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急性阑尾炎16例临床分析

伏冬

关键词:儿童, 急性阑尾炎, 临床特点,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急性阑尾炎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急性阑尾炎患儿16例,3例给予保守治疗,13例给予开腹手术治疗。结果:小儿阑尾炎病情进展快,穿孔率较高,多数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化脓性腹膜炎,增加了治疗的难度。3例患儿采用保守治疗,其中1例病情加重转开腹手术治疗,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腹痛、呕吐、发热是小儿阑尾炎的主要特点,保守治疗和经开腹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措施。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优质化整体护理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优质整体护理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收治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优质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00%(P<0.05);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同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整体护理干预应用到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明显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血糖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韩玲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社区老年人骨关节病防治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人骨关节病防治方法和效果。方法:对社区老年人256例给予健康教育干预,总结老年人对骨关节病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结合文献报道提出适宜社区的防治措施。结果:干预前后老年人骨关节病基本知识、防治知识两方面知识掌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行为改变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社区老年人管理平台,可以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和健康管理,积极防治老年人骨关节病,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作者:崔俊梅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静脉血与末梢血在血常规检测中的探讨

    目的:探讨静脉血与末梢血在血常规检测中的稳定性。方法:将体检人员50例随机分成末梢血组与静脉血组各25例,末梢血组取指尖血,静脉血组采集静脉血,比较两组的测定结果。结果:末梢血组在30 min和10 min的白细胞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两个时间点结果明显低于即刻结果(P<0.05)。30 min和10 min的血小板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两个时间点结果明显高于即刻结果(P<0.05)。静脉血组在30 min、10 min、即刻中白细胞与血小板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集静脉血进行检测,有着较高的公允性与稳定性,是各种血液常规检查的首选样本。

    作者:王芳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纤维胃镜黏膜活检病理分析

    目的:分析纤维胃镜黏膜活检的病理情况。方法:对250例患者行纤维胃镜黏膜活检。结果:正常黏膜1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16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3例,其他慢性炎18例,胃息肉2例,慢性溃疡8例,肿瘤34例。其病理特征各异。结论:纤维胃镜黏膜活检在诊断胃部疾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结合临床以及病理分析得出正确的诊断结果,为后期治疗提供保障。

    作者:张德洋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山西某高校学生就诊原因分析

    学校是一个大集体,人员较多,学生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会出现各种临床症状或疾病,这对学生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本文简要介绍山西某高校学生就诊原因,为临床提供探讨。

    作者:李秀琴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双歧杆菌黏附素对嗜酸乳杆菌抑制白色念珠菌黏附肠上皮细胞的促进作用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黏附素对嗜酸乳杆菌(L.acidophillus)抑制白色念珠菌(C.albicans)黏附肠上皮Lovo细胞的促进作用。方法:分离2株 L.acidophillusⅠ、Ⅱ,分别将 C.albicans、C.albicans+L.acidophillus、C.albicans+不同浓度黏附素、C.albicans+L.acidophillus+不同浓度黏附素与肠上皮Lovo细胞混合孵育后,计数肠上皮Lovo细胞上黏附C.albicans的个数。结果:双歧杆菌黏附素对L.acidophillus抑制C.albicans黏附肠上皮细胞的作用与L.acidophillus的种类和黏附素浓度都有关。C.albicans+L.acidophillusⅡ+黏附素比C.albicans+L.acidophillusⅠ+同浓度黏附素效果好。结论:双歧杆菌黏附素能促进L.acidophillus抑制C.albicans黏附肠上皮细胞的作用。

    作者:徐艳;常勇杰;鲍连生;张振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脑梗死患者50例,随机平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片治疗,观察组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0%。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秦卫东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胸部CT检查对乳腺癌临床早期诊断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胸部CT检查对乳腺癌临床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乳腺癌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经针吸细胞学检查或手术病理证实。所有患者均采用双层螺旋CT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早期乳腺癌的CT影像学特征,本组60例早期乳腺癌病理类型:小管癌3例,小叶癌3例,单纯癌4例,导管内癌13例,浸润性导管癌37例。早期乳腺癌的主要影像学征象:肿块有毛刺影,长短不一,偶见伪足,形肿块状不规则,质地不均匀且有明显钙化,见局部皮肤增厚,钙化灶呈泥沙样、针尖样或条索样,若侵犯胸壁可见肿块周围腺体密度增高、腋下淋巴结肿大、乳腺后脂肪间隙完全消失。结论:胸部CT检查具有灵敏度高、检查无痛苦,是诊断早期乳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马荣国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发作期胆囊炎的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发作期胆囊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胆囊炎急性发作期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发作期胆囊炎患者效果满意,能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顾伟勇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超声引导下肾活检106例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使用自动活检枪行肾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患者106例,在超声引导下使用自动活检枪行肾穿刺活检,观察效果。结果:106例患者穿刺229针次,取出组织条长度5~20 mm,均符合病理学检查要求。106例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彩超引导下自动活检枪行肾穿刺活检操作简便、定位准确、成功率高、创伤小,还可避免严重并发症,对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闫楠;孙健玮;毛衡;白云霞;石卫杰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手三阳原合配穴法治疗中风后手功能障碍理论初探

