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贞;颜利;邢佑敏;黄雁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老年人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辖区内高血压病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予以综合干预措施。1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服药依从性及血压达标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干预组治疗依从性81.1%高于对照组的64.4%(χ2=5.50,P<0.05)。干预组血压达标率85.6%高于对照组的68.9%(χ2=4.40,P<0.05)。结论:社区综合干预可以明显提高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率,进一步提高血压的控制率。
作者:宋芸;李钢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阿立哌唑组和利培酮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和81.7%。阿立哌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利培酮组的51.7%(χ2=4.126,P<0.01)。结论: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不良反应比利培酮低,安全性好。
作者:李红远;李义会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PNST)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治疗经过及预后,并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以增加对MPNST的认识。MPNST在临床上较罕见,发病率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因此,增加对该疾病的认识,有助于该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王一博;熊伟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哈萨克族和汉族急性心肌梗死(AMI)时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收治AMI患者100例,分为哈萨克族组41例和汉族组5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均以左前降支多见,两组病变相关血管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哈萨克族小发病年龄明显小于汉族(P<0.05);哈萨克族2支冠状动脉病变明显少于汉族(P<0.05)。结论:新疆塔城地区哈萨克族AMI发病较早,需要从小改变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积极进行早期干预。
作者:赵永胜;娜合木古丽·阿依达尔汗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患者给予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进行冠脉主干以及主要的分支扫描造影,评价其在冠心病诊断中的灵敏程度和特异选择性。结果:CTA技术能够清晰识别冠脉主干以及主要分支处出现的钙化、狭窄等病变。诊断灵敏程度达到97%,特异选择性也高达98%,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均高达96%。其中,诊断灵敏度高的部位为左主干,达到100%;其次为左前降支,灵敏度达到97%。结论:CTA可以很好地识别冠脉主干以及主要分支处出现的钙化、狭窄等病变,对冠心病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高,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尤其在钙化病变诊断过程中,CTA明显优于SCA,已成为目前理想的无创冠心病检查方法之一。
作者:巫志勇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分析肾癌患者心理抑郁情况,以便总结经验,寻找对策,降低抑郁率的发生。方法:采用SDS抑郁自评量表结合因素调查表,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测评。结果:48例患者抑郁情况均有改善,发生率从77%降低到46%。结论:肾癌患者发生抑郁的心理应激较为常见,护理人员要采用各种方式做好心理护理,可以降低抑郁发生率。
作者:杨淑敏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结合静脉内心电图引导技术在肿瘤患者双腔PICC置管中的应用。方法:收治鼻咽癌患者106例,需置入双腔PICC,在置管过程中采用B超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并依据静脉内心电图P波变化判断导管头端的位置,置管后,行X线摄片确定导管头端位置。结果:患者均可发现P波变化,心电图定位示入上腔静脉率100%,导管在上腔静脉(SVc)内却未出现P波变化0例(0%),SVc外异位0例(0%)。置管后需重新调整导管头端位置0例(0%),X 线摄片示 PICC 导管末端入上腔静脉106例(100%),理想头端位(上腔静脉下段)92例(86.8%)。结论:B超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结合静脉内心电图引导技术适合在肿瘤患者双腔置管中应用。建议免除X线摄片。
作者:范育英;胡雯;李秋梅;陈利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阿胶是有改善男女生育、调节月经、恢复元气等功效,能够促进造血功能,升高白细胞,提高自身免疫力等功能,对免疫力低下患者或癌症患者有着重要的作用,还可以促进凝血和降低血管通透性,提高对钙的吸收,预防骨质疏松疾病,是骨折患者较佳的补品。由于阿胶的应用范围较广,有些不法商贩弄虚作假,严重扰乱了阿胶市场,给消费者带来了较大伤害,因此,掌握阿胶的真伪鉴别方法至关重要,本文对阿胶的真伪鉴别以及炮制经验进行总结。
作者:张萍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分析接种DPT不良反应的临床护理和对策。方法:收治DPT疫苗接种儿童8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结果:27例产生不良反应,其中试验组4例,对照组12例,试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DPT疫苗接种出现不良反应是不可避免的,而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配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异常反应,提高护理的质量。
作者:刘瑞;王英 刊期: 2015年第22期
对颈椎病的研究有重大现实意义,颈椎病的现代认识已开始重视经筋的作用,由传统认识的“重视骨性改变”转向“筋骨改变并重”。笔者将从经筋与颈椎病的关系、手指点穴的操作方法以及针对经筋结点进行手指点穴治疗的优势等方面加以综述,说明此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指导临床应用,减轻患者痛苦及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作者:杨扬;姜慧强;范振林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喘咳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小儿肺炎喘咳患者1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3%(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吸收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联合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肺炎喘咳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抗炎治疗,能够有效地缩短患儿临床体征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
作者:牛晓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析复杂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复杂胆囊结石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胆囊次全切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对复杂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次全切术,不仅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还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邓强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B超诊断甲状腺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甲状腺疾病患者60例,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诊断,与甲状腺穿刺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B超甲状腺功能减退11例(18.3%),单纯甲状腺肿13例(21.7%),结节性甲状腺22例(36.7%),弥漫性甲状腺肿14例(23.3%)。病理检查结果:甲状腺功能减退10例,单纯甲状腺肿11例,结节性甲状腺24例,弥漫性甲状腺肿15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诊断甲状腺疾病具有快速、无痛,诊断符合率高等优点,是诊断甲状腺疾病的重要方法。
作者:郭文芝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弹性变化的高频超声。方法: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分为3组各40例;对照组为健康志愿者40例。采用高频线阵探头测量双侧颈总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MT)和血管内径,测定双侧颈总动脉弹性指标,分析上述指标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2型糖尿病各组的僵硬度、压力应变弹性系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管顺应性A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的动脉壁发生形态学改变(IMT≤1.0 mm)之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就能够检测出动脉弹性的病变并作出判断。
作者:云芳;李绍军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究足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足部护理干预。3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下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NCV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经足部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促进其下肢神经传导速度的恢复。
作者:马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总结34例等密度硬膜下血肿患者的CT征象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正确诊断。方法:对34例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CT征象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直接征象:新月形28例,梭形6例。间接征象:病变侧脑沟脑裂消失34例,变窄10例,脑回聚拢脑表面内移30例,灰白质交界面内移25例,侧脑室变形体积缩小29例,中线结构30例有不同程度的移位。结论:对等密度硬膜下血肿患者实施CT诊断,同时结合窗口技术以及增强扫描,有利于患者的诊断。
作者:张永利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总结无痛人流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收治无痛人流早孕妇女200例。采用静脉注射丙泊酚0.6 mg/kg,氟比洛芬酯1 mg/kg,1 min后再次注射丙泊酚2 mg/kg。加强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及心理护理。结果:患者均成功流产,手术时间(9±1)min,术中出血(30±8)mL,满意度99.0%。结论:加强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及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流产效果和满意度。
作者:周习琴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6例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8例。对照组给予关节腔内注射医用臭氧,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降低程度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50%(P<0.05)。结论: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膝关节炎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李明刚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方法: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前瞻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躯体、心理、社会、物质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前瞻性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负性情绪。
作者:谢珊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应用大剂量的肾上腺素抢救心脏骤停的临床观察。方法:收治心脏骤停患者47例,分为大剂量肾上腺素组和常规剂量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大剂量肾上腺素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及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较常规剂量组(P<0.01)。结论:大剂量的肾上腺素抢救心脏骤停疗效显著。
作者:王鹏滨 刊期: 2015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