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数字X线摄影在放射科的临床应用体会

池盟盟

关键词:数字X线摄影, 放射科, 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数字X线摄影在放射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600例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普通 X 线检查,试验组给予数字 X 线检查。结果:试验组 X 线片整体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诊断率8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0%。结论:数字X线摄影成像质量高,可以有效提升诊断的可靠性和正确性。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急救护理

    目的:探讨总结急性脑血管意外的护理要点,为今后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收治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84例,回顾性分析其急救护理及临床资料。结果:84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经抢救治疗,病情好转73例(86.9%),病情加重11例(13.1%)。结论: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能够降低脑血管意外患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同时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预后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金燕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中医体质辨识融入社区健康管理对代谢综合征的防治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辨识融入社区健康管理对代谢综合征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代谢综合征患者300例,将其分为社区管理组和中医治疗组,各150例,中医治疗组在社区健康管理的基础上融入中医体质辨识。结果:中医治疗组患者各项指标优于社区管理组,收缩压和舒张压等指标改善更明显。结论:使用中医体质辨识融入社区健康管理对代谢综合征的防治效果明显。

    作者:霍素坤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中医知识宣教在骨质疏松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中医知识宣教在骨质疏松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骨质疏松症患者100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常规宣教和中医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特色宣教。结果:通过特色中医健康知识宣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用通俗易懂的中医理论知识进行宣教有利于患者配合治疗与护理,可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性。

    作者:徐芬;曹敏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循证护理应用的可行性

    目的:探讨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循证护理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收治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4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循证护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以及治疗后6、12、18个月的智力和运动发育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不良反应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安全可行。

    作者:骆雄英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人性化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老年脑梗死患者6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其中34例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4.12%;对照组优良率82.86%(P<0.05)。结论:人性化的护理可以有效巩固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刘慧丽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婚检人员ALT结果升高的各种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婚检人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升高的各种情况。方法:选取自愿进行婚检人员4810例,对其中ALT升高人员进行分析。结果:婚检中男性ALT结果升高存在非病理和病理因素,以非病理性因素为主。结论:婚检ALT升高相关因素众多,强调戒除不良嗜好,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清淡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有利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提高我国人口素质。

    作者:仇丽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护理干预在儿童肺功能检查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儿童肺功能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接受肺功能检查儿童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两组儿童的检查配合度以及家长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儿童的肺功能检查配合度以及儿童家长的满意度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接受肺功能检查的儿童采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儿童的检查配合度,提高儿童家长的满意度,效果显著。

    作者:赵春兰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护理本科生主要心理健康问题及心理需求探析

    目的:探讨护理本科生主要心理健康问题及心理需求。方法:组建护理本科生心理健康研究小组,指导入选学生不记名独立填写自拟护理本科生心理健康调查表。结果:医院实习组学习问题占比高(77.00%)、第1年上班组人际交往问题占比较高(80.00%)、加强实习组就业问题占比高(85.00%)(P<0.05);心理健康讲座针对主要心理健康需求,占比73.00%(P<0.05)。结论:护理本科教学工作者及心理学者应准确掌握不同时期护理本科生心理特点,提供针对性的帮助,保障其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

    作者:朱阿丽;张忠玲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在诊治女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目的:对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在诊治女性不孕症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收治女性不孕症者58例,分析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的诊治结果。结果:不孕的主要因素是输卵管炎性梗阻、慢性输卵管炎及盆腔粘连,其次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肌瘤;联合手术治疗后,输卵管通畅率提高,随访1年,31例妊娠。结论:应用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诊治女性不孕症,可准确诊断出病因,以提高治疗的针对性,提升临床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丛夏丽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高压氧治疗重度颅脑外伤远期疗效及相关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重度颅脑外伤远期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收治重度颅脑外伤患者60例,按入院编号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给予临床基础治疗。结果:两组临床治疗好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远期疗效因素主要包括高压氧治疗时间、神经性临床并发症等。结论:给予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高压氧治疗,临床远期疗效突出,可降低临床并发症。

    作者:郭勇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认知行为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搭桥术前焦虑与心肌缺血的作用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搭桥术前焦虑与心肌缺血的作用。方法:将120例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结果:研究组干预后SA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待手术期每天心肌缺血平均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冠心病患者搭桥术前焦虑,减少术前心肌缺血发生次数。

    作者:宋彬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数字X线摄影在放射科的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数字X线摄影在放射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600例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普通 X 线检查,试验组给予数字 X 线检查。结果:试验组 X 线片整体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诊断率8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0%。结论:数字X线摄影成像质量高,可以有效提升诊断的可靠性和正确性。

    作者:池盟盟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1例特殊腹泻患者的诊疗启示

    分析1例腹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总结临床经验。临床医师在诊疗过程中不能过分依赖辅助检查,应结合临床观察、缜密的思维和不断反思才能进行正确的诊断。

    作者:程玲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老年患者肠道肿瘤根治术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老年肠道肿瘤患者根治术的优越性。方法:行开腹肠道肿瘤根治术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各项评分。结果: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的麻醉方法用于老年患者肠道肿瘤根治术均能满足手术要求,各有优点。结论:舒芬太尼组在麻醉过程的平稳性、应激激素水平变化及术后镇痛上有明显的优越性,更适用于老年患者尤其是可能存在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大的患者。

    作者:吕红艳;王竹梅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优质护理对急诊输液患者心理状态及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急诊输液患者心理状态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收治急诊输液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75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模式护理;研究组按照优质护理模式护理。结果:与护理前比较,研究组护理后SAS和SDS评分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护理后SAS和SDS评分均降低(P<0.05)。研究组总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有助于消除急诊输液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周添惠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护理干预

    目的:探究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方法:收治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儿童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后产生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不良反应率2.04%低于对照组的18.36%(P<0.05)。结论:对儿童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采取护理干预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王英;刘瑞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良恶性胸水患者临床指标的统计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常用指标对于良恶性胸水渗出液的鉴别意义,了解武汉协和医院胸水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治有胸水患者173例,分为恶性组110例及良性组63例,比较良性与恶性之间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肿瘤标志物在鉴别良恶性胸水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水CEA在渗出性胸水的良恶性鉴别中有着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作者:杨建奇;张涛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阿托品联合奥美拉唑对急性胃炎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阿托品联合奥美拉唑对急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急性胃炎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托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品联合奥美拉唑对急性胃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李新玲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肝脏小肿块的超声介入性检查分析

    目的:探讨对肝脏小肿块采取超声介入性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肝脏实质性肿块患者206例,采取超声引导穿刺细胞学检查,同时从不同角度与超声图像诊断进行对比。结果:超声穿刺细胞学检查临床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的正确率明显高于超声图像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脏小肿块采取超声介入性检查,可以弥补超声图像定性诊断方面的不足,特别是对于直径≤3 cm的肝脏肿块的良恶性鉴别,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李秀方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跟骨骨折术后并发症分析及总结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术后并发症的预防策略。方法:收治跟骨骨折患者64例(76足),采用手术治疗,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时间3~26个月。术后早期并发症6足,均为皮缘坏死,换药后创面愈合;晚期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5足,经治疗2足缓解不影响生活,3足疼痛存在。优44足,良22足,差10足,优良率87%。结论:对于跟骨关节内骨折,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制定周密的术前计划,术中采取有效复位联合植骨内固定,可以减少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满意。

    作者:纪强;陈志红;李晓苏;季俊;庄文华 刊期: 2015年第26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