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向转
目的:探讨主管改道切开支管开窗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0例高位复杂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主管改道切开支管开窗引流术治疗,对照组给予肛瘘切开挂线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术后疼痛、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畸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主管改道切开支管开窗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较切开挂线术效果好。
作者:陈开平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究胆囊颈结石嵌顿导致胆囊积脓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收治因胆囊颈结石导致的胆囊积脓患者87例,对其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果: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并发症发生率1.15%,平均住院时间(7.0±2.3)d。结论:在胆囊颈动脉结石嵌顿造成的胆囊积脓治疗中运用腹腔镜手术能在较为清晰的视野下进行手术,确保手术的成功,有效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王洪强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总结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社区康复护理效果。方法:收治老年COPD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评估,每周访视患者2次,积极对有不良心理情绪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加强饮食指导等。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后MMEF和FEV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对老年COPD患者的社区康复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和肺功能,疗效显著。
作者:王腊华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社区新发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方法:收治社区新发高血压患者10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与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降压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心脑并发症、致残率、致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康教育在社区新发高血压患者管理中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达到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作者:章秀清;杨艳玲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重度颅脑外伤远期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收治重度颅脑外伤患者60例,按入院编号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给予临床基础治疗。结果:两组临床治疗好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远期疗效因素主要包括高压氧治疗时间、神经性临床并发症等。结论:给予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高压氧治疗,临床远期疗效突出,可降低临床并发症。
作者:郭勇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循证护理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收治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4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循证护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以及治疗后6、12、18个月的智力和运动发育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不良反应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安全可行。
作者:骆雄英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00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分为 A、B、C 3组,A组620例行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B组645例行头颅血肿穿刺抽吸治疗,C组行735例行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结果:C组总有效率、血肿清除率、术后再出血率、并发症率及病死率均显著优于A、B两组(P<0.01)。结论: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效果显著优于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与头颅血肿穿刺抽吸治疗。
作者:都日亮;姜曾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银屑病的护理策略。方法:收治银屑病患者2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同时给予患者针对性的临床护理。结果:220例患者中,显效145例,有效62例,无效13例,治疗总有效率94.1%。发生并发症23例,并发症发生率10.5%。结论: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银屑病临床效果显著,同时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军红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B 型钠尿肽(BNP)与左心功能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依据血浆 BNP 水平分为对照组(BNP≤250 pg/mL)31例和研究组(BNP>250 pg/mL)29例,比较两组的 Killip 分级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分析两组院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随着BNP水平的升高,两组的Killip分级构成中Ⅱ级以上的比例明显增加,而 LVEF 则逐渐下降,研究组 KillipⅡ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且 LVEF 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NP水平和Killip分级的严重程度呈现正相关、和LVEF呈现负相关,与院内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李运伟;洪岩;万琪琳;何瑞利;王治中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脊柱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脊柱手术患者820例,发生切开愈合不良16例,对其给予相应的处置。结果:16例患者经过保守治疗8例均治愈,切口清创冲洗治疗8例均一期愈合,拍片未发现骨质破坏及内固定松动。结论:术后持续高压冲洗和负压封闭引流是治疗脊柱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永春;顾晓莉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产科不同处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260例,分别剖宫产及阴道试产,并选择同期相同例数的阴道分娩及剖宫产终止妊娠的初产妇作为对照。结果:200例剖宫产产妇与对照组相比,在产程、产后出血及术后感染发生率等指标上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成功率高,如产妇无阴道试产禁忌证,可给予阴道试产,提高生育质量。
作者:秦凡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放疗后再复发时应用适形放疗的疗效。方法:选择肺癌放疗后复发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给予适形放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放射治疗,比较两种方法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经过治疗,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年后,试验组1、2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癌患者放疗后再复发时采用适形放疗,可提高近期疗效,延长生存期,且不良反应与常规治疗相同。
作者:单光莲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评价针药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慢性前列腺炎患者2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灌肠和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前列康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肯定。
作者:白新利;马小红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CT影像学在周围型小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通过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5例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胸部CT资料。结果:35例患者中,患者胸部CT影像多数表现出结节状肿块,呈椭圆形、球形。结论:在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临床诊断中,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学诊断具有一定的特点,根据其特点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有效提高周围型小肺癌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张华 刊期: 2015年第26期
丹波元坚所著《杂病广要》中附有大量的按语,从医学及文献学的角度大致可以分为条文理解类、对比校正类、存疑待考类、方药加减说明类、引文补充删减说明类、临床经验类以及综合类。作为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按语从侧面反映了丹波元坚扎实的医学理论水平、高超的临床实践能力、严谨的治学态度及重视经典原著的学习理念,具有画龙点睛之妙。
作者:朱柱泉;王姝琛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应用镇痛电子治疗仪无痛分娩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将用镇痛电子治疗仪实施无痛分娩的产妇100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二、三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阴道出血量、产妇疼痛分级及产后并发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提升产妇顺产率,对母婴健康都极为有利。
作者:解朝群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口腔上颌窦瘘的修补方法。方法:对5例合并严重上颌窦炎的口腔上颌窦瘘患者,在鼻内镜辅助下采用口腔合瓣缝合加上颌窦内“三明治”法修补。结果:5例患者均一期愈合,随访3个月~1年,瘘口愈合良好,复查鼻窦CT上颌窦炎症消失。结论:鼻内镜辅助下口腔内合瓣缝合加上颌窦内“三明治”法修补术是治疗合并严重上颌窦炎口腔上颌窦瘘的有效方法。
作者:顾晓莉 刊期: 2015年第26期
2012年1月-2014年12月调查院内感染病例,回顾传染病上报、工伤统计和导致院内感染暴发的典型案例,从中查找在精神病院工作的医护人员执业环境中存在的生物危害因素,提出减少职业生物危害的防护措施。
作者:王彦娟;沈振明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的养老模式,促进养老业健康发展。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采用访谈法,对18例60~70岁城乡老人分别进行访谈,了解不同老人对养老方式的需求。结果:共收集到5种理想的养老模式建议。结论:人性化的养老模式注重人文关怀,满足不同地域、不同性格的老人身心需求,是社会的进步与文明发达的体现。
作者:王晓飞;毕艳梅;孙杏云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疗效。方法:收治阑尾炎患者68例,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34例,腹腔镜组实施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开腹组在开腹下行阑尾切除术。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止痛药使用均显著优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的特点。
作者:高秋菊;刘华 刊期: 2015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