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红艳;王竹梅
目的:CT增强扫描是采用高压注射器经静脉快速注入造影剂,才能达到对疾病鉴别诊断的目的。但注射选用的血管要承受相当大的注射压力,因此造影剂出现不同程度的渗漏是CT增强扫描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探讨CT增强扫描时有效预防造影剂外渗的护理措施及发生外渗的正确处理方法,以减少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CT增强检查图像的质量。
作者:张宏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数字X线摄影在放射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600例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普通 X 线检查,试验组给予数字 X 线检查。结果:试验组 X 线片整体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诊断率8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0%。结论:数字X线摄影成像质量高,可以有效提升诊断的可靠性和正确性。
作者:池盟盟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结核性腹膜炎的多排CT扫描特点、其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收治结核性腹膜炎患者76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①壁层腹膜增厚34例,24例增强扫描有强化;②腹水41例,少量18例,中量16例,大量7例;③肠系膜改变38例,CT表现为系膜不规则增厚;④大网膜改变14例,CT主要表现为大网膜呈饼状增厚;⑤腹腔淋巴结肿大33例;⑥合并肠梗阻12例,肠穿孔6例。结论:结核性腹膜炎的主要 CT表现为腹膜增厚、腹水、腹腔淋巴结肿大及肠系膜改变,CT扫描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胡礼冲;张娜;胡珊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及手术证实的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病例。结果:5例均为胸腔内单发的边缘光滑的软组织肿块,4例密度均匀,1例密度不均匀。结论:胸部孤立性纤维瘤CT检查及多平面重建可清晰显示病变的形态、大小及与胸膜的关系,确诊依赖病理及免疫组化。
作者:王庆荣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配合沙丁胺醇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沙丁胺醇,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2%(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配合沙丁胺醇治疗急性加重期慢阻肺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尼多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研究老年腹股沟疝平片式无张力修补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老年腹股沟疝患者134例,开展聚丙烯修复治疗。结果:手术时间平均(48.23±3.25)min,手术后住院(7.23±1.25)d后出院,对患者的伤害小,疼痛感轻,并且术后无切口、无阴囊肿块出现,回访结果显示无一例复发。结论:平片式无张力修补的治疗效果较明显,并且易操作、手术时间短、费用低、恢复时间快,对于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来说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方家扬;吴宗明;翁俊风;郑宗龙;吴丽芳 刊期: 2015年第26期
临床麻醉技术具有较高风险,在其教学中麻醉安全教育处于重要位置。本文通过对麻醉教学中开展麻醉安全教育的意义进行分析,探讨安全教育的有效措施,以期为麻醉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作者:夏雪莲;范柳笛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治急性脑血管病患者526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急性脑血管病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1.9:1),>60岁发病率高,寒冷季节发病率高,6:00~10:00为急性脑血管病发病高峰,高血压病是首要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血管病病死率高,与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多,应加强对急性脑血管病的防治。
作者:翟素英 刊期: 2015年第26期
本文就1例单角子宫、异位副输卵管急性炎症并出血患者,结合文献复习进行报告。对多器官发育异常患者应引起重视,加强多科室会诊,必要时共同手术。
作者:唐燕妮;邬晓娜;田霞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中医知识宣教在骨质疏松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骨质疏松症患者100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常规宣教和中医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特色宣教。结果:通过特色中医健康知识宣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用通俗易懂的中医理论知识进行宣教有利于患者配合治疗与护理,可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性。
作者:徐芬;曹敏 刊期: 2015年第26期
2012年1月-2014年12月调查院内感染病例,回顾传染病上报、工伤统计和导致院内感染暴发的典型案例,从中查找在精神病院工作的医护人员执业环境中存在的生物危害因素,提出减少职业生物危害的防护措施。
作者:王彦娟;沈振明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新生婴儿黄疸的疗效。方法:将70例新生婴儿黄疸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口服布拉氏酵母菌)和对照组(口服茵栀黄口服液),治疗1周后观察两组黄疸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退黄效果、对婴儿食乳、腹泻影响及皮疹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布拉氏酵母菌用于治疗新生婴儿黄疸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且简便快捷。
作者:陈瑞芳;王爱华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应用镇痛电子治疗仪无痛分娩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将用镇痛电子治疗仪实施无痛分娩的产妇100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二、三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阴道出血量、产妇疼痛分级及产后并发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提升产妇顺产率,对母婴健康都极为有利。
作者:解朝群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与血脂相关指标在诊断冠心病上的价值。方法:收治冠心病患者140例为试验组,另选取非冠心病患者14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C反应蛋白、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比较其差异。结果:试验组的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以及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与血脂相关指标在诊断冠心病上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依据这些指标可有效地提高冠心病的正确诊断率。
作者:孙蕾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加强过程管理,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方法。方法:在医院各个重点部门设置感染管理沟通指导记录本,委派专职人员有计划、有目的地每天做好临床沟通指导工作。结果:本院手卫生依从性有了大幅度提高,医院感染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在实际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中加强过程管理,可有效转变医务工作者观念,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消除医疗安全隐患,减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控制医院感染发生。
作者:郭瑞敏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变迁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收治哺乳期乳房脓肿患者681例,分离出370株细菌,进行回顾性分析,29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按分离时间分为A、B组,进行耐药率统计。结果:681例患者检出病原菌370株,阳性分离率54.33%。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96株(80.00%),对青霉素、红霉素和克林霉素有较强的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94.4%~96.1%、59.9%~64.6%、54.6%~59.7%。A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25.7%;B组MRSA检出率38.2%。对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率仍保持较低水平,未出现耐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菌株。结论:哺乳期乳房脓肿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B组和A组相比,MRSA的分离率明显升高且接近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临床常用的头孢菌素类等抗菌药物已不能作为经验用药。建议临床使用抗菌药物前及时送检乳腺脓液进行细菌培养,以药敏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李方;杨霞 刊期: 2015年第26期
丹波元坚所著《杂病广要》中附有大量的按语,从医学及文献学的角度大致可以分为条文理解类、对比校正类、存疑待考类、方药加减说明类、引文补充删减说明类、临床经验类以及综合类。作为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按语从侧面反映了丹波元坚扎实的医学理论水平、高超的临床实践能力、严谨的治学态度及重视经典原著的学习理念,具有画龙点睛之妙。
作者:朱柱泉;王姝琛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0.6×30 TWLB号针头切割治疗泪小点息肉的优势。方法:用0.6×30 TWLB号针头切割治疗泪小点息肉50例(62眼)患者。结果:50例患者(62眼)经过0.6×30 TWLB 号针头切割治疗泪小点息肉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0.6×30TWLB号针头切割治疗泪小点息肉简便易行。
作者:吴霞业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同步放化疗的临床效果,总结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收治食管癌患者6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及护理资料。结果:8例患者采取食管支架置入治疗并停止放化疗,33例采取鼻饲管置入治疗,均能耐受而且按照疗程进行了放化疗治疗,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针对性地对食管癌患者采取悉心护理干预,使患者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以改善其病情。
作者:李伟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疾病,其致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已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第3位,对人们生命和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探讨社区糖尿病的防治措施对于保护人们健康,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李四伟 刊期: 2015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