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泪小点息肉临床治疗体会

吴霞业

关键词:泪小点息肉, 0.6×30 TWLB号针头, 切割
摘要:目的:探讨0.6×30 TWLB号针头切割治疗泪小点息肉的优势。方法:用0.6×30 TWLB号针头切割治疗泪小点息肉50例(62眼)患者。结果:50例患者(62眼)经过0.6×30 TWLB 号针头切割治疗泪小点息肉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0.6×30TWLB号针头切割治疗泪小点息肉简便易行。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品管圈活动对住院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住院老年痴呆患者的效果。方法:在住院老年痴呆患者中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进行品管圈活动后,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尤其能明显减少老年痴呆患者摔倒、噎食等,使患者的安全得到了保障,同时也使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结论:对老年痴呆患者开展品管圈护理活动,可有效防范护理意外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住院满意度。

    作者:彭曦;全映波;邓静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急性心肌梗死BNP与左心功能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B 型钠尿肽(BNP)与左心功能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依据血浆 BNP 水平分为对照组(BNP≤250 pg/mL)31例和研究组(BNP>250 pg/mL)29例,比较两组的 Killip 分级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分析两组院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随着BNP水平的升高,两组的Killip分级构成中Ⅱ级以上的比例明显增加,而 LVEF 则逐渐下降,研究组 KillipⅡ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且 LVEF 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NP水平和Killip分级的严重程度呈现正相关、和LVEF呈现负相关,与院内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李运伟;洪岩;万琪琳;何瑞利;王治中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乳腺癌患者9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与对照组48例,治疗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对照组行乳腺癌根治术并切除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组,手术用时多于对照组,肿瘤复发与转移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不仅可以减少肿瘤术后复发与转移几率,还能避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作者:王斌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解毒通络调肝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体重及血糖的影响

    目的:观察解毒通络调肝方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体重及血糖的影响。方法:以自发性2型糖尿病ZDF大鼠为研究对象,将55只健康雄性 ZDF 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对照组、盐酸二甲双胍组及解毒通络调肝方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ZL大鼠为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灌胃,其余各组使用相应药物灌胃,动态观察大鼠体重,并于取材后观察血糖变化。结果:各组 ZDF 大鼠与 ZL 大鼠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ZDF 各组大鼠糖化血清蛋白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解毒通络调肝方大剂量组对ZDF大鼠的体重有控制作用,中剂量组有良好的控制血糖作用,其降糖作用效果优于西药组。

    作者:闫静;朴春丽;王振宇;郑成君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急性脑血管病52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治急性脑血管病患者526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急性脑血管病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1.9:1),>60岁发病率高,寒冷季节发病率高,6:00~10:00为急性脑血管病发病高峰,高血压病是首要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血管病病死率高,与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多,应加强对急性脑血管病的防治。

    作者:翟素英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收治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理总有效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4%(χ2=5.433,P<0.05);干预后,试验组腰椎正位L2~4骨密度和股骨近端骨密度分别为(0.835±0.136)g/cm2、(0.735±0.12)g/cm2,增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768±0.131) g/cm2、(0.649±0.114)g/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a=2.534,tb=3.662,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增加患者骨密度。

    作者:赵永芳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麻醉安全教育在麻醉教学中的应用

    临床麻醉技术具有较高风险,在其教学中麻醉安全教育处于重要位置。本文通过对麻醉教学中开展麻醉安全教育的意义进行分析,探讨安全教育的有效措施,以期为麻醉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作者:夏雪莲;范柳笛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社区家庭医生参与用药指导对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效果的研究

    目的:探讨社区家庭医生参与临床用药指导对患者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收治高血压患者118例,按个人意愿分为对照组57例和干预组61例。对照组常规门诊处方取药,干预组在门诊就诊取药时社区家庭医生给予用药常识教育和个性化的用药指导。结果:管理2个月后,干预组在高血压及常用中成药物知识正答率、改善服药不依从行为和信任并愿意接受医生指导方面较干预前提高(P<0.05),组间比较干预组也较对照组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社区家庭医生参与用药指导,能够较好地提高患者正确用药的认知、服药依从性及对医生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并促进临床用药的安全和合理性。

