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永刚;赵立平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异位妊娠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口服,观察组联合应用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血β-HCG下降时间、B超监测包块缩小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疗效优于单用米非司酮治疗,显著缩短病程,不良反应少。
作者:朱丛兰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疼痛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比较实施医护一体化的疼痛管理模式前后1年疼痛护理质量、住院患者满意度以及医护人员对医护一体化疼痛管理模式的赞同度。结果:疼痛首班评估率、动态评估率和疼痛干预率均>90%;住院患者综合满意度和对护士病情观察、健康教育、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均>96%。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护一体化疼痛管理模式能够提高疼痛管理质量,改善患者体验,提高护理人员职业成就感。
作者:刘容;付功莉;唐敏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疗效。方法:收治阑尾炎患者68例,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34例,腹腔镜组实施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开腹组在开腹下行阑尾切除术。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止痛药使用均显著优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的特点。
作者:高秋菊;刘华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乳腺癌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而试验组又给予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袁小笋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加强过程管理,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方法。方法:在医院各个重点部门设置感染管理沟通指导记录本,委派专职人员有计划、有目的地每天做好临床沟通指导工作。结果:本院手卫生依从性有了大幅度提高,医院感染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在实际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中加强过程管理,可有效转变医务工作者观念,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消除医疗安全隐患,减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控制医院感染发生。
作者:郭瑞敏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产科不同处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260例,分别剖宫产及阴道试产,并选择同期相同例数的阴道分娩及剖宫产终止妊娠的初产妇作为对照。结果:200例剖宫产产妇与对照组相比,在产程、产后出血及术后感染发生率等指标上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成功率高,如产妇无阴道试产禁忌证,可给予阴道试产,提高生育质量。
作者:秦凡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配合沙丁胺醇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沙丁胺醇,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2%(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配合沙丁胺醇治疗急性加重期慢阻肺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尼多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A组和对照B组,治疗组采用CT引导下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注射治疗,对照A组采用 CT 引导下射频热凝治疗,对照 B 组采用臭氧注射治疗,比较3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当天,治疗组的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 A 组和对照 B 组(t=5.65、5.02,P<0.05)。治疗组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 A 组和对照 B 组(χ2=4.02、3.98、5.49、7.37,P<0.05)。结论:CT引导下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疗效显著、操作简单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周国徽;郝小刚;高世磊;郑野;范吉众;李跃飞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护理工作站药柜管理系统是医院网络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病区药柜是临床药房供药途径中一种不可缺少的补充方式。病区护理工作站药柜管理应用软件极大地方便了临床科室对患者的治疗用药,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并加强了医院对病区药品的管理,使病区药品的管理更趋于科学化、信息化和规范化。
作者:许玮;李建华;曾木兰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应用镇痛电子治疗仪无痛分娩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将用镇痛电子治疗仪实施无痛分娩的产妇100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二、三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阴道出血量、产妇疼痛分级及产后并发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提升产妇顺产率,对母婴健康都极为有利。
作者:解朝群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对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在诊治女性不孕症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收治女性不孕症者58例,分析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的诊治结果。结果:不孕的主要因素是输卵管炎性梗阻、慢性输卵管炎及盆腔粘连,其次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肌瘤;联合手术治疗后,输卵管通畅率提高,随访1年,31例妊娠。结论:应用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诊治女性不孕症,可准确诊断出病因,以提高治疗的针对性,提升临床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丛夏丽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CT增强扫描是采用高压注射器经静脉快速注入造影剂,才能达到对疾病鉴别诊断的目的。但注射选用的血管要承受相当大的注射压力,因此造影剂出现不同程度的渗漏是CT增强扫描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探讨CT增强扫描时有效预防造影剂外渗的护理措施及发生外渗的正确处理方法,以减少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CT增强检查图像的质量。
作者:张宏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同步放化疗的临床效果,总结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收治食管癌患者6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及护理资料。结果:8例患者采取食管支架置入治疗并停止放化疗,33例采取鼻饲管置入治疗,均能耐受而且按照疗程进行了放化疗治疗,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针对性地对食管癌患者采取悉心护理干预,使患者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以改善其病情。
作者:李伟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治疗抗磷脂抗体阳性复发性流产的疗效。方法:采用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方法,对有关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治疗抗磷脂抗体阳性复发性流产研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低分子肝素组的胎儿流产风险是普通肝素组的0.59倍;低分子肝素组治疗复发性流产妇女终导致其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是普通肝素组的1.34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治疗抗磷脂抗体阳性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无差异。
作者:杨晶晶;刘帅斌;胡丽娜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参与管理模式在科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某科室应用参与管理模式,从组织学习、拟定计划、管理分工和质量控制等不同方面出发,对比应用前后护理质量。结果:各护理质量合格率均优于应用前(P<0.05)。结论:在科室护理管理中应用参与管理模式能有利于护士长宏观管理科室,增强护士的责任感和工作能力,减少人员矛盾,加强团队合作力,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护理服务。
作者:刘永杰 刊期: 2015年第26期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导管的应用在肺部疾病临床中变得越来越广泛。导管的护理工作与整个病情的恢复又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就导管记录表在呼吸科的应用做一简单介绍,希望对临床简化护理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叙嫄;白志贤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影响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临床疗效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参照随机双盲法将8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观察两组,各40例,分别接受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在治疗依从性及临床疗效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施以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与临床疗效,并提升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与费用。
作者:孙丽;高秋月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及手术证实的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病例。结果:5例均为胸腔内单发的边缘光滑的软组织肿块,4例密度均匀,1例密度不均匀。结论:胸部孤立性纤维瘤CT检查及多平面重建可清晰显示病变的形态、大小及与胸膜的关系,确诊依赖病理及免疫组化。
作者:王庆荣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婚检人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升高的各种情况。方法:选取自愿进行婚检人员4810例,对其中ALT升高人员进行分析。结果:婚检中男性ALT结果升高存在非病理和病理因素,以非病理性因素为主。结论:婚检ALT升高相关因素众多,强调戒除不良嗜好,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清淡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有利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提高我国人口素质。
作者:仇丽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研究物联网技术在社区慢病防治中的应用模式,增强对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效果,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与科学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新安街道辖区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与慢病管理模式进行研究。结果:甲乙两组血压控制率、生活质量评分、高血压知晓率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运用物联网健康管理技术与设备后,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效果更好。
作者:过圣华 刊期: 2015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