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方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收治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理总有效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4%(χ2=5.433,P<0.05);干预后,试验组腰椎正位L2~4骨密度和股骨近端骨密度分别为(0.835±0.136)g/cm2、(0.735±0.12)g/cm2,增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768±0.131) g/cm2、(0.649±0.114)g/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a=2.534,tb=3.662,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增加患者骨密度。
作者:赵永芳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变迁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收治哺乳期乳房脓肿患者681例,分离出370株细菌,进行回顾性分析,29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按分离时间分为A、B组,进行耐药率统计。结果:681例患者检出病原菌370株,阳性分离率54.33%。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96株(80.00%),对青霉素、红霉素和克林霉素有较强的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94.4%~96.1%、59.9%~64.6%、54.6%~59.7%。A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25.7%;B组MRSA检出率38.2%。对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率仍保持较低水平,未出现耐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菌株。结论:哺乳期乳房脓肿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B组和A组相比,MRSA的分离率明显升高且接近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临床常用的头孢菌素类等抗菌药物已不能作为经验用药。建议临床使用抗菌药物前及时送检乳腺脓液进行细菌培养,以药敏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李方;杨霞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治急性脑血管病患者526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急性脑血管病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1.9:1),>60岁发病率高,寒冷季节发病率高,6:00~10:00为急性脑血管病发病高峰,高血压病是首要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血管病病死率高,与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多,应加强对急性脑血管病的防治。
作者:翟素英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社区内高龄产妇的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社区内高龄产妇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行社区内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生命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对社区内高龄产妇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妊娠结局和质量,减轻产妇的痛苦。
作者:李威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究胆囊颈结石嵌顿导致胆囊积脓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收治因胆囊颈结石导致的胆囊积脓患者87例,对其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果: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并发症发生率1.15%,平均住院时间(7.0±2.3)d。结论:在胆囊颈动脉结石嵌顿造成的胆囊积脓治疗中运用腹腔镜手术能在较为清晰的视野下进行手术,确保手术的成功,有效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王洪强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儿童肺功能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接受肺功能检查儿童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两组儿童的检查配合度以及家长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儿童的肺功能检查配合度以及儿童家长的满意度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接受肺功能检查的儿童采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儿童的检查配合度,提高儿童家长的满意度,效果显著。
作者:赵春兰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CT增强扫描是采用高压注射器经静脉快速注入造影剂,才能达到对疾病鉴别诊断的目的。但注射选用的血管要承受相当大的注射压力,因此造影剂出现不同程度的渗漏是CT增强扫描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探讨CT增强扫描时有效预防造影剂外渗的护理措施及发生外渗的正确处理方法,以减少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CT增强检查图像的质量。
作者:张宏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Mbd2在EMs患者发病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Trizol法提取病变组织的总RNA,反转录生成cDNA,Blast-primer设计Mbd2 mRNA引物,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各组间Mbd2 mRNA表达变化。结果:EMs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中Mbd2 mRNA表达显著高于子宫肌瘤患者在位内膜(P<0.01);且EMs患者异位内膜中Mbd2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在位内膜(P<0.01)。结论:Mbd2基因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还可能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早期发现做出贡献。
作者:林晓斌;徐燕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异位妊娠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口服,观察组联合应用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血β-HCG下降时间、B超监测包块缩小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疗效优于单用米非司酮治疗,显著缩短病程,不良反应少。
作者:朱丛兰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腺苷脱氨酶(ADA)、C反应蛋白(CRP)及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对胸腔积液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治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40例(结核组)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30例(恶性组),抽取胸腔积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ADA和免疫投射比浊法检测CRP,电化学发光法检测CEA。结果:结核组胸腔积液ADA和CRP水平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恶性组(P<0.05),CEA水平显著低于恶性组(P<0.05)。结论:ADA、CRP和CEA联合检测对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杨苹苹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配合沙丁胺醇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沙丁胺醇,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2%(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配合沙丁胺醇治疗急性加重期慢阻肺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尼多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参与管理模式在科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某科室应用参与管理模式,从组织学习、拟定计划、管理分工和质量控制等不同方面出发,对比应用前后护理质量。结果:各护理质量合格率均优于应用前(P<0.05)。结论:在科室护理管理中应用参与管理模式能有利于护士长宏观管理科室,增强护士的责任感和工作能力,减少人员矛盾,加强团队合作力,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护理服务。
作者:刘永杰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加强过程管理,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方法。方法:在医院各个重点部门设置感染管理沟通指导记录本,委派专职人员有计划、有目的地每天做好临床沟通指导工作。结果:本院手卫生依从性有了大幅度提高,医院感染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在实际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中加强过程管理,可有效转变医务工作者观念,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消除医疗安全隐患,减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控制医院感染发生。
作者:郭瑞敏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乳腺癌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而试验组又给予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袁小笋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收治慢性胃炎患者64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西医治疗,观察组接受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整体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9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显著。
作者:赵明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研究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与口服孟鲁司特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10例,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和试验组,各55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和孟鲁司特联用;疗程14 d。比较常规治疗组和试验组憋喘、咳嗽、哮鸣音、湿啰音消失时间及治愈率。结果:试验组临床治愈率92.7%,常规治疗组69.0%;两组患儿在憋喘、咳嗽、哮鸣音、湿啰音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症状消失时间较常规治疗组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连用孟鲁司特对治疗RSV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韩爱萍;韩瑞敏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主管改道切开支管开窗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0例高位复杂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主管改道切开支管开窗引流术治疗,对照组给予肛瘘切开挂线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术后疼痛、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畸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主管改道切开支管开窗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较切开挂线术效果好。
作者:陈开平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究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方法:收治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儿童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后产生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不良反应率2.04%低于对照组的18.36%(P<0.05)。结论:对儿童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采取护理干预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王英;刘瑞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新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治Hp阳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A组应用雷贝拉唑+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治疗,B组应用雷贝拉唑+枸橼酸铋钾+四环素+呋喃唑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Hp根除率分别为93.33%和96.66%。结论:新四联疗法治疗Hp感染初治根除率高,不良反应少。
作者:乔永刚;赵立平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一次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经一次性根管治疗,对照组经多次根管治疗。结果:观察组术后1年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根尖周炎经一次性根管治疗可有效控制术后疼痛,疗效确切。
作者:朱国喜 刊期: 2015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