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珊
目的:探讨狂犬病疫苗免疫接种后抗体产生情况。方法:收集预防接种人员227例,接种后进行抗体检查。结果:抗体阳性214例,阳性率94.3%。20岁以下人员抗体阳性率相对较高,20岁以上人员抗体阳性率相对较低,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人员187例(82.4%),阳性176例,阳性率94.1%;城市人员40例(17.6%),阳性38例,阳性率95.0%,人群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狂犬病疫苗免疫接种后抗体产生率较高,被动物咬伤、抓伤人员要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
作者:张博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患者给予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进行冠脉主干以及主要的分支扫描造影,评价其在冠心病诊断中的灵敏程度和特异选择性。结果:CTA技术能够清晰识别冠脉主干以及主要分支处出现的钙化、狭窄等病变。诊断灵敏程度达到97%,特异选择性也高达98%,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均高达96%。其中,诊断灵敏度高的部位为左主干,达到100%;其次为左前降支,灵敏度达到97%。结论:CTA可以很好地识别冠脉主干以及主要分支处出现的钙化、狭窄等病变,对冠心病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高,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尤其在钙化病变诊断过程中,CTA明显优于SCA,已成为目前理想的无创冠心病检查方法之一。
作者:巫志勇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总结分娩过程中产妇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收集护理不良事件20例,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会阴伤口裂开6例(30.0%),产后出血2例(10%),医嘱审核错误3例(15.0%),给药错误2例(10%),产妇跌倒3例(15%),产程观察不到位4例(20%);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在工龄1~3年护士13例(65.0%),4~10年5例(25.0%),>10年2例(10.0%);发生在主管护师1例(5%),护师5例(25.0%),护士14例(70.0%)。结论:低年资护理人员多是导致分娩过程中产妇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加强岗前培训和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技能是有效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重要措施。
作者:张淑兰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胎头吸引术与产钳术在阴道助产分娩中的临床应用,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收治胎头吸引术与产钳术阴道助产产妇120例,分析两组的助产成功率、母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产钳组助产时间短于胎头吸引组(P<0.05);产钳组新生儿面部皮肤损伤发生率高于胎头吸引组(P<0.05)。结论:胎头吸引术与产钳术各有优缺点,二者成功率与临床医师操作经验密切相关。根据产妇临床分娩进程合理选择助产术,可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婴损伤。
作者:张丽妍;郑奎生;于进超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6例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8例。对照组给予关节腔内注射医用臭氧,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降低程度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50%(P<0.05)。结论: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膝关节炎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李明刚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知识知晓率提高的作用。方法: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血液透析患者89例作为观察组,给予品管圈管理。2013年2月-2014年1月收治血液透析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不进行品管圈管理。结果:观察组营养知识知晓率7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0%(P<0.05);观察组体重增加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高血钾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管理可以明显提高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知识知晓率。
作者:徐开香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前房穿刺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0例(33眼),给予前房穿刺术治疗,观察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眼压和视力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前房穿刺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显著。
作者:陈秀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脱敏治疗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收治过敏原皮试阳性哮喘患儿200例,分为对照组和脱敏组各100例。脱敏组给予相应的脱敏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脱敏组哮喘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脱敏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儿童哮喘的方法。
作者:苏建军;罗厚中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FS)的转归、临床表现及诊治措施。方法:收治小儿FS患者102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均在1~2周内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治疗时间5.6 d。对所有患儿进行随访,复发21例,复发率20.6%。其中3例患儿进展为癫痫。结论:了解小儿FS的临床表现并给予合理有效的治疗可改善患儿预后,并减少不良后遗症。
作者:朱媛媛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应用大剂量的肾上腺素抢救心脏骤停的临床观察。方法:收治心脏骤停患者47例,分为大剂量肾上腺素组和常规剂量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大剂量肾上腺素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及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较常规剂量组(P<0.01)。结论:大剂量的肾上腺素抢救心脏骤停疗效显著。
作者:王鹏滨 刊期: 2015年第22期
合理的奖金分配对调动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非常重要,依据手术室个人工作量、岗位、工作质量、专业能力不同、考核情况,制定手术室新的奖金分配方案,调动了每个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了竞争意识,加强了每个人的荣誉感和责任心,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作者:杨红英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腹部按摩对分娩后出血产妇止血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分娩后出血产妇38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腹部按摩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出血产妇均给予常规营养支持、病情监护等基础护理,腹部按摩组出血产妇在此护理基础上给予腹部按摩护理。统计分析两组出血产妇产后出血、止血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对各项工作满意程度情况。结果:腹部按摩组产后2 h、24 h内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前者完全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等不良后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按摩组产后出血产妇止血后各项工作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按摩可有效刺激分娩后出血产妇身体恢复,降低产妇出血量,提高止血治疗效果和产妇对医疗工作的满意度,且无增加出血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费远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总结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和临床疗效。方法: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加强基础细节护理、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加强饮食护理和出院指导。结果:观察组止血成功24例,失败1例,平均住院时间(9.2±1.0)d;对照组止血成功19例,失败5例,死亡1例,平均住院时间(13.3±2.1)d,再次出血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加强基础细节护理、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加强饮食护理和出院指导可以明显提高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海果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喘咳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小儿肺炎喘咳患者1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3%(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吸收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联合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肺炎喘咳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抗炎治疗,能够有效地缩短患儿临床体征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
作者:牛晓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哈萨克族和汉族急性心肌梗死(AMI)时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收治AMI患者100例,分为哈萨克族组41例和汉族组5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均以左前降支多见,两组病变相关血管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哈萨克族小发病年龄明显小于汉族(P<0.05);哈萨克族2支冠状动脉病变明显少于汉族(P<0.05)。结论:新疆塔城地区哈萨克族AMI发病较早,需要从小改变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积极进行早期干预。
作者:赵永胜;娜合木古丽·阿依达尔汗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PNST)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治疗经过及预后,并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以增加对MPNST的认识。MPNST在临床上较罕见,发病率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因此,增加对该疾病的认识,有助于该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王一博;熊伟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研究结核性胸膜炎特征及内科治疗的效果。方法:收治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83例,均给予内科治疗。结果:治愈93例(50.8%),好转75例(40.9%),不佳25例(13.7%),治疗总有效率91.8%。结论:对于结核性胸膜炎,早期诊断明确并采取合理治疗方案,可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秀勤 刊期: 2015年第22期
本文分析3例交感风暴患者的治疗。对于交感风暴患者,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效果不理想时,加用黛立新可改善患者情绪,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者:张宾;张二箭;田福利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与利培酮对首发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首发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和利培酮组各50例。于治疗前及治疗第4、8、12周,对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进行比较。结果:齐拉西酮组与利培酮组对血脂各项指标在治疗第4、8、12周均有影响,但是随着治疗的延长,升高的值有下降趋势,且齐拉西酮组升高值较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与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均有影响,但齐拉西酮的影响较轻。
作者:张超;张彦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PCI)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朱琪慧 刊期: 2015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