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钙透析联合碳酸钙治疗血透患者(HD)高磷血症疗效观察

李岩

关键词:血液透析, 低钙透析, 碳酸钙, 高磷血症
摘要:目的 观察应用低钙透析联合口服碳酸钙对血液透析患者(HD)高磷血症的治疗及对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的影响和副反应.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于我院血透中心治疗的HD患者34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常规透析组17例,B组低钙透析组(透析液Ca离子浓度为1.25 mmol/L联合口服碳酸钙1.5 g/d)17例.所有患者均透析4个月,观察血钙、血磷、血iPTH水平的变化.所有入选患者治疗前、治疗后每个月测血钙、血磷、血iPTH水平的变化.结果 常规透析组透析4个月后,患者血钙水平无明显变化,血磷无明显下降趋势(P>0.05),iPTH亦无明显升高(P>0.05).低钙透析组透析4个月后,患者血钙水平无明显下降趋势(P>0.05),血磷呈下降趋势(P<0.05),iPTH呈上升趋势(P<0.05).低钙透析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4(11.76%),主要为肌痉挛和低血压.结论对合并高磷血症的血透患者(iPTH<300ng/L)阶段性采用低钙透析联合口服碳酸钙的方法可以降低血磷,能维持比较正常的血钙血磷浓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微型钢板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康复护理

    总结11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行切开复位微创钢板内固定患者进行的康复护理,重视心理护理、术前宣教及专科护理,术后康复功能锻炼的指导.随访11例患者功能恢复良好,住院9~15 d出院.

    作者:马戈东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低钙透析联合碳酸钙治疗血透患者(HD)高磷血症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应用低钙透析联合口服碳酸钙对血液透析患者(HD)高磷血症的治疗及对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的影响和副反应.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于我院血透中心治疗的HD患者34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常规透析组17例,B组低钙透析组(透析液Ca离子浓度为1.25 mmol/L联合口服碳酸钙1.5 g/d)17例.所有患者均透析4个月,观察血钙、血磷、血iPTH水平的变化.所有入选患者治疗前、治疗后每个月测血钙、血磷、血iPTH水平的变化.结果 常规透析组透析4个月后,患者血钙水平无明显变化,血磷无明显下降趋势(P>0.05),iPTH亦无明显升高(P>0.05).低钙透析组透析4个月后,患者血钙水平无明显下降趋势(P>0.05),血磷呈下降趋势(P<0.05),iPTH呈上升趋势(P<0.05).低钙透析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4(11.76%),主要为肌痉挛和低血压.结论对合并高磷血症的血透患者(iPTH<300ng/L)阶段性采用低钙透析联合口服碳酸钙的方法可以降低血磷,能维持比较正常的血钙血磷浓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岩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前的检查与准备

    目的 探讨可摘局部义占修复前的牙龄检查与准备方法.方法选取临床行可摘局部义齿患者修复前的检查与准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在制取用于灌注可摘局部义齿工作模型用的印模之前完成.先取研究模,在模型上观察分析,结合口腔具体情况,充分考虑,反复对比,作出修复治疗计划.结论 用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牙列缺损之前,要进行系统的临床检查和必要的修复前准备.

    作者:王孪双;王铁瑛;果利;楚红岩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急诊科护士亚健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为了使急诊科护士身体达到较佳状态,避免亚健康带来各种不适而采取有效措施方法 采用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并分析原因解决亚健康的相应对策.结果 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增强个人体质,提高心理素质,正确对待压力,加强个人防护,提高法律意识,避免了护患纠纷.结论 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保健措施,可以减少急诊科护士亚健康的发生.

    作者:范文娟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4161例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产科剖宫产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价用药合理性,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随机抽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产科剖宫产手术病例4161例,对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合理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4161例剖宫产手术均使用了抗菌药物,患者年龄段以23~28岁区间比例大,共1825例,占43.86%;抗菌药物使用率高的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共2085例,占50.11%;抗菌药物联合应用1291例,全部是二联用药,占31.03%;抗菌药物使用天数从3~10 d不等;均为术后用药.结论我院剖宫产预防用抗菌药物存在选药不合理、给药时机不当、使用时间过长等突出问题,须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管理,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唐荣;罗阳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及术后护理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围术期行早期康复护理的疗效.方法 将7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个月ADL评分及住院时间等资料.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生症的发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冯玉新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新诊断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诊断血糖明显升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对血糖达标的患者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结果 治疗前后患者理化检查结果有明显变化.结论此治疗方案可行且必要.

    作者:张桂红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282例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2008年3月至2011年9月282例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病例,对抗菌药物使用频度、联用情况、出院带药等情况进行归纳整理,并对使用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 痰培养以革兰阴性菌为主(62.09%);头孢哌酮的使用频率高(19.86%);二联用药占大部分(56.51%);出院带药以头孢丙烯多(24.82%).结论 临床医生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时基本符合抗菌原则,但仍需进一步提高.

    作者:宋丽娟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利尿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利尿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方法选取临床65例慢性主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总有效率为93.5%,其中有效率93.6%,无效6.4%.结论 通过排钠、排水减少静脉回流,减轻肺淤血,降低心脏前负荷,对减轻水肿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对所有心力衰竭患者,有液体潴留的证据或原先有过液体潴留者,均应给予利尿剂.