    目的:本文主要探索治疗中风后手功能障碍针灸选穴方面的理论依据,从而指导选穴,使穴少而精,提高疗效。本文通过查阅、检索近年来国内中文期刊发表的治疗中风后手功能障碍的临床文献,从理论上进行论述。手三阳原合配穴法治疗中风后手功能障碍穴位配伍合理,易于操作,值得深入探讨。

    作者:吴修玉;李春禄;王龙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静脉输液患者的服务需求与护理对策

    目的:观察静脉输液患者的服务需求,探讨针对患者需求所实施的护理对策。方法:收治静脉输液患者100例,均进行问卷调查,并针对性实施护理。结果:患者主要的需求内容包括护士应多巡视、关心以及环境整洁通风(P<0.05);可见穿刺失败及液体走空是患者担心的问题(P<0.05)。护理后满意度高达97%。结论:在患者输液过程中提供优质的护理,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全面关注患者的需求及其所担心的问题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加强静脉输液的安全性。

    作者:李洪英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用盐酸小檗碱作为黄连等中药质量评价指标探讨临床用药的安全

    目的:以盐酸小檗碱为对照依据,探讨中药质量确定控制指标的科学性,同时作为临床安全用药的凭据。方法:以HPLC对盐酸小檗碱在黄连中的含量进行检测,然后通过对其在饮片、药对以及复方制剂3种不同药品中的含量、用药合理性与疗效对比,研究其在临床用药中的可靠性与有效性。结果:黄连及其药对以及复方制剂中含盐酸小檗碱(5.49±0.067)%~(0.12±0.007)%,而黄柏及其药对以及复方制剂中含盐酸小檗碱(3.37±0.064)%~(0.13±0.005)%。结论:中药药效得以发扬主要依靠的是药效组分物质,本次研究中,盐酸小檗碱在黄连、黄柏与其药对还有复方制剂的含量远远小于临床用药标准。

    作者:安敬美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收治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8例,采用锁定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随访3个月~2年,骨折愈合3~6个月,平均4.8个月。根据 Neer 功能评分,优14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94.4%。结论:锁定钢板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适用于二、三、四部分骨折。

    作者:张烨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的应用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方法以及安全性。方法:收治ASA Ⅰ~Ⅱ级剖宫产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腰硬联合组(CSEA)和硬膜外组(EA)各60例,对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效果、麻醉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麻醉并发症及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对比。结果:CSEA组的高阻滞平面及达到时间、麻醉开始到胎儿娩出时间均明显短于EA组(P<0.05),CSEA组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EA组(P<0.05),CSEA组术中麻黄素的使用多于EA组,两组均无麻醉并发症。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手术综合了脊麻以及硬膜外阻滞的优点,对产妇、新生儿安全性与有效性高,镇痛、肌松完善,不良反应小。

    作者:卢秋霞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脑血管介入检查及治疗后拔鞘压迫止血致迷走神经反射的研究

    目的:探讨脑血管介入检查及治疗后拔鞘压迫止血致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和预防处理方法。方法:收治脑血管介入检查和治疗患者44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后拔鞘压迫止血时发生迷走神经反射,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处理方法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补液、静注阿托品等处理后病情均显著改善。结论:脑血管介入检查及治疗后拔鞘压迫止血致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较多,从预防着手,以治疗为辅,及时处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乐经科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鼻中隔软骨联合耳软骨雕塑鼻在隆鼻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鼻中隔软骨联合耳软骨在假体隆鼻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隆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鼻中隔软骨联合耳软骨假体隆鼻方法,对照组给予单纯假体隆鼻方法,对比两组的隆鼻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鼻尖塑形、隆鼻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鼻中隔软骨联合耳软骨在假体隆鼻术中,隆鼻效果好,可行性高,不良反应小。

    作者:辛南屏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治疗组28例。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初次血肿清除率20%,治疗组初次血肿清除率58%。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较佳临床效果,价廉、操作简单、不会受到设备和场地的限制,安全有效。

    作者:徐豪;周新军;沙龙贵;韩东华;黄焕斌;王之涵;魏子龙;任力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近足月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目的:总结近足月儿呼吸衰竭临床特征,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根据患儿分娩孕周,将360例呼吸衰竭新生儿分为早产组、近足月组、足月组各120例。比较各组临床资料和预后,总结近足月儿呼吸衰竭临床特征。结果:产妇合并孕期并发症、产妇胎盘异常、分娩方式、多胎妊娠是导致近足月组呼吸衰竭的影响因素(P<0.05)。近足月组通气时间与住院天数显著少于早产组,但是显著长于足月组(P<0.05)。结论:做好孕期保健,减少分娩方式的人为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近足月儿呼吸衰竭。

    作者:董锦园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中药合剂治疗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子宫异常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中药合剂治疗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子宫异常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放置节育器后而导致的子宫异常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服用传统抗炎症药物进治疗,另一组服用中药合剂,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中药合剂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治疗组。结论:中药合剂能加速患者子宫异常出血症状的改善。

    作者:陈小萍 刊期: 2015年第28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