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楠;孙健玮;毛衡;白云霞;石卫杰
目的:探讨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膝关节损伤患者61例,采用磁共振检查,与膝关节镜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磁共振技术诊断膝关节损伤的准确性83.60%(51/61)、敏感性90.69%(39/43)、特异性66.67%(12/18)、假阳性率33.3%(6/18)、假阴性率9.30%(4/43)。结论:磁共振技术在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准确、灵敏,且快速、无创、经济、方便。
作者:罗谞成;马平克;许会民;肖志成;李春梁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骨关节病防治方法和效果。方法:对社区老年人256例给予健康教育干预,总结老年人对骨关节病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结合文献报道提出适宜社区的防治措施。结果:干预前后老年人骨关节病基本知识、防治知识两方面知识掌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行为改变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社区老年人管理平台,可以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和健康管理,积极防治老年人骨关节病,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作者:崔俊梅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黏附素对嗜酸乳杆菌(L.acidophillus)抑制白色念珠菌(C.albicans)黏附肠上皮Lovo细胞的促进作用。方法:分离2株 L.acidophillusⅠ、Ⅱ,分别将 C.albicans、C.albicans+L.acidophillus、C.albicans+不同浓度黏附素、C.albicans+L.acidophillus+不同浓度黏附素与肠上皮Lovo细胞混合孵育后,计数肠上皮Lovo细胞上黏附C.albicans的个数。结果:双歧杆菌黏附素对L.acidophillus抑制C.albicans黏附肠上皮细胞的作用与L.acidophillus的种类和黏附素浓度都有关。C.albicans+L.acidophillusⅡ+黏附素比C.albicans+L.acidophillusⅠ+同浓度黏附素效果好。结论:双歧杆菌黏附素能促进L.acidophillus抑制C.albicans黏附肠上皮细胞的作用。
作者:徐艳;常勇杰;鲍连生;张振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治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银杏达莫注射液,比较两组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压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4 h尿蛋白定量及肾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有效改善了血流变指标,患者肾功能明显好转,24 h蛋白尿也明显降低,疗效显著。
作者:蔡建永;闫晓燕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收治糖尿病患者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临床护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在临床护理中,需根据患者的低血糖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稳定患者的血糖。
作者:沈艳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观察静脉输液患者的服务需求,探讨针对患者需求所实施的护理对策。方法:收治静脉输液患者100例,均进行问卷调查,并针对性实施护理。结果:患者主要的需求内容包括护士应多巡视、关心以及环境整洁通风(P<0.05);可见穿刺失败及液体走空是患者担心的问题(P<0.05)。护理后满意度高达97%。结论:在患者输液过程中提供优质的护理,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全面关注患者的需求及其所担心的问题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加强静脉输液的安全性。
作者:李洪英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新型伤口敷料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压疮患者17例,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情况及压疮的分期采取全身治疗,同时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伤口敷料换药。结果:17例患者29处压疮,痊愈22处、好转7处。结论:在压疮护理过程中应用新型伤口敷料可促进疮口愈合,缩短创口愈合时间。
作者:崔爱芝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固定矫正治疗中牙釉质脱矿发生情况及预防措施。方法:收治正畸固定矫治患者80例,共1469颗牙,对所有患者给予正畸固定矫治技术,指导患者做好口腔卫生和饮食注意事项。在矫正期结束后拆除固定矫正器,以75%酒精清洗牙面,观察牙釉质脱矿情况。结果:80例患者发生牙釉质脱矿现象35例,牙釉质脱矿发病率43.75%;1469颗中牙齿发生釉质脱矿190颗,发生率12.9%。本组1469颗牙中上颌牙745颗,发生釉质脱矿110颗,发生率14.8%,本组1469颗牙中下颌牙721颗,发生釉质脱矿80颗,发生率11.1%。结论:应该重视正畸固定矫正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发生,采取措施降低或避免发生。
作者:柳艳君 刊期: 2015年第28期
本文对妊娠期精神疾病用药机理、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探讨妊娠期一般用药的基本原则。严格执行用药原则能够预防新生儿畸形,在临床用药中,能够做到安全用药,有助于优生优育。
作者:付国兰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对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输尿管结石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做开放性手术,观察组做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成功率和第一期取石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是一种安全、高效、创伤小、恢复快、可重复的治疗方法。
