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中毅
目的:评估品管圈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收治脑梗死患者18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成立品管圈并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对健康教育的知晓率和对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品管圈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提高脑梗死患者对健康教育的认知,提高医院护理质量。
作者:赵红娟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胆囊结石患者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收治行胆囊结石手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疼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囊结石患者术后疼痛应用循证护理效果显著,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满意度。
作者:童红芹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胸部CT检查对乳腺癌临床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乳腺癌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经针吸细胞学检查或手术病理证实。所有患者均采用双层螺旋CT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早期乳腺癌的CT影像学特征,本组60例早期乳腺癌病理类型:小管癌3例,小叶癌3例,单纯癌4例,导管内癌13例,浸润性导管癌37例。早期乳腺癌的主要影像学征象:肿块有毛刺影,长短不一,偶见伪足,形肿块状不规则,质地不均匀且有明显钙化,见局部皮肤增厚,钙化灶呈泥沙样、针尖样或条索样,若侵犯胸壁可见肿块周围腺体密度增高、腋下淋巴结肿大、乳腺后脂肪间隙完全消失。结论:胸部CT检查具有灵敏度高、检查无痛苦,是诊断早期乳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马荣国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收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个性化护理组(A组,n=70)和常规护理对照组(B组,n=70),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舒张压及收缩压明显降低,其中 A 组降幅大于 B 组(P<0.05);A 组患者服药依从性90.0%,明显高于 B 组的60.0%(P<0.05)。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予以个性化护理措施,干预效果显著。
作者:王瑞娟 刊期: 2015年第28期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方法以及安全性。方法:收治ASA Ⅰ~Ⅱ级剖宫产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腰硬联合组(CSEA)和硬膜外组(EA)各60例,对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效果、麻醉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麻醉并发症及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对比。结果:CSEA组的高阻滞平面及达到时间、麻醉开始到胎儿娩出时间均明显短于EA组(P<0.05),CSEA组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EA组(P<0.05),CSEA组术中麻黄素的使用多于EA组,两组均无麻醉并发症。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手术综合了脊麻以及硬膜外阻滞的优点,对产妇、新生儿安全性与有效性高,镇痛、肌松完善,不良反应小。
作者:卢秋霞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究中药合剂治疗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子宫异常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放置节育器后而导致的子宫异常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服用传统抗炎症药物进治疗,另一组服用中药合剂,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中药合剂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治疗组。结论:中药合剂能加速患者子宫异常出血症状的改善。
作者:陈小萍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分级检验方法学在血脂生化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体检人群97例,抽取患者空腹血液,分别采用传统拉网式检验和分级检验,对患者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血脂指标进行检查,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分级检测的低密度脂蛋白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拉网式检测(P<0.05)。97例病例中,有2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阳性漏检病例,漏检率2.1%。结论:分级检验准确性较高、操作简便,更适合应用在临床中。
作者:陈桂明;罗富银;赵芳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中药、针灸并用治疗运动性肢体活动受限的效果。方法:收治运动性肢体活动受限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仅单用中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后运动幅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针灸联合治疗运动性肢体活动受限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刘素梅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总结胆囊切除所致胆管损伤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收治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损伤患者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患者的诊断以及治疗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4例于术中发现,27例于术后早期发现(术后3个月内),9例于术后晚期发现(术后3个月上)。术中、术后早期以及术后晚期各个阶段对胆囊切除致胆管损伤的影响不同,术后早期易发现并通过B超确诊。根据诊断阶段以及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结论:针对因胆囊切除所致胆管损伤,需要尽早配合临床表现以及B超特点进行诊断,确诊后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手术方式以及时机,以确保治疗效果。
作者:聂景和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收治糖尿病患者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临床护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在临床护理中,需根据患者的低血糖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稳定患者的血糖。
作者:沈艳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收治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72例,分别采用呼吸道护理、氧气护理、惊厥护理、颅高压护理和饮食护理等护理方法。结果:痊愈68例(95%),并发吸入性肺炎3例(4%),死亡1例(1%)。结论:早期积极地观察病情、合理的护理措施对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徐军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全视网膜光凝治疗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60例,共102眼。所有患者均控制血糖,空腹血糖控制在≤8.80 mmol/L,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均采用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结果:60例患者治疗前后视力、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程度评分、黄斑水肿程度评分、视网膜总循环时间、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范围、视网膜毛细血管渗漏范围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2眼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93.1%。结论:全视网膜光凝治疗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显著。
作者:杜昭辉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无痛人流口服米索前列醇联合术中B超引导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无痛人流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芬太尼0.5~1.0μg/kg,5 min后以丙泊酚2 mg/kg为诱导量,并根据患者情况,按照0.5 mg/kg进行追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术前1 h口服米索前列醇400μg,联合术中B超引导。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2.0%(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术中B超引导治疗无痛人流明显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
作者:戚赛秋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改良管型胃的制作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食管癌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应用传统全胃代食管,观察组应用改良制作管型胃,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7%,低于对照组的50.0%(P<0.05)。结论:改良管型胃的制作应用于食管癌手术中,可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快速恢复,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作者:黄智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通过实例研究神经内科疾病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收治神经内科患者300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34例(11.4%)患者出现医院感染,其中住院时间、年龄、侵入型操作以及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与医院感染成正相关。结论:神经内科患者出现院内感染与住院时间、年龄、侵入型操作以及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与医院感染成正相关。
作者:李世伟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的麻醉效果。方法:收治无痛人流妇女1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给予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无痛率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8.9%,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阴道出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的麻醉镇痛效果十分显著。
作者:陈丽华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脑血管介入检查及治疗后拔鞘压迫止血致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和预防处理方法。方法:收治脑血管介入检查和治疗患者44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后拔鞘压迫止血时发生迷走神经反射,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处理方法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补液、静注阿托品等处理后病情均显著改善。结论:脑血管介入检查及治疗后拔鞘压迫止血致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较多,从预防着手,以治疗为辅,及时处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乐经科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足下垂是临床工作中的一种常见病,在临床中能够引起足下垂的疾病有很多,包括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丛病变等。许多辅助检查都能够对足下垂的诊断有所帮助,而其中为重要的一种就是神经肌电图检查。本文简要介绍症状性足下垂的神经肌电图诊断和鉴别诊断,为临床提供探讨。
作者:贾莉子;冯燕玲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新型伤口敷料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压疮患者17例,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情况及压疮的分期采取全身治疗,同时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伤口敷料换药。结果:17例患者29处压疮,痊愈22处、好转7处。结论:在压疮护理过程中应用新型伤口敷料可促进疮口愈合,缩短创口愈合时间。
作者:崔爱芝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临床优质护理管理的运用及其效果。方法:收治新生儿62例,分成研究组和常规组。常规组采取一般性专科护理管理,研究组采取优质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及疾病发生率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新生儿的身体素质,减少疾病发生率,提升家长护理满意度。
作者:姚丽娟 刊期: 2015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