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产科不同处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260例,分别剖宫产及阴道试产,并选择同期相同例数的阴道分娩及剖宫产终止妊娠的初产妇作为对照。结果:200例剖宫产产妇与对照组相比,在产程、产后出血及术后感染发生率等指标上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成功率高,如产妇无阴道试产禁忌证,可给予阴道试产,提高生育质量。
作者:秦凡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腺苷脱氨酶(ADA)、C反应蛋白(CRP)及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对胸腔积液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治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40例(结核组)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30例(恶性组),抽取胸腔积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ADA和免疫投射比浊法检测CRP,电化学发光法检测CEA。结果:结核组胸腔积液ADA和CRP水平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恶性组(P<0.05),CEA水平显著低于恶性组(P<0.05)。结论:ADA、CRP和CEA联合检测对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杨苹苹 刊期: 2015年第26期
在日常生活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社区预防与管理极为重要,需以社区为基础做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工作,以降低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减少其致死致残率,有效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
作者:贾克敏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A组和对照B组,治疗组采用CT引导下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注射治疗,对照A组采用 CT 引导下射频热凝治疗,对照 B 组采用臭氧注射治疗,比较3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当天,治疗组的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 A 组和对照 B 组(t=5.65、5.02,P<0.05)。治疗组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 A 组和对照 B 组(χ2=4.02、3.98、5.49、7.37,P<0.05)。结论:CT引导下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疗效显著、操作简单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周国徽;郝小刚;高世磊;郑野;范吉众;李跃飞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对肝脏小肿块采取超声介入性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肝脏实质性肿块患者206例,采取超声引导穿刺细胞学检查,同时从不同角度与超声图像诊断进行对比。结果:超声穿刺细胞学检查临床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的正确率明显高于超声图像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脏小肿块采取超声介入性检查,可以弥补超声图像定性诊断方面的不足,特别是对于直径≤3 cm的肝脏肿块的良恶性鉴别,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李秀方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8例,晨服美托洛尔片100 mg,观察疗程4周。结果:降压总有效率92.5%,治疗前后心率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美托洛尔治疗轻、中度高血压起效快、不良反应少、疗效好、服用方便,是一种有效、安全可靠的一线抗高血压药物。
作者:竺洪文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疾病,其致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已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第3位,对人们生命和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探讨社区糖尿病的防治措施对于保护人们健康,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李四伟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社区家庭医生参与临床用药指导对患者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收治高血压患者118例,按个人意愿分为对照组57例和干预组61例。对照组常规门诊处方取药,干预组在门诊就诊取药时社区家庭医生给予用药常识教育和个性化的用药指导。结果:管理2个月后,干预组在高血压及常用中成药物知识正答率、改善服药不依从行为和信任并愿意接受医生指导方面较干预前提高(P<0.05),组间比较干预组也较对照组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社区家庭医生参与用药指导,能够较好地提高患者正确用药的认知、服药依从性及对医生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并促进临床用药的安全和合理性。
作者:胡宴杰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新生婴儿黄疸的疗效。方法:将70例新生婴儿黄疸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口服布拉氏酵母菌)和对照组(口服茵栀黄口服液),治疗1周后观察两组黄疸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退黄效果、对婴儿食乳、腹泻影响及皮疹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布拉氏酵母菌用于治疗新生婴儿黄疸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且简便快捷。
作者:陈瑞芳;王爱华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社区内高龄产妇的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社区内高龄产妇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行社区内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生命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对社区内高龄产妇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妊娠结局和质量,减轻产妇的痛苦。
作者:李威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收治EB病毒感染患儿6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54例患儿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症状及体征多种多样,其中以发热、咽峡炎及淋巴结肿大、血沉增快等所占比例多。EB病毒所导致的疾病种类较多,其中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上呼吸道感染所占比例多。结论:EB病毒感染的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繁多,能够引起多种疾病,危害住院患儿的身体健康,早期诊断、快速处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艳芳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中医知识宣教在骨质疏松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骨质疏松症患者100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常规宣教和中医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特色宣教。结果:通过特色中医健康知识宣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用通俗易懂的中医理论知识进行宣教有利于患者配合治疗与护理,可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性。
作者:徐芬;曹敏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麻风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根据麻风病护理工作的特点进行分析,制定工作计划,加强健康宣教,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规范化护理服务。结果:通过实施全面、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麻风病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增强护士的整体服务意识,融洽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张庆云;辛东晓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术后并发症的预防策略。方法:收治跟骨骨折患者64例(76足),采用手术治疗,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时间3~26个月。术后早期并发症6足,均为皮缘坏死,换药后创面愈合;晚期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5足,经治疗2足缓解不影响生活,3足疼痛存在。优44足,良22足,差10足,优良率87%。结论:对于跟骨关节内骨折,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制定周密的术前计划,术中采取有效复位联合植骨内固定,可以减少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满意。
作者:纪强;陈志红;李晓苏;季俊;庄文华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辨识融入社区健康管理对代谢综合征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代谢综合征患者300例,将其分为社区管理组和中医治疗组,各150例,中医治疗组在社区健康管理的基础上融入中医体质辨识。结果:中医治疗组患者各项指标优于社区管理组,收缩压和舒张压等指标改善更明显。结论:使用中医体质辨识融入社区健康管理对代谢综合征的防治效果明显。
作者:霍素坤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护理本科生主要心理健康问题及心理需求。方法:组建护理本科生心理健康研究小组,指导入选学生不记名独立填写自拟护理本科生心理健康调查表。结果:医院实习组学习问题占比高(77.00%)、第1年上班组人际交往问题占比较高(80.00%)、加强实习组就业问题占比高(85.00%)(P<0.05);心理健康讲座针对主要心理健康需求,占比73.00%(P<0.05)。结论:护理本科教学工作者及心理学者应准确掌握不同时期护理本科生心理特点,提供针对性的帮助,保障其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
作者:朱阿丽;张忠玲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临床常用指标对于良恶性胸水渗出液的鉴别意义,了解武汉协和医院胸水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治有胸水患者173例,分为恶性组110例及良性组63例,比较良性与恶性之间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肿瘤标志物在鉴别良恶性胸水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水CEA在渗出性胸水的良恶性鉴别中有着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作者:杨建奇;张涛 刊期: 2015年第26期
分析1例腹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总结临床经验。临床医师在诊疗过程中不能过分依赖辅助检查,应结合临床观察、缜密的思维和不断反思才能进行正确的诊断。
作者:程玲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合理利用X线检查筛选心血管疾病的方法。方法:对527例社区中老年人胸部X线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检验结果在不同性别以及年龄方面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以根据病史、性别、年龄进行筛选,提高疾病的阳性检出率,减少X线对正常人群的损害,促进胸部X线检查的合理应用。
作者:杨洁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的科学处理措施。方法:收治实施妇科手术且合并糖尿病的患者74例,随机分成常规组与综合组,各37例。常规组实施常规化的处理,综合组实施综合优质化的处理。结果:综合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明显比常规组好(P<0.05)。结论:积极采用科学优质化的围术期处理措施能够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血糖值,确保其安全渡过围术期。
作者:范晓华 刊期: 2015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