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强;朱志远;李征;高宇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收治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8例,采用锁定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随访3个月~2年,骨折愈合3~6个月,平均4.8个月。根据 Neer 功能评分,优14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94.4%。结论:锁定钢板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适用于二、三、四部分骨折。
作者:张烨 刊期: 2015年第28期
本文对儿内科小儿气管异物误诊的原因进行探讨,找出存在的问题,并且有效解决,同时能够及时、正确地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尽量挽救每个儿童的生命,保证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作者:陈晓连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应用健康教育、饮食与运动量化指导以降低社区中老年超重/肥胖人群体重的效果。方法:通过非药物对68例超重/肥胖人群进行半年的强化管理。结果:管理前后对比: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健康知识知晓率、饮食与运动评价(P<0.01)、腰围、空腹血糖(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量化饮食控制、量化运动指导等可以提高干预对象对非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有效降低社区中老年超重/肥胖人群的体重指数、控制体重。
作者:郑莉;陈淑红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不同的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患者126例,分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给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甲硝唑、阿莫西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总有效率95.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2%(P<0.05);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93.65%,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结论: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效果显著。
作者:王惠德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固定矫正治疗中牙釉质脱矿发生情况及预防措施。方法:收治正畸固定矫治患者80例,共1469颗牙,对所有患者给予正畸固定矫治技术,指导患者做好口腔卫生和饮食注意事项。在矫正期结束后拆除固定矫正器,以75%酒精清洗牙面,观察牙釉质脱矿情况。结果:80例患者发生牙釉质脱矿现象35例,牙釉质脱矿发病率43.75%;1469颗中牙齿发生釉质脱矿190颗,发生率12.9%。本组1469颗牙中上颌牙745颗,发生釉质脱矿110颗,发生率14.8%,本组1469颗牙中下颌牙721颗,发生釉质脱矿80颗,发生率11.1%。结论:应该重视正畸固定矫正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发生,采取措施降低或避免发生。
作者:柳艳君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钳在解决腹壁横切口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困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腹壁横切口瘢痕子宫妊娠再次行剖宫产术孕妇120例,产钳组60例使用产钳助娩胎头,手娩组60例手取胎头,比较两组效果。结果:两组胎儿娩出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次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中及时使用剖宫产产钳能有效地辅助胎儿娩出,同时可减少严重的手术损伤。
作者:钟洁;杨楠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对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输尿管结石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做开放性手术,观察组做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成功率和第一期取石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是一种安全、高效、创伤小、恢复快、可重复的治疗方法。
作者:惠绍川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静脉血与末梢血在血常规检测中的稳定性。方法:将体检人员50例随机分成末梢血组与静脉血组各25例,末梢血组取指尖血,静脉血组采集静脉血,比较两组的测定结果。结果:末梢血组在30 min和10 min的白细胞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两个时间点结果明显低于即刻结果(P<0.05)。30 min和10 min的血小板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两个时间点结果明显高于即刻结果(P<0.05)。静脉血组在30 min、10 min、即刻中白细胞与血小板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集静脉血进行检测,有着较高的公允性与稳定性,是各种血液常规检查的首选样本。
作者:王芳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患者院前急救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急性左心衰患者68例,将“120”出车接诊的36例患者作为试验组,自行就诊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行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保证急救绿色通道的通畅以及院内院外急救网络的无缝对接是提高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卢峰;柏广富;向阳;刘兴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无痛人流口服米索前列醇联合术中B超引导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无痛人流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芬太尼0.5~1.0μg/kg,5 min后以丙泊酚2 mg/kg为诱导量,并根据患者情况,按照0.5 mg/kg进行追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术前1 h口服米索前列醇400μg,联合术中B超引导。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2.0%(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术中B超引导治疗无痛人流明显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
作者:戚赛秋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收治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72例,分别采用呼吸道护理、氧气护理、惊厥护理、颅高压护理和饮食护理等护理方法。结果:痊愈68例(95%),并发吸入性肺炎3例(4%),死亡1例(1%)。结论:早期积极地观察病情、合理的护理措施对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徐军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的麻醉效果。方法:收治无痛人流妇女1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给予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无痛率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8.9%,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阴道出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的麻醉镇痛效果十分显著。
作者:陈丽华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观察静脉输液患者的服务需求,探讨针对患者需求所实施的护理对策。方法:收治静脉输液患者100例,均进行问卷调查,并针对性实施护理。结果:患者主要的需求内容包括护士应多巡视、关心以及环境整洁通风(P<0.05);可见穿刺失败及液体走空是患者担心的问题(P<0.05)。护理后满意度高达97%。结论:在患者输液过程中提供优质的护理,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全面关注患者的需求及其所担心的问题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加强静脉输液的安全性。
作者:李洪英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科学、合理的管理可以提高消毒供应室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严格操作规程是减少预防职业性危害的有效方法。本文主要介绍常见的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功能性和心理性因素对供应室护士的危害。通过加强自我防护措施,严格操作规程,以及被污染后的应急处理,降低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
作者:黄兰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黏附素对嗜酸乳杆菌(L.acidophillus)抑制白色念珠菌(C.albicans)黏附肠上皮Lovo细胞的促进作用。方法:分离2株 L.acidophillusⅠ、Ⅱ,分别将 C.albicans、C.albicans+L.acidophillus、C.albicans+不同浓度黏附素、C.albicans+L.acidophillus+不同浓度黏附素与肠上皮Lovo细胞混合孵育后,计数肠上皮Lovo细胞上黏附C.albicans的个数。结果:双歧杆菌黏附素对L.acidophillus抑制C.albicans黏附肠上皮细胞的作用与L.acidophillus的种类和黏附素浓度都有关。C.albicans+L.acidophillusⅡ+黏附素比C.albicans+L.acidophillusⅠ+同浓度黏附素效果好。结论:双歧杆菌黏附素能促进L.acidophillus抑制C.albicans黏附肠上皮细胞的作用。
作者:徐艳;常勇杰;鲍连生;张振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差异。方法:收治子宫肌瘤患者12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经阴道手术组和腹腔镜手术组各60例。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阴道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排气时间明显低于腹腔镜手术组(P<0.05),但两组患者子宫肌瘤数、住院时间、疼痛评分(VA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相当,各有特色,经阴道手术相对出血少、排气时间短、恢复快,临床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术式。
作者:李卉欣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影响穿孔的消化性溃疡患病率和死亡率的危险因素。方法:收治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29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90例(30.4%)患者至少存在1种伴发疾病。手术后,60例(20.3%)患者发生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为切口感染。死亡率18.2%(54例)。严重感染是主要的死亡原因。结论:早期诊断和合理的治疗对于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申利敏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收治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4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精心治疗及针对性的护理,治愈32例,好转13例,死亡3例。结论:根据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病情变化,做好有针对性的治疗及精心的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明粉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诊治。方法:收治子宫瘢痕妊娠患者60例,35例先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后刮宫,25例未行 UAE,总结其出血的风险因素和治疗特点。结果:停经时间长,出血风险高;停经≥56 d 者行UAE后刮宫出血较少,有优势;停经11周以上病例大出血及子宫切除的几率增高。结论:瘢痕妊娠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停经时间达3个月的病例,要警惕大出血的发生。
作者:邱卫芳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行肝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肝内胆管结石患者125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取石术,观察组采用肝切除术。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P<0.05)。观察组结石残余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69%(P<0.05)。结论:对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行肝切除术疗效显著。
作者:王洪强 刊期: 2015年第28期