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阴囊急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郭丽霞;江艳丽

关键词: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 阴囊急症, 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阴囊急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1例阴囊急症患者的声像图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睾丸及附睾炎性改变21例,睾丸蒂扭转9例,睾丸外伤7例,阴囊疝4例。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阴囊急症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作为诊断与鉴别阴囊急症的首选无创性临床检查方法。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黛立新治疗交感风暴3例报告

    本文分析3例交感风暴患者的治疗。对于交感风暴患者,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效果不理想时,加用黛立新可改善患者情绪,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者:张宾;张二箭;田福利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床边持续性血液滤过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床边持续性血液滤过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HFRS患者100例,分为血液透析组(HD 组)和床边持续性血液滤过组(CVVHDF 组)各50例,比较患者治疗15 d 后 BUN、CREA、K、Na、ALT、AST、WBC、PLT、中性粒细胞数恢复情况。结果:CVVHDF 组在 BUN、CREA 下降程度较 HD 组明显(P<0.05)。结论:CVVHDF能更好地清除BUN、CREA,是治疗HFRS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金秋;宋霆;范天利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复杂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析复杂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复杂胆囊结石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胆囊次全切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对复杂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次全切术,不仅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还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邓强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患者给予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进行冠脉主干以及主要的分支扫描造影,评价其在冠心病诊断中的灵敏程度和特异选择性。结果:CTA技术能够清晰识别冠脉主干以及主要分支处出现的钙化、狭窄等病变。诊断灵敏程度达到97%,特异选择性也高达98%,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均高达96%。其中,诊断灵敏度高的部位为左主干,达到100%;其次为左前降支,灵敏度达到97%。结论:CTA可以很好地识别冠脉主干以及主要分支处出现的钙化、狭窄等病变,对冠心病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高,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尤其在钙化病变诊断过程中,CTA明显优于SCA,已成为目前理想的无创冠心病检查方法之一。

    作者:巫志勇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内科治疗探讨

    目的:研究结核性胸膜炎特征及内科治疗的效果。方法:收治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83例,均给予内科治疗。结果:治愈93例(50.8%),好转75例(40.9%),不佳25例(13.7%),治疗总有效率91.8%。结论:对于结核性胸膜炎,早期诊断明确并采取合理治疗方案,可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秀勤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螺旋CT三维重建与多平面重建在腰椎体后缘软骨结节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与多平面重建在腰椎体后缘软骨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腰椎体后缘软骨结节患者30例,采用GEPHILIPS 16排多层螺旋CT常规扫描,将数据进行三维(3D)重建和多平面(MPR)重建处理。结果:本组30例患者共发现腰椎体后缘软骨结节31块,结节形状以类圆形为主。单发29例,多发1例,发现2处腰椎体后缘软骨结节。腰椎体后缘软骨结节分布情况:L4后上缘20个,后下缘2个,L5后上缘6个,后下缘2个,S1后上缘1个。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与多平面重建全面、直观显示病灶的情况,是诊断腰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重要依据。

    作者:阿依努尔·哈帕实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急诊颅脑创伤患者的呼吸支持治疗研究

    目的:分析呼吸支持在急诊颅脑创伤患者中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颅脑创伤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呼吸支持治疗,对比两组的呼吸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除pH指标,观察组其他呼吸指标较对照组发生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2.2%(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急诊颅脑创伤患者时,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呼吸支持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预后,减少该急诊的病死率。

    作者:李文杰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狂犬病疫苗免疫接种后227例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狂犬病疫苗免疫接种后抗体产生情况。方法:收集预防接种人员227例,接种后进行抗体检查。结果:抗体阳性214例,阳性率94.3%。20岁以下人员抗体阳性率相对较高,20岁以上人员抗体阳性率相对较低,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人员187例(82.4%),阳性176例,阳性率94.1%;城市人员40例(17.6%),阳性38例,阳性率95.0%,人群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狂犬病疫苗免疫接种后抗体产生率较高,被动物咬伤、抓伤人员要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

    作者:张博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胎头吸引术与产钳术在阴道助产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胎头吸引术与产钳术在阴道助产分娩中的临床应用,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收治胎头吸引术与产钳术阴道助产产妇120例,分析两组的助产成功率、母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产钳组助产时间短于胎头吸引组(P<0.05);产钳组新生儿面部皮肤损伤发生率高于胎头吸引组(P<0.05)。结论:胎头吸引术与产钳术各有优缺点,二者成功率与临床医师操作经验密切相关。根据产妇临床分娩进程合理选择助产术,可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婴损伤。