作者:惠绍川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不同的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患者126例,分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给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甲硝唑、阿莫西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总有效率95.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2%(P<0.05);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93.65%,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结论: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效果显著。
作者:王惠德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抗病毒联合抗结核药物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收治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32例,采用AZT+NVP+DDI抗病毒方案治疗及2H3R3Z3E3/7H3R3抗结核方案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23例HIV/AIDS/TB双重感染患中,15例临床治愈,5例完成1个疗程,3例胸片提示病灶吸收好转继续服药。治疗6个月、9个月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该抗结核抗病毒双重抗感染治疗方案,可达到有效控制结核病,提高HIV患者免疫力。
作者:贾中毅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胆囊结石患者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收治行胆囊结石手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疼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囊结石患者术后疼痛应用循证护理效果显著,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满意度。
作者:童红芹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调查儿科用药的不良反应以及防治。方法:180例患儿临床用药出现不良反应,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年龄的关系,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用药种类之间的关系,分析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和临床表现。结果:1个月~1岁儿童的不良反应例数较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不良反应中由抗生素类药品引发的例数多(48.89%)。不良反应中多的器官属于消化系统(55.56%)。结论:儿童用药中应特别注意低龄儿童的用药,特别是抗生素类药品更应当合理运用。
作者:范启睿;谷鹏鹏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培养高素质医护专业人才队伍,建立特色科室,打造品牌医院。方法:应用科研管理模式在人才任用、硬件完善、对外交流、科研技术等方面一系列举措,统计与分析实行科研管理模式前后3年医疗质量数据情况。结果:通过3年的创新管理,人才结构体系更加合理、综合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科研成果丰硕。结论:科研管理模式在建立人才队伍建设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中起到重要作用,促进综合医疗水平的提升。
作者:张国强;朱志远;李征;高宇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分析鼻中隔软骨联合耳软骨在假体隆鼻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隆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鼻中隔软骨联合耳软骨假体隆鼻方法,对照组给予单纯假体隆鼻方法,对比两组的隆鼻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鼻尖塑形、隆鼻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鼻中隔软骨联合耳软骨在假体隆鼻术中,隆鼻效果好,可行性高,不良反应小。
作者:辛南屏 刊期: 2015年第28期
本文对儿内科小儿气管异物误诊的原因进行探讨,找出存在的问题,并且有效解决,同时能够及时、正确地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尽量挽救每个儿童的生命,保证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作者:陈晓连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特点及救治措施。方法:收治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患者6例,分析其出血原因及治疗效果。结果:出血原因:蜕膜残留1例,子宫复旧不良1例,子宫切口感染1例,子宫切口愈合不良3例。2例患者采用宫缩剂、广谱抗生素治疗后未再出血,后经B超复查切开愈合良好;1例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未再出血;1例患者经剖腹探查,发现子宫切口左侧角部裂开,行全子宫切除术;2例患者行刮宫术;6例患者中进行输血治疗5例,输血量2~6个单位,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多发生在剖宫产1~2周,多数患者出现发热症状,宫缩剂、广谱抗生素治疗、子宫动脉栓塞术、刮宫术和全子宫切除术是治疗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主要手段。
作者:冯冬丽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科学、合理的管理可以提高消毒供应室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严格操作规程是减少预防职业性危害的有效方法。本文主要介绍常见的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功能性和心理性因素对供应室护士的危害。通过加强自我防护措施,严格操作规程,以及被污染后的应急处理,降低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
作者:黄兰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阑尾炎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急性阑尾炎患儿16例,3例给予保守治疗,13例给予开腹手术治疗。结果:小儿阑尾炎病情进展快,穿孔率较高,多数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化脓性腹膜炎,增加了治疗的难度。3例患儿采用保守治疗,其中1例病情加重转开腹手术治疗,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腹痛、呕吐、发热是小儿阑尾炎的主要特点,保守治疗和经开腹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措施。
作者:伏冬 刊期: 2015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