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顺尔宁对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分析

陈中伟;吕成方;吴燕

关键词:顺尔宁, 支气管哮喘,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顺尔宁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收治支气管哮喘患者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助使用顺尔宁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18%(P<0.05)。治疗组复发率4.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27%(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顺尔宁辅助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哮喘等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比较明显,治疗有效率明显增高。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手法整复配合膏药治疗桡尺骨双骨折289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配合膏药辅助治疗桡尺骨双骨折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桡尺骨双骨折患者289例,采取手法整复治疗,并于术后给予自拟膏药贴敷,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疗效显著271例,有效14例,有效率98.6%。结论:手法整复后予以膏药辅助治疗桡尺骨双骨折疗效显著。

    作者:王春雷;王佃木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胸部CT检查对乳腺癌临床早期诊断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胸部CT检查对乳腺癌临床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乳腺癌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经针吸细胞学检查或手术病理证实。所有患者均采用双层螺旋CT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早期乳腺癌的CT影像学特征,本组60例早期乳腺癌病理类型:小管癌3例,小叶癌3例,单纯癌4例,导管内癌13例,浸润性导管癌37例。早期乳腺癌的主要影像学征象:肿块有毛刺影,长短不一,偶见伪足,形肿块状不规则,质地不均匀且有明显钙化,见局部皮肤增厚,钙化灶呈泥沙样、针尖样或条索样,若侵犯胸壁可见肿块周围腺体密度增高、腋下淋巴结肿大、乳腺后脂肪间隙完全消失。结论:胸部CT检查具有灵敏度高、检查无痛苦,是诊断早期乳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马荣国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内分泌疾病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中医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8.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和2 h餐后血糖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和2 h餐后血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症状,降低血糖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葛军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鼻骨骨折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的诊断研究

    目的:探讨鼻骨骨折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鼻骨骨折患者38例,分别采用X线平片与64层螺旋CT检查,通过临床诊断符合率与各骨折类型诊断准确率评估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结果:本组患者经64排螺旋 CT 检查的诊断总符合率100.0%,显著高于 X 线平片(P<0.05);经 CT 诊断后表现单纯线性骨折19例(50.0%),复合型骨折10例(26.3%),粉碎性骨折9例(23.7%),其骨折类型辨别效果亦明显好于 X 线平片(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鼻骨骨折时可更为客观地表现局部病变状况,对骨折确诊与分型均具良好价值。

    作者:崔智慧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脑梗死患者50例,随机平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片治疗,观察组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0%。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秦卫东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特点及救治措施。方法:收治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患者6例,分析其出血原因及治疗效果。结果:出血原因:蜕膜残留1例,子宫复旧不良1例,子宫切口感染1例,子宫切口愈合不良3例。2例患者采用宫缩剂、广谱抗生素治疗后未再出血,后经B超复查切开愈合良好;1例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未再出血;1例患者经剖腹探查,发现子宫切口左侧角部裂开,行全子宫切除术;2例患者行刮宫术;6例患者中进行输血治疗5例,输血量2~6个单位,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多发生在剖宫产1~2周,多数患者出现发热症状,宫缩剂、广谱抗生素治疗、子宫动脉栓塞术、刮宫术和全子宫切除术是治疗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主要手段。

    作者:冯冬丽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静脉血与末梢血在血常规检测中的探讨

    目的:探讨静脉血与末梢血在血常规检测中的稳定性。方法:将体检人员50例随机分成末梢血组与静脉血组各25例,末梢血组取指尖血,静脉血组采集静脉血,比较两组的测定结果。结果:末梢血组在30 min和10 min的白细胞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两个时间点结果明显低于即刻结果(P<0.05)。30 min和10 min的血小板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两个时间点结果明显高于即刻结果(P<0.05)。静脉血组在30 min、10 min、即刻中白细胞与血小板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集静脉血进行检测,有着较高的公允性与稳定性,是各种血液常规检查的首选样本。

    作者:王芳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必沙可啶与莫沙比利联合治疗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比沙可啶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给予比沙可啶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91.17%,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结论:比沙可啶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具有显著临床效果。

    作者:吴钰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新生儿优质护理管理的运用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新生儿临床优质护理管理的运用及其效果。方法:收治新生儿62例,分成研究组和常规组。常规组采取一般性专科护理管理,研究组采取优质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及疾病发生率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新生儿的身体素质,减少疾病发生率,提升家长护理满意度。