    作者:胡宴杰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杂病广要》丹波元坚按语初探

    丹波元坚所著《杂病广要》中附有大量的按语,从医学及文献学的角度大致可以分为条文理解类、对比校正类、存疑待考类、方药加减说明类、引文补充删减说明类、临床经验类以及综合类。作为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按语从侧面反映了丹波元坚扎实的医学理论水平、高超的临床实践能力、严谨的治学态度及重视经典原著的学习理念,具有画龙点睛之妙。

    作者:朱柱泉;王姝琛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结核性腹膜炎的CT表现及诊断探讨

    目的:探讨结核性腹膜炎的多排CT扫描特点、其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收治结核性腹膜炎患者76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①壁层腹膜增厚34例,24例增强扫描有强化;②腹水41例,少量18例,中量16例,大量7例;③肠系膜改变38例,CT表现为系膜不规则增厚;④大网膜改变14例,CT主要表现为大网膜呈饼状增厚;⑤腹腔淋巴结肿大33例;⑥合并肠梗阻12例,肠穿孔6例。结论:结核性腹膜炎的主要 CT表现为腹膜增厚、腹水、腹腔淋巴结肿大及肠系膜改变,CT扫描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胡礼冲;张娜;胡珊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与开腹手术的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疗效。方法:收治阑尾炎患者68例,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34例,腹腔镜组实施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开腹组在开腹下行阑尾切除术。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止痛药使用均显著优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的特点。

    作者:高秋菊;刘华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良恶性胸水患者临床指标的统计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常用指标对于良恶性胸水渗出液的鉴别意义,了解武汉协和医院胸水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治有胸水患者173例,分为恶性组110例及良性组63例,比较良性与恶性之间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肿瘤标志物在鉴别良恶性胸水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水CEA在渗出性胸水的良恶性鉴别中有着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作者:杨建奇;张涛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认知行为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搭桥术前焦虑与心肌缺血的作用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搭桥术前焦虑与心肌缺血的作用。方法:将120例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结果:研究组干预后SA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待手术期每天心肌缺血平均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冠心病患者搭桥术前焦虑,减少术前心肌缺血发生次数。

    作者:宋彬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38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8例,晨服美托洛尔片100 mg,观察疗程4周。结果:降压总有效率92.5%,治疗前后心率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美托洛尔治疗轻、中度高血压起效快、不良反应少、疗效好、服用方便,是一种有效、安全可靠的一线抗高血压药物。

    作者:竺洪文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CT对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的诊断

    目的:探讨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及手术证实的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病例。结果:5例均为胸腔内单发的边缘光滑的软组织肿块,4例密度均匀,1例密度不均匀。结论:胸部孤立性纤维瘤CT检查及多平面重建可清晰显示病变的形态、大小及与胸膜的关系,确诊依赖病理及免疫组化。

    作者:王庆荣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60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新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治Hp阳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A组应用雷贝拉唑+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治疗,B组应用雷贝拉唑+枸橼酸铋钾+四环素+呋喃唑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Hp根除率分别为93.33%和96.66%。结论:新四联疗法治疗Hp感染初治根除率高,不良反应少。

    作者:乔永刚;赵立平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优质护理对急诊输液患者心理状态及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急诊输液患者心理状态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收治急诊输液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75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模式护理;研究组按照优质护理模式护理。结果:与护理前比较,研究组护理后SAS和SDS评分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护理后SAS和SDS评分均降低(P<0.05)。研究组总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有助于消除急诊输液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周添惠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泪小点息肉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0.6×30 TWLB号针头切割治疗泪小点息肉的优势。方法:用0.6×30 TWLB号针头切割治疗泪小点息肉50例(62眼)患者。结果:50例患者(62眼)经过0.6×30 TWLB 号针头切割治疗泪小点息肉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0.6×30TWLB号针头切割治疗泪小点息肉简便易行。

    作者:吴霞业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导管记录表在肺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导管的应用在肺部疾病临床中变得越来越广泛。导管的护理工作与整个病情的恢复又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就导管记录表在呼吸科的应用做一简单介绍,希望对临床简化护理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叙嫄;白志贤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社区糖尿病的防治措施

    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疾病,其致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已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第3位,对人们生命和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探讨社区糖尿病的防治措施对于保护人们健康,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李四伟 刊期: 2015年第26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