    作者:张丽妍;郑奎生;于进超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腹腔镜诊治腹部刀刺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总结腹腔镜诊治腹部刀刺伤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收治腹腔镜诊治腹部刀刺伤患者20例,给予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及术中、术后的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手术。术后经过1~13个月的随访,均无肠梗阻和切口疝发生。结论:加强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及术中、术后的护理是腹腔镜诊治腹部刀刺伤患者的护理关键,可以明显提高救治质量。

    作者:邱丽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足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足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足部护理干预。3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下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NCV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经足部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促进其下肢神经传导速度的恢复。

    作者:马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塘桥社区妇女乳腺癌生存分析

    目的:了解塘桥社区妇女乳腺癌的生存情况。方法:以2005年诊断为乳腺癌的妇女为调查对象,对其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2年、4年、6年、8年生存率分别为86%、70%、60%、54%。生存时间中位数8年。结论:塘桥社区的妇女肿瘤生存率处在一般水平,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作者:卞宏毅;朱湘萍;李宁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小儿热性惊厥102例的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FS)的转归、临床表现及诊治措施。方法:收治小儿FS患者102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均在1~2周内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治疗时间5.6 d。对所有患儿进行随访,复发21例,复发率20.6%。其中3例患儿进展为癫痫。结论:了解小儿FS的临床表现并给予合理有效的治疗可改善患儿预后,并减少不良后遗症。

    作者:朱媛媛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儿童手术中七氟烷吸入麻醉和氯胺酮静脉麻醉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儿童手术中七氟烷吸入麻醉和氯胺酮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和对照组(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将两组手术基本情况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术后清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镇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6%)明显低于对照组(34.3%)。结论:儿童手术过程中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的临床效果显著,麻醉起效时间短,患儿可尽快清醒,不良反应较少,更加适用于儿童手术治疗。

    作者:刘星玲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哈萨克族和汉族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分析

    目的:探讨哈萨克族和汉族急性心肌梗死(AMI)时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收治AMI患者100例,分为哈萨克族组41例和汉族组5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均以左前降支多见,两组病变相关血管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哈萨克族小发病年龄明显小于汉族(P<0.05);哈萨克族2支冠状动脉病变明显少于汉族(P<0.05)。结论:新疆塔城地区哈萨克族AMI发病较早,需要从小改变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积极进行早期干预。

    作者:赵永胜;娜合木古丽·阿依达尔汗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颈动脉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颈动脉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缺血性脑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IMT≥1.0 mm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对评价缺血性脑病风险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祁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急性心梗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指导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干预方法及健康指导方法。方法: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4例,根据不同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58例患者好转出院,6例患者死亡。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健康指导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徐崇立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奥曲肽在恶性肠梗阻患者非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奥曲肽在恶性肠梗阻患者非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恶性肠梗阻患者48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试验组给予奥曲肽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试验组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排气恢复时间、X 线立位腹平片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胃液引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恶性肠梗阻患者非手术治疗中采用奥曲肽治疗效果理想。

    作者:陈桂敏;李鸿彬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诊断分析

    目的:总结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诊断经验。方法: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150例,其中50例发生VAP,VAP发生率33.3%。所有患儿均进行细菌培养做药敏实验,并结合药敏实验选择合理的抗生素治疗。结果:新生儿卧位方式、胎龄大小、体重、机械通气时间、再次插管次数与 VAP 的发生率具有相关性。VAP 患儿治愈率64.0%,死亡率20.0%;非VAP患儿治愈率86.0%,死亡率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卧位方式、胎龄大小、体重、机械通气时间、再次插管次数是发生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因素,临床应减少危险因素的发生,以降低VAP的发病率。

    作者:张淑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连续性舒适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呼吸暂停近远期的影响

    目的:探讨连续性舒适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呼吸暂停近远期的影响。方法:将125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和育儿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连续性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心率、呼吸频率增快,血氧饱和度及呼吸暂停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暂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智能总发育和各能区发育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早产儿呼吸暂停采用连续性舒适护理干预可降低呼吸暂停发生,减轻新生儿HIE后遗症的发生,降低伤残儿童发生率。

    作者:李淑贞;颜利;邢佑敏;黄雁 刊期: 2015年第22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