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红
目的:探讨分析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慢性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治慢性创面修复中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的患者1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经1次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后实施二期植皮均成活,1例经2次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后,实施皮瓣转移覆盖创面。结论: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慢性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创面愈合,使疗程缩短,减少换药疼痛。
作者:陈长元;孙尚成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一次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经一次性根管治疗,对照组经多次根管治疗。结果:观察组术后1年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根尖周炎经一次性根管治疗可有效控制术后疼痛,疗效确切。
作者:朱国喜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CT增强扫描是采用高压注射器经静脉快速注入造影剂,才能达到对疾病鉴别诊断的目的。但注射选用的血管要承受相当大的注射压力,因此造影剂出现不同程度的渗漏是CT增强扫描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探讨CT增强扫描时有效预防造影剂外渗的护理措施及发生外渗的正确处理方法,以减少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CT增强检查图像的质量。
作者:张宏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青光眼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收治青光眼手术患者106例,行小梁切除术或虹膜周边切除术等不同术式治疗,并加强术前术后护理、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结论:做好青光眼患者术前术后精心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经济负担及心理压力。
作者:张凤勤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COPD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规范治疗效果。方法:收治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78例,将其按奇、偶数字法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能够有效缓解其呼吸困难症状,对促进肺功能恢复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孙丽萍;侯淑萍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Mbd2在EMs患者发病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Trizol法提取病变组织的总RNA,反转录生成cDNA,Blast-primer设计Mbd2 mRNA引物,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各组间Mbd2 mRNA表达变化。结果:EMs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中Mbd2 mRNA表达显著高于子宫肌瘤患者在位内膜(P<0.01);且EMs患者异位内膜中Mbd2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在位内膜(P<0.01)。结论:Mbd2基因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还可能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早期发现做出贡献。
作者:林晓斌;徐燕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配合沙丁胺醇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沙丁胺醇,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2%(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配合沙丁胺醇治疗急性加重期慢阻肺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尼多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辨识融入社区健康管理对代谢综合征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代谢综合征患者300例,将其分为社区管理组和中医治疗组,各150例,中医治疗组在社区健康管理的基础上融入中医体质辨识。结果:中医治疗组患者各项指标优于社区管理组,收缩压和舒张压等指标改善更明显。结论:使用中医体质辨识融入社区健康管理对代谢综合征的防治效果明显。
作者:霍素坤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对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在诊治女性不孕症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收治女性不孕症者58例,分析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的诊治结果。结果:不孕的主要因素是输卵管炎性梗阻、慢性输卵管炎及盆腔粘连,其次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肌瘤;联合手术治疗后,输卵管通畅率提高,随访1年,31例妊娠。结论:应用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诊治女性不孕症,可准确诊断出病因,以提高治疗的针对性,提升临床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丛夏丽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分析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行静脉滴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的效果。方法:收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胺碘酮治疗,研究组行普罗帕酮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1%,且转复时间(24.18±18.53)min显著少于对照组的(40.52±18.60)min(P<0.05)。结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行静脉滴注普罗帕酮治疗的效果显著。
作者:黄萍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放疗后再复发时应用适形放疗的疗效。方法:选择肺癌放疗后复发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给予适形放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放射治疗,比较两种方法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经过治疗,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年后,试验组1、2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癌患者放疗后再复发时采用适形放疗,可提高近期疗效,延长生存期,且不良反应与常规治疗相同。
作者:单光莲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循证护理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收治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4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循证护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以及治疗后6、12、18个月的智力和运动发育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不良反应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安全可行。
作者:骆雄英 刊期: 2015年第26期
本文总结分析脉动式真空灭菌器在灭菌过程中引起湿包的各种因素,提出了减少和杜绝湿包发生的措施,对提高灭菌合格率、预防医院感染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朱向娜;王聪梅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临床常用指标对于良恶性胸水渗出液的鉴别意义,了解武汉协和医院胸水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治有胸水患者173例,分为恶性组110例及良性组63例,比较良性与恶性之间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肿瘤标志物在鉴别良恶性胸水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水CEA在渗出性胸水的良恶性鉴别中有着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作者:杨建奇;张涛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术后并发症的预防策略。方法:收治跟骨骨折患者64例(76足),采用手术治疗,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时间3~26个月。术后早期并发症6足,均为皮缘坏死,换药后创面愈合;晚期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5足,经治疗2足缓解不影响生活,3足疼痛存在。优44足,良22足,差10足,优良率87%。结论:对于跟骨关节内骨折,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制定周密的术前计划,术中采取有效复位联合植骨内固定,可以减少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满意。
作者:纪强;陈志红;李晓苏;季俊;庄文华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儿童肺功能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接受肺功能检查儿童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两组儿童的检查配合度以及家长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儿童的肺功能检查配合度以及儿童家长的满意度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接受肺功能检查的儿童采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儿童的检查配合度,提高儿童家长的满意度,效果显著。
作者:赵春兰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数字X线摄影在放射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600例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普通 X 线检查,试验组给予数字 X 线检查。结果:试验组 X 线片整体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诊断率8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0%。结论:数字X线摄影成像质量高,可以有效提升诊断的可靠性和正确性。
作者:池盟盟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8例,晨服美托洛尔片100 mg,观察疗程4周。结果:降压总有效率92.5%,治疗前后心率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美托洛尔治疗轻、中度高血压起效快、不良反应少、疗效好、服用方便,是一种有效、安全可靠的一线抗高血压药物。
作者:竺洪文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收治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法,治疗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插管率、存活率分别是23.33%、23.33%,对照组分别是53.33%、13.33%,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方式治疗存活率明显上升,同时对于改善患者的血气相关指标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乔平;成蒂莲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社区新发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方法:收治社区新发高血压患者10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与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降压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心脑并发症、致残率、致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康教育在社区新发高血压患者管理中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达到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作者:章秀清;杨艳玲 刊期: 2015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