈宇宁;胡启荣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咪唑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

    目的 研究咪唑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88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单一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各44例.单一治疗组采用咪唑斯汀口服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咪唑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患者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和瘙痒评分、风团数量的差异.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73%,显著高于单一治疗组的84.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IL-4、IFN-γ和瘙痒评分、风团数量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2%,单一治疗组为4.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咪唑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效果优于单一咪唑斯汀治疗,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可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水平,对于瘙痒严重患者早期联合其他抗组胺药,可以提高疗效.

    作者:黄文清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专项护理措施预防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专项护理措施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防效果.方法 40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专项组和基础组,每组20例.基础组采用基础护理,专项组采用专项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专项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低于基础组(0 VS 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专项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基础组(95.00%VS 6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专项护理措施在下肢骨折患者中实施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柳;周浪;卢见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改良护理模式对经脐单孔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改良护理模式对经脐单孔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方法 110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于围手术期实施常规护理模式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改良护理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精子密度(104.6±12.9)×106/ml、有效精子数(45.7±11.6)×106/m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84.7±11.3)×106/ml、(38.9±13.5)×10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护理模式对经脐单孔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围手术期患者具有显著护理效果,可明显改善手术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叶惠连;黄万鹏;刘秀丽 刊期: 2017年第13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