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勤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阴囊急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1例阴囊急症患者的声像图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睾丸及附睾炎性改变21例,睾丸蒂扭转9例,睾丸外伤7例,阴囊疝4例。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阴囊急症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作为诊断与鉴别阴囊急症的首选无创性临床检查方法。
作者:郭丽霞;江艳丽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分析接种DPT不良反应的临床护理和对策。方法:收治DPT疫苗接种儿童8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结果:27例产生不良反应,其中试验组4例,对照组12例,试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DPT疫苗接种出现不良反应是不可避免的,而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配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异常反应,提高护理的质量。
作者:刘瑞;王英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婚前检查对孕产妇死亡的预防指导作用及效果。方法:分析日照市1998-2013年婚前医学检查和孕产妇死亡资料,分析婚前医学检查对孕产妇死亡的影响。结果: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缓慢下降的趋势,当婚检率变化较大时,孕产妇死亡率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婚前检查是一级预防措施,应引导广大青年自觉接受婚前医学检查,接受优生优育指导,从而减少孕产妇死亡风险。
作者:陈永英;刘杰;厉君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用硫酸镁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支气管哮喘患儿,探讨对患儿肺功能和IgE的影响。方法:收治支气管哮喘患儿213例,选取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口服强的松,观察组给予硫酸镁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对比两组的肺功能及IgE。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用力呼吸肺活量以及呼气峰流量改善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IgE降低的幅度大于对照组。结论:硫酸镁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支气管哮喘患儿取得很好的疗效,起效快速。
作者:魏琦 刊期: 2015年第22期
本文分析3例交感风暴患者的治疗。对于交感风暴患者,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效果不理想时,加用黛立新可改善患者情绪,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者:张宾;张二箭;田福利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健康大讲堂在健康教育中的效果。方法: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18例,给予糖尿病健康大讲堂的健康教育,比较健康教育前后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知识知晓率、自我管理状况、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健康教育后,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知识知晓率、自我管理状况、糖化血红蛋白优于健康教育前。结论:健康大讲堂教育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和治疗有效性,并使护士的教育能力及沟通水平得到锻炼。
作者:洪燕辉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总结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诊断经验。方法: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150例,其中50例发生VAP,VAP发生率33.3%。所有患儿均进行细菌培养做药敏实验,并结合药敏实验选择合理的抗生素治疗。结果:新生儿卧位方式、胎龄大小、体重、机械通气时间、再次插管次数与 VAP 的发生率具有相关性。VAP 患儿治愈率64.0%,死亡率20.0%;非VAP患儿治愈率86.0%,死亡率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卧位方式、胎龄大小、体重、机械通气时间、再次插管次数是发生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因素,临床应减少危险因素的发生,以降低VAP的发病率。
作者:张淑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胆囊结石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进食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可缩短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患者的痛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王利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前房穿刺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0例(33眼),给予前房穿刺术治疗,观察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眼压和视力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前房穿刺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显著。
作者:陈秀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洁净手术室的感染控制方法并对策。从人员、环境、物品、设备运行等方面全过程控制手术室感染,并降低术后感染率,是有效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途径,从而提高手术室医疗护理质量,提高满意度,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作者:王红;丁元吉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测和TBS分类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宫颈病变患者200例,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技术(TCT),依据TBS诊断标准报告结果,与患者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本组经TCT诊断炎症120例,不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40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16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6例,鳞状细胞癌(SCC)8例;经病理确诊炎症108例,ASC-US 24例,LSIL 31例,HSIL 29例,SCC 8例。结论:液基细胞学检测是筛查宫颈病变的重要方法,TBS分类报告法直观、易懂,病变性质一目了然。
作者:王盛;乌力杰巴义尔 刊期: 2015年第22期
意外分娩时,母婴应及早接受急救护理,早期作出病情判断,为院内抢救提供宝贵时间。院前急救是整个抢救过程的开始部分,对抢救的成功起到重要的作用。医务人员应该掌握急救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认真观察母婴情况,有利于提高院前抢救成功率,减少病残率和促进母婴健康。
作者:古丽巴哈尔·吐尼牙孜;阿依先木·托合提;阿热孜古丽·沙迪克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PCI)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朱琪慧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与利培酮对首发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首发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和利培酮组各50例。于治疗前及治疗第4、8、12周,对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进行比较。结果:齐拉西酮组与利培酮组对血脂各项指标在治疗第4、8、12周均有影响,但是随着治疗的延长,升高的值有下降趋势,且齐拉西酮组升高值较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与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均有影响,但齐拉西酮的影响较轻。
作者:张超;张彦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本研究应用气压式功率超声实验治疗,发现应用90 s,能迅速缓解患儿临床症状并治愈。该患儿先后2个月内发病2次,均如此治愈,未用其他药物治疗。如果功率超声通过以后的研究确实有效,将为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
作者:王金亮;葛须鑫;穆迪;李璐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总结腹腔镜诊治腹部刀刺伤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收治腹腔镜诊治腹部刀刺伤患者20例,给予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及术中、术后的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手术。术后经过1~13个月的随访,均无肠梗阻和切口疝发生。结论:加强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及术中、术后的护理是腹腔镜诊治腹部刀刺伤患者的护理关键,可以明显提高救治质量。
作者:邱丽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功能锻炼的应用。方法: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2例。A组35例给予系统的腰背肌功能锻炼,责任护士每日宣教并按时监督辅助施行。B组27例给予相同的锻炼方法,责任护士每日宣教由患者自行锻炼。比较术前及术后两组患者的平均 JOA 评分、VAS 评分;比较术后平均使用止痛消炎药物。结果:两组患者腰背部疼痛症状均明显好转,术前与术后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VAS疼痛评分低于B组,且术后平均使用西乐葆、曲马多量比B组少。结论:早期系统的腰背肌功能锻炼可明显改善术后腰背部疼痛症状,护士协助宣教实施可增加患者依从性,保证锻炼效果,同时可能减少术后早期脱水和消肿止痛药物的应用。
作者:方晓霞;朱智玲;务永勤;吴双;许寿霞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利塞膦酸钠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患者的疗效。方法:收治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来氟米特治疗,观察组给予利塞膦酸钠联合来氟米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疾病活动性指标和骨密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塞膦酸钠能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的骨质量,提高骨密度,并对类风湿病情活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杜正福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应用大剂量的肾上腺素抢救心脏骤停的临床观察。方法:收治心脏骤停患者47例,分为大剂量肾上腺素组和常规剂量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大剂量肾上腺素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及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较常规剂量组(P<0.01)。结论:大剂量的肾上腺素抢救心脏骤停疗效显著。
作者:王鹏滨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了解驻马店市孕产妇死亡率及相关死亡原因,探讨孕产妇死亡干预措施,为决策部门提供依据。方法:2008-2012年收集孕产妇死亡相关资料,对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平均孕产妇死亡率12.18/10万,每年都有一定的波动,但近2年孕产妇死亡率表现明显的下降。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是羊水栓塞,发生20例(30.30%),其次是产科出血,发生19例(27.79%)。结论:加大孕产期保健知识宣教,做好围产期保健,强化孕产妇系统管理及高危孕产妇管理,加强产科质量建设,是保证孕产妇平稳度过孕产期和减少孕产妇死亡的关键。
作者:马海霞 刊期: 2015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