    作者:姚丽娟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抗病毒联合抗结核药物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治疗中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抗病毒联合抗结核药物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收治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32例,采用AZT+NVP+DDI抗病毒方案治疗及2H3R3Z3E3/7H3R3抗结核方案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23例HIV/AIDS/TB双重感染患中,15例临床治愈,5例完成1个疗程,3例胸片提示病灶吸收好转继续服药。治疗6个月、9个月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该抗结核抗病毒双重抗感染治疗方案,可达到有效控制结核病,提高HIV患者免疫力。

    作者:贾中毅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循证护理在胆囊结石患者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胆囊结石患者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收治行胆囊结石手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疼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囊结石患者术后疼痛应用循证护理效果显著,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满意度。

    作者:童红芹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九针的现代研究概述

    九针是古代用来治疗不同疾病的九种针形或针具的总称。本文从九针的含义、起源、发展、材质的演变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概述,所有文献来自于中国知网医学全文数据库近20年的文献,希望为研究九针的历史脉络及其更新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参考,并希望能够对充分发挥九针防治疾病的作用有所裨益。

    作者:李婷婷;李磊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影响消化性溃疡穿孔患病率和死亡率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影响穿孔的消化性溃疡患病率和死亡率的危险因素。方法:收治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29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90例(30.4%)患者至少存在1种伴发疾病。手术后,60例(20.3%)患者发生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为切口感染。死亡率18.2%(54例)。严重感染是主要的死亡原因。结论:早期诊断和合理的治疗对于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申利敏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的麻醉效果。方法:收治无痛人流妇女1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给予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无痛率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8.9%,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阴道出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的麻醉镇痛效果十分显著。

    作者:陈丽华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癌前病变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收治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癌前病变患者80例,采用术前护理评估,心理护理与手术准备,术中严密观察病情,做好手术配合,术后进行体位护理、气道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总结护理体会。结果:80例患者从术前平稳过渡到接受手术,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癌前病变可提高病变黏膜完整切除率,但风险大,专业、细致的护理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吉文红;姚健;李奇志;杨雪芬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静脉输液患者的服务需求与护理对策

    目的:观察静脉输液患者的服务需求,探讨针对患者需求所实施的护理对策。方法:收治静脉输液患者100例,均进行问卷调查,并针对性实施护理。结果:患者主要的需求内容包括护士应多巡视、关心以及环境整洁通风(P<0.05);可见穿刺失败及液体走空是患者担心的问题(P<0.05)。护理后满意度高达97%。结论:在患者输液过程中提供优质的护理,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全面关注患者的需求及其所担心的问题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加强静脉输液的安全性。

    作者:李洪英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金城镇学龄前儿童乙肝预防接种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金城镇学龄前儿童乙肝预防接种效果。方法:收集3~6岁儿童1500例,进行乙肝 HBsAg、HBsAb 检测。结果:儿童 HBsAg 均阴性,HBsAb 阴性率7.3%,HBsAb 阳性率92.7%。免疫程序加强与未加强儿童的HBsAb 阴性和 HBsAb 阳性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3岁和3~6岁儿童的 HBsAb 阴性和 HBsAb阳性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只有加强免疫史的儿童抗-HBs阳性率才达96.2%,加强和未加强免疫的免疫效果具有较大差异,年龄≤3岁及3~6岁也存在较大差异。家长或免疫接种部门应该切实按照免疫程序进行接种,尤其是加强免疫。

    作者:程锐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女性乳腺癌458例临床病理特征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58例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女性乳腺癌主要集中在40~59岁(61.2%)。各年龄段病理类型、局部浸润程度、T分期、N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之间M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乳腺癌的高发年龄段40~59岁。各年龄段病理类型、局部浸润程度、T分期、N分期相同。

    作者:杨艳萍;彭小铜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儿童急性阑尾炎1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阑尾炎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急性阑尾炎患儿16例,3例给予保守治疗,13例给予开腹手术治疗。结果:小儿阑尾炎病情进展快,穿孔率较高,多数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化脓性腹膜炎,增加了治疗的难度。3例患儿采用保守治疗,其中1例病情加重转开腹手术治疗,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腹痛、呕吐、发热是小儿阑尾炎的主要特点,保守治疗和经开腹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措施。

    作者:伏冬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收治糖尿病患者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临床护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在临床护理中,需根据患者的低血糖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稳定患者的血糖。

    作者:沈艳 刊期: 2015年第28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