    作者:刘湘君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 对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8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子痫前期应住院治疗,防止子痫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经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结论 通过积极的治疗与护理工作使患者病情缓解,并积极配合产前检查及治疗.子痫前期患者病情控制良好,未发生子痫及并发症.患者及家属能维持正常心态,自觉焦虑减轻,积极配合治疗.母婴顺利渡过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

    作者:王涛;孙红梅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初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肝硬化的患者长效地特胰岛素治疗观察

    目的 观察合并代偿期肝硬化初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长效地特胰岛素治疗的动态血糖特点.方法对合并代偿期肝硬化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30例,所有入选患者均未使用过降糖药物,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7%~10%范围内,无酗酒史,4周内无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及急性合并症,心功能、肾功能正常,肝硬化组患者在患病前均无明确的糖尿病病史,排除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或酒精性肝病者及其他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糖尿病饮食及运动指导,治疗组应用一日三餐前正规胰岛素联合晚上22:00长效地特胰岛素治疗,治疗30 d,对照组进行一日三餐前正规胰岛素联合晚上22:00精蛋白锌胰岛素治疗,治疗30 d.观察血糖、BMI、胰岛素用量、糖化血红蛋白.结果 两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有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明显,体重指数治疗组下降稍明显,治疗组部分患者停用胰岛素,通过生活干预使血糖稳定,无严重低血糖事件.结论 代偿期肝硬化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更为明显,应用长效地特胰岛素治疗合并代偿期肝硬化的2型糖尿病使其其血糖波动明显减少.可获得良好血糖控制,改善胰岛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取得良好疗效,是安全有效、符合生理需要的治疗措施.

    作者:杨正;陈军建;孙一平;解洋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奥硝唑制剂的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奥硝唑(Ornidazole,ONZ)是继甲硝唑、替硝唑之后的第三代新型硝基咪唑类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抗厌氧菌作用和抗滴虫作用且不良反应较少[1].与同类药物替硝唑相比,其抗菌活性强,半衰期长,临床疗效确切.近年来,随着临床需求扩大,奥硝唑的临床新制剂日渐增多,并取得了满意疗效.为此,笔者查阅近年相关文献,按剂型将所收集的奥硝唑医院制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黄小芳;胡正辉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甲泼尼龙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甲泼尼龙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合并有乙肝病毒感染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1例患者均采用甲泼尼龙联合恩替卡韦进行治疗,以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水平、肝功能、HBV-DNA定量为观察指标评定治疗效果,同时观察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有无不良反应发生.结果 21例患者尿蛋白逐渐减少,血浆白蛋白回升,未发生明显肝功能损害及HBV复制加剧,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甲泼尼龙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合并有乙肝病毒感染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显著.

    作者:闫文娟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 收集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早期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肿块大不能切除者可行肝动脉插管化疗、肝动脉结扎和肝动脉栓塞,使肿瘤缺血、坏死.结果 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术后生存率可达60~70%.结论通过临床护理,减轻或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艳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价

    目的 应用主观全面评定法(SGA)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SGA结合有关生化指标,人体测量指标和饮食评估,对90例MHD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90例患者中营养良好者50例,轻中度营养不良24例,重度营养不良16例,总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4.4%.各营养状况组之间血清ALB、PA、肌酐、饮食蛋白摄入量和蛋白质分解率差异显著,而三组间Kt/V无显著差异.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与蛋白质摄入不足、炎症、血液透析过程本身等因素有关.

    作者:黄晓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诊治体会

    目的 总结老年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及治疗体会,探求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诊的106例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结果 106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42例并行腹腔引流术.结论 提高老年人急性阑尾炎治愈率的关键是掌握临床特点,及时诊断和治疗,首选手术治疗.

    作者:焉红旗;曹广新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基本药物政策解读

    本文主要阐述的内容有:①基本药物历史与起源;②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有关政策文件;③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④建立基本药物制度的意义;⑤目前存在的难点问题;⑥今后工作意见.

    作者:李玉玲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X线透视下三腔喂养管置入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在X线透视下置入三腔喂养管(FT)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在X线透视下置入FT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X线透视下,经导丝导引,将导管插至十二指肠,交换入加硬导丝,沿加硬导丝将FT顺利送至空肠.结果 全部病例均一次性成功置入,平均X射线下操作时间为6.4 min,置管时间9 d~7周,期间FT位置良好、喂养顺利、胃肠减压效果良好、胃排空障碍消失,无患者出现并发症.结论 X线透视下三腔喂养管置入简便快捷、安全实用,可以进行空肠内营养兼胃肠减压,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传真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手机药盒对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研究

    目的 考察手机药盒对肺结核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按一定标准选取216例肺结核患者分为手机药盒组和对照组两组;手机药盒组,按手机药盒模式实施细则进行治疗和管理.对照组,按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 年版)的常规模式进行治疗和管理.结果手机药盒组的依从率为98%,对照组为59%,手机药盒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明显.结论 手机药盒现代工具能强化医疗服务,显著提高肺结核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作者:周正阳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会阴侧切缝合及护理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会阴侧切、连续缝合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经阴分娩并行会阴侧切术的286例产妇进行分析.结果 286例会阴侧切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无一例感染.结论 正确的会阴侧切连续缝合技术,及合理的护理干预,对促进产妇会阴切口的愈合,减轻产妇的不适和痛苦,保障产妇身心健康,效果显著.

    作者:孙妮妮;刘佳;王秀川 刊期: 2012年第17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