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伟
目的:探讨改良J-G法和钒酸盐氧化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效果。方法:收集患者的血液标本,采用改良J-G法和钒酸盐氧化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比较测定结果。结果:两种测定方法的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钒酸盐氧化法与改良J-G法相比,测定直接胆红素和总胆红素具有检测范围大,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更适合临床常规检测。
作者:李伟;林鹏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观察静脉输液患者的服务需求,探讨针对患者需求所实施的护理对策。方法:收治静脉输液患者100例,均进行问卷调查,并针对性实施护理。结果:患者主要的需求内容包括护士应多巡视、关心以及环境整洁通风(P<0.05);可见穿刺失败及液体走空是患者担心的问题(P<0.05)。护理后满意度高达97%。结论:在患者输液过程中提供优质的护理,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全面关注患者的需求及其所担心的问题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加强静脉输液的安全性。
作者:李洪英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胸腹多发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胸腹多发伤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予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态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和呼吸窘迫综合征比例均少于对照组,且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胸腹多发伤患者急救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等消极情绪,且并发症较少。
作者:张银艳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子宫输卵管碘剂造影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患者105例,采用子宫输卵管碘剂造影检查,观察效果。结果:双侧输卵管阻塞89例,通而不畅16例,治疗后,28例顺利妊娠分娩。结论:子宫输卵管碘剂造影的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卢学军;王晓英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脑梗死患者50例,随机平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片治疗,观察组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0%。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秦卫东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肿瘤内科治疗中对并发症处理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收治肿瘤内科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心理治疗、健康教育、全面监护治疗。结果:观察组的就医依从率、焦虑评分结果、并发症发生几率及治疗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肿瘤内科就诊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健康教育以及全面监护等治疗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几率、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患者的就医依从率。
作者:徐世新;佟刚;姚舒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铝碳酸镁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及黄连素治疗慢性顽固性胃炎、胃溃疡的疗效。方法:收治慢性顽固性胃炎、胃溃疡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铝碳酸镁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研究组应用铝碳酸镁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及黄连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幽门螺杆菌清除率、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86.67%,幽门螺杆菌清除率73.33%,复发率10.00%,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铝碳酸镁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及黄连素治疗慢性顽固性胃炎、胃溃疡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
作者:邱桂扣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评估品管圈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收治脑梗死患者18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成立品管圈并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对健康教育的知晓率和对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品管圈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提高脑梗死患者对健康教育的认知,提高医院护理质量。
作者:赵红娟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行肝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肝内胆管结石患者125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取石术,观察组采用肝切除术。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P<0.05)。观察组结石残余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69%(P<0.05)。结论:对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行肝切除术疗效显著。
作者:王洪强 刊期: 2015年第28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精神病患者增多,特别是忧郁患者自杀有上升趋势,住院期间通常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自杀。所以,在老年科病房中做好安全防护至关重要。
作者:王加香;许海燕;王昌彦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的麻醉效果。方法:收治无痛人流妇女1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给予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无痛率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8.9%,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阴道出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的麻醉镇痛效果十分显著。
作者:陈丽华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差异。方法:收治子宫肌瘤患者12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经阴道手术组和腹腔镜手术组各60例。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阴道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排气时间明显低于腹腔镜手术组(P<0.05),但两组患者子宫肌瘤数、住院时间、疼痛评分(VA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相当,各有特色,经阴道手术相对出血少、排气时间短、恢复快,临床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术式。
作者:李卉欣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顺尔宁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收治支气管哮喘患者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助使用顺尔宁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18%(P<0.05)。治疗组复发率4.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27%(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顺尔宁辅助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哮喘等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比较明显,治疗有效率明显增高。
作者:陈中伟;吕成方;吴燕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联合卡络磺钠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应用兰索拉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卡络磺钠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兰索拉唑联合卡络磺钠对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显著。
作者:金建荣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胸部CT检查对乳腺癌临床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乳腺癌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经针吸细胞学检查或手术病理证实。所有患者均采用双层螺旋CT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早期乳腺癌的CT影像学特征,本组60例早期乳腺癌病理类型:小管癌3例,小叶癌3例,单纯癌4例,导管内癌13例,浸润性导管癌37例。早期乳腺癌的主要影像学征象:肿块有毛刺影,长短不一,偶见伪足,形肿块状不规则,质地不均匀且有明显钙化,见局部皮肤增厚,钙化灶呈泥沙样、针尖样或条索样,若侵犯胸壁可见肿块周围腺体密度增高、腋下淋巴结肿大、乳腺后脂肪间隙完全消失。结论:胸部CT检查具有灵敏度高、检查无痛苦,是诊断早期乳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马荣国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收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500例,对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发生术后并发症18例(3.6%),其中急性胆囊炎3例,单纯性慢性胆囊炎4例,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8例,胆源性胰腺炎2例,胆囊息肉伴胆囊炎1例。胆囊壁厚≥5 mm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胆囊壁厚<5 mm的患者(P<0.05)。结论:胆囊壁厚≥5 mm,急性胆囊炎和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是发生并发症的主要病种。
作者:赵长海;肖红;孙宝平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总结胆囊切除所致胆管损伤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收治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损伤患者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患者的诊断以及治疗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4例于术中发现,27例于术后早期发现(术后3个月内),9例于术后晚期发现(术后3个月上)。术中、术后早期以及术后晚期各个阶段对胆囊切除致胆管损伤的影响不同,术后早期易发现并通过B超确诊。根据诊断阶段以及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结论:针对因胆囊切除所致胆管损伤,需要尽早配合临床表现以及B超特点进行诊断,确诊后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手术方式以及时机,以确保治疗效果。
作者:聂景和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治肾囊肿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观察组采用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性肾囊肿去顶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出血量少,切口长度短,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手术时间,下床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治疗肾囊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作者:王宏志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脑血管介入检查及治疗后拔鞘压迫止血致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和预防处理方法。方法:收治脑血管介入检查和治疗患者44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后拔鞘压迫止血时发生迷走神经反射,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处理方法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补液、静注阿托品等处理后病情均显著改善。结论:脑血管介入检查及治疗后拔鞘压迫止血致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较多,从预防着手,以治疗为辅,及时处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乐经科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疾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成甲组与乙组,甲组予以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之上,乙组予以预见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乙组的总有效率与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甲组(P<0.05)。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予以预见性护理措施,效果明显,且可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欧雯 刊期: 